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电影-电视剧娱乐化现象的思考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3487522 上传时间:2018-06-0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视电影-电视剧娱乐化现象的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电视电影-电视剧娱乐化现象的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电视电影-电视剧娱乐化现象的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电视电影-电视剧娱乐化现象的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电视电影-电视剧娱乐化现象的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视电影-电视剧娱乐化现象的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视电影-电视剧娱乐化现象的思考(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电视电影电视电影- -电视剧娱乐化现象的思考电视剧娱乐化现象的思考电视电影-电视剧娱乐化现象的思考.txt 永远像孩子一样好奇,像年轻人一样改变,像中年人一样耐心,像老年人一样睿智。我的腰闪了,惹祸的不是青春,而是压力。 。 。 。 。 。当女人不再痴缠,不再耍赖,不再喜怒无常,也就不再爱了。 摘要应该说,电视剧的功能和价值是多元的,有政治的、审美的、娱乐的、宣泄的、心理补偿等等方面的作用,但最重要的是提升人的精神素养和精神境界,促进人的理想完善和道德完善,净化灵魂;而要实现电视剧的这些使命。关键之一就是要坚持在创作中注入鲜明、正确的价值主张。目前,国产电视剧过度媚俗的娱乐化现象值得我们深思。

2、文章针对电视剧的娱乐化现象提出了几点看法。 关键词电视剧;娱乐化;思考 一、早期电视剧的宣传和传播特征 电视剧,顾名思义是在电视屏幕上播出的剧,它最先诞生于 20世纪 30 年代的英国。我国第一部直播电视剧一口菜饼子是根据同名短篇小说改编而成,它几乎与中国电视即“北京电视台”的(中国第一座电视台,后来的中央电视台)开播同时诞生,即 1958 年 5月 1 日。1958 年正是全国高呼“大跃进”口号的时候,由于“大跃进”鼓吹“浮夸风” 、 “共产风”的影响,我国经济建设遭到严重破坏。当时,配合党中央大力宣传的“节约粮食” 、 “共度难关”的精神,于是有人便在新观察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同名小说,写得非

3、常感人,一夜之间就被改编为广播剧;紧接着,又被改编为电视剧,由试播中的北京电视台播出。仅仅播映 20 分钟的电视剧,却情节集中,结构紧凑,深深地打动了收看的人们。 一口菜饼子的剧情是剧中的妹妹吃过饭拿着一块枣丝糕高兴地逗狗玩,姐姐发现后制止了妹妹,并由此引出一大段对旧社会悲苦生活的回忆 从第一部直播电视剧的产生可以看出当时的电视剧主要是尝试用一种戏剧化的形态来阐释国家政策和理念,电视剧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大众文化、大众消费,而是以宣传和传播为主要特征。从 1958年至 1966 年“文革”开始,电视人相继创作了 70 多部电视剧,其内容大多迎合当时“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政治环境主旋律,以教化人们为主

4、导思想的创作理念使得“高、大、全”的英雄形象塑造成为当时电视剧人物的基本表现模式,如邱财康 刘文学 焦裕禄 王杰等电视报道剧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直到 20 世纪 70 年代末以后,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通俗电视剧在中国兴起。从改革开放初期 1980 年我国电视剧年产 117 集,到2003 年产电视剧 9000 多集,且题材之丰富多彩,形式之多种多样,令人耳目一新,应接不暇。随着电视业的发展和电视机的迅速普及,电视剧逐渐成为了大众文化的重要资源。 二、我国电视剧娱乐化现状 在大众文化背景下,电视剧越来越成为一种文化消费,娱乐性也就构成了它的天然属性;电视剧的功能从宣传和传播逐渐演变成了娱乐大众

5、的手段。在我国,电视剧娱乐化正式开始的标志是 20 世纪 90 年代渴望的播出。该片一改以往电视剧主题严肃、题材高尚的风格,以一种平民化的姿态走向大众,在获得大众认可的同时,掀起了中国电视剧的娱乐化浪潮,中国电视剧也从此正式转向了以娱乐化为主的道路。我国电视剧娱乐化现状如下: (一)电视剧的武侠魔幻化 电脑动画发扬光大,造型技术万象更新,这二者相加的结果就是促成了国产武侠剧发生了一场“魔幻现实主义”的空前革命;于是好人变神仙,坏人成妖怪,一边是呼风唤雨腾云驾雾,一边是排山倒海颠倒乾坤;在置自然规律和重力法则于不顾的前提之下,最大限度地提升视觉效果,省略人物个性,从而让武功比拼变成了妖魔混战,让

