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夸张修辞格[1]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3462830 上传时间:2018-06-06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夸张修辞格[1]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浅谈夸张修辞格[1]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浅谈夸张修辞格[1]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浅谈夸张修辞格[1]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浅谈夸张修辞格[1]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夸张修辞格[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夸张修辞格[1](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夸张修辞格浅谈夸张修辞格11文艺理论浅谈夸张修辞格金普(扬州大学江苏扬州 225009) 摘要本文从夸张辞格的定义、命名、分类和真实性角度进行了大致的阐述,其中有不少英汉两种语言中夸张辞格的例句分析,并作了一个初步的相似性比较。关键词夸张修辞格一、夸张的定义及我国历史上的相关研究概述和命名夸张,是语言中运用非常普遍的一种修辞格,是言语交际中不可或缺的语言手段。它是作者根据情感抒发、事物描写的需要,运用丰富的想象,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夸大或缩小事物形象或某种性质、程度,借以突出事物的某种特征,表达作者某种强烈情感、使人获得对事物的深刻印象的修辞格式。也就是故意“言过其实” ,从而更加形象、生

2、动地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渲泻作者积蓄心头的强烈情感。英语中定义为“hyperbole:a figure of speech which gently exaggerates the truth ” (夸张,一种夸大事实的修辞手法。 ) (见于 Dwen Walson 编著的 Longman Modern English Dictionary) 。我国对夸张最早有理解的首推孔子。 大戴礼记五帝德上记载:昔者予闻诸荣伊言,“宰我问于孔子曰:黄帝三百年。请问黄帝者人耶?抑非人耶?何以至于三百年乎?孔子曰:生而民得其利百年,死而民畏其神百年,亡而民用其教百年,故曰三百年。 ”黄侃先生说:“由孔子之言论

3、之,黄帝三百年,饰词也。 ” 早在孟子时期我国就出现了夸张这一名词的雏形。 孟子万章上曰:“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虽然孟子没有明确地提出夸张这个术语,但是他指出要用“以意逆志”的方法来达到夸张的效果,不能被夸张的表象意义所蒙蔽,必须挖掘它的深层意思。东汉学者王充也研究过夸张的手法。他在论衡中写了艺增 、 、三篇文章来专门评述夸张。他在这三儒增 语增篇文章中对夸张的认识是不成熟的模糊的,多持批判态度。南朝梁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特设出夸饰篇,其中首先强调夸张的重要性。 “故自天以降,豫入声貌,文辞所被,夸饰恒存。 ”意即从盘古开天以来,凡是涉及到声音形貌的,如果要用文

4、字修辞来表达,总是离不开夸饰的。刘勰对于夸张的修辞功能和运用原则也提出了正确的见解。他说:“言峻则嵩高极天,论狭则河不容舠,说多则子孙千亿,称少则民靡孑遗。 ” 并认为这种夸张, “辞虽已甚,其义无害也” ,其艺术魅力“谈欢则字与笑并,论戚则声共泣偕” 。刘勰在这里就提出了“夸饰”这一名词。他解释说:“神道难摹,精言不能追其极;形器易写,状辞可得喻其真。 ”刘所言“夸饰”就是这里的“状辞” 。 “夸饰” , 顾名思义,夸大修饰也。从“夸饰”一词看,就囊括了我们今天所说的夸张及其效果。 “饰穷其要,则心声锋起” 。既有夸张又有使用这一辞格所达到的美感。宋代范温在潜溪诗眼中说:“激昂之语,盖出于诗

5、人之兴, 周余黎民,靡有孑遗是也。 ”这里“激昂之语”就是夸张。清代著名学者汪中在述学释三九中也提到了夸张用法:“诗:嵩高维岳,峻极于天。 此言乎其高也。此辞之形容者也。 ”此中“形容”一语即为夸张。现代修辞学家、心理学家唐钺先生第一次把夸张作为一种辞格来研究并给予命名。他在修辞格 (1923 年)一书中,设立了“扬厉格” 。这说明我国对夸张的研究已经不再停留在一种创作手法或者表达方法上而是上升到修辞格的高度了。“夸张”这一术语最终固定下来归功于现代修辞学的奠基者陈望道先生。他在修辞学发凡一书中第一次提出了“夸张”这一命名并被后来学者沿用至今。二、夸张的分类通常对夸张的分类都是从意义的角度来分

