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的全球化路径与知识产权战略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3467598 上传时间:2018-06-0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联想的全球化路径与知识产权战略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联想的全球化路径与知识产权战略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联想的全球化路径与知识产权战略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联想的全球化路径与知识产权战略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联想的全球化路径与知识产权战略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联想的全球化路径与知识产权战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联想的全球化路径与知识产权战略(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联想的全球化路径与知识产权战略联想的全球化路径与知识产权战略美讯在线网 2008 年 08 月 12 日 05:44 人气指数:160 来源:法人吴汉东,法学博士,现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校长,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国家保护知识产权工作研究基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导,法人顾问委员会委员,本栏目特邀主持人;兼任中国法学会知识产权研究会会长、最高人民法院特约咨询专家、最高人民检察院特约咨询专家、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员。2006 年 5 月 26 日下午,与郑成思教授一起应邀为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一次集体学习讲解国际知识产权保护和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和制度建

2、设。 在最近一个月的企业新闻中,没有什么比联想跻身世界 500 强更令人瞩目。到底是一种什么力量使得这家靠着 20 万元起步的民营科技公司仅仅经历四分之一世纪即在世界高技术领域占有一席之地?一种具有全球视野的知识产权战略或许能让我们找到部分答案。迄今为止,联想建立了以中国北京、日本东京和美国罗利三大研发基地为支点的全球研发架构,1800 多名极富创新精神的世界级工程师、科学家和科研精英组建起以中、美、日三地为核心的全球一体化研发团队 1984 年,中国科学院 11 名科技人员放下“铁饭碗”,创办了联想,当时的启动资金为 20 万元人民币,办公场所是中科院一间破旧的传达室。20 多年后的今天,联

3、想把总部设到了美国罗利,在全球 66 个国家拥有分支机构,在 166 个国家开展业务,在全球拥有超过 25000 名员工,年营业额达 146 亿美元,并连续 10 年(1997-2006)稳居中国 PC 市场第一。尤其是 2004 年,以 12.5 亿美金收购了 IBM 的全球 PC 业务,这一颇具象征意义的事件让联想当时成为了拥有 120 亿美元营业规模、8%左右市场份额的全球第三大 PC 厂商。 联想传奇 这听起来很像是苹果、惠普、微软这些硅谷传奇的中国版本,确实很有相似之处,但仔细想想又有很大的不同。硅谷的创业型公司一般都是先有一个很好的创意(idea),不少甚至会是一项伟大的发明,比如

4、微处理器、操作系统、个人电脑、互联网等等,然后通过自己投资或引进种子投资、风险投资,最后上市,不断做大做强。联想并非这种技术先导型的公司,与它们相比,联想甚至连出生时的商业环境都堪称恶劣:没有健全、公平的市场经济和游戏规则,没有百年积累的成熟企业经营管理理念,更没有一个完整的商业价值链在上世纪 80 年代的中国,没有一家上市公司,当然更找不到一家风险投资商。那么联想又是怎样缔造传奇的呢?联想赖以成功的核心竞争力又是什么呢? 以 1994 年联想开始大力发展 PC 业务和 2004 年收购 IBM PC 业务为界,联想现任董事局主席杨元庆把联想 22 年的历史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 1984

5、年联想创立到 1993 年,称之为“创业时代”;第二阶段从 1994 年到 2003 年,称之为“PC 时代”;第三阶段就是从 2004 年直至未来,称之为“全球化时代”。 联想虽然在三个发展阶段提出过不同的发展目标,但始终具有一个不同分支体系的总目标体系,它至少包括三个相对独立的部门子目标技术、制造和市场,联想定位其为“贸工技”,“联想教父”柳传志在 1998 年发表贸工技三级跳的经典文章中表明:1988 年代理 AST 微机销售,在国内市场攫取了第一桶金,为“贸”;1990 年,结束 AST 微机代理,开始生产联想微机,是“工”;这以后围绕联想微机的制造与销售,整合中科院、计算所和联想自己

