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的整合

上传人:qt****68 文档编号:43471265 上传时间:2018-06-0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的整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的整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的整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的整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的整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的整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的整合1征文类别:A 类 标 题: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整合 姓 名:周玉玲 单 位:湖北省云梦县清明河初级中学 通信地址:湖北省云梦县清明河建设大道 联系电话:(0712)4480024 电子邮件: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征文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的整合2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的整合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的整合周玉玲 (云梦县清明河中学 湖北 云梦 432506) 摘要:利用计算机网络来推进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已列入了我国面向 21 世纪教育振兴 计划之中。 网络信息资源成了师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现代化的设施为我们的 课堂教学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从而使我们的语文教学结束了“

2、一根粉笔、一支鞭,一篇课 文讲两天”的乏味局面。计算机网络的开通及多媒体设施的介入,使我们传统的备课方式、 教学方式、学习方式,都发生了极大的转变。 关键词: 网络信息 多媒体 探究 体验 实践 提高 教师们知道,学生若对某门课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一种专心学习的“内驱力” ,就会进入一种主动探究的学习状态,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计算机网络是一个开放式 的知识宝库,蕴藏着取之不尽的丰富资源,再加上多媒体设施进入课堂,充分发挥了声、光、 图、色、影的综合效力,为学生创设了更为直观形象的学习情境,大大激发了他们的求知兴 趣。下面仅就利用计算机网络及多媒体设施辅助初中语文教学,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3、和体会。1. 养眼.生趣 过去的语文教学方式一般是:让学生感受“文本”想象、分析、归纳、表述(口头、 书面) 、巩固练习。遇到那些具体介绍某一事物的文章时,这种学法就显得很单调、枯燥, 学生的学习状态也相当被动。现在有了计算机网络及多媒体设施,情势发生了很大改变。 如我们在学习法布尔的绿色蝈蝈这一课时,课前,先告知学生:让我们一同去寻找蝈 蝈,看谁找到的那只最漂亮。于是孩子们就千方百计地去寻找,去研究。实际上,授课前 我们就已经共同走近“文本”探究“文本”了。而在过去,这一过程只是在课堂教学中才 得以实现。 我确实花了不少时间去网上寻找蝈蝈,终于在辛苦得来的大量图片中筛选出一只浑身 翠绿,有着

4、鼓溜溜大眼睛的帅气蝈蝈,还有一只玲珑剔透,造型生动的“冰糖蝈蝈” 。当制 成的课件展示出来,就赢得了孩子们的一片喝彩声。他们戏称“大眼睛”的为“蝈蝈王” 。 一看就喜欢上了,自然探究起来也格外来劲。他们除了仔细观察蝈蝈的外貌外,还十分认 真地研究了它的生活习性、嗜好以及科学工作者们对它的评价等,小图片带来了大收获。 学习方式也由原来静止的、被动的转变为动态的、主动参与式的。同样在学习看云识天 气一文时,我们也分别去网上寻找课文中提到的各种云层的图片,一边细致观察揣摩天 象,一边了解它与气候之间的联系;学习古文山市 ,我们寻来了海市蜃楼在城市、在沙 漠、在海上形成的照片,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他

5、们开始研究它的形成,体会作者的丰 富想象,生动描述;学习化石吟我们找到十分珍贵的恐龙化石,远古时期的鱼化石等 图片,这些生动、逼真的东西,调动了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唤醒了他们探索的欲望,使许 多课文的学习成为一个颇有意思的探究过程。 2.体验.感悟 多媒体设施介入课堂,也加快了课堂教学的进程,在各单元知识点强化练习或总复习 时运用课件辅助教学,使课堂教学节奏紧凑,教学效率提高,为四十五分钟“扩容” 。课文中 一些比较复杂的说明、描写部分,过去要费许多口舌也不一定说清楚,现在却变得好理解 多了。如斑羚飞渡一课中最激动人心的场景 老斑羚要用自己的身体为小斑羚做 “踏板” ,这是以牺牲生命为代价的飞渡

6、,是课文中非常关键的情节。在组织学生阅读的基 础上,我们又从网上下载了用 Flash 制作的课件,动画式展示了斑羚飞渡这悲壮一幕。小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的整合3斑羚顺利飞渡之时,正是老斑羚跌落深谷的那一刻,小斑羚连续不断的成功飞渡伴随着老 斑羚令人心碎的咩咩声,令孩子们惋惜不已,他们的心灵为老斑羚们无私的牺牲精神所震撼。这种惊心动魄的效果是单纯用口头语言描述所无法得到的。 3情感.激荡 在激发情感方面,多媒体教学设施也发挥其独特的优势。如学习贝多芬一课时, 我用多媒体播放“命运交响曲” ,提示学生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在反复倾听的过程中, 他们听出了这位伟大的音乐家的忧伤、孤独与痛苦,也听

7、出了当命运之灾降临时,他内心 汹涌的波涛声,那是他对艺术执着的热爱与追求,旋律中回荡着这位音乐巨人要与命运抗 争的决心与誓言。良好的多媒体音响效果,丰富了学生的视听体验,使他们对人物的内心 世界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和把握。当课文内容涉及到孩子们比较陌生的事物时,多媒体课件也显示出其直观展示的长处。如 我在随后讲的安塞腰鼓时,便利用 Frontpage 做了 一个简单的“陕西民间艺术安塞腰鼓”网页。分为“黄土高原民”, “黄土高原风”, “黄土高 原情”三部分,通过这些资料及影像的了解,学生们便自然地了解到了“什么是生命的律动, 力量的宣泄”。用多媒体设施教学,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学习黄河颂 。课前

