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制油项目风险分析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3459034 上传时间:2018-06-0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煤制油项目风险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煤制油项目风险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煤制油项目风险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煤制油项目风险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煤制油项目风险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煤制油项目风险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制油项目风险分析(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煤制油项目风险分析煤制油项目风险分析煤制油项目的光明前景是可以预见的,由煤制成的液体燃料也必将在液体燃料领域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份额。以下从煤制油项目金融风险、技术的可行性、成本的控制、国际油价的波动以及竞争对手等方面分析本项目开发中不可轻视的风险。1. 金融风险金融风险煤制油项目是一个需要大量资金的项目,就其项目投资内容而言,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设备的引进占了绝大部分份额(以直接液化项目为例,总投资中,液化约占,油品加工占,制氢占,总体来说固定资产投资将近),这就意味着,只有通过提高投资规模,以减少基础设施类的固定资产的投资在总投资中的比重,才能提高项目的收益回报率,即项目规模越大,收益率越高。北

2、京煤化工研究分院煤液化技术研究所的研究发现,要达到比较要达到比较好的收益,至少要年规模产量达到好的收益,至少要年规模产量达到 100 万吨油品,这大约需要万吨油品,这大约需要 100 个亿的投资个亿的投资额,启动资金约为额,启动资金约为 30 亿人民币。亿人民币。应当说从国家的决策层到各个投资商,对此项目的最终投资都是持相当谨慎的态度的。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中国神华煤制油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玉卓指出,在目前的情况下,中国“煤制油”产业属于高风险投资行业。第一个“煤制油”项目之所以落户神华,是因为神华在资源配置、煤矿开发、电厂配套、炼油化工、交通运输等各个环节都具备无可比拟的优势。神华集团

3、下一步的“煤制油”战略只有都具备了以上这些条件才会考虑,否则就意味着巨大的风险。从神华集团的真实行为我们也可以看出,神华决策层本身对本项目可能存在的巨大风险还是有相当的忌惮的:拥有神华集团 80%以上资产的神华能源 05 年年中在香港上市,而就在上市前几个月,煤制油公司却被剔除在外,理由是:项目风险太大,亏损很难避免。而神华煤变油项目也是最终在“煤制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战略意义大于其经济意义”的观点支持下,于 2004 年 8 月在四大保险公司 75 亿元巨额保单下得以顺利实施。国家在对煤制油项目的审批上也相当严格。1996 年,国家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在全国 200 多个备选点中选中了云南先锋、

4、神华集团和黑龙江依兰,建设三个示范性的国家“煤变油”项目,这三个项目被正式列入国家十五计划。而到目前为止,被正式核准上马的仅仅神华一家。在我国“煤变油”领域,素有“北神华、南先锋”的说法。被列入国家“十五”计划的云南先锋煤炭液化项目(下称先锋项目)是排在神华集团煤炭液化项目之后的国内第二大煤炭液化战略性示范项目。因面临资金难题,云南先锋项目正处于尴尬的境地。 而“煤变油”项目本身的风险,是阻碍众多投资者脚步的重要原因。2003 年初,云南省褐煤液化办公室成立,云南省副省长李新华亲自挂帅任组长。2003 年 6 月,云南省液化办委托化工部做的“煤变油”项目预可研报告完成。不仅如此,先锋项目很长时

5、间都作为云南省投资规模最大的项目被挂在招商引资网上。该项目原估算投资额达 100多亿元,后来取消了配套的两个电厂和一条铁路专用线,削减到 86 亿元的投资额。云南省液化办人士说,虽然项目可以向银行申请贷款,但按规定,自有资金也不能少于 36 亿元。在今年年初,云南省政府曾召集云南省开发投资有限公司、昆明钢铁集团、云天化集团、云南锡业集团等 8 家实力较为雄厚的企业,每家出资 2-3 亿元,以推进项目尽快落实,但目前没有一家企业愿意出资。另一个被列入国家十五计划的黑龙江依兰煤变油项目在经过 5 年的努力后,终因资金和资源的原因于 2003 年底被迫搁浅。2. 技术风险技术风险现在国内煤制油技术仍