6、我们分不清这到底是“视觉大餐” ,还是虚有其表。用电脑特技来制造视觉噱头本身也无可厚非,问题在于再花哨的武打招数、再神奇的特技效果都难以掩盖武侠剧言语乏味的剧情和面目可憎的人物。如之所以制作粗糙场景简陋的 83 版射雕英雄传成为一代人心中不可逾越的经典之作,凭的就是跌宕的情节和生动的表演,从而让再高超的电脑技术都无法替代。 (二)电视剧的古装现代化 近两年古装剧在荧屏上大行其道,大有把所有知名历史人物“拍不惊人死不休”的意思。按理讲,像汉武大帝之类颂扬历史的值得提倡,不过近来的古装剧又大有抛弃历史走向未来的明显趋势,反正是造型越来越时尚,台词越来越时髦,同时将新鲜事物和新潮语汇通通放置在古人的

7、身上,于是“穿着古装玩摩登”就成了当前古装剧的一大看点。比如说满汉全席里有一个脚踩滑板的大厨徐铮;蝶舞天涯里有一个朋克造型的帅哥黄磊;而钟无艳的男女主角则是一个大跳健康舞,一个热衷小发明;至于梁山好汉浪子燕青 ,则是当街玩起“hiphop” ;不过,这还比不上秦王李世民里,众位皇子穿着“圣斗士铠甲”大踢足球。 (三)电视剧的警匪悬疑化 说完了古装和武侠,我们再来看一看警匪剧。2007 年以来,警匪剧因为遭遇了政策干预,所以不约而同地都向心理悬疑方面过渡转移,即一方面最大限度地回避凶杀暴力,而另一方面不遗余力地营造恐怖氛围,借助昏暗的灯光和诡异的音效来达到“吓你没商量”的惊悚效果。 当初之所以封

8、杀警匪剧,是因为这一剧种存在着场面血腥暴力、人物正邪不分的致命缺点。不过,当前的悬疑剧虽说摒弃了血溅当场的恐怖镜头,可到底也没有塑造出势均力敌的警匪之争和大义凛然的警察风范。另外,如今的“反特题材”持续升温, 梅花档案一双绣花鞋 凤凰迷影等剧虽然阵容平平,投资节省,但收视情况全线飘红。至于凌云壮志包青天 大宋提刑官等剧也完全可以归类为“古装涉案剧” ;手枪改成了“冷兵器” ,恐怕视觉效果更“震撼”吧。 (四)电视剧的偶像“日韩化” 作为当前的高产电视剧品种,偶像剧也在“日韩流”的猛烈冲击之下发生着明显变化。以 2004 年出品的两部偶像剧为例, 蝴蝶飞飞的女主角杨雪身患绝症、 向左走向右走的男

9、主角陆毅遭遇车祸,这些都是再明显不过的韩剧情节套路。此外,韩国明星的大举进犯也为偶像剧的演员阵容带来了强烈的异国气息,如金载沅、蔡琳、张娜拉、金素妍、韩载锡、车仁表、朴志胤、安七炫等韩国红星纷纷来中国“淘金” 。合拍剧的确能为中国荧屏添一笔色彩,不过高昂的片酬恐怕也让制片方为之色变。这年头,为电视剧造点噱头是多么的“想说爱你不容易” 。 (五)电视剧的爱情多角化 当前,电视剧中错综复杂的爱情景观确实和地老天荒、海枯石烂的“琼瑶式”恋爱模式有了巨大的差异,其中最明显的特征就在于“多角恋爱”的大量涌现。现在,电视剧中的“爱情生物链”上几乎会贯穿剧中所有的主要人物,你爱我、我爱她、她爱你的“三角恋”

10、以及“婚外恋”已经成了必备的小儿科;至于“姐弟恋” 、“忘年恋” 、 “黄昏恋”等等也开始渐渐唱起主角;再加上如今情感剧里流行的各种扑朔迷离的“血缘关系” ,从此电视剧里就一再重复着这种乱上加乱、 “全民参与”的“恋爱总动员” 。 三、电视剧娱乐化现象的思考 娱乐化的电视剧为观众提供了一个娱乐化的世界,它的日常性、世俗性、享乐性和消费性使大众的需求停留在感官层面,并确立了这种话语的支配性地位。但是,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作为一种大众消费文化,电视剧的娱乐化只反映了大众心理需要的一个侧面;在娱乐、消费、宣泄等功能之外,电视剧也应该使大众感受到现实的心灵震撼和人生况味。港台电视剧、韩剧、美国影视剧

11、和一些国产电视剧的可贵之处以还珠格格剧照、 泰坦尼克剧照为例分析如下: (一)港台剧成功之处 叙事上单纯轻松娱乐的风格、人物中蕴涵浓浓的人情味、情节结构上彻底的娱乐性等都细水长流地滋润着观众的心田。从台湾首部还珠格格播出掀起的“格格热”可见一斑(据央视索福瑞公司收视统计,均创当地全年最高值;其中,湖南平均收视率为 45;北京、山东均为 44;上海 42;江西、江苏、贵州在 35以上;还珠格格续集在北京首播,收视率一度突破 50);又如情深深雨濛濛屡次播出,收视率依旧不低,其原因就在于它采用清新恬人的表演形式突出表现了纯真的爱情,抓住了观众心底里久违的情感,既迎合了青年观众的爱情观,也让中老年一

