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清远市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上传人:mingti****nghao 文档编号:43463723 上传时间:2018-06-0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清远市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广东省清远市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广东省清远市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广东省清远市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广东省清远市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省清远市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清远市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广东清远市广东清远市 2015201520162016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一语文试卷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一语文试卷说明:1本试卷共 5 道大题,17 小题,满分为 150 分,考试时间为 150 分钟。2答卷时,将答案填在答题卡对应位置上,答在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交回。第卷 (阅读题 共 70 分)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毎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傩是中国一种古老的驱疫逐鬼,祈福免灾的文化现象。傩文化包含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宗教 学、戏剧学等诸多方面的内容,是由傩庙、傩神面具、傩舞、傩戏、傩符、傩服饰、傩兵器等组成的一 个

2、复杂整体。例如,傩面具是傩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用于傩仪、傩舞、傩戏。南丰和上栗的傩面具 种类众多,造型各异,均为杨柳木或香樟木所雕,然后敷彩上漆,粗犷朴拙、庄典华丽。 江西傩(俗称“赣傩”)是中国傩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中国傩共有的特征。但赣傩又是地域傩文 化,而且历经千年积淀传承,形成了鲜明特点。 赣傩较完整地保存了原始的古代傩祭仪式。南丰县石邮村的“跳傩”是中国现今极为罕有的古代傩 祭仪式的遗存,它与汉书艺文志所载汉代宫傩相似得令人瞠目。彭泽县老屋湾的“打野猫”充溢着 古代乡人傩的意蕴,是一种充满宗教意义的逐疫仪式,这在当今中国傩文化中实属鲜见。 赣傩品格传统,品类丰富。中国傩经过几千年世

3、俗化、娱乐化,相当一部分业已消亡,还有一部分 转化为蕴含傩文化遗绪的文化形态。赣傩却始终保持着以面具为一切活动核心这一传统,傩面具在傩活 动中不只是形象代码或艺术意义上的化装,更多的仍是这些活动的灵魂,它依然享受着人们的敬畏和宗 仰,傩舞傩戏,概莫能外。江西傩的品类之丰富,在中国傩文化中也不多见。从其性质而言,有傩祭、 傩艺术之分;从表现形式而言,有“开口傩”与“闭口傩”,“文傩”与“武傩”之别;从艺术种类而 言,则有“傩戏”、“傩舞”相辅相成。正是由于这种丰富,赣傩才能在漫长的社会发展历程中,存其 生命,葆其活力。赣傩已形成了自己的文化体系,并在民俗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赣傩在历时千年的发 展

4、过程中,不断适应时代发展,并不断从释、儒、道三教中汲取营养,文化积淀日渐增厚,逐渐形成了 包括信仰,特定的祭祀仪式、祭祀场所,以及由傩祭影响形成的民间习俗、文化活动等内涵的赣傩文化 体系。例如赣傩没有神谱,但有严肃得近于神圣的傩神庙;傩祭只是一原始宗教仪式,没有任何戒律, 但仍有信徒们必须遵守的法规;傩祭无任何宗教都必备的哲学思想,但它从释、儒、道三教中汲取诸如 因果报应、忠者节义等观念;赣傩不是成熟宗教,没有经籍文书,但仍有成型并世代相传的祷词;尤其 值得注意的是赣傩经过长期世俗化和娱乐化,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样式,即傩舞、傩戏、傩面具的雕 刻制作。其中面具制作已超出了宗教祭祀意义,成为引人

5、注目的民间工艺,恰如欧洲教堂唱诗班成为民 间合唱艺术一样。 赣傩在历史上曾经遍及江西各地,目前相对集中在东起婺源西达萍乡这个半月地带,其中抚河流域 的南丰、乐安、广昌是赣傩最为集中的地区。此外,修水、万载、彭泽也有赣傩活动;萍乡、南丰的傩 神庙,应时而祀,颇不寂寞。(摘编自“百度百科”赣傩)1下面对于“傩文化”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傩文化内涵极丰富,不少社会学科都可以在傩文化中找到位置。B傩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有由杨柳木或香樟木雕刻的傩面具。C傩文化有一个独立的文化体系,又是民俗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D中国傩文化由不同地域的傩文化组成,而赣傩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6、2下面解释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2A南丰县石邮村的“跳傩”是中国现今唯一的古代傩祭仪式的遗存。B彭泽县老屋湾的“打野猫”是一种充满宗教意义的逐疫仪式。C以面具为一切活动核心是中国傩的一个传统,这个传统在赣傩中得到始终地保持。 D赣傩曾经遍及江西各地,目前相对集中在东起婺源西达萍乡这个半月地带。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傩是中国一种古老的驱疫逐鬼,祈福免灾的文化现象;赣傩较完整地保存了原始的古代傩祭仪式。B傩面具在傩活动中不只是形象代码或艺术意义上的化装,更多的仍是这些活动的灵魂,它依然享受着人们的敬畏和宗仰。C正如欧洲教堂唱诗班成为民间合唱艺术一样,赣傩

