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资源共享机制探究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43486464 上传时间:2018-06-0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等教育资源共享机制探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等教育资源共享机制探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等教育资源共享机制探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等教育资源共享机制探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等教育资源共享机制探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等教育资源共享机制探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等教育资源共享机制探究(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厦门高等教育资源共享机制探究摘要 厦门高等教育资源共享机制的建立将不仅解决厦门高等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杜绝资源浪费的现象,还将有利于厦门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探 究高等教育资源共享机制在厦门的建立将为厦门高等教育共享机制的实行提供 理论基础。本文主要从厦门建立高等教育资源共享机制的现状、意义、有利条 件、实施模式等方面进行探究。关键词 高等教育 资源共享 机制The Disquisition of Higher Educational Resource Sharing Mechanism in Xiamen Abstract: To build higher educational resour

2、ce sharing mechanism in Xiamen not only resolve the problem of the deficiency of higher educational resource and put an end to the phenomenon of wasting resource in Xiamen but also be good to the quality of higher education in Xiamen. Disquisiting higher educational resource sharing mechanism in Xia

3、men provide basic of theory for implementing higher educational resource sharing mechanism in xiamen.The main content of this discourse is actuality,meaning,advantage and implementing mode of building higher educational resource sharing mechanism in Xiamen.Key words: higher education resource sharin

4、g mechanism目目 录录引言2 一、厦门高等教育资源共享机制的现状 2 二、实现厦门高等教育资源共享机制的意义2 (一)解决高等教育资源短缺的问题 3 (二)提高厦门的高等教育效益,防止高等教育资源的浪费 3 (三)符合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 4 三、厦门实现高等教育资源共享的有利因素4 (一)区位因素 4 (二)互补因素 4 (三)历史因素 5 四、厦门高等教育资源共享机制的实施模式5 (一)人才资源共享 5 (二)物质资源共享 6 (三)无形资源共享 7 (四)综合共享 7 结论 8 致谢语 9 参考文献 10引 言高等教育资源共享机制在厦门还未真正的形成,但是随着全国兴起修建大 学城

5、的热潮,厦门也正在开始积极地创建大学城,把各高校集中在一起,整合 起厦门的高等教育资源。因此,有必要对厦门高等教育资源共享机制问题进行 理论探讨。这种机制在中国其它地方已经陆续开始实施,厦门有必要探究其具 体实施的意义和模式,正确判断这种机制在厦门的可行性。而一种机制的形成, 必然伴随着一些的问题的产生,厦门还需要借鉴别的地方的经验,同时结合自 己本身的实际,探索出厦门高等教育资源共享机制。一、厦门高等教育资源共享机制的现状在中国,已经有很多学者提出中国的高等教育要逐渐实现资源共享,很多 地 方已经规划并进行自己的大学城,例如上海松江大学园区、沈阳南部大学园区、 广州大学城等等。除此之外,很多

6、地方的高校也已经开始探讨怎么进行合作, 并开始逐渐打破大学之间相对封闭的办学模式,建立高等教育资源共享的机制, 规划高等教育未来的发展。 然而,由于厦门高等教育资源共享机制还未形成, “集美学城”还未真正建 设完成,学城内各高校的优质教学资源只能本校学生享用,并不能享受到其他 高校的优质教育资源,这是比较遗憾的。厦门每所高校都有自己的优势学科, 如果可以实现资源共享,这对于高校来说是一种互补,不仅节省了投入,而且 还可以使学生享受到其他学校的优质教育资源。 目前,厦门本市的大学之间展开合作还较为罕见,有些仅仅是以客座教授 的形式上一两堂课。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包括厦门“集美学城”的建设 这

7、种现象有可能在未来几年里有所改变,合作有望从表面逐渐加深。 “集美学城” 目前已经拥有集美大学、厦门理工学院、华侨大学(厦门校区)等一些高校, 还有一些高校也将陆续迁入,这样的大学群,将为建立这种机制提供了硬件条 件。我们不难看到厦门市政府有计划打造厦门“集美学城”的高校集群,厦门 高等教育资源共享机制则以“集美学城”的建设为基础,让我们看到了厦门未 来高等教育资源共享的前景。二、实现厦门高等教育资源共享机制的意义随着高校近几年的扩招,厦门高校也面临着高等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建 立起高等教育资源共享机制可以解决厦门高校存在的高等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同时杜绝厦门高等教育资源的浪费现象。建立高等教

8、育资源共享机制是符合未 来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有助于高等教育更具开放性1。(一) 解决高等教育资源短缺的问题中国虽然正处在高速发展中,但是高等教育资源供求关系仍十分紧张。国 家 教育经费的投入滞后于高校现有的规模,很多地方高校的学生的年均拨款逐年 下滑。近几年随着高校不断地扩招,教育资源短缺问题越发明显。可以这样说, 我国部分省市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阶段,但是中国财政收入和居民收入仍处 在发展中国家水平,这必然制约着中国教育投入。和一些发达国家相比,中国 人均教育投入还处在较低水平,所以教育投入不足就构成了我国高等教育资源 短缺问题。由于教师资源的不足,有些高校的师生比例达到 1:30 以上,