12、代的观众重温了自己青年时代的爱情,它是大众化的,而不是窄众的,满足了部分人奇变的心理。与其说港台电视剧吸引了一大批爱看港台剧的观众,且我们花费五十年时间精心培养的电视市场被进入内地不足十五年的港台剧轻松夺走的话,还不如说内地电视剧长期以来夜郎自大,对市场只知索取,不知适应并及时引导,长期漠视观众需求,坐失良机,拱手将大蛋糕与人分享,直至连自己的那块蛋糕也得不到时,才饿着肚子开始呼吁政府对自己保护。 (二)韩剧成功之处 几年前,当以韩国电视剧和韩国流行歌曲为代表的韩国大众文化潮开始在中国流行时,曾有人以为这只是中国青少年追星猎奇的暂时现象。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 “韩流”非但没有退潮,而且以其独

13、特的魅力在更广大范围征服了不同年龄层次的观众。韩剧成功之处在于: 1韩国人通过健康向上的大众文化有力地整合着民族精神,并将兼容并蓄的特色文化行销海外,成为当今世界少数几个可与美国好莱坞相抗衡的国家之一。韩剧之所以持续风靡,好看是它的最大特色,即不仅有唯美的画面,动听的音乐,时尚的人物,幽默的语言,还有许多耐人寻味的东西蕴涵其中。 亚里士多德认为:“美是一种善,其所以引起快感正是因为它是善。 ” “我们看见那些图像所以感到快感,就是因为我们一面看,一面在求知,断定每一事物是某一事物。 ” 盘点热播韩剧,大都有一个求真、向善、扬美的思想主题。不论是励志启智的历史剧,还是童话般清纯的言情剧,都在张扬

14、社会真谛,传喻人生哲理,都使东方传统美德与现代时尚水乳交融,相得益彰,激励着人们去追求和创造美好的生活。如大长今将人情美、人性美演绎得淋漓尽致、荡气回肠就是基于这种健康向上的思想基调。正如该剧导演李丙勋所说:“平凡人克服困难达到成功,这样的感动是不分国界的。 ” 2韩剧的另一成功之处是它所奉行的贴近大众的原则。相当一部分剧目以普通人的生活为描述对象,用一种近乎白描的朴素手法在家长里短中叙事、言情、说理,再现着韩国民众的精神。最早在中国荧屏亮相的爱情是什么正是以此赚足了国人口碑。此后,大量韩剧如澡堂老板家的男人们 看了又看 黄手帕等也都秉承这一宗旨,犹如多年前国内上映的渴望等优秀电视剧一样。细腻

15、平实地表现人生悲欢离合及社会发展变迁,极易引发人们共鸣。这样,所谓贴近实际、贴近群众以及贴近生活在韩剧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3韩流涌动于中国,还与两国间的文化渊源密切相关。中韩有着两千年以上的交往史,生活方式、审美取向、道德标准都很相近。为开拓中国市场,韩剧的编导们有意在剧目中增添中国文化色彩,例如海神以中国唐朝为背景;医道大讲中医和中草药的妙用;大长今里则展示了中国书法、礼仪、针灸医术等。正是儒家文化的有机融入。使得韩剧浸润着东方文化之根的亲和力,更容易感染国人。 (三)美国影视剧:唯美与浪漫的感情追求 唯美与浪漫可以引发人们的愉悦感觉,它既能有效地调节人的各种生理机能,也能唤起人们对美好生活

16、的憧憬与向往的心理需求,因此,唯美与浪漫的影片始终深受人们的追崇。如美国喜剧电影一夜风流便属于这类常青树影片。这部影片是一部传统的好莱坞爱情喜剧。全片情节曲折,引人入胜,对话幽默而富于哲理,人物性格生动,手法极具电影化。该片拍摄时期正逢美国 30 年代经济大萧条,然而,穷书生与富家女结婚的罗曼蒂克喜剧“把观众的注意力转移到一个安乐世界里” 。而体现美国精神和文化的大片泰坦尼克 拯救大兵瑞恩的成功之处又在于:前者在奔放青年杰克与美女露丝身上体现出的一见钟情式的生死恋是典型的美国浪漫爱情文化,我们在魂断蓝桥等类似影片中早已不断领略。但所不同的是, 泰片将背景放在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就使得杰克英雄有了用武之地,还有什么比一个男人把他心爱的女人托出水面使之获得生存的机会,自己却冻成冰人长眠海底而令人更加感动的场面呢?美国人的浪漫加拯救精神在这里得到了最为充分的体现。至于瑞恩的被拯救更是美国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