文言文实词虚词篇

上传人:精****档 文档编号:43505678 上传时间:2018-06-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实词虚词篇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文言文实词虚词篇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文言文实词虚词篇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文言文实词虚词篇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文言文实词虚词篇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言文实词虚词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实词虚词篇(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文言文文言文阅读阅读之之实词实词、虚、虚词词篇篇知识讲解考点 1文言实词文言实词的基本词汇和现代汉语词义相同,但由于历史的发展和语言的变化,不少文言实词在词义上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甚至有的已经不用,所以掌握一定的文言实词,有助于扫除文言文阅读上的障碍。1.通假字通假字,文言文里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另一个字来使用的现象叫通假。有两种情况:一是本有其字而不用,用另一个同音字或形近字代替。二是本无其字,有音无字,用同音字或形近字表示。如“风吹草低见牛羊”之“见”通“现” , “死者太半”之“太”通“大” 。古代通假字不是错别字,是古代一种正常的语言现象。2.一词多义在古汉语中,同样一个词,在不同

2、的语言环境中,有不同的用法,不同的读音,表达不同意义。如“日薄西山” “厚古薄今” “尖嘴薄舌”等成语均含有“薄”字,但是意义却有所不同,分别指“迫近,靠近” “轻视” “厚度小”等。3.古今异义由于语言的发展变迁,不少文言词汇的词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现了词形完全相同而古今意义有别的双音词,在现代为双音词而在古代为偏义词或短语的语言现象。词义的变化,大致有三个途径:一是词义的扩大。例如“江”和“河”在古代专指“长江”和“黄河” ,现在可以指任何的江河,词义扩大了;二是词义的缩小。例如“臭”在古代是“气味”的意思,现在专指不好闻的气味,词义缩小了;三是词义的转移。例如“涕”在古代指“眼泪” ,

3、而现在却指鼻涕了,词义发生了转移。4.词类活用在古汉语的实词中,某个词属于哪类词,通常是比较固定的。但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某些实词失去了它原来所属词类的意义和功能,而临时充当另一类词,这种现象叫“词类活用” 。如成语“温故知新”中“故”与“新”本是形容词,在成语中却活用为名词,意为“旧的知识” “新的知识” 。学习词类活用首先要区别“词类活用”和“一词多义” 。一词多义是指一个词经常具有两类或两类以上的语法功能,如“指”解释为“手指”是名词,解释为“指点” “指出”是动词。其次分析词类活用还要和同音词区别开来。有的词读音相同,写法也相同,但如果它们在意义上没有任何联系,就不是词类活用。考点 2

4、文言虚词1.相对于实词而言,文言虚词没有一定的实在意义,主要用来组词成句,在句子中起2语法作用。文言虚词中可以包括代词、动词、副词等类别,而这些词类按现代汉语的划分方式,应属实词。这是因为文言虚词的概念是沿用古代留存下来的传统提法,古人的语言观念不如今人明确,分类自然不够仔细。文言虚词大体可以分为:代词、介词、助词、叹词、副词、连词等候。一个虚词在不同的语境中词性并不相同,如“其”可以作代词。也可以是助词或副词,应结合其在语句中的作用,具体辨析。2.确定虚词的意义,首先要确定词性。要确定词性就得掌握每个虚词的用法规律,要联系上下文作细致辨析。除此之外,还要弄清虚词在句中的结构作用。如“之”作主

5、语、谓语宾语则是代词或动词,若在主谓之间,则是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可不翻译。学习虚词时要掌握虚词的使用方法:一是在语言环境中辨别词性和用法。二是从语法角度分析它的作用。就是看是否充当句子成分,充当了什么成分。如果没有充当成分,只起组合作用或表语气,就是助词。考点 3文言实词词义理解方法1.与现代汉语比较,掌握文言词义 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是一脉相承的。现代汉语中的一些词语还保留着古代汉语的意义和用法,而学生对现代汉语比较熟悉,因而从现代汉语的角度出发文言文中的多数词我们并不难理解。根据语言环境,揣摩词义,有的可以直接把单音节词解释成合成词,例如:两小儿辩日中的“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6、”的“故”意为“缘故,原因” ,可直接解释。有的则可以从已有的现代汉语知识出发,充分调动已有的词汇词义积累,展开合理而丰富的联想,进行合理的推测,去正确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2.通过分析字形,掌握文言词义汉字属于表意文字,字形与词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教授文言实词时,常常结合汉字字形结构,来分析汉字的本义。汉字百分之九十以上是形声字。形声字是由表意偏旁和表声偏旁构成的。了解表意偏旁的表意功能,通过分析字形,就可掌握词义。例如学奕 “思援弓繳而射之”中的“援” ,由“扌” “爰”组成,与手有关,再加上“弓缴” ,如何使得二者发生关系,思考即可得出其意为“拉” 。 3.结合利用成语,掌握文言词义

