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诗词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上传人:zw****58 文档编号:43471293 上传时间:2018-06-0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学诗词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文学诗词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文学诗词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文学诗词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学诗词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学诗词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文学诗词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摘 要】 学生通过对物理的学习,知道学科间相互联系的重要性,使学生更加关注生活, 关注社会,关注未来,从而获得终身学习的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文探讨文学诗 词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关键词】教材改革 学科渗透 文学诗词 声 光 电 热 磁物理情境 物理概念 素质教育为很好地进行学科间的衔接与渗透,教学中应注意文学诗词、科学故事、媒体报道、 广告、文献资料中所隐含着的大量科学知识,以此为素材设置的文理综合题近几年频频出 现在各地中考物理试卷中,这充分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 “注意学 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的课程理念

2、。本文就文学诗词在物理概念教学中的作用谈几点看 法。“物理”作为一门科学课程,顾名思义就是探究声、光、电、热、磁等自然现象最基本 的内在规律,而文学又恰恰以描绘自然现象、借景抒情作为其基本的表现手法之一,尤其 是古典诗词,它往往无意识的借助物理知识背景来描摹物态、阐明事理。因此如果教师能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恰到好处地引用这些诗词,则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之效,尤其是 在物理概念教学中,不失时机地插入古诗词有时会起到柳暗花明、豁然开朗的作用。一、利用古诗词创设物理情境,导入物理概念利用古诗词刨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因势利导引入概念例如,讲授分子 动理论的概念时,引用王安石的梅花:“墙角数

3、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 有暗香来 ”学生问为什么会有“暗香来” ,稍作讨论后可顺水推舟引入分子动理论,可谓 水到渠成,再如,讲授相对运动、参考系的知识前可引用宋代诗人陈与义的襄邑道中: “飞花两岸照晚虹,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后两句可用相 对运动的知识来解释,因为船与云共同运动,以船为参考系,云是静止的,在此基础上又 可以李白的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人海流,欲穷千 里目,更上一层楼”为例,要求学生指出白日依山尽、黄河人海流的参考系。许多古诗朗 朗上口、通俗易懂、生动形象,通过古诗词引入物理概念进行讲解,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 果。二、利用古诗词帮助理解记忆

4、概念物理概念繁多、表述严密,且部分不太好理解,学生因此望而生畏,若借助于对相关 古诗词的欣赏和分析,可使学生消除畏难情绪逐渐接受和理解概念,例如,分析力能使物 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或使物体发生形变时,用刘邦的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以及敕勒歌:“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和秋歌: “秋风入窗里,罗帐起飘扬” 。这在理解了古诗词含义的同时亦即理解了相应的物理概 念再如讲授平面镜成像特点时,引入高骈的山亭夏日:“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 影人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也可引入朱熹的观书有感:“半亩方 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

5、来。 ”这样通过平面镜成像特 点在自然界中的呈现加深理解其规律。又如,理解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和力的分解现象时, 分析风筝为什么能浮在空中的原因,可将清代吴有水的风筝介绍给学生:“只凭风力 健,不假羽毛丰,红线凌空去,青云有路通。 ”同时进行受力分析,阐明道理,一举两得。 而在讲授光的直线传播、影子的形成时,用苏轼的花影:“重重迭迭上遥台,几度呼 童扫不开刚被太阳收拾去,又教明月送将来 ”形象大于抽象理性源于感性。三、利用古诗词深化和应用物理概念学生对物理概念的掌握不是靠死记硬背,不是靠生吞活剥,而是靠深刻理解,靠有机吸收,如学生学习了光的反射后,对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就有更深层次的

6、理解,再如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 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可使学生在文学欣赏中对光的反射、力的作用效果等概念得到深 化和升华再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 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气势磅礴的瀑布化作熠熠生辉的银河落下神州,如果没有一 定的光学知识,就不会对诗中意境有深刻的领悟;反过来,在欣赏和领会的同时也是对光 学知识、力的作用、能的转化在认识上的又一次飞跃,再如,学习物理后,同学们知道了 一些时空概念,再重温李白的朝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 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这首诗说的是作者和船

