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期末复习资料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3446019 上传时间:2018-06-06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16.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政学期末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财政学期末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财政学期末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财政学期末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财政学期末复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财政学期末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政学期末复习资料(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2008 级国际贸易与金融系财政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一、填空题1、竞争是市场经济 (有效运行的必要条件) P16 或竞争是市场经济 (有效性的最根本保证)P17 2、完全竞争的市场能使(资源配置达到最佳状态)P18 3、完全竞争的市场要求(所有的生产者都具有充分的信息)P21 或完全竞争的市场要求(每一个市场都有众多的买者和买者)P20 4、公平的标准是 (起点公平,规则公平,结果公平)P48 5、财政支出是 (政府履行职能的表现)或(是政府经济职能的集中体现)P56 6、财政收入总量制约着(财政支出总量) P101 7、净现值标准是 (实践中最常用的决策标准)P112 8、比例税率计算简单

2、,但是(调节收入的效果不够理想)P205 二、判断题1、政府的收入造成纳税人的损失()P106 2、为了追求社会的最大效益,局部损失是不允许的()P107 3、财政支出的效益只能用一种方式评价()P108 4、财政支出目标之间可能会发生冲突()P109 5、成本不同于支出() P109 6、效益包括实际产出效益和金融效益() 7、现实生活中市场失灵现象大量存在()P110 8、社会贴现率只能以市场利率为参照标准()P111 9、投资利率比消费利率大得多()P111 10、 成本效益分析的最终目的是帮助政府决策者做出有效率的支出决策() P111 11、收益-成本标准通常能给出正确答案() 12

3、、累进税率调节收入的功能较强()P205 三、概念题1、公共产品( P21) : 指那些在消费过程中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产品。 2、免费搭车( P72) : 指不承担任何成本而消费或使用公共物品的行为。 或是指不为提供现有数量的公共产品的成本提供任何费用而享受其利益的经济人理性行为 3、禀赋( P48) : 指一个人与生俱来的原始的资源占有状况。 4、外部效应( P21) : 指某些人的经济行为影响了他人,但这些人却未承担该影响给他人造成的损 失,或未获得该影响给他人带来的利益的经济现象。 5、正的外部效应( P52) :2 指某种活动给他人带来利益,即供给者的成本大于收益,得不到应有的效

4、益 补偿,从而相应的物品市场不能充分提供,会造成供给不足和效率损失 (比如治 理污染) 。 6、负的外部效应( P52) : 指某种活动给他人增加了成本,供给者的成本小于收益,不完全承担自己收 益的代价(环境污染) ,因而会导致相应的物品供给过度,造成资源的浪费和损 害他人利益。 7、充分条件( P55) : 是政府经济活动在取代私人活动后,与单纯私人经济活动相比表现出更高的 效率。 8、财政职能越位( P54) : 指应当、而且可以通过市场机制办好的事情,而政府却通过财政手段人为地 参与,如政府代替市场参与竞争性行业的投资。 9、财政职能缺位( P54) : 是指应该由政府通过财政手段办的事

5、情而财政没办或者没有办好,如公共设 施、义务教育、环境保护等投入不足等等。 10、瓦格纳法则( P94) : “瓦格纳法则” 即政府活动扩张论, 是指随着人均 GDP 的提高,财政支出占 GDP的比率相应提高。 11、财政支出结构( P100) : 指各项财政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关系。 12、效益( P107) : 是指人们在有目的的实践活动中“所费”和“所得”的对比关系。 13、内源性效益( P108) : 是指财政支出本身所产生的效益,包括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 14、成本效益分析的六个基本步骤(P108) : 确定政府项目要实现的目标;列举成本和效益; 测算成本和效益; 测算贴现成本和效

