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技术关系的再认识论文

上传人:精****档 文档编号:43491856 上传时间:2018-06-0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学与技术关系的再认识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科学与技术关系的再认识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科学与技术关系的再认识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科学与技术关系的再认识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科学与技术关系的再认识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与技术关系的再认识论文(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科学与技术关系的再认识摘要摘要:科学是一种人类所特有的借助于一定物质手段来生产新知识的极具创造性的活动。技术是人类为满足自己的物质生产、精神生产以及其他非生产活动的需要,运用自然和社会规律所创造的一切物质手段及方法的总和。在文明发展的历程中,科学是技术发展的理论基础,反过来技术又为科学发展提供了手段,两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通过这次的自然辩证法课程使我对科学和技术有了新的认识。关关键词键词:科学 技术 区别 联系从历史上看,技术先于科学,科学源于技术,技术是科学之母;从近代后期以来看,科学上先有 重大发现,技术上才有重大突破,科学是技术之父,技术是科学发展的延伸和应用。科学与技术的关 系因此错

2、综复杂,二者既有原则性的区别和相对的独立性,也有内在的和必然的联系。随着社会的进 步和发展,科学与技术越来越趋向一体化,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不断促进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 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科学和技术,而且它们的应用领域也在不断地扩大着,被广泛的应用到各个领域。一、科学与技术的定义一、科学与技术的定义科学是“求真” ,是探求客观事物的真理;是运用抽象思维反映世界,揭示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现有的科学定义多种多样,例如,1979年版的辞海中说“科学是关于自然界、社会和思维的知识 体系是实践经验的结晶。 ” (3997页) ;1982年出版的简明社会科学词典中描述“科学是关于自 然、社会和思维的知

3、识体系。是社会实践经验的总结,并在社会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发展。是精神文明 的重要因素。 ” ;保加利亚学者伏尔科夫说“科学的本质不在于已经认识的真理,而在于探索真理。 ” ; 美国科学学专家小李克特认为“科学是一种社会组织起来探索自然规律的活动” ;1974年出版苏联大 百科全书中写到“科学是人类活动的一个范畴,它的职能是总结关于客观世界的知识,并使之系统 化;科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在历史进程中,科学可转化为社会生产力和最重要的社会体制” ;著名英 国科学家、科学学创始人贝尔纳做出了“科学是一种建制,一种方法,一种累积的知识传统,一种维 持和发展生产的主要因素,一种重要的观念来源”的定义。通过这

4、次的自然辩证法课程的学习使 我了解到了科学是一种人类所特有的借助于一定物质手段来生产新知识的极具创造性的活动。科学具 有理性和实证性、探索性和创造性、通用性和共享性、预测性和可检验性等特征。技术是“务实” ,是根据自然科学原理,以及生产实践经验,所发展形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和技 能;还可以包括相应的生产工具、设备以及工艺过程。技术从字面来看技是技巧或技能,术是规范和 要求。与科学相似,技术的定义也很不统一。例如中国古代的技术泛指“百工” ,战国时期的考工记 指出“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 ,其中天、地、材为自然界和物 质的特征,而“工有巧”是指工匠的技术;亚里士多

5、德说技术是制作的智慧;培根指出技术是操作性 的学问;18世纪末法国哲学家狄德罗在他主编的百科全书中把技术(Art)定义成“为完成特定目标而 协调动作的方法、手段和规则相结合的体系” 。技术是规范化的技巧或技能,也就是方法,还包括实现 技能技巧的各种工具或设备,它是满足社会需求的活动,是现实的生产力,而且具有高智力品格的商 品属性。技术是人类社会需要与自然物质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是主体要素与客体要素的统一,是生产 力的构成要素,是生产力性质和水平的标志,它本身有一个从潜在形态到现实形态的发展过程。二、科学与技术的区别二、科学与技术的区别尽管在现实社会中“科学技术”总是肩并肩的出现,但作为科学普及者