6、为扩大夸张、缩小夸张和超前夸张。这三种夸张的基点都是事实。扩大夸张就是夸大事实。也就是往大处夸张,把事物的数量、性质、状态、作用、特征等往深、大、多、快、高、长、强等方向夸张。这种夸张有人也称之为积极夸张。这相当于英语里的 overstatement(exaggerated statement made for effect and not intended to be taken literally) 。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诗作中就大量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如“日照香炉升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诗人通过描写瀑布宏伟的气势飞流直下三千尺,来表达出自己开

7、阔昂扬的英雄气概。“三千尺” ,这是一个怎样的长度或高度!李白是借夸大瀑布的高度来渲染那种磅礴的气势,不但在外形上是一种渲染,试想一下,三千尺高度的瀑布飞泻而下,其声势应该也是极为浩大的。我们更为熟悉的李白另一首诗秋浦歌中的句子“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更让人觉得这是明显的夸大,谁人会有三千丈的头发?因此这里三千丈白色的发丝是在渲染诗人愁思之深啊!英语中也有很多扩大夸张的例子。如沙翁的戏剧中就比2008 年第安徽文学3 期58 文艺理论比皆是。如:Macbeth:Will all great Neptunes Ocean wash this blood clean from my hand

8、s (见于 Shakespeare 的 Macbeth)麦克白说一海洋的水都洗不干净他双手沾上的牺牲者的血迹。这里用的就是扩大夸张,说明麦克白知道自己的罪恶之深。Hamlet:I Loved Ophelia:forty thousand brothers could not,with all their quantity of love,make up my sum (见于Shakespeare 的 Hamlet)哈姆雷特说:我深爱着娥菲莉娅,哪怕把四万个弟兄的爱情集中起来也不及我爱之深。四万人的爱情之和也不能达到哈姆雷特一个人的爱情,这是一种夸大其辞,但是正是这种夸大让我们看出王子对恋人的真

9、挚情感。这种修辞手法在英语诗歌中也很常见。如:For she was beautifulher beauty made the bright world dim,and everything beside seemed like the fleeting image of a shadeB 她的美丽让明亮的世界黯然失色。(P Shelley) 那是何等的美丽啊!这促使读者对女子的美貌产生无限的遐想。缩小夸张就是缩小事实。也就是故意把事物的数量、特征、作用、程度等往小、慢、矮、轻、短、弱等方面说的夸张。这种夸张有人也称为消极夸张。相当于英语里的 understatement (Statement

10、 that expresses an idea,etc,too weakly) ,即故意使用有节制的措辞陈述事物来轻描淡写,化大为小。本县那些白了胡子秃了头的老土地们嘴里,还流传着一首这样的民谣:“小小大同县,三爿豆腐店,城里打屁股,城外听得见。 ”城区的狭小和市面的萧条,由此可见一斑。 (徐孝鱼盗墓者的足迹 ) “三爿豆腐店” ,夸张店铺数目很少,仅有可以数得清的寥寥几家;“城里打屁股,城外听得见” ,城里面人们做什么事情,城外人一清二楚。可见这个县城真是小得非同一般啊。以前他是队长,忙得也在情理,虽说是个顶细的芝麻官,却不能和那些铁饭碗的官儿比.(流水麻绳曲 ) 汉语里形容一个人官做得很小

11、,常常说是“芝麻官” ,如“县令”通常被称为“七品芝麻官” ,因为芝麻粒儿是很小的,如“你也太爱管闲事了,芝麻大的事你都要管!”毛主席的作品中也广泛地运用了缩小夸张的修辞手法。如:山,快马加鞭未下鞍,离天三尺三。 十惊回首, (毛泽东六字令三首一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毛泽东七律长征 ) 例中作者把天和山之间的距离写成三尺三,而事实绝对是远远超过这个数量的,很明显是缩小了两者的距离,以达到一种效果,即天和山紧紧相接,时间紧迫,形势紧张。这一切都可以从短短的一句话中看出。例作者把五岭看成是小如细浪,气势磅礴的乌蒙山只有泥丸那么大,而在现实里细浪与五岭在大小上简直就没有可比性,不知