6、益;选择决策标准;选定项目。 15、直接成本( P109) : 是指政府项目使用的直接投入物的成本,比如该项目所投入的劳动力、 资本、 外汇等的成本。 16、间接成本( P109) : 是指政府项目的建设和经营所导致的外部成本,通常表现为给人们带来不 便、不舒服、不愉快或境况变差,很难以定量方式直接估价。 17、直接效益( P109) : 是指政府项目所导致的产出增加或生产率提高并由该项目产品的直接使用 者享有的效益。 18、间接效益( P109) : 是指政府项目产品的非使用者所获得的外溢或外部效益。 19、实际产出效益( P109 ) : 是指能导致社会福利发生变化的总物质生产可能性的变化

7、。 20、金融效益( P109) : 是指对社会没有产生实际福利效益的分配变化。 21、社会贴现率( P110 ) :3 是指整个社会愿意用将来消费换取现在消费的利率。 22、税源( P204) : 是税收收入的来源,即各种税收收入的最终出处。 23、计税依据( P204) : 是征税对象的计量单位和征收标准,解决征税的计算问题。 24、平均税率( P204) : 是纳税人实际缴纳的税额与课税对象的比例。 25、速算扣除数( P205) : 是指按全额累进税率计算的税额与按超额累进税率计算的税额的差额。 26、直接税( P207) : 是指税款由纳税人直接负担,不易转嫁的税种,如所得税。 27

8、、间接税( P207) : 是指税收负担能够或较易转嫁给他人的税种,如增值税、消费税。四、简述1、凯恩斯的经济思想:P41 (或参见论述题第一题) 凯恩斯认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在于需求不足,为了实现充分就业,必须 借助政府的力量, 政府只当“守夜人” 的教条必须抛弃。 财政支出直接就可形成 社会有效需求, 从理论上完全可以弥补私人部门的需求的不足部分,使经济达到 均衡(充分就业)。2、货币主义的财政政策:P41 货币学派起始于 20 世纪 50 年代,由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M.弗里德曼为主要 代表人物。他强调经济生活中的个人自由,即消费者的自由选择和生产者的自由 竞争,极力反对政府干预经济,重

9、点强调货币在宏观经济中的作用。 货币主义学派认为政府应该从对市场的干预中解脱出来,最大限度的让市场 发挥作用;控制通货膨胀比减少失业更具有现实意义;主张从压缩财政支出入手, 控制通货膨胀; 反对用减税和扩大政府开支等扩张性财政政策来刺激经济;主张 以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代替凯恩斯主义的财政、金融政策。3、帕累托最优: P48 指这样一种状况,就是当经济处于要改善社会中任何一人的状况时,必然会 损害其他人的状况, 或者说不存在当一个人的状况得到改善时,其他人的状况不 会受到损害其他人的情况, 这时我们就称之为帕累托最优状态,也就是达到了最 优化的效率。4、市场机制失灵: P51 市场机制是一种高效

10、率的经济运动机制,但这种机制并不万能,其自身有固 有的缺陷,这就是所谓的市场失灵完全依靠市场机制的作用,无法达到资源 配置的帕累托最优和社会福利的最佳状态。市场失灵主要包括两重涵义: 其一是 单靠市场机制不能达到优化社会资源配置的目的;其二是对那些以社会目标为主 的活动市场无能为力。4 5、垄断: P20 垄断是指资本家为赚取高额利润,通过兼并或联合的方式控制着某一个或几 个部门的商品生产、 价格和市场。在垄断市场中, 买者或卖者是数量、 产品差别、 产品之间的不可替代性以及生产成本递减等因素都会增强单个厂商或少数厂商 影响市场的能力。 垄断的存在意味着厂商为了获得高额垄断利润,可以认为地控

11、制厂品的产量或厂品的价格。 这样必然发生资源不合理的流动,使资源配置偏离 最有效率的状态。6、购买性支出: P92,P117 购买性支出是政府在市场上直接购买所需商品,劳务和公共工程方面所形成 的支出,反映了政府在市场的交易活动中对社会资源直接配置和消耗的份额,是 社会总购买力的组成部分。 从具体内容看,它包括政府用于国防,治安,行政管理,教育,科研,公共 保健,环境等方面的消费性支出和用于经济调控的公共投资性支出。 购买性支出所起的作用是,通过支出使政府掌握的资金与微观经济主体提供 的商品和服务相交换。 在安排购买性支出时, 政府必须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因 此,通过购买性支出体现出财政活动对