6、的各种人才和技术,实现联想的持续发展,是“技”。以“贸”创业,但是“工”和“技”多年来却乏善可陈。联想在 20 世纪 90 年代初错过了向芯片和程控交换机等高科技含量产业发展的时机,造成了联想后来长期技术和专利“短板”的局面。在 1999 年前,联想手中只拥有过时的技术,如最早的联想汉卡,主板无跳线技术等。1996 年这个中国 IT 界的大哥大只有一件专利,是一家十足的专利贫乏的“高科技企业”。更重要的是,在“技、工”压倒一切的环境下,联想的创新能力受到抑制,在电脑“组装”和销售之外的产品领域屡屡碰壁。 联想如何做?1996 年初冬,原为联想集团办公室副主任兼公关部部长、现为职业经理人的陈惠湘

7、编写出版联想为什么一书,提出了诸多困惑。但后来的事实证明,他打开了一个思维方向联想,可以成为中国企业发展的样板。 现在,不少人认为,联想是一个奇迹、一种标志和一座象征的纪念碑,更是我国民族工业的骄傲和高科技产业的代表。联想响亮地提出自己的使命:为客户利益而努力创新,创造世界最优秀、最具创新性的产品,像对待技术创新一样致力于成本创新,让更多的人获得更新、更好的技术人们在关注联想。在当年敢于放下“铁饭碗”的 11 位创始元老中,大部分都怀有一个 500 强之梦。事实证明,他们并非空想,而是朝着这个方向在努力。华夏时报副总编辑迟宇宙在其著作联想局中曾问柳传志:未来联想是想做强还是想做大?柳传志犹豫了

8、半天回答说:“那还是做大吧!” 于是,联想进入“全球化时代”。 联想全球化 近年来,联想一直致力于全球化发展,致力于将“联想”这个中国品牌培育成为国际品牌。2001 年,联想制定了新的三年发展目标“高科技的联想,服务的联想,全球化的联想”,正式将全球化写入联想的发展战略之中。 联想全球化的必备条件之一是拥有一个全球通行的品牌标识,但联想沿用 18 年的英文标识“legend”已在多个国家被抢注。联想公关部公布的一份资料显示,虽然“联想”品牌在国内消费者中的知名率已达 90%,但在面对“你认为联想的品牌代表什么”这样的问题时,不同消费者给出的答案却不尽相同。基于以上背景,联想决定推出全球品牌新标

9、识,并对联想品牌架构进行全面的梳理和系统的推广。 2004 年,联想正式从“Legend”更名为“Lenovo”。2004 年 3 月 26 日,联想作为第一家中国企业与国际奥委会签署合作协议成为国际奥委会全球合作伙伴。同时,联想做出了重大战略变革:结束了为期三年的以“服务化、高科技化和国际化”为目标的战略转型,回归“制造业”。联想在 PC 机领域已经取得了中国市场上 30%左右的份额,但是如何突破增长的天花板却是联想这个中国市场经济的“老革命”遇到的新问题。联想面临两条选择,一是全球化,开拓 PC 业务的全球市场;二是多元化,在中国的 IT 市场开展新业务,如通讯业务和 IT 服务业务。经历

10、了一段时间的调整与选择的阵痛后,联想最终选择了全球化。联想意识到,没有一个基于全球运作的业务,就不能在采购和研发等方面获得规模效益,抗风险能力也比不过那些全球化的竞争对手。正是基于这种思考,联想进入了全面打造全球化企业的新时代。 2004 年 12 月 8 日,以“强强联手 共赢未来”为主题的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联想以 12.5 亿美元收购 IBM 全球 PC 业务, 一跃成为全球第三大 PC 制造商,在全球拥有 19000 名员工,制造和物流基地设在中国、美国、英格兰、印度、马来西亚、日本和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 2005 年 11 月,联想宣布提前放弃 IBM 和 Levono 的双品牌经

11、营战略,在全球启动以 Levono 为主品牌的品牌战略,希望凭借快速增长的亚太市场的地缘优势,通过渠道融合向世界 PC 机霸主地位发起冲击。 2006 年 4 月 28 日,联想正式宣布与西班牙巴塞罗那俱乐部达成合作,其著名球星罗纳尔迪尼奥成为联想集团的全球品牌形象代言人,联想随后在中国及海外市场开展了一场围绕罗纳尔迪尼奥的全球品牌推广战役。 2008 年 3 月 18 日,英国金融时报在北京发布了“第二届FT 中国十大世界级品牌调查结果”,联想荣登榜首,国际化成果再次获得外界高度评价。 在人才引进方面,自 2004 年底至今,联想已经吸收了来自全球各国的优秀经理人,前敦豪速递的首席信息官 S

