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宋绘画比较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43469570 上传时间:2018-06-0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北宋绘画比较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南北宋绘画比较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南北宋绘画比较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南北宋绘画比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北宋绘画比较(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宋与南宋山水画的风格比较北宋与南宋山水画的风格比较宋代的绘画是中国绘画艺术发展的高峰,它所反映的现实生活内容,在古代绘画史上 是极为突出的。宋代绘画运用多彩优美的艺术表现形式,创造了很多的艺术表现手法,和 社会有着密切的联系。宋代的山水画在绘画艺术上有着许多重要的创作。山水画追求优美 动人的意境情趣,注意真实而巧妙的艺术表现,并努力进行形象提炼,有着高度的写实能 力 北宋统一了封建割据造成的分裂和隔阂,在一段时间内保持着相对安定的局面,商业 手工业迅速发展,城市布局打破坊和市的严格界限,出现空前未有的繁荣。宋初 100 余年 间,大体遵循五代绘画传统。院体花鸟画以黄家富贵体为规范,道释画中以

2、吴家样影响最大, 山水画以院外画家成就最高 宋代山水画得到了空前的的发展。李成,范宽,许道宁,燕文贵等山水画画家。李成 和范宽是北宋初期山水画家的代表,上承荆浩以水墨为主的传统,以表现北方雄浑壮阔的 自然山水为主。后继者有王士元、王端、燕文贵、许道宁、高克明、郭熙、李宗成、丘纳、 王诜等。除北方山水系统的山水画外,长于界画的郭忠恕,善于表现湖山小景的惠崇、赵 令穰,以及继承唐代以来的青绿山水画法的王希孟等,中国山水画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荆浩虽然开创了北宋北派画派,并著有经典的笔法记 ,但对北宋山水画起决定性作用的 是李成。 李成与范宽,董源以不同的风格创立了北宋南北的三大主流画派。李成的水

3、墨山水, 善用淡墨的情韵,体现山水的灵秀,展现出其文秀的一路。北宋山水画家米芾曾说:“李 成淡墨如梦雾中,石如山动。 ”李成创造了“卷云皴” , “卷云皴”是最早也是影响最深远的 山水画皴法之一。北宋另一主要流派山水画家是范宽。 范宽与李成虽然是北方流派,但是与李成有很大的不同,他的画体现的是壮武的风采。 范宽传世的作品有溪山行旅图 、 雪景寒林图等。他画山水,强调主峰突出,要占三 分之二的画面。以一种雄伟峻厚的气势,显示一种咄咄逼人的威严。同时,范宽又十分重 视具体景物深入细致的刻画,精心经营山坳深壑中的飞瀑流泉和山峦的顶端密密层层的树 木。特别是正面的山体以稠密的小笔,皴出山石巨峰的质与骨

4、。这种皴法便是后人所称的 “钉头皴”或“雨点皴” ,稍大一点的被称为“豆瓣皴” 。溪山行旅图溪山行旅图北宋范宽的溪山行旅图沉郁雄浑、气脉苍茫,是震古烁今、百代标程的山水经典。 画家力能扛鼎的笔墨功夫和博大幽深的文思境界,使此图备受历代名家推崇。此画单从构 图方面说,应属于平易之境,但它却产生了非凡的力量。究其原因一是造型的峻巍,其 次是笔墨的酣畅厚重。宽以雄健、冷峻的笔力勾勒出山的轮廓和石纹的脉络,浓厚的墨 色描绘出秦陇山川峻拔雄阔、壮丽浩莽的气概。这幅竖长的大幅作品,不仅层次丰富, 墨色凝重、浑厚,而且极富美感,整个画面气势逼人,使人犹如身临其境一般。扑面而 来的悬崖峭壁占了整个画面的三分之

5、二。这就是高山仰望,人在其中抬头仰看,山就在 头上。在如此雄伟壮阔的大自然面前,人显得如此渺小。山底下,是一条小路,一队商 旅缓缓走进了人们的视野 ,给人一种动态的音乐感觉。马队铃声渐渐进入了画面,山 涧还有那潺潺溪水应和。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诗意在一动一静中慢慢显示出来,仿佛 听得见马队的声音从山麓那边慢慢传来,然后从眼前走过。 与北派两家对峙的便是以董源为代表的江南山水派。董源笔下描绘的是江南景区。米 芾对他也有很高的评价:“平淡天真,唐无此品,在毕宏上。 ” 夏山图卷等便是他的代 表作。董源最大的成功之一是创造了最能表现江南山石形质的皴法“披麻皴”同时他又十 分讲究淡墨的渲染,使湖山增强

