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教案2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344546 上传时间:2017-08-1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0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下册教案2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五年级下册教案2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五年级下册教案2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五年级下册教案2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五年级下册教案2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下册教案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下册教案2(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6.梦圆飞天(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正确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感知课文主要内容。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1师深情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并揭题。2板书课题,齐读。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活动一:初读课文,自学生字。1自读课文一遍,读完后画出生字词并读两遍。2把生字词读给组内伙伴听一听。3展示质疑。1.小组汇报质疑。2.请每组六号同学朗读生词。二、初读课文,理清文脉。活动二:再读课文,理清脉络。1组内分自然段读课文,难读的句子或长句子要多读几遍呀!2独立思考后组内交流:课文描写了哪些场面?分别用两字词语概括。3汇报展示,注意从朗读开始。1.请第一小组轮读课

2、文,用简短的话概括每小节的意思。2.思考这一课主要写了什么?3.汇报分段情况,其他组相机补充。(思考:第一自然段应该放在何处更合理?)三、再读课文,制作卡片活动三:三读课文,感知题意。1课文中有一句话告诉我们题目意思,默读课文,找一找。2在组内读一读所画的句子。3汇报。 “梦圆飞天”的意思是:1.再次朗读课文,你们对神舟五号一定有更深的了解,请大家读读活动三的要求。2.请第三小组进行展示,其他组相机补充。【检测反馈】1听写 5 个生词。2读句子,联系课文内容填空。浩瀚的太空从此写下了中国人的名字,留下了中国人的脚印。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想,今朝终于实现了。中国民族千年的飞天梦想可以追溯到神话故

3、事 。 (时间) 飞船载着航天员 首次飞行太空,圆了 千年的飞天梦想。3课后请同学们继续搜集神舟飞船的有关资料,下一课继续学习。6.梦圆飞天(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体会“神舟”5 号发射成功时人们的心情和感受。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感受飞船发射成功时的激动人心的场面。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自主学习活动一活动一:感受送行。1朗读课文 1-5 自然段,想想能体会到什么。2在组内朗读有关语句,并说说体会。3展示交流。1同学们,中华民族自古就有一个梦(指板书)飞天。这节课我们就继续学习课文梦圆飞天。 (学生齐读课题)2出示: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想,今朝终于成真了!齐读思考

4、:“今朝”是指哪一天?(2003 年 10 月 15 日)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课文描写了哪些场面?板书:送行发射问候梦圆二、感受 “发射”场面,聚焦飞天1过渡:“送行”的场面热烈而隆重,那“发射”的场面又是怎样的扣人心弦,激动人心呢?现在,让我们我们来到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神五马上就要发射了,时间在一分一秒地逼近,此时,你的心情怎样?活动二:聚焦飞天。1默读课文 6-15 自然段,哪些场面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画一画,读一读,写一写你的感受。2在组内朗读有关语句,交流感受。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场面是,我感受到 。3展示交流。2让我们聚焦飞天,开始活动二。(1)指名读活动要求,说说如何开展活

5、动。(2)导:组内首先要讨论有那几个场面,再进行小组分工。重点是紧扣课文词句,读出感受。展示时要围绕这几个场面进行。(3)发射即将开始!我们开始进行小组活动,感受一下当时的场面吧!三、品读“问候” ,展示汇报。1过渡:同学们,让我们当一回杨利伟叔叔,来读读他从太空中发来的问候。齐读活动三要求活动三:品读问候。1朗读课文 16-19 自然段,画出杨利伟的话,练习读好。2在组内选择一处有感情地读一读,说说感受。3展示交流。2小组研读时注意通过多种形式展示。四、总结全文,检测反馈。1总结:神舟 5 号发射成功!从此,浩瀚的太空写下了(引)中国人的名字,留下了(引)中国人的脚印。齐读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

6、梦想,今朝终于成真了!2拓宽:从这一天起,我国的航天事业有了新的发展,继“神 5”之后,你还知道哪些关于“神舟号”飞船的信息呢?3神 5、神 6 飞天已成为了现实,那祖国未来的航天事业将会怎样呢?请你来设想一下。【检测反馈】1读一读,回答问题。烈焰升腾,大漠震撼。宛如巨龙的橘红色火焰划破秋日的戈壁长空,托举着“神舟”5 号飞船的火箭,在地动山摇般的轰鸣中腾空而起,直指苍穹。此时此刻,我仿佛看到了 ,听到了 ,内心感受到了 。2如果有可能,我想向杨利伟叔叔发送一条信息: 。板书设计: 梦 圆 飞 天2003 年 10 月 15 日送行发射问候梦圆7.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7、1.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 能正确朗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概括段意,感知课文主要内容。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真正读懂课文内容,展开想象,弄明白把火星称为地球“孪生兄弟” 的道理。教学过程:一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梦圆飞天,让我们激动不已,我们已迈出了探索宇宙的一大步。在群星璀璨的太空中,有两个“孪生兄弟” 。同学们知道“孪生兄弟”指什么人吗?他们最显著的特征是什么?科学家们把火星和地球称为孪生兄弟,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 这篇课文。 (板书课题)2、交流火星与地球的资料。二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活动一:初读课文,自学生字。1自读课文一遍,画出

8、生字词并读两遍。2把生字词读给组内伙伴听一听,说说生字音、形的注意点。3展示质疑。汇报展示,扫清阅读障碍。本课中难读、难理解的词语较多,如:干涸、陨石、咆哮、孕育、裹挟、渺茫。 可以师生共同理解。三 再读课文,理清脉络。活动二:再读课文,理清脉络。1. 组内分自然段读课文,争取读正确,读流利。2. 独立思考后组内交流:第