7、相当多的成语来源于古典文献,成语中的一些词的意义和用法保留了古代汉语的特点。在学习文言词语时,如果结合学生所熟知的成语,就能温故而知新,取得良好的效果。如两小儿辩日 “及其日中如探汤”中的“汤”一字,可结合成语“赴汤蹈火”加以解释。综合而已,解释实词的具体操作方法:A.添,将单音节词添字组成双音节词B.换,将单音节词换成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C.联,联系相关的成语俗语来解释D.形,通过字形来理解词义。例题精析3【例题 1】学奕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题干】

8、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1)通国之善弈者也 (2)思援弓缴而射之 (3)虽与之俱学 (4)非然也 【题干】2.解释下列句子中“之”字。(1)通国之善弈者也 (2)一人虽听之 (3)思援弓缴而射之 (4)虽与之俱学 【例题 2】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y)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题干】指出下列加点词的用法。(1)孔子东游 (2)我以日始出时去

9、人近 (3)孰为汝多知乎 【例题 3】智子疑邻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 ”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题干】1.根据选文的内容,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其子曰 而疑邻人之父 4【答案】他的。 的。【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文言虚词的解释。先通读全文了解大意,得知“其”在这里是代词,代替的是前面出现的人,翻译成“他的” 。 “之”在这里是结构助词“的”的意思。【题干】2. 解释下列句子。天雨墙坏 其家甚智其子课堂运用【基础】杨氏之子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

10、雀是夫子家禽。 ”【题干】解释下列加点字词。(1)孔君平诣其父 (2)为设果 (3)孔指以示儿曰 【巩固】塞翁失马塞翁失马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题干】1. 结合选文内容,解释下列加点词语。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 马无故亡而入胡 【题干】2.翻译下列句子。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拔高】5疑人窃履昔楚人有

11、宿于其友之家者,其仆窃友人之履以归,楚人不知也。适使其仆市履于肆,仆私其直而以窃履进,楚人不知也。他日,友人来过,见其履在楚人之足,大骇曰:“吾固疑之,果然窃吾履。”遂与之绝。逾年而事暴,友人踵楚人之门,而悔谢曰:“吾不能知子,而缪以疑子,吾之罪也。请为以如初。”选自历代寓言大观作者:王守仁【题干】1.为下面句中加线的词选择恰当的解释。 (1)友人来过 ( )A走过,经过 B胜过,超过 C错误,过失 D访,探望(2)逾年而事暴 ( )A暴露,显露 B凶恶,残酷 C突然 D欺凌,损害【题干】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吾固疑之,果然窃吾履。课后作业【基础】伯牙绝弦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

12、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题干】1.给下列加点字词选择正确解释。(1)伯牙善鼓琴 ( )A.善良 B.好 C.擅长,善于 D.友善(2)伯牙鼓琴 ( )A.打击乐器,圆柱形,中空,两头蒙皮 B.弹或拉 C.鼓动 D.高出,凸起(3)峨峨兮若泰山 ( )A.像 B.如果 C.若干 D.比得上【题干】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巩固】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6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

13、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题干】1.解释加点字。(1)俄而雪骤 (2)白雪纷纷何所似 (3)撤盐空中差可拟 【答案】 (1)大、猛、急 (2)像 (3)相比【题干】2.区别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词义。(1)与儿女讲论文义 老人的儿女都在外地 (2)撒盐空中差可拟 本次活动拟定六月份举行 【题干】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未若柳絮因风起。【拔高】【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乙】田子为相,三年归休,得金百镒奉其母,母曰: “子安得此金 ?”对曰:“受俸禄也。 ”母曰:“为相三年,不食乎?治官如此,非吾所欲也。孝子之事亲也,尽力至诚,不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