6、,不能将两者混为一谈。 科学是从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出发,通过逻辑推理所得出的知识体系,是可以检验与验证的结论和理论;也是如实反映客观事物规律的知识体系。而技术是科学的应用,它必须符合科学规律,才能发挥 其作用。显然技术要受限于客观条件,而客观条件又制约技术应用,只有在特定条件下,技术才能加 以利用,才能发挥积极作用,才能达到预期的结果。在现代社会中,各种技术起着巨大作用,而且是 不断加速的作用,这是不容置疑的,然而它们的基础却是更为难能可贵的科学发现和科学理论。科学 与技术的不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科学与技术的基本性质和功能不同。在人类作用于自然的创造活动中,科学是认识自然、探索 客

7、观真理、揭示事物的本质、规律,是人类改造自然的行动指南。科学是由科学共同体、通过制定行 为规范来实施的,其管理是柔性的、松散的。科学是无国界的,他的知识是公有的、共享的,属于全 人类。而技术所承担的主要是生产力,是改造自然、创造物质财富的手段和存储知识、获取信息的手 段。技术是由国家专利部门通过专利法来实施的,这种管理是严格的、在一定时期是保密的。技术是 有国界的,未经公司或政府许可时不能够输出的。科学无专利,保密是不道德的,而技术有专利,有 知识产权,泄露技术秘密、侵犯他人的专利与知识产权是不道德的甚至是违法的。 2.科学和技术的基本任务与结构不同。科学的目的侧重于回答“是什么” 、 “为什

8、么”的问题,揭 示客观过程的因果性、规律性。技术的目的侧重于回答“做什么” 、 “怎么做”的问题,追求满足主体 需要的功利性。科学是由概念、定律、定理、公式、学说等知识单元构成的,而技术是由设计方案、 规程、准则、程序标准等单元构成。 3.科学和技术的研究过程和方法不同。科学的研究方法包括抽象、概括、分析等,而技术的研究 方法只有想象和综合。科学致力于在认识上穷根究底,做到理论上的“清清楚楚” ,而技术致力于在行 动上可行有效,在实践上达到“实实在在” 。科学认识的实质过程是产生概念、提出假说、建立理论, 而技术活动的实质是创造物质产品。 4.科学和技术研究领域和相关知识不同。科学家需要有深厚

9、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活跃的理论 思维,要善于观察和发现问题,勤于思考,长于推理,甘于寂寞,专心致志,默默无闻地去做学问、 做实验,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建树。而技术专家除了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外,还要有较强的动手能力 和综合能力,灵通的信息来源,丰富的实践经验,顽强的攻关精神,以及一定的组织才能和处理各种 复杂关系的能力,才能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成就。也就是说科学研究在纯化和理想化的的条件 下进行,不需考虑时代、民族或地域的特点及经济效益,而技术是综合运用多门知识,同时还涉及经 济、社会、法律、地域、心理、生理、安全、环境、艺术和伦理等诸多方面的因素。 5.科学和技术的实现目标和结果不同。科学

10、主要表现为一元性的知识,它将纷杂的现象统一于某 一种本质,从众多的假说中筛选出一种定论,使其简洁明了。技术由单一到多样,它将某一种科学知 识转化为多种技术设施、工艺手段,从相同的原理中做出多种类型的设计方案。科学成果是观念形态 的东西,主要是科学发现、科学预见、科学原理等,属于由物质向精神转化的范畴。其成果形式有专 著、论文、研究报告等。技术成果是知识形态的东西与物质形态的东西的有机结合,它更多地表现为 由精神向物质的转化。其成果形式有技术样品、模型、技术规程、设计图、工具、机器、设备、装置 等。 6.科学和技术的衡量标准不同。科学的任务决定了科学的评价标准是其真理性,而技术是解决人 们应当“

11、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要求有所发明或有所创新。它的成功与否往往要受到多种相 关因素的制约,除受资源、环境、地域、社会、经济、法律等制约因素制约外,还要接受人们的价值 取向和生活习惯等因素的评价。因此,技术的衡量标准就是可行、有效、实用且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7.科学和技术的劳动特点不同。科学研究的目标相对不确定,很难估计其突破性。科学发展史上 的许多重大突破,以百年来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为例,相当大的一部分是获奖者从本人的兴趣出发而进 行工作的,有的甚至是工作中偶然的发现,是原先完全没有预料的事情。而按照预定的计划,组织安 排而最终获得突破的反而只是极少数。好像还没有哪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是通过

