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山文化概述·整理的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349102 上传时间:2017-08-1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苍山文化概述·整理的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苍山文化概述·整理的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苍山文化概述·整理的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苍山文化概述·整理的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苍山文化概述·整理的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苍山文化概述·整理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苍山文化概述·整理的(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苍山文化概述苍山县辖区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精英荟萃,人才辈出。春秋时代,东方小国鄫在此建都,遗址犹存。战国时期,楚国在兰陵置县,荀子两任县令,为国之楷模,死后葬于兰陵。先秦两汉时期,有孟喜、萧望之、匡衡、王良犹如灿烂的星汉。三国时期,缪袭,其子缪悦等为社会贤达。南北朝时期,人才光耀九州。长城的鲍照、鲍令晖兄妹,名扬诗坛;何逊、何思澄等大有建树。二庙、芦塘有徐摛、徐陵大名士和徐悱、刘令娴文坛伉俪。另有唐代诗人萧颖士、元代戏剧家贾仲明、 金瓶梅的兰陵笑笑生、 “铁笔”王思衍等,都是苍山的骄傲。苍山人民具有不畏强暴、英勇反抗的精神。有捻军、幅军、鲁南军区、八路军一一五师,陈毅、罗荣桓、刘少奇、

2、罗炳辉、粟裕、赵鎛等在这片沃土曾威震敌胆。苍山人民更有无畏的精神。减租减息、土地改革、参军拥战、拥军支前、大生产运动等。台儿庄战役、鲁南战役、淮海战役的担架队,表现了无私无畏的奉献。苍山县的文化、教育事业令人瞩目。鄫国太子巫之曾孙曾参来磨山华岩寺办学。左丘明注释春秋 。有萧望之、匡衡等名儒。更有王思朴、王思玷的倡导科学和民主,宣传马列。苍山县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4 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17 处。有古文化遗址、摩崖石刻、古国故城遗址、汉墓群、牌坊、隋碑、皇赐金鱼、烈士纪念碑、溶洞、大蒜塔等。有毛泽东题词的 2356 名烈士英名纪念碑,又有赵鎛烈士墓、银厂惨案烈士纪念碑。 “鲁南第一峰”的抱犊崮

3、有灵峰寺、尼姑庵、佛像石刻等名胜之览。各乡镇文化概述苍山县城驻地(卞庄镇)东 4 公里有柞城故城遗址,西 1 公里有晒米城遗址,东南 3 公里有芙蓉山寺遗址(南芙蓉村东南出土古菱齿象牙化石,距今 12万年至 2 万年。 )兰陵镇,有荀子、孟喜、高柴、萧望之、疏广、王良、萧统等名士。大仲村,镇西北 5.5 公里有陡沟庄战斗纪念碑,南 2.5 公里有东城子古文化2遗址,西北 2 公里有大吴宅画像石墓。长城镇,有何逊、鲍照,长城二村西南角 1 棵老槐树是何宅唯一的遗留物,古槐南 500 米处有何逊墓,今沦为水汪中,称“墓子汪” 。磨山镇,华岩寺村有曾子游学的“宗圣书院” ,也称“一贯书院” ,其遗址

4、犹存。镇东北 4 公里处有古刹禅寺。1951 年,孙家屯的潘氏女被婆家残害致死,成为震惊全省的“潘氏女案件” 。神山镇,1898 年发生了以杨清贤为首反对外国宗教侵略的“神山教案” 。神山镇后杨官庄有老中医李鸣銮。向城镇,驻地西北 5 公里有鄫国故城,西南 1 公里处有向邑故城遗址,西南 3.5 公里处有城子古文化遗址,东南 5 公里有左丘明墓。层山镇,1941 年有日本制造的“肖姬庄惨案” ,镇东南 3 公里处有大城文化遗址。尚岩镇,光绪末年,居庄村有农民臧公锦率领的 390 人起义。镇驻地北 2公里处有文峰山,山上有鲁南烈士陵园,山西有泉源寺、摩崖石刻千佛崖。文峰山,原名神峰山、鲁卿山。因