6、未完成产业化前的试验过程。应当说,目前中国煤制油目前中国煤制油真正的风险是项目示范阶段对潜在风险的忽视及严重的商业化倾向。真正的风险是项目示范阶段对潜在风险的忽视及严重的商业化倾向。煤制油有直接液化和间接液化两种技术路线。在全球范围内,大批量工业化生产的也只有南非 SASOL 公司的间接液化技术;在直接液化技术中,美国、德国、日本均号称拥有成熟的技术,但均未有大批量工业化生产的例子。目前,国内煤间接液化还处于中间试验阶段,中科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目前形成了可建 16 万吨工业示范工厂的技术; 山东兖矿集团年产 100 万吨的间接液化项目处于前期的研究阶段。煤直接液化方面,目前只有神华集团的工程

7、项目在建设当中。预计在 2007 年建成一期工程三条生产线当中的一条,年产油量为 100 万吨,而这也只是一条“工业示范生产线”。年月,国家正式批准神华直接液化可行性研究报告,美国公司将专利技术工艺包(项目基础数据和制作方法的文件)交给神华时,神华集团发现文件中正式的油收率低于之前该公司的承诺,并且还有许多技术问题,神华认为按该技术来建风险非常大,于是提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液化技术。但是,有权威人士透露,神华集团这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尚在研究中,年煤直接液化技术和工艺研究列入国家计划,由神华集团、中国煤炭科学研究总院等四家机构共同承担该项目,主要目的就是开发新的自主知识产权的煤直接液化成

8、套技术()。按照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北京化工研究分院院长杜铭华的说法:当前煤制油项目当前煤制油项目技术上的风险在于技术上的风险在于过程过程,即从技术到大规模生产的过程中产生的风险。,即从技术到大规模生产的过程中产生的风险。一项技术必须经过“实验半工业实验工业化示范大规模工业化示范商业化大规模生产“这样一个过程,才能最终推广。这一过程中很多风险是难以预测的。而神华项目就处于大规模工业化示范的阶段,它的意义在于为国内发展这一产业开辟一个途径。但已处于大规模工业化示范的神华内蒙古项目,前期试验只是每天处理吨煤的装置,而该项目一条生产线就年产万吨油,意味着每天至少加工吨煤,从前期试验到工业化示范产能跨越之

9、大,隐藏了大量风险。”这位人士透露,正因如此,神华在上海投资亿建设了每天吨煤的直接液化中试基地,对内蒙古项目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探讨。“显然,神华在技术研究方面并不充分。此外还有一些非常现实的技术问题没有暴露或尚未有良好的解决方法。就直接液化来说,国内外没有这么大规模的工业化装置运行,设备大型化、结焦问题都是很现实的问题。而关键在于,整个项目能否长期连续运转,根据目前技术,项目开工以后会经常停,按照相关专家的说法,神华的这套系统一年正常运转时间在天左右,而每停一天都会有大量损失。”另外,由于液化过程中煤对设备的磨损无法克服,很可能几个月就要换一套设备,而设备是所有投资中最贵的,这些风险成本也必须考

10、虑在其中。所以,今天中国“煤制油”的最大生产厂家神华集团遇到的最大难题同时也将是我公司投资煤制油项目所面临的最大的问题:缺少煤直接液化工业化示范的经我公司投资煤制油项目所面临的最大的问题:缺少煤直接液化工业化示范的经验和技术。验和技术。尽管神华集团在做煤直接液化项目时要引进一些国外的关键技术,但是完整的煤直接液化技术工程化还有待于神华集团去开发和完善。要大规模地兴建煤液化工厂和投产,与小规模地试验存在很大的差异。杜铭华说:“煤制油的技术门槛是非常高的,比生产电脑难多了!这种上百亿元的投资规模所需要生产工艺和流程的要求非常规范,每个环节的技术条件要求也非常高,再加上每个厂家面对不同的环境、条件和

11、资源,使得进这个门槛很难。”神华集团委托北京煤化工研究分院的煤液化技术研究所进行技术设备和流程改造,才得以在今年年初宣称“突破核心技术”,迈出走向产业化的关键一步。不仅是规模和耗资均巨的直接液化项目,正在规划中的间接液化项目同样也有相类似的技术风险。在确定间接液化项目后,由于许多地方向国家发改委提交报告,希望发展煤制油间接液化。年月,发改委委托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召开评标会,神华集团、宁夏煤炭集团、平顶山煤业集团三家参加了评标会,最后确定神华和宁夏两家开展煤间接液化。当时发改委本想试点一家,但有专家建议批两家间接液化试点,规模都控制在万吨油左右,不知什么原因,两个项目最后演变成各万吨油。企业强

