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2018届高三七校第二次联考(语文)

上传人:繁星 文档编号:43446022 上传时间:2018-06-0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2018届高三七校第二次联考(语文)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广东省2018届高三七校第二次联考(语文)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广东省2018届高三七校第二次联考(语文)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广东省2018届高三七校第二次联考(语文)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广东省2018届高三七校第二次联考(语文)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省2018届高三七校第二次联考(语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2018届高三七校第二次联考(语文)(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广东省广东省 2018 届高三七校第二次联考届高三七校第二次联考语语 文文考试时间:150 分钟 试卷满分:150 分 第第 I 卷卷 阅读题(共阅读题(共 70 分)分)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35 分)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丑中之美丑中之美 庄子及其后学以“道”的自然无为为美,其根本表现是在个体人格的自由上。因而,在庄 子及其后学看来,人的外形的丑丝毫也不妨碍他具有精神的美,得到人们的爱慕。庄子一方 面赞赏他理想中的“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的“神人”,另一方面又丝毫不歧视形体残缺丑 陋

2、,却具有精神人格美的人。在中国美学史上,也是庄子第一个明确地谈到了丑的问题,指 出了在丑的外形之中完全可以包含超越于丑的形体的精神美。 德充符中通过许多寓言说明了这个道理。卫国的哀骀是一个奇丑的人, “以恶(丑) 骇天下”,然而“丈夫与之处者,思而不能去也;妇人见之,请于父母曰与为人妻,宁为夫 子妾者,十数而未止也”。鲁哀公和他相处不过数月就想请他当宰相。庄子以文学的夸张笔 法,描写了这个奇丑者得到了包括妇女在内的许多人的爱慕,同时又借孔丘之口说明了他之 所以得到爱慕的原因:“非爱其形也,爱使其形者也。 ”而所谓“使其形者”就是精神。人们之 所以爱这个奇丑的人物,就是爱他的“全德”,爱他的精神

3、美。 “闉跂支离无脤”“瓮盎大瘿”都 是一些腰弯及于脚趾、形体残缺没有嘴唇、身上长着像盆瓮一样大的瘤子的奇丑人物,然而 前者说卫灵公,后者说齐桓公,都得到了赏识和喜爱,以至卫灵公、齐桓公看起那些形体齐 全的人来,反而觉得“其脰肩肩(瘦小样子) ”,矮小可怜了。庄子认为,这是“德有所长而形 有所忘”的缘故。这些奇丑人物,由于他们有人格精神上的美,所以人们就忘掉了他们形体 的丑陋,看上去反而比形体健全的人更加高大了。庄子看到了人的内在精神美能够压倒和克 服外在形体的丑, “形骸之外”的美高于“形骸之内”的美。在追求着个体人格自由的庄子眼里, 就连汲汲于仁义、不懂得自然无为之道的孔子,虽然形体健全,

4、但较之于被砍掉了一只脚, 却懂得自然无为之道的“兀者叔山”,在精神上是遭受了无可解救的“天刑”的。在庄子看来, 这种精神上的刑残比肉体上的刑残更加可悲。庄子一点也不忽视形体的美,但更加重视精神 的美。这种对于人的精神美的高度重视和追求,后来在魏晋时期的美学中得到了发展。 从艺术史上看,庄子认为在丑怪的形相中可以包含强烈的精神美的思想,曾对中国艺术 的发展产生明显的影响。五代人物画家禅月大师贯休的人物画就是一个典型的实例。贯休是 禅宗的信奉者,曾被皇家授予师号。而禅宗的思想,是同道家的思想密切联系着的。贯休所 画的人物,其形相十分怪异甚至丑陋,却又使人感到有一种内在的不屈不挠的精神力量。 “其

5、名作十六帧水墨罗汉,骨相奇特古怪,为前代所找不出的。例如有庞眉大目者,孕颐隆鼻者, 倚松石者,坐山水者。以之与阎立本的帝王图相对照,虽则坚实劲拔的笔致,略有相似,而 人物的形态完全不同。阎氏的人物庄严肃穆,是一种士大夫社会的正型。而贯休的人物怪骇 突兀,宛如战斗时神经紧张的一种变型”。完全可以说,在中国美学史上,对丑怪之美的肯 定,为庄子美学所特有。这也是一般浪漫主义美学所共有的特色。而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美 学,则是排斥丑怪之美的。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庄子及其后学认为人的外形的丑并不妨碍他具有精神的美,是因为他们尊崇以“道”2的自然无为为美,