12、道比五岭小多少,乌蒙山和泥丸也是一样。作者将五岭和乌蒙山缩小了这么多倍,其目的就是为了表明红军从来不把困难看得很重,五岭乌蒙山算得了什么,充其量只不过是细浪和泥丸而已。抒发了作者和红军不畏艰难险阻的豪迈情怀,表现了他们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I do not set any life at a pins fee 我不把生命看得一文不值。生命是无价的,都无法用金钱来衡量,更何况是一文钱And then the whining schoolboy with his satchel And shining morning face Creeping like snail Unwillingly to s

13、chool.(Shakespeare) 不愿意去上学的孩子像蜗牛爬行一样去学校。把孩子去学校的速度夸张成蜗牛爬行的速度,而事实上即使速度再慢也不可能和蜗牛的速度是一样的。这种缩小夸张就把孩子不情愿磨磨蹭蹭的样子刻画得淋漓尽致。超前夸张是语言修辞表达的一种特殊手法,事物的出现有先后顺序,超前夸张是把后出现的事物说成是先出现的,或者是跟前者同时出现的,汉语中这种方法的使用频率是不怎么多,在英语夸张中也不常见。沙枣的形状有的是圆的,像一颗颗红珊瑚珠子;有的是长圆形的,像一块块红宝石。谁见了也禁不住会摘下一串,枣没沾唇,心就甜了。 (左岗我家乡的沙枣树 ) “枣沾唇”应该在前, “心甜”应该在后,把两

14、者顺序倒过来说是对人的感情和体验的一种夸张。表现了人的一种特有的心理。这媳妇才算媳妇,要如今的妇女呀,别说守一年,男人眼没闭,她就瞧上旁人了。 (周立波暴风骤雨 ) 男人如果没有死女人按照常理是不能再嫁的,作者在这里就是使用超前夸张来讽刺那些耐不住寂寞、朝秦暮楚、水性杨花的女人。“请”字儿未曾出声, “去”字儿连声答应,早飞去莺莺跟前。 (王实甫西厢记 ) 实际情况是先“请”后“去” ,而作者却说成先“去”后“请” , 这就夸张了张生要见崔莺莺的急切心情。Before I could finish my words,the tailor had measured me and was givi

15、ng orders to his apprentice (马克吐温百万富翁 )我还没把话说完,裁缝店老板就量完了我的身材,并在吩咐学徒了。这句话是通过“还没.就.”这一句式来完成超前夸张,极言老板巴结“我”的心态。This drug gives instantaneous relief这药药到病除。 “药到”本在“病除”前发生,但是这里却把“病除”提前到与“药到”同时,意在突出药效之好。三、夸张的真实性高尔基说:“夸大好的东西,使它显得更好;夸大有害于人类的东西,使人望而生厌。 ”怎样达到这种效果呢?只是一味地夸大事实便是成功之作吗?当然不是。任何一种修辞手法的运用都离不开真实的情况。夸张更是

16、如此。前面我提到过夸张的基点是事实,既要对事实进行夸张又不能脱离事实。夸2008 年第安徽文学3 期文艺理论张要言过其实,但并不是夸得越厉害越好。夸张是通过超乎现象的“实” ,来表现思想或感情上的“真” 。夸张的本质仍然是真实,即夸张是“言虚而情实”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也强调说:“夸而有节” 、 “饰而不诬” 。就是说夸张要合情合理,要有节制、有分寸。李白诗北风行中有一句为“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鲁迅先生在漫谈“漫画” 一文中对此有过很经典的论评:“燕山雪花大如席,是夸张,但燕山究竟有雪花,就含着一点真实在里面,使我们立刻知道燕山原来有这么冷,如果说:广州雪花大如席 ,那么就成笑话了。 ”说“雪花大如席” , 那是有事实根据的,燕山那个地方冬天很冷,飘很大的雪花那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说成是广州的一种天气现象,那未免太过了。因为我们都知道广州冬天也很温暖,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