12、烈的商业欲望应该是两个项目发生变异的重要原因之一。规模越大其产生的规模效益越好,但风险相应增大;规模越小,效益就越少,但风险会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煤制油项目从中试到产业化,必须经过万吨级示范项目的试验。据中科院山西煤化所煤转化重点实验室总工程师曹立仁介绍,建设一个万吨级“煤变油示范厂,项目需要 67 亿元投资,而这个规模是没有效益的。产生效益的百万吨级煤变油装置需要投资上百亿元,只有合成油总量达到 1 亿吨左右,才能说对国家能源安全有了积极影响。3. 成本风险成本风险煤制油项目的主要原料是煤和水,目前煤炭的市场价在 500 元吨左右,但涨价主要在运输和流通环节,煤炭坑口价格涨幅很小,并且各地差

13、别较大,如山西煤炭达到 200 元吨,而内蒙煤炭坑口价仅 90 元吨。但在整个项目投资中,以神华直接煤制油为例,每年用于购买原料煤的资金比重并不大,只占整个项目投资的 3。也就是说,我公司选择合适的煤矿作为煤制油项目原料基地,我公司选择合适的煤矿作为煤制油项目原料基地,对项目的成本控制有一定的影响,但原料价格的风险与技术上的风险相比,并对项目的成本控制有一定的影响,但原料价格的风险与技术上的风险相比,并不能算整个项目的主要风险。不能算整个项目的主要风险。其实,国内煤制油项目建成后,与国外的竞争的主要优势也就在于低廉的原料价格和劳动力价格。年神华通过美国能源部做了对比研究,考察了影响成本的三个要

14、素,结果是:从投资上说,建同等规模工厂,在中国投资只有美国的;中国煤炭开采成本低,按坑口价每吨元算,比美国低的多;从人力资本来讲,同等规模工厂,按个工人计算,内蒙古项目是每个工人一年万人民币,而美国则是万美元。另外,国内“煤变油”项目的催化剂技术已进行了更新改善,目前每吨只需二三十元。而在国外,这样的催化剂每吨需要 160 元左右。因此,煤制油项目在中国应该说还是有相当的有利润空间。4. 国际油价波动的风险国际油价波动的风险在中国,上马煤制油项目最有说服力的理由是中国目前空前的石油短缺。中国年月,石油进口量已达万吨,全年进口达到亿吨,全年消费量超过亿吨,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日本能源

15、经济研究所最新一份评价报告显示,到年,中国石油消费量至少为亿吨,而国内最多可以自给亿吨,届时中国石油对外依赖度可能高达。缓解石油紧张并寻找可替代能源已经刻不容缓,这给了中国政府决策层巨大的压力外,也让投资商看到了巨大的利润市场。投资巨大的煤煤液化液化项目是否有竞争力取决于煤价与原油价格的差距。项目是否有竞争力取决于煤价与原油价格的差距。换句话说,就是要用价格坚挺的产品与低廉的原料成本之间的差价来抵消高昂的投资成本。国际上有一个煤变油项目运行效益的通行法则,即只要每桶原油的价格在美元之间,煤变油就能保本运营。专家分 析,如果国际油价在每桶美元之间波动,我国的煤液化厂将具有一定的获利空间;如果国际

16、市场原油价格高于每桶美元,在我国建设煤炭液化厂就会 有较好的经济效益;但如果油价跌破美元,煤变油项目将全面亏损。对于煤变油项目运行效益,国际上有一个的通行法则,即只要每桶原油的价格在美元之间,煤变油就能保本运营。专家分析,如果国际油价在每桶美元之间波动,我国的煤液化厂将具有一定的获利空间;如果国际市场原油价格高于每桶美元,在我国建设煤炭液化厂就会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如果国际油价跌破每桶 20 美元,“煤制油”项目将全面亏损。上述测算均考虑了在项目中引进国外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的情况,如果今后国内技术和关键 设备逐渐成熟配套,项目的整体经济性还会进一步提高。北京煤化工研究分院煤液化技术研究所的研究发现,对煤炭液化工程经济效益影响最大的是四个因素:一是油价,二是投资额,三是工厂的开工率,四是原料价格,包括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