5、山上有春秋时期鲁国正卿季文子的墓和祠,而改名文峰山。山上有两株银杏树,相传是季文子所种,距今 2560 年,树下林地的东南的平坦地是荀子讲学处,后人称“荀子书院” 。书院后有“兴龙泉” ,又名“玉泉” 。车辋镇,有明清时代的翰林院,1941 年的银厂惨案,1945 年鲁南军区八师23 团 3 营 9 连的“车辋连” 。南桥镇,小湖子村南 200 米有古文化遗址,村南 20 米有光绪十年牌坊一座,上有“二龙戏珠” ,雕刻精致。另有程村的魔术;丁庄的皮影戏,朱乙的马戏;石埠、鲁坊的京戏;南桥的民间武术。贾庄乡,驻地西北 4 公里的尚园村有明代五彩金鱼池,有朱村的闻香果树。矿坑乡,驻地有明代古槐一棵

6、,有 1946 年的“棠林暴乱” 。流井乡,驻地北有殷家馆汉代墓群,面积约 25 万平方米。大炉乡,罗荣桓曾在这里指挥战斗,另有米山子战斗、 “四二五”事变,民兵武工队抱犊崮突围也发生在境内。3鲁城乡,有抗日战争时期的雷雨口事件和楼子惨案,乡驻地西北部有响水泉、龙湾温泉、观音洞等名胜。新兴乡,东部的“糖稀湖”是华东野战军围歼国民党第 26 师及第一快速纵队的地方。横山乡,1940 年土顽李子瀛制造的“横山惨案” 。二庙乡,南北朝时期,二庙、芦塘一带的徐氏家族,人才荟萃。徐摛创作宫体诗,开一代诗风,其子徐陵称“一代文宗” ,徐悱、刘令娴文坛伉俪美名远扬。南朝宋文学家徐孝嗣,人称“神童” 。沂堂乡

7、,驻地南 4 公里有前大埠古墓,西北 1.5 公里沂堂村有清嘉庆二十年的牌坊一座。小岭乡,驻地东南 4 公里大圩子村及大苍山是 1933 年中国共产党人刘之言、郭云舫等领导的“苍山暴动”所在地。甘霖乡,驻地西北 4.5 公里九女山是 1941 年 11 月中共鲁南区委书记赵鎛就义地,建有纪念碑。兴明乡,小郭泥人历史悠久,工艺精美。庄坞乡,河西村有嘉庆十年立的牌坊一座。东高尧有大汶口文化遗址,北吴庄有 2 株稀有树种“鸳鸯团松” ,树龄 300 余年。乡政府院内有 1 棵唐植银杏,仍叶茂果硕。明代在武河建有永济桥 1 座。韩塘乡,驻地东北 4 公里处有明朝御葬林。文学艺术概述文学左丘明注释春秋

8、,荀子著述荀子 ,匡衡凿壁偷光,萧望之、孟喜的经学,缪袭、萧统、何逊、鲍照的文学诸类。贾仲明的元杂剧,兰陵笑笑生的金瓶梅 ,王思衍的“铁笔”等。另有杨二郎担山压太阳 小白龙下凡 千里眼和顺风耳等神话。 柞王宠儿亡国 造律条 关老爷磨刀 迷龙汪 秃尾巴老李等传说。 小铴锣 狐狸仙救王小 狼背婆 乖媳妇 黄半仙算命等鬼狐故事。戏曲柳琴戏,芦塘的徐宗合、韩连城,吴坦村的李玉琢,于沟的马继昌和前东4柞的宋启运等艺人较为有名。剧目有王小赶脚 小秃闹房 姜子牙卖面三蜷寒桥 鱼兰记 西歧州 小五台 张郎与丁香 张彦休妻 回龙传 秦英征西等。另有层山一带的李二嫂改嫁 。山东梆子朱柳屯村的钱友仁、傅玉良风靡一时