7、的面具制作已超出了宗教祭祀意义,成为引人注目的民间工艺。D赣傩在漫长的社会发展历程中,存其生命,葆其活力,因而造就了赣傩的丰富品类。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一)文言文阅读(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 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 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 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8、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 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 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 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 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 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

9、长也。盖将自其变 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 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 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 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选自苏轼文集)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 属:通“嘱”,嘱托B倚歌而和之 倚:依,按C侣鱼虾而友麋鹿 侣:意动用法,以为伴侣D而卒莫消长也 卒:最后,最终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10、)A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 B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3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C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D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此赋通过月夜泛舟、饮酒赋诗引出主客对话的描写,既从客之口中说出了吊古伤今之情感,

11、也从苏子所言中听到矢志不移之情怀。B第一段正面描写“泛舟”游赏的景物,融情入景,景语亦情语。C第二段中的“美人”实际上是作者的理想和一切美好事物的化身,抒发了作者思念“美人”而不得见的怅惘、失意的胸怀。D作者“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是想表达自己被贬谪后,对生活绝望,一种消极堕落思想的自然流露。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每小题 5 分)(1)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2)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8-9 题。再授连州至衡阳酬柳柳州赠别刘禹锡去国十年同赴召,渡湘千里又分歧。重临事异黄丞相,三黜名惭柳

12、士师。归目并随回雁尽,愁肠正遇断猿时。桂江东过连山下,相望长吟有所思。【注】黄丞相:西汉时贤相黄霸,受汉宣帝信任,两次出任颍川太守,清名满天下。柳士师:柳下惠。士师,狱官。论语微子:柳下惠为士师,三黜。桂江:漓江,此处指柳宗元将要前往的柳州。连山:指诗人所往之地连州。8颔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5 分)9尾联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阐述。(6 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4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每空 1 分)(1)在岳阳楼记中,范仲淹表达自己“忧乐观”的名句是 “ ,。”(2)在氓中,以斑鸠鸟吃桑葚为喻劝说女子不要沉溺爱情的子句是“ , 。

13、”(3)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工女作为比较对象,从细微处突出阿房宫耗费之巨的句子是“ ,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4 题(25 分)屠呦呦:成功,在 190 次失败之后今年 85 岁的屠呦呦出生于宁波,中国中医科学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作为青蒿素研发成果的代表性人物,屠呦呦摘得了中国大陆第一个自然科学领域的诺奖、也成为中国诺奖获得者中的唯一女性。“这个荣誉不仅仅属于我个人。”在接受采访时,屠呦呦曾表示,“这是中医中药走向世界的一项荣誉。它属于科研团队的每一个人,属于中国科学家群体。”实验的过程漫长而复杂。光调查收集这一个过程,屠

14、呦呦和她的课题组成员便筛选了 2000 余个中草药方,整理出了 640 种抗疟药方集。他们以鼠疟原虫为模型检测了 200 多种中草药方和 380 多个中草药提取物。这其中,青蒿引起了屠呦呦的注意,它能有效抑制寄生虫在动物体内的生长,但疗效却不持续,为了找到答案,屠呦呦又一头扎进文献堆。青蒿在民间又称作臭蒿和苦蒿,属我国南北方都常见的菊科草本植物。早在公元前 2 世纪,先秦医书五十二病方已经对它有所记载;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则说它能“治疟疾寒热”。公元 340 年,东晋的葛洪在中医方剂肘后备急方一书中,首次描述了它的抗疟功能:“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古人为何将青蒿“绞取汁”,而不用

15、传统的水煎熬煮中药之法?屠呦呦意识到,高温提取可能破坏了青蒿中的活性成分。于是,她重新设计了实验过程,改用沸点较低的乙醚为溶剂。这个细节,成了解决问题的关键。成功,在 190 次失败之后。1971 年,屠呦呦课题组在第191 次低沸点实验中发现了抗疟效果为 100%的青蒿提取物。1972 年,该成果得到重视,研究人员从这一提取物中提炼出抗疟有效成分青蒿素。这些成就并未让屠呦呦止步,1992 年,针对青蒿素成本高、对疟疾难以根治等缺点,她又发明出双氢青蒿素这一抗疟疗效为前者 10 倍的“升级版”。为了获证青蒿素对人体疟疾的疗效,屠呦呦等人甚至勇敢地在自己身上首先进行实验。除了屠呦呦,这些人的名字也应该被记住:临床上验证青蒿素抗疟功效的李国桥,改造青蒿素分子结构并合成蒿甲醚的李英,率先研制复方蒿甲醚的周义清等等,他们都是拯救全球疟疾患者的中国药学家。值得注意的是,摘得诺贝尔奖的屠呦呦,凭借的是实实在在的成果,是造福世界的疗效。屠呦呦早在 2011 年就获得被称为“诺奖风向标”的拉斯克临床医学研究奖,同样是表彰她发现了青蒿素,在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1951 年,屠呦呦考入北京大学,选择了一个在当时比较冷门的专业生物药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当时的中医研究院工作。由于屠呦呦的专业属于西医,单位送她到中医学习班,用两年半的时间系统地学习中医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