6、其根本表现是在个体人格的自由上。B在庄子看来,人的内在精神美能够压倒和克服外在形体的丑,所以人们若想得到他 人的爱慕,就要成为形体丑陋,却具有精神人格美的人。C庄子德充符中的奇丑人物,由于他们有人格精神上的美,所以人们就忘掉了他 们形体的丑陋,看上去反而比形体健全的人更加高大了。D庄子追求个体人格自由,他认为“兀者叔山”虽被砍掉了一只脚,却也因懂得自然无 为之道而比形体健全却不懂得自然无为之道的孔子可贵。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 分)A庄子之所以让他笔下奇丑人物得到许多人的爱慕,是因为他看到了人“形骸之内”的 美是要高于人的“形骸之外”的美的。 B禅月大师贯休笔下

7、的人物形相十分怪异甚至丑陋,却又使人感到有一种内在的精神 力量,这反映出禅宗与道家思想的联系。 C与贯休所画的人物迥乎不同是,画家阎立本笔下的人物形态庄严肃穆,体现的是形 体美与精神美相统一的儒家的美学标准。 D贯休笔下那些罗汉群像的庞眉大目、孕颐隆鼻、怪异丑陋,与庄子笔下的“闉跂支 离无脤”“瓮盎大瘿”其实是一脉相承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以庄子的眼光来看,那些汲汲于名利,一旦仕途多舛,怀才不遇便要呜呼哀哉的士 大夫们也是可悲的,还不如德充符中某些外貌丑陋、甚至形体不健全之人。 B 巴黎圣母院中雨果笔下的卡西莫多与庄子笔下的“闉跂支离无脤”“瓮

8、盎大瘿”在形 体的丑及人格精神的美上都有相近之处,这体现了浪漫主义美学的特色。 C在中国美学史上,庄子第一个明确地谈到了丑的问题,并对丑怪之美予以肯定,这 拓展了中国美学的领域,对占统治地位的正统儒家美学起到了重要的补充作用。 D庄子指出在丑的外形之中完全可以包含超越于丑的形体的精神美,这种美学思想后 来在魏晋时期的美学中得到了发展,对后世中国古典美学的发展有重大影响力。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燕子 席慕容【注】 初中的时候,学会了那一首送别的歌,常常唱: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有一个下午,父亲忽然叫住我

9、,要我从头再唱一遍。很少被父亲这样注意过的,心里觉 得很兴奋,赶快再从头来好好地唱一次: 长亭外,古道边 刚开了头,就被父亲打断了,他问我:“怎么是长亭外?怎么不是长城外呢?我一直以为 是长城外啊!” 我把音乐课本拿出来,想要向父亲证明他的错误。可是父亲并不要看,他只是很懊丧地 对我说: “好可惜!我一直以为是长城外,以为写的是我们老家,所以第一次听这首歌时就特别地 感动,并且一直没有忘记,想不到竟然这么多年是听错了,好可惜!” 父亲一连说了两个好可惜,然后就走开了,留我一个人站在空空的屋子里,不知道如何 是好。 前几年刚搬到石门乡间的时候,我还怀着凯儿,听医生的嘱咐,一个人常常在田野间散3步

10、。那个时候,山上还种满了相思树,苍苍翠翠的,走在里面,可以听到各式各样的小鸟的 鸣声。田里面也总是绿意盎然,好多小鸟也会很大胆地从我身边飞掠而过。 我就是那个时候看到那一只孤单的小鸟的,在田边的电线杆上,在细细的电线上,它安 静地站在那里,黑色的羽毛,像剪刀一样的双尾。 “燕子!”我心中像触电一样地呆住了。 可不是吗?这不就是燕子吗?这不就是我从来没有见过的燕子吗?这不就是书里说的,外 婆歌里唱的那一只燕子吗? 在南国的温热的阳光里,我心中开始一遍又一遍地唱起外婆爱唱的那一首歌来了: 燕子啊!燕子啊!你是我温柔可爱的小小燕子啊 在以后的好几年里,我都会常常看到这种相同的小鸟,有的时候,我是牵着

11、慈儿,有的 时候,我是抱着凯儿,每一次,我都会兴奋地指给孩子看: “快看!宝贝,快看!那就是燕子,那就是妈妈最喜欢的小小燕子啊!” 怀中的凯儿正咿呀学语,香香软软的唇间也随着我说出一些不成腔调的儿语。天好蓝, 风好柔,我抱着我的孩子,站在南国的阡陌上,注视着那一只黑色的安静的飞鸟,心中充满 了一种朦胧的欢喜和一种朦胧的悲伤。 一直到了去年的夏天,因为内政部的邀请,我和几位画家朋友一起,到南部国家公园去 写生,在一本报道垦丁附近天然资源的书里,我看到了我的燕子。图片上的它有着一样的黑 色羽毛,一样的剪状的双尾,然而,在图片下的注释和说明里,却写着它的名字是“乌秋”。 在那个时候,我的周围有着好多