12、政府形成较强的效益约束。 购买性支出的特点主要表现在:有偿性,等价性,资产性和消耗性。7、转移性支出: P92,P145 指不用于购买商品和劳务,而是政府按分配政策,单方面地、无偿地直接拨 付给单位和个人,由其自行使用、形成社会购买力的支出。 转移性支出的基本形式是各项政府补助,如社会保障支出、政府的价格补贴 支出等,政府的公债利息支出也属于转移性支出。 转移性支出是通过支出过程,将财力从政府转移到受领者手中,支出结果是 资金所有权, 即购买力的转移, 对收入分配有直接影响, 但对社会生产和就业以 及社会总供需状况的影响则是间接的,是通过资金接受者的行为来实现。因此, 这种分类对研究财政收支与

13、市场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财政转移性支出主要包括社会保障支出,财政补贴支出,税式支出等。8、购买性支出作用: P92,P118 购买性支出所起的作用是,通过支出使政府掌握的资金与微观经济主体提供 的商品和服务相交换。 在安排购买性支出时, 政府必须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因 此,通过购买性支出体现出财政活动对政策形成较强的效益约束。. 购买性支出的经济效益有: (1)直接接入资源配置,影响资源配置效率; (2)直接引起市场供需对比状态的变化,影响生产和就业规模; (3)对生产和就业的刺激,扩展作用,会间接影响收入分配。9、转移性支出作用: P92 转移性支出则是通过支出过程,将财力从政府转移到受领

14、者手中,支出结果 是资金所有权, 即购买力的转移, 对收入分配有直接影响, 但对社会生产和就业 以及社会总供需状况的影响则是间接的,是通过资金接受者的行为来实现。 因此,5 这种分类对研究政策收支与市场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10、可控制支出: P93 指不受法律和契约的约束, 可由政府部门根据每个预算年度的需要分别决定 或加以增强的支出,即弹性较大的支出。11、不可控制支出: P93 指根据现行法律、 法规必须进行的支出, 即刚性很强的支出, 主要包括失业 救济、养老金食品补贴、债务利息支出、对地方政府的补贴等项支出。12、影子价格: P110(金融班已删除此题) 影子价格的确定方法多种多样,取

15、决于要估价的商品或服务的类型。 在完好的市场中, 一种商品的影子价格等于市场价格,因为此时的市场价格 既等于消费者的边际支付意愿,又等于生产者的边际机会成本。由于不存在外部 性,消费者和企业的私人效益和成本等于整个经济的效益和成本。而且,如果市 场运行完好, 也就不存在缺失市场, 从而也就没有不适合市场销售的物品。可是 在现实生活中, 市场失灵现象大量存在, 商品和服务的市场价格不等于它们各自 的影子价格。当市场被扭曲或市场缺失时,就需要找到影子价格。 因此, 政府的成本效益分析需要通过影子价格而非市场价格确定一个项 目是否应当付诸实施。13、征税对象: P203 又称课税对象, 是征税的客体

16、, 是指对什么东西征税, 征税的标的物, 它是 一种税区别于另一种税的主要标志,也是税制的基本要素之一。 不同税种的征税 对象不同, 而每种税必须首先确定其征税对象,因为它决定着税种的名称、 课税 范围,决定着一种税与另一种税的区别。在现在各国, 一般把课税对象区分为商 品,所得,财产三大类。在我国的分类则包括商品,所得,财产,资源和行为五 种。14、纳税人: P204 是征税的主体, 是宪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每一税都要 规定其纳税人, 通过规定纳税义务人落实税收义务和法律责任。国家税法规定的 纳税人可以使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15、负税人: P204 是指最终负担税款的单位或个人。它与纳税人有时是一致的, 如在税收负担 不能实现转嫁时。 有时是不一致的, 如在税收负担实现转嫁时。 也可以这样理解: 纳税人是法律上的纳税主体,而负税人则是经济上的纳税主体。16、税率: P204 是应纳税额与征税对象之间的比例。它是计算税额的尺度, 体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