9、,石合、土楼村的也较为有名。话剧、曲艺流行较广的有皮影、大鼓、评书、小鼓、渔鼓、快书等。皮影戏,演出只需一张桌子,一盏汽灯,一块白布作幕,一人挑皮影,一人伴奏,一人唱词。剧目以西游记 八仙过海为主。犁铧大鼓,也称山东大鼓、大鼓(“说书的” ) ,南芙蓉村徐福恩、徐慎田号称“盖山东” 。书目有东周列国 隋唐演义 三侠五义等。民歌传统民歌,篇目有小踏青 纺棉花 满江红 哭京姐 探妹 十劝郎 和大娘拉呱 寡妇上坟 光棍哭妻 跑四川 小拜年 小放羊 走娘家 老两口顶嘴 打花棍等。儿歌,篇目有小巴狗上南山 小老鼠上灯台 我家有个胖娃娃 小白鸽 小麻雀等。劳动号子如打夯号子 吆牛号子 打场号子 推磨号子等

10、 。舞蹈狮子舞、龙灯舞、踩高跷、跑旱船、扭秧歌、花棍舞、腰鼓舞等。门笺 它是剪纸艺术的一种,俗称“过门钱” “门吊子” “花纸” 。一般于除夕张贴,一门 5 张,贴于门楣,由左至右依次为头红、二绿、三黄、四水(小红) 、五兰(紫) 。状为长方形,由膛子、边框、穗子组成。各地特色不一,小岭的典雅,西城前的古朴,长城和冯村的擅长套色。另有木刻的“灶马子” (年画农历节气表) 。印花印花布分为蓝印和彩印,以蓝印最广。常见的是以 7 个小圆点组成的图案,5俗称“猫蹄花” ,也有牡丹、竹菊、喜鹊、凤凰等图案。泥玩代表产地为小郭村,源于咸丰年间。已故艺人李宪志的祖父从师天津,利用黄泥塑成人畜,晒干烘烤,涂

11、粉着色。体裁有戏曲人物、畜禽鸟兽。常在底部或背部装有芦哨,可发出声音。小郭村的李玉发制作的杨宗保作品,被北京、南京工艺美术学院选为教具。文物古迹概述馆藏石钺、永初六年刀、皇恩诰命凤冠、南芙蓉古象牙化石、青竹古象牙化石、董其昌兰亭序轴。古遗址东城子古遗址(大仲村镇东城子村后) 、城子古遗址(向城乡城子村)古城址鄫国故城(向城镇西北部) 、柞城故城(苍山县城东 5 公里) 。古建筑大冶桥(大仲村镇大冶桥西,现仅存一石碑) ,庄坞永济桥(俗称“六碑三十一孔桥” ,位于庄坞村西,今保存完整) ,沂堂牌坊(位于沂堂乡北沂堂村内) ,庄坞牌坊(位于庄坞乡驻地) ,小湖子牌坊(位于南桥乡小湖子村东 20 米

12、) 。古墓葬楼子古墓群(位于鲁城乡楼子村东北角) ,萧王墓(兰陵镇小仲村西南 500米) ,高柴子羔墓(兰陵镇东北 5 公里的刘堡后村) ,大吴宅古墓(大仲村镇大吴宅村南 500 米处,东加河上游西岸) ,东大埠古墓(沂堂乡东大埠村西 300 米处,称“柞王墓” ) ,何逊墓(位于长城镇驻地南水汪内,又称“墓子汪” ) 。摩崖石刻千佛崖(文峰山西 3 公里的大青山,源泉寺古泉碧水及佛像石雕) ,碑记墓志。革命历史纪念地鲁南革命烈士陵园(位于县城 17 公里的文峰山前坡) ,银厂惨案纪念地(位于车辋镇前银厂村) ,赵鎛就义处(位于甘霖乡九女山西 100 米处) ,罗荣桓办公旧址(位于大炉乡上大炉