12、的朋友,我却在忽然之间觉得非常的孤单。在我的朋友 里,有好多位在这方面很有研究心得的专家,我只要提出我的问题,一定可以马上得到解答, 可是,我在那个时候唯一的反应,却只是把那本书静静地合上,然后静静地走了出去。 在那一刹那,我忽然体会出来多年前的那一个下午,父亲失望的心情了。其实,不必向 别人提出问题,我自己心里也已经明白了自己的错误。但是,我想,虽然有的时候,在人生 的道路上,我们是应该面对所有的真相,可是,有的时候,我们实在也可以保有一些小小的 美丽的错误,与人无害,与世无争,却能带给我们非常深沉的安慰的那一种错误。 我实在是舍不得我心中那一只小小的燕子啊! 注席慕容,台湾知名画家、散文家

13、和诗人。祖籍内蒙古,1943 年生于重庆,1954 年 迁居台湾,1963 年毕业于台湾师范大学艺术系。初中语文教材选了她的乡愁一诗。 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划横线的句子连用了四个反问句,增强了语气,突出强调了作者突然在南国发现”燕 子”的惊喜之情,同时表现了作者心中对故乡深深的思念。B.当“父亲”发现了自己的错误后,一连说了两个“好可惜”,是因为自己感动了这么多年 竟然是听错了,由此产生了深深的悔意。C.文章中“朦胧的欢喜”是作者想到了和故乡亲人在一起的快乐, “朦胧的忧伤”是作者对 故土的思念无法排解。D.文章在叙述我从把“乌秋”误认为燕子到最后得

14、知真相的过程中,运用了神态、动作、 心理等描写手法。 5.文中第二处划线句中“美丽的错误”在文中具体指什么?“错误”为什么会是“美丽”的?请结合 文本加以分析。 (5 分) 6.本文以“燕子”为题,有什么好处?试简要说明。 (6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小题。 怀念施光南:斯人虽逝黄钟长鸣怀念施光南:斯人虽逝黄钟长鸣4李树喜施光南 1940 年生于战火中的重庆。4 岁上学,5 岁就开始学写和编演歌曲。有一天,老 师让孩子们学唱“两只老虎,两只老虎,跑得快,”小光南唱得却是:“肚子饿了,肚子 饿了,要吃饭,要吃饭”

15、惹得满室哄堂大笑。这是人们最早看到的小家伙的音乐品质和 创造意识。施光南在北京一零一中学读书的时候,已经把自己的作品随便填上上诸如“哈拉 克”“聂尔洛夫斯基注”的名字,在同学中间传唱而暗自得意。决定报考中央音乐学院的时候,施光南已经 16 岁了,而且还没有学过钢琴这在一般 专业人员看来是不可思议的。然而施光南勇敢地报名要试一试。当时的中央音乐学院地处天津,北京的考试在什刹海边的恭王府进行进行,主考老师是 学院副院长、作曲系主任、著名教授江定仙。正规的、科班的考试难住了施光南,而且,最基本的钢琴曲小奏鸣曲都没有顺畅地 演奏下来施光南勇敢地弹了他熟悉和喜欢的牧童短笛,熟练流畅,那是非正规的、 “土

16、”得完全出格的弹奏方法。考场嘈切议论。而主考官江教授似乎欣赏考生的执著与闯劲, 和蔼地对施光南说,“请继续,你自选的乐曲是什么?”“流水。”施光南回答。“作者是谁?”考官们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一曲目。“我自己写的。”这一自创乐曲打动了考官们。施光南又一鼓作气,表演了他熟悉的川剧、 越剧、评剧和京剧。主科不成,施光南自知必然落选。谁知,几天以后,施光南收到江定仙教授的亲笔来信, 说:“施光南同学,由于你的音乐基础知识太差,你的考试没有达到录取要求,本科不能录 取。但我们考虑你在作曲方面有发展前途,且年纪小,建议吸收你到本院附中插班补习两年。 不知你的意见如何?”看似山穷水尽,却是柳暗花明。施光南遇上了慧眼伯乐,江定仙教授 准确地看到了他的作曲创造才能。在音乐学院附中,天资聪明的施光南经过刻苦努力,很快 就全方位地赶了上来,并且成为课代表。中央音乐学院的 7 年寒窗,铸造了一个才华横溢的青年音乐家施光南,但施光南决不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