8、,孩子们搜 集了许多有关黄河的知识、图片、诗歌、传说、谚语等,课堂上学生眼望着汹涌澎湃的黄 河,伴随着雄壮昂扬的旋律,高声诵读。那一刻我感受到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无穷魅力,是 计算机网络及多媒体教学设施给语文课插上了“翅膀”,带着众多栩栩如生的形象,带着学 子们一颗颗求知的心,一起飞翔。 4个性.活力 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是创造一种适合学生成长的教育,是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全 面健康的发展。然而,学生的差异是普遍存在的。他们各自的学习起点、反应速度、记忆 品质、学习方式以及对新事物的认知、领悟能力都存在很大差异,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很 难顾及到这种差异,因而也就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利用计算机网络辅

9、助教学却能较好 地解决这个问题,使学生实现个性化的学习。如我们利用计算机网络的双向性,了解学生 的心理及现状,便于有针对性地启发学生,由于没有面对面的顾虑、拘束,学生多数能放 开胆子说出心里话,教师可适时点拨、鼓励、解答问题。 利用计算机网络的互动性,我还鼓励学生按自己的喜好来选择学习内容或学习方式。 如通过网上信箱检查学生的作业,帮助爱好写作的学生批改作文;同爱做课件的学生交流 资料、图片等,使他们打心眼儿里喜欢学习语文。在这种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下,一些学生 不再把学习看成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饶有兴致的事,故而乐此不疲,他们的主动性、创 造性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释放与展示。 5探究.拓

10、展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并逐步形成能力的过程。这种学习方式通常是围绕一个需要探究的问题展开的。 我在讲第一册木 兰诗时,利用 Powerpoint,把美国好莱乌卡通片花木兰部分精彩内容剪辑到课件中,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激情。然后就提出问题, “在封建社会女子一般是不允许抛头露面的,而 花木兰为何要去参军,并且为何要替父从军,又为何立下赫赫战功后而不受禄?”学生们带 着这些问题,结合背景资料,电影片段,反复研读课文,找出答案,并抒发自己的感慨。这些简单的课堂演示,显然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需要。我们课题小组的几位教师在认 真参加过“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后,

11、转变思想,革新方法,采用以“主体主导”为中心 的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促使学生搞好探究式学习,做好课堂上的互动。 如在进行语文综合活动戏曲大舞台的教学过程中,先布置学生搜集资料,去网上、 报刊杂志上搜集,或采取现场观察、采访有经验者等方式,探究什么是戏曲?戏曲在我国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的整合4的形成?厦门的地方戏曲有什么剧种?在什么地方表演?有什么特色?有哪些著名剧目等。 围绕着一个大主题“辐射”出来的许多小问题展开专题性研究。计算机网络为学生开展这 种研究性学习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条件。其一是网络资源的丰富性利于学生快捷地搜集信息;其 二是信息的多样性需要学生去判断、选择、归纳、整理,从中

12、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在探究 中有意识地将学生的目光引向人生,引向历史,引向生活,引向自然,在探究中纵横开拓, 开阔视野,使语文课的学习有了更加厚重的文化内涵。 教学中,我千方百计使学生先对问题产生了浓厚兴趣再去探究。如在进行语文校本课 程“让爱住我家”的教学时,我启发学生思考的开场白是:家庭是我们幸福的港湾,父爱 是前进的动力,母爱是心田干渴时的雨露。说不完道不尽父母的恩情,我们能做的只是给 父母端一杯茶,陪父母聊一聊天,在我们心灵深处留住父母精彩的瞬间。亲情就像一杯浓 浓的美酒,越品越香;亲情就是一根长长的飘带,将儿女的心紧紧系在一起;亲情是甘霖, 总在儿女焦渴之时降临。亲情是歌,亲情是诗,亲

13、情是人间无与伦比的美。今天,我想请 大家找一找古今中外名人对家人付出的爱的故事,也请大家敞开心扉,向同学们谈谈自己 的家,大家愿意吗?学生的想象被“激活”后,会带着类似的疑问去网上搜寻,去图书馆查 找,回家与父母交流。从这堂课的教学实践中,我得到了两点启发:一是学生学习的潜能 是无穷的,只要教师为学生提供更为开放、灵活的学习空间,一些学生完全能够独立地去 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二是面对大量的信息,学生的阅读速度和整合信息的能力尚待提高。 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进行多种形式的教学,一定会加快学生的知识经验积累,逐步提 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6会用.用好 在用多媒体设施辅助教学时不能滥用课件。实际上,

14、并不是所有的课型、所有的课文都 适合用计算机辅助授课。教师应视实际情形定夺。如一些议论性、说明性的文章就不一定 采用多媒体课件。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更应注意不能远离甚至脱离“文本” ,于无意间省 略了学生对书面语的体验过程,导致他们对语言文字的反应迟钝,排斥、厌烦, 甚至领悟力 下降。学生一旦对课件产生了依赖性, 只对图片发生兴趣,便降低了对文字的敏感性,想 象枯竭,影响了语文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 总之,“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计算机、多媒体用于教学,不是一种奢侈的摆设,更 不是一种高科技手段的炫耀,而是一种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简便快捷的工具, 利用计算机进 行教学是未来社会对教育的呼唤。为此,我们必须会用它,用好它,让它在初中语文教学中 大有作为。 21 世纪是学习的时代,只有终身学习、终身研究的人,才可能有“本钱”为“人师” 。 时代不同了,教师不能再做凄苦的蜡烛, “蜡炬成灰泪始干” ,要做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型角 色。教师的形象可以理解为是一部可以升级的“电脑” ,随着时代的需要不断“充电” ,不 断扩大“内存” ,不断地“更新换代” 。教师的工作已不再是简单的知识“移动”或“复制” , 而是“点燃” ,是用智慧去点燃孩子们的兴趣,点燃他们对知识的渴望,使其熊熊燃烧,照 亮他们的人生之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