13、村内) , “苍山暴动”纪念地(位于县城东北约10 公里的小岭乡大圩村内) ,另有糖稀湖大捷纪念地、陡沟庄战斗旧址、邢村6农救会烈士纪念碑等。尚园金鱼(县城西北 10 公里尚园村)文化习俗概述生产习俗土地俗称称田地为“湖” “地” 。劳动力俗称下地做农活为“下湖” “干活” 。农作物俗称小麦称“细粮” ,其他称“粗粮” 。皮屑称“麸子” ,秸秆称“麦秸腿” 。玉米叫“玉蜀黍” “棒子” “麻牙” “麻英” “麻蜀黍”等。农活俗称扬场(以木锨抛起谷物,利用风力去掉糠壳) 、喂玉米(追化肥)等。生产时令有谚语“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立秋三天镰刀响” “三春不如一秋忙” 。工匠生产习俗做豆腐、

14、扎笤帚、钉盖顶(穿锅拍子) 、制陶(烧窑) 。行业神崇拜木、瓦、石匠拜鲁班为祖师爷,每年五月初七聚会叩拜。裁缝、纺织、刺绣以黄帝、嫘祖为开山始祖,每年九月十六祭奠。金、银、铜、铁匠以李耳为“老祖” ,二月十五日举行仪式。鞋匠奉孙膑为始祖十月初一祭。染坊奉梅福、葛洪为染布缸神,九月九日祭。纸坊工匠尊蔡伦为祖师,三月十七日祭。生活习俗服饰衣着俗称穿戴。圆领大襟上衣、直挡宽脚裤、扎腿。 (今有茄克、超短裙、喇叭库、紧身装、休闲服等。 )帽子瓜皮帽、礼帽、火车头帽、军帽,另有孩子戴的虎头帽、大尾巴帽等。鞋袜“蒲毛翁” 、麻鞋、绣花鞋,线袜、耕地穿的泥袜、孩子穿的虎头鞋等。饰物耳环、耳坠、发卡、戒指、香

15、荷包等。发型“抓鬏” 、盘头、 “握纂” 、辫子、烫发、披肩发等。饮食面食有馍馍、饺子、年糕、汤圆子、缸贴大饼、单饼、煎饼等。7菜肴咸菜(生辣疙瘩、熟辣疙瘩) 、萝卜豆子、韭菜花、焖菜(辣疙瘩丝子)等。家具家具有柜(同箱子,为上掀盖) 、太师椅、八仙桌、坐床子、茶几等。床具有麦秸苫子、草席(芦席、高粱秸席)等。礼仪风俗嫁娶说亲、相亲、看家、见面礼、下柬子、过红、下福子、下聘礼、送日子、迎亲,填箱(封礼) 、四色礼(男方送女方礼物,一般为肉、鱼、粉条、点心) ;拜天地、入洞房、闹房(闹新媳妇) 、过对九(回门,又称长、短趟子)等。大客(kei) 、小客 (kei),结婚后要瞧客(kei) 。丧礼死人,少年叫夭、没,成年人叫走、老。老人死后仪式比较复杂,有守棂、跪棚、泼汤、上香、三跪九叩、辞棂、行路祭、出棺、圆坟、五七、百日坟、周年等。 (行礼、孝衣(帽) ,因亲近长幼而有别,里面大有学问)喜庆生孩子出红子(男女有别,男箭、女弓) 、送米糖、红鸡蛋(大小红之分) 、过百日、抓周、祝寿等。迁居“温锅”等。称谓亲属称谓曾祖父(老爷爷、老太太) ,父亲(爹、爷、答、大、爸爸) ,母亲(娘、妈等)等等。社会称谓年长的称大爷、爷们等,年龄相近的称三哥、兄弟,女的年长的称大娘,结婚的少妇叫大嫂,未婚姑娘叫大姐(识字班、花木兰) 。节庆习俗春节腊月“扫屋”除旧,辞灶、接灶,做新衣、办年货、添碗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调研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