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探民俗摄影中的传统文化及其表现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3463936 上传时间:2018-06-0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探民俗摄影中的传统文化及其表现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探民俗摄影中的传统文化及其表现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探民俗摄影中的传统文化及其表现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探民俗摄影中的传统文化及其表现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探民俗摄影中的传统文化及其表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探民俗摄影中的传统文化及其表现(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探民俗摄影中的传统文化及其表现摘要:摘要:民俗摄影是以民俗事象为对象的摄影活动,它通过独特的表现形式,以 自身的视觉形象体现民俗的历史学术价值,并能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传播 作出积极的贡献。关键词:关键词:传统文化;民俗摄影;摄影表现 人类文明的伊始就存在着各种生产、生活、礼仪等社会民俗。摄影术的发 明很自然地去表现人类生存的各种现象。然而,大多数运用摄影手段去拍摄社 会生活的人们往往不会意识到这就是民俗摄影。 1846 年,英国考古学家汤姆斯(W.J.Thoms)正式提出“民俗学 (folklore)”的概念。我国著名的民俗学家钟敬文先生则认为“民俗”有两 个方面的意思:一指民俗本身,就

2、是民俗志的资料,如民俗、习惯、歌谣、故 事等;一指研究民俗的理论。 1993 年 7 月,中国民俗摄影协会在北京成立,标志着中国民俗摄影成为一 个新的摄影门类并迅速被大众接受,但是民俗摄影并非仅从 1993 年才开始的。 回溯历史,摄影技术出现后就被用到记录民间文化事象和生活形态中。摄影与 民俗学都产生于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二者的关系也非常密切。在世界摄影史 上,摄影家和人类学家都曾用摄影的手段来记录少数民族的文化形态。例如, 美国摄影家柯蒂斯(Curtis,18681952)就从 19001930 年用 30 年的时间走遍 了八十多个印第安部落,拍摄了四万多张北美洲印第安部落人外貌服饰和生活

3、 习惯的照片。1在我国,早在 1920 年 5 月 1 日,新青年杂志就刊登了 一组反映我国各个行业的工人劳动生活的照片。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的 一些摄影家如方大增、孙明经、王小亭、庄学本等都自觉或不自觉地转向民俗 方面的摄影。之后,我国的一些拍摄活动也记录了许多既有艺术水准又有史料 文献价值的民俗图片。 正是由于各种历史原因,民俗摄影的出现才需要相应的历史条件和认识过 程。如今,人们已经逐渐认识到民俗内容是最丰富、最富有生活底蕴的摄影素 材,民俗摄影也已成为独立的摄影门类并呈现不断发展的态势。 一、民俗摄影中的传统文化内涵 民俗摄影对民俗活动进行拍摄,为民俗研究提供大量真实可信的图片资料

4、, 可以说是一个真实可靠的再现历史的过程,这对于延续与理解我国丰富的历史 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 (一) 民俗摄影是对民族历史的记录和保护 人们有许多方式描述历史,其中最为常用的是文本方式和影像方式。但在 这两者中,影像是被普遍使用的照片,所包含的历史生活内容之直观丰富是文 本描述难以替代的。民俗摄影的核心就是对传统文化价值的把握,关注的是民 俗事物的演变、发展过程,而一个民族的历史也正是由这些要素构成的。因此, 民俗摄影的历史信息含量大。许多百年照片已成为历史变迁的见证,它们作为 文化的传承者与守护者,超越了照片本身,具备了深刻的社会文化意义,是一种最直观的记史方式。它克服了文字给人们带来的想

5、像漏洞,可以使读者与历 史面对面地交流。例如,开创了我国民俗摄影之先河的庄学本少数民族摄影 选一书,包括妇女头饰、装饰、服饰、居住、舞蹈、饮食、婚俗、葬俗、游 艺和竞技等照片,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2 一百多年前,英国人约翰汤姆逊、法国人阿尔贝肯恩和方苏雅等人拍摄 了大量记录中国人生活实态的照片:从妇女的三寸金莲到长辫马褂,从老房老 街到各种交通工具,从小摊小贩到老字号招牌等。3这些照片记录、搜集了 晚清时期的民族风土人情、古建筑、宗教文化及生产活动等,涵盖了民俗摄影 所要表现的内容。可见,这些具有民俗学内涵的影像,既是珍贵的历史史料, 又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 (二) 民俗摄影是对传统文化的诠释

6、 中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民俗事物包罗万象。民俗事象大量存在于人们 的物质生活、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之中,范围极其广泛。因此,人物服饰、民 居建筑、生活方式、人生礼仪、传统体育、节日文化、饮食文化、宗教文化等, 都是民俗摄影表现的对象。这些社会形态保存了民间长期以来形成的信仰、风 俗、习惯等一整套文化现象。民俗摄影在展示形形色色庙会的同时,也体现了 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传统。再如,中国的传统节日所形成的“年节文化”是人类 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种节日中,以“过年”最重要。“过年”不仅仅是中 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它的精彩之处在于不同地方过年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俗活 动,这些民俗活动不仅为民俗摄影提供了创作

7、素材,也体现了不同地域的文化 品位,并通过民俗摄影图片传达给观众。许多民族的传统事物,如各民族的服 饰、朝圣、舞蹈、风土人情、传统手工劳动等,都是传统文化的再现。 目前,以上这些中国的传统文化代表都被国内优秀的摄影家通过民俗摄影 很好地进行了诠释。例如徐勇的胡同 101 像,以他独特的拍摄视角,有重 点地刻画了 20 世纪 80 年代末、90 年代初的北京胡同平民生活。作者带有明显 个人风格的取舍,让人们了解到了古老民居建筑文化,从生活在胡同中百姓司 空见惯的日常什物中,从日常场景里,一丝一缕地向我们解释了泱泱五千年的 中国文化。 另外一个杰出的代表是焦波的俺爹俺娘,曾获得了 1998 年首届