9、很多 课程呈现出大课堂的景象,同时仪器、实验室的不够更成为很多高校的普遍问 题。 如果厦门高等教育资源共享机制能够建立,实现各高校教师、教学设备仪 器、实验室、体育馆等资源共享,将是解决厦门高等教育资源不足问题的有效 方法。其实,不仅包括教师、教学设备仪器、实验室、体育馆等,厦门高等教 育资源共享机制建立更可以进行许多更深入的资源共享,如实现学生修读其他 学校的优势课程。制度一旦完善,将使学生享受到厦门高质量的教育资源,很 大程度解决了高等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可以说,资源共享将是解决高等教育 资源短缺的最好途径之一。厦门位于中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面临的问题主要 是高质量的高等教育资源的短缺,但

10、是教师、教学设备仪器、实验室、体育馆 等资源不足逐渐在扩招政策下也有一定程度地凸显。(二) 提高厦门的高等教育效益,防止高等教育资源的浪费教育和其他产业一样,也要讲究效益。中国还是个发展中国家,穷国办大 教育,在教育产出不变的同时,怎么提高教育效益,就要从教育成本入手,完 全寄望于更大的投入在此时的中国肯定是不现实的。实现教育资源共享机制将 可以缩小教育成本,从而提高教育效益。当整个厦门的高等教育资源可以实现 共享的时候,就可以防止不必要的教育资源重复建设,节省成本方面的投入2。 这些省下的成本可以建设一些新的教育资源或者对原本的教育资源进行升华, 这样能够提高教育产出,也就达到提高教育效益的

11、目的。 厦门的高等教育资源的浪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人力和物力。每所学 校的都有自己的优势学科,而这些学科的老师往往具备较高的素质。如果没有 实现资源共享,只能使本校的部分学生在某个学科上享受到高质量的教师资源, 这样教师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就产生了浪费。如果厦门的高校能够采取更高程度 的合作,在优势学科的师资与课程方面展开交流,将使厦门的学生能够享受到 更全面更优质的教育,有利于培养更高素质的学生。此外,物力的浪费也是个 值得研究的问题。例如,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图书馆,但是目前每个学校只开 放自己的学生进行借阅,其他高校的学生则不能方便地享受到这个资源。这样 出现了一个问题,有些学生想要的书本校的

12、图书馆不能够满足,而有些书又存 在利用率偏低的情况。假设在厦门各高校能够实现图书资源的共享,则大大地节省了每个学校的教育投入,同时学生可以享受到更丰富的教育资源。不仅在 图书资源方面,实验室和实验器材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浪费,很多高校的实 验室很多时候处于闲置状态,而厦门有的高校还没有高质量的实验室,完全有 必要建立一种合作机制,杜绝这种资源浪费现象的发生。(三) 符合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未来的高等教育一定是更为开放的。各高校之间不再是一个个单独的个体, 而是将会形成一种教育合作体。各高校的合作将大大深入,包括共用教育资源, 教师互聘,互认学分,跨校选课等。整个中国教育制度将随着全球化的进程,

13、开放性将不断加大。随着人才竞争的越加激烈,复合型人才将是未来企业所需 要的,而教育资源共享机制无疑符合这种趋势的发展。厦门为了适应未来整个 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在实现高等教育资源共享方面应该尽早实施,走在中国 高等教育发展的前端3。 三、厦门实现高等教育资源共享的有利因素厦门具备实现高等教育资源共享的三个有利因素:区位因素、互补因素、 历史因素。(一) 区位因素很多高校没能实现合作,主要是因为距离太远,不方便彼此联系。和其它 地 区的规划一样,厦门的集美大学城把厦门的大部分高等教育资源集中在一个地 区,这就方便了个高校之间的合作。在集美学城里,有些大学之间甚至只间隔 一条街,学生和教师穿梭于两

14、校之间就十分便利。这样即使以后实现课程互选, 学生到其它高校也十分方便,不会耽误到上课时间,教师也不用为了到另一个 高校上课而担心时间问题4。在“集美学城”里面,不同学校的学生到对方的 学校使用实验室或者教室也将变得十分简单,可以说大学城的建设为厦门实现 高等教育资源共享提供了有利条件。(二) 互补因素厦门每所大学都有自己的优势学科和优质的教育资源,若是学校之间能有 一 些交流,把各自的高质量教育资源分享出去,这将使学生大大受益。其实,高 校彼此之间有着很强的互补性。每所学校都会侧重发展自己的重点学科,随之 配套设施也会不断升级。例如,集美大学的水产、航海专业,厦门理工学院的 模具设计专业都有

15、自己的特色,这就构成了两所大学的学科、专业互补。集美 大学可以使对模具设计有兴趣的同学到厦门理工学院选修模具设计专业,同时厦门理工学院的同学可以到集美大学选修水产和航海等专业。不仅在不同学科 上,甚至在有些相似的学科上,也可以在物质资源方面进行共享。 此外,每所大学都有自己的图书馆,然而,图书虽多但是并不能很好地满 足 所有学生的阅读需求,这时,大学间的图书资源就完全可以构成一种互补关系。 集美大学、厦门大学、厦门理工学院等高校都具有丰富的图书资源,但是图书 种类都又会根据自己的优势学科有所侧重,若是开放彼此的资源则可以进行优 势补充,有利于图书资源的有效利用。(三) 历史因素众所周知,厦门两所知名学府厦门大学和集美大学的渊源,他们都是 由 陈嘉庚创办的。1913 年陈嘉庚在家乡集美创办小学,以后陆续办起师范、中学、 水产、航海、商业、农林等校共十所。另设幼稚园、医院、图书馆、科学馆、 教育推广部,统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