12、有目的的预先组织, 精心安排、刻意培养而产生的。 技术是以对自然界的认识为根据,利用得到的认识来改造自然为人类服务。由于它有了科学的根据,就可以树立目标,因此有相对明确的目的性,有相对明确的时间控制和费用投入。技术上的发展 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预见的,也完全是可以规划的。特别是国际上已经实现的技术,我们做一个具体 的规划,安排一定的力量,经过努力在一定时间内完成是可以做到的。我国在 20 世纪 50 年代所制定 的科学规划中有关技术部分,都属于这种情况。 8.科学和技术社会价值、意义及影响不同。科学从科学理论与科学实验的矛盾、科学理论自身的 矛盾、多种科学假说争鸣等科学发展自身的逻辑中去寻找、发

13、现和选择研究的课题。目的是从中发现 新的现象和规律,要求具有理论学术意义,但不能要求在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立见成效。技术主要从国 民经济发展、国防建设需要、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等实际需要中发现和选择所研究的课题,要求能付诸 实施并产生一定的实际效益。科学具有广泛的认知意义,对文化教育和社会文明有重要的价值,科学 有长远的、根本性的经济价值(间接经济价值) ,而技术有直接的经济价值、军事价值,技术推广对生 产发展和经济振兴有重要的价值。对于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的“责任” ,科学不承担直接责任,而 技术需要承担直接“祸首”的责任。三三、科学与技术的密切联系科学与技术的密切联系虽然说科学与技术有这么多的区

14、别,但是它们的联系更加紧密。总体来说技术上的进步基于科学 的发展,科学上的每一个重大突破,不仅都将在一定时间内导致影响人类生活的新技术的出现,而且 必定极大地丰富我们进一步认识自然的技术手段。新技术的发展又促使我们认识自然的实验手段不断 增加、不断提高,从而推动科学的进一步发展,因此科学和技术是紧密相连的。它们联系主要包括以 下几个方面: 1.两者相互依赖,相互转化 技术的发展为科学研究提出课题并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手段。技术原理和生产技术经验、方法等也 可以转化为科学知识、科学原理。恩格斯在论及近代工业技术与科学发展的关系时就指出:“从十字 军东征以来,工业有了巨大的发展,并产生了许多力学上的(

15、纺织、钟表制造、磨坊) ,化学上的(染 色、冶金、酿酒)以及物理学上的(眼镜)新事实,这些不但提供了大量可供观察的材料,而且使新 的工具成为可能,可以说,真正有系统的实验科学才第一次成为可能。 ” 科学研究和科学成果可以指导技术发展,科学可以成为技术的先导并转化为技术。科学规律、科 学原理通过应用研究转化为技术原理,并为技术发明提供直接的理论要素和方法原则。科学实验研究 中设计的实验装置和模型,可以直接成为技术发明、技术创造的起点。 2.两者相互促进,互为动力 首先,社会生产技术对科学的需要推动科学的发展,而技术的新发展为科学前沿的突破提供了有 力的武器。在 20 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发现中,原子

16、核结构和 DNA 结构的阐明无疑都是名列前茅的。19 世纪末放射性元素的发现,表明元素是可变的。20 世纪初,用重粒子轰击破碎原子核弄清了原子核是 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这些方面的突破,影响了整个物理科学的发展。生命科学领域也同样如此。生 物学不仅研究自然界里所有的生物体,还要研究生命活动的各种表现形式,构成生物体的所有物质, 以及这些物质在生命活动中所起的作用,揭示出生命活动的本质和规律。构成生物体的物质,最重要 的是蛋白质和核酸。生命活动主要由蛋白质承担,而生物体的遗传则以核酸为基础,或者说遗传信息 的世代相传是依靠 DNA 分子的自我复制。1953 年 DNA 分子双股螺旋结构的发现和阐明从根本上说明了 这个问题。由于构成 DNA 分子的四种核苷酸之间有严格的两两配对关系,根据双股螺旋 DNA 分子的一 个单股为模板合成另一个单股必然形成另一个和原来的 DNA 分子完全相同的双股 DNA 分子,生物体的 遗传就是这样实现的。这一发现改变了整个生物学的面貌,使生物学进入了崭新的分子生物学时代。 其次,科学在理论上的突破为技术发展提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