8、民俗摄 影比赛最高奖“人类贡献奖”。以摄影的手段,从摄影者个人内心世界去观察 民俗生活,演绎中华儒家传统文化,把儒家伦理观中最重要的“孝道”形象化、 直观化。二、传统文化的摄影表现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历史悠久,地域性差别明显,其传统文化的内 容庞杂,巨细纷繁,其中,有静态的,例如浩如烟海的儒、释、道、医、易等 诸多文献典籍;有动态的,例如音乐、戏剧、武术、杂技等。中国传统文化中 的民间艺术更是引人入胜。文化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相对聚居人群具有特定 的生活方式和表达感情的方式。那些在民间自然状态繁衍着的文化更接近于人 性的本真,凝聚着民族的生命力,蕴涵着深层次的人文价值。 民俗摄影可以融艺

9、术摄影创作、新闻纪实摄影、静物摄影、建筑摄影等各 类摄影手法于一体,可以通过差异性表现、专题表现和微观表现、纪实表现等 形式来实现对传统文化的事物的记录和表现。 (一) 差异性表现 这种表现方法主要适用于拍摄那些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居民或少数民族的生 活。比如以江南古镇炊烟袅袅的黎明为背景,拍摄河边洗衣淘米的村姑,或是 打着蒲扇生煤球炉的老伯,就是一曲轻松柔曼的江南丝竹;在夕阳如醉的西北 黄昏,在高高的白杨树下拍摄几个吆喝着赶着羊群回家的牧童,分明又是一段 苍凉古漠的塞上吟。中国各民族的服饰也各有千秋,人称素衣民族的朝鲜族以 白为美,彝族则以黑色显示严肃深沉的性格,而维吾尔族喜欢色彩艳丽、对比 强

10、烈的服饰展示性格热情开朗活泼的一面。在拍摄这些特色的时候,所采用的 色彩与光影的运用手法及选景上的差异肯定是非常大的。 (二) 专题表现和微观表现 在民俗摄影中,成系列的民俗图片往往能突出报道内容的史料性和学术价 值;民俗摄影的专题表现最有研究价值,也最有说服力。中国有许多前人留下 来 的古建筑,其造型优美、用材讲究、工艺精湛、色彩绚丽。仅从中国民居建筑 中就可以列出很多专题,例如傣族村寨、羌寨、客家民居、徽州民居等。中国 建筑是东方文化与哲学的物质载体,历史悠久,自成体系,独创一格。它既映 射出美学精神,又具有严肃的伦理规范。在富有特色的土木结构形式与迷人的 艺术风韵中,中国建筑文化铸就了高

11、雅的理性品格与深邃的哲思境界。但是专题表现有时会因题目太大而不够精致或主题不明。比如人物服饰就 是个太大的题目,但如果把黔东南苗侗族妇女唐、宋、元、明、清各朝代的三 十多种发饰拍成专题,就是很好的民俗摄影图片。可见,善于选取题材,以小 见大,一个主题做得越深入就越有价值,更能为人们所接受。而这时的民俗摄 影的表现手法就是微观表现了,它与专题表现可以取长补短,互为补充。 (三) 纪实表现 民俗摄影中的纪实手法是对民俗事象最基本的记录方法,它对事象不作过 多的技术处理。例如摄影家陈锦把诸如西南丝绸之路、茶马古道、悬棺、川剧 中的“变脸”、川内民居、康巴风光等四川地域性的物态化的文化景观尽情收 入自

12、己的镜头之内,描绘了巴蜀文化的风俗画卷。 三、结语 随着生活习俗的变化和外来文化的影响,延续了数千年的传统民俗文化正 在越来越快地消亡,用照相机及时记录这些民族文化珍贵的形象遗产,也是今 天的民俗摄影义不容辞的责任。这些文化遗产可能就在我们身边,只是往往容 易被忽略而已。民俗摄影对民俗活动进行拍摄,为民俗研究提供真实可信的图 片资料。民俗摄影既是民俗学、社会学的组成部分,又与人类学、历史学、考 古学等学科相联系,有极强的学科边沿性。民俗摄影作为一个摄影门类,涵盖 和研究的内容极其广泛,所包含的文化信息丰富多彩。在文化研究方兴未艾及 跨学科研究已取得诸多成果的今天,将民俗摄影纳入中国传统文化研究

13、的视野, 用文化研究的各种新的理论方法来加以研究已势在必行。 综上所述,拍摄民俗摄影除了要求拍摄者具有民俗学、传统文化等方面的知识以外,还要求熟悉民俗摄影创作的方法和规律,有敏锐的目光。民俗摄影 者不仅是一位能够熟练运用各种摄影技术进行创作的摄影家,还应具备研究民 俗的能力,即具有一定的理论研究水平并掌握一定的研究方法。在拍摄民俗画 面的同时,还需要通过细心的观察和了解,实地调研,用文字记录一些风土习 俗的由来和特性,使照片具有传播和保存价值。 参考文献: 1伊安杰夫里.摄影简史M.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2. 2吴文.重现庄学本:摄影大师和民俗调查先驱J.中国摄影家, 2007(8):4657. 3马运增,陈申,胡志川,等.中国摄影史:18401937M.北京:中 国摄影出版社,1987. /A;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