7、在空间运动,西辞白帝城,东抵 江陵府,乘船顺流而下,在阵阵猿鸣声中,身处轻舟,但见群山万壑,千姿百态,迎面扑 来好一幅人舟共融于大自然的山水画,令人心驰神往。在这幅面中,我们可以领悟时空 概念,相对运动概念、声的概念、力的概念诗仙未曾想到会给后 人留下一章绝妙的物理教科书。在进行能的教学时可引入唐朝诗人杜甫的诗作登高中 的两句诗:“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从物理学角度来说 “落木萧萧下”中 的落木的运动是相对于地面或者树木而言的;“不尽长江滚滚来”中的流水是在重力作用 下,从高处流向低处,在此过程中水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四、利用文学诗词进行素质教育物理概念的教学过程要有利于培养学

8、生获取物理学习方法、学习能力、批判精神,有 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古诗词在这些方面可起到一定的作用,例如学习物态变化时可 利用郑板桥的江晴:“雾里山疑失,雷鸣雨未休夕阳开一半,吐出望江楼 ”可先要 求学生归纳诗中出现的一些物态变化,再要求学生比较区分它们的异同,再如张继的枫 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当 学生学习了凝华概念,对其现象及其形成原因有初步了解后,可要求学生用批判的态度去 欣赏鉴别,并说明文字毕竟不是科学,它可使用想像和夸张的手法,这对强化物理概念, 提高教学效果是大有益处的再如,学习了机械运动知识后,可引入李白的黄鹤楼送孟 浩然之广

9、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运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 流 ”后两句的意思是,那一片孤帆渐去渐远,慢慢地在蓝空中消逝,只见那滔滔长江水滚 滚而下,汹涌澎湃,向天际奔流,要真正读懂这首诗,必须有一定的综合知识,其中“碧 空尽”怎祥理解?这可以用视角变小、地球是圆形的知识来解释, “天际流”涉及的知识是: 长江流域的地理地貌特征是东低西高,重力的作用效果以及能的转化。该诗既是一道融力 学、光学为一体的综合题,又是一道多学科综合题,学习鉴赏这首诗能培养学生的文学素 养,又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城市尚余三伏热,秋光先到野人家” (陆游) 。为什么城市的现代化、工业化程度越 高,城市与

10、郊区的温度差越大?要求学生从学过的知识人手,分析归纳出现象存在的原因 及改变此现象的措施。学生经过讨论和思考后是可以从比热、对流、蒸发吸热、机器放热 等方面得到答案。原中科大博导范洪义说:“物理学家是描绘自然规律的画家,是注意聆听自然韵律的 音乐家” ,他常告诫自己的研究生,学习英文的同时勿忘学习博大精深、魅力无穷的中国文 化,尤其是古典诗词。他说:“它们与理论物理有异曲同工之妙” ,他对这句话的诠释是: 中国古诗词与理论物理的思维方式是相通的,都具有凝练简朴的特征,都具有和谐对称的 美感,都需要有丰富的想像力,都强调善于捕捉灵感,物理学家面对的是自然的大图像, 诗人则要有宽广豁达的胸怀。 “

11、挑灯抱影复攻书,夜深神凝思绪殊”这就是范洪义的自 画像,也可以说是所有科学工作者孜孜以求、焚膏继晷的真实写照;“铁鞋未破,尚需费 工夫” “休悔年青曾虚度,夜兼日作勤拙补”这是范洪义的自勉自励,更可以说是对年轻人尤其是许身自然科学的年轻人所喊出的加油号子。 “星月无眠,无意诉清苦”给人 以想像驰骋的广阔空间,灵感在宁静恬静中萌生。一次,范洪义参加学术会议,途经葛洲 坝水闸,他注意到坐在船上经历几十米高度的“跨越” ,却没有坐电梯那种超重或失重感, 而船的吃水线却始终不变于是即兴写了一首夜过葛洲坝:船歇水闸里,客随乘水梯;升降浑无觉,浮沉亦不计。同行旅伴评论这首诗中既包含着物理学中的浮力原理,又

12、隐喻着作者不计名利、默默 耕耘的恬淡人生态度,作者能够在寻常中见奇崛。“排云数峰出,漏日半江明” “水光潋滟晴方好”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古人利用光的反 射和折射现象描述的景色给世人以美的享受这些诗句使学生能准确描述他们熟悉的物理 现象,会大大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热情,而且讲诗时间与做题的时间相比,前者少于后者, 能做到精讲多思,一般来说,在选择诗词时应将明确描述物理知识作为第一要求,其次再 考虑诗词的艺术性也就是在不违背科学性的原则下,尽量使内容生动有趣,努力去追求 物理教学的语言美。【参考文献】 1、中学新课标资源库物理卷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中学语文教材 3、中学生学习报物理周刊4、中学生理科月刊 广西师范大学杂志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