12、teven .J.Bandrowczak 出任联想首席信息官,来自麦肯锡的 Wu Yibing 出任首席战略官,BuilderDepot 网站的首席执行官 Steven.J.Petracca 出任商业发展部副总裁等。 可以看出,联想全球化并不是简单地贴标签,而是经过系统地设计,建立了全球化的管理内核。实际上与 IBM 的并购只是联想全球化征程中迈出的实质性一步,但远不是全部。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联想中国首席运营官刘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根据规划,新联想将通过三个阶段进行过渡和整合。第一阶段是从收购宣布之日起,新联想将着力兑现联想对客户、员工、股东的承诺,包括维护联想和 IBM 已有的客户,保

13、持产品领先性、高效的业务运作,主动推广和提升公司品牌,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第二阶段,新联想将着力通过品牌、效率和创新,提升联想的竞争力,包括提升运营效率,提升“Think”品牌资产,在世界各地推广“Lenovo”品牌,建设全球的创新和绩效文化,目标明确地开发新的产品和新的市场;第三阶段,通过在选定市场的强势投入,扩大投资实现公司主动的盈利增长。而联想随后的全球组织架构的调整,闪电换帅,战略调整等诸多重大决策,都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由于这些出色的表现,联想在资本市场的地位获得了显著的提升。国际金融与资本运作的权威媒体在回顾 2005 年的成功交易时,纷纷把目光投向了联想。亚洲货币和资本市场杂志

14、接连将联想的并购案例评选为“年度交易”、最佳跨国并购以及最佳银行贷款。 但联想在全球 PC 市场正遭遇巨大的挑战。2006 年,全球 PC 市场遭遇重大变故。由于全球 PC 市场经历着关系型业务(即商用市场)的严重衰退,擅长于这一领域的戴尔和联想 THINK 部门都处于艰难境地;而擅长于交易型业务的惠普却受益良多,代替戴尔成为全球 PC 新霸主。根据两家领先的调查公司 IDC 和Gartner 今年 4 月发布的数据显示,第一季度全球 5 大 PC 销售商的排名中,惠普继续占据第一位置,随后是戴尔、宏碁和联想,第五是东芝公司。宏碁超越联想成为了全球第三大 PC 厂商。 联想全球化的知识产权战略

15、 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是企业运用知识产权及其制度的特点去寻求市场竞争有利地位的战略。以知识产权作为设计企业运作模式的一个中心考虑,就必须构建一个系统来保护并管理知识产权,它包括知识产权的导入战略、管理战略和释放战略。在这个知识产权管理系统里,实际上包含了三个层级的知识产权战略管理模式,即导入战略是基础战略,为第一层级;管理战略是核心战略,为第二层级;释放战略是升级战略,为第三层级。在这种模式中,跨国公司呈现的是“强强强”或“强强中”的层级状态,而国内大多数企业呈现的是“中弱弱”或“弱弱弱”的层级状态。 联想的导入战略:强 导入战略主要是指企业获得知识产权。联想在导入战略的选择上呈现出了较强的层级状

16、态。 (一)建立自主创新技术研发机制 联想通过多年来的摸索和积累,针对自主研发、技术创新规划的制定过程已经形成了一个较为完善、成熟的体系。其通过组织公司内部各研发及创新单元全体参与,联想学术委员会的业界权威专家及院士成员等外脑智力的输入,及公司级研发决策委员会的决策,制定了支持核心业务、突破战略业务及未来研发积累的三条技术创新主线。 目前,联想已经建立了以中国北京、日本东京和美国罗利三大研发基地为支点的全球研发架构,1800多名极富创新精神的世界级工程师、科学家和科研精英组建起以中、美、日三地为核心的全球一体化研发团队。他们与各业务部门建立了紧密协同、高效创新的链接机制,全力打造创新技术,满足极具挑战的客户需求。 联想为技术创新建立了世界一流的、24 小时不间歇的全球研发运作体系,这其中包括与 Intel 联合的未来技术中心,与微软、英特尔、蓝戴斯克、IBM、赛门铁克五家厂商联合创立的联想技术创新中心、EMC 实验室、可靠性实验室、破坏性实验室、音响效果实验室、主板 4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