6、了湿润的感觉。最后他还用点来丰富表现手法,重重叠叠 的点,使江南的湖光山色增添了郁郁葱葱的感觉。董源的继承者有巨然。巨然山水在董源 的基础上开创了“长披麻皴” ,然后再以焦墨破笔点苔。浓点淡皴,更显得气格秀润,墨彩 腾发。北宋的三大山水画流派争奇斗艳,为北宋的山水画留下了绚烂的一笔。 与北宋山水画相比,南宋山水画从内容到形式上都出现了新的变化。南宋山水画的代 表人物是后来被称为“南宋四家”的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他们在继承前代的基础 上都有所创新,将北宋雄浑壮阔的全景式描写演化为南宋精巧简洁, “水墨苍劲”的诗意挥 洒。 在山水画从北宋风格向南宋风格的转变中,李唐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南宋的

7、山水画 风格实际上是以李唐个人的风格为基础的。濠梁秋水图濠梁秋水图李唐的濠梁秋水图 ,又名濠濮图 。作品描绘的是安徽凤阳县濠水、濮水一带的 风光。数株茂密的大树占据了主要画面。树用夹叶法,淡赭设色,透露出浓浓秋意。大石 用斧劈皴,勾勒劲健,结构谨严,苍劲凌厉,颇见质感,以青绿罩染。画面左侧飞泉直泻, 落叶点点。李唐对秋水的刻画尤见功力,并使山石的刚硬和水波的柔和形成鲜明对比。整 个画面显示出一副浓郁的深秋景象。在这样一个环境里面,庄子和惠子坐于岸边。二人衣 着古朴,衣纹简练,却颇见精神。一人面对观者,一人侧面作交谈状,与采薇图中伯 夷和叔齐的表现方式有异曲同工之妙。李唐的笔墨技法最著名的就是“

8、小斧劈皴” ,而随着他的绘画技巧的成熟,小斧劈也逐 渐转变为了“大斧劈皴” ,这是一种水墨淋漓,重在表现山石面体区别的皴法。而从布局上, 南宋山水一改北宋崇山峻岭般的全景山水模式,李唐晚年就已经开始创作“残山剩水”般 的小景山水,北宋时期那种大山堂堂的山水再也看不见了。南宋最著名的两个画家马远和 夏圭尤其把这种小景山水发展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他们的山水通常带有一种平易近人的感 觉,写山石棱角分明,状景物宛然如是。南宋的山水,说实话,是我国古代山水画发展中 最讲究“写实”的一个样式。 李唐的作品可以分为两个时期:南渡之前和南渡之后。他南渡之前的作品以万壑松 风图为代表,表现了他画体的北宋风范:构图

9、繁密,气势雄峻,画风严谨,朴实厚重, 动人心魄;南渡之后的作品以采薇图和清溪渔隐图为代表,表现了李唐的另一种 风貌:简练洒脱,水墨苍劲,以刚性线条和大斧劈皴为标志。依照这个标准观看濠梁秋 水图 ,我们发现它似乎正处于一种中间状态,处在一个风格转变的时期。转变的具体体现 就是李唐从范宽的风格中逐渐脱离出来,形成新的风格。这种转变后的新风格可以称为李 唐风格,或者叫做南宋风格。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体会这种转变。 比如构图,局部取景的方式在濠梁秋水图就已有体现, 采薇图只不过把要表现 的物象更加接近了而已。又比如皴法,这也是李唐绘画风格转变最主要的表现方面。总体 上,李唐的作品具有一种常常刚猛的画风, 万壑松风图就是这种风格。 濠梁秋水图 中这种特性依然保持着,但出现了大量的侧锋用笔,是大斧劈皴的雏形,洗练、刚劲。到 了采薇图时期,则一变为阔笔挥洒,更加简略,却同样充满速度和力感。从画面整体 的感觉来讲,这种转变就体现得更加明显了。 采薇图描绘的是一片江南的山水,画面仿 佛弥漫着一层雾气,树石的画法也是水气淋漓。 濠梁秋水图与之相比,则显得有些“干” ,笔触小,石质坚实,透露出一种浑厚深沉的山水景象。 宋代山水画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它为以后绘画的发展起到了承前继后的作 用。无论是北宋还是南宋的绘画,无一不让人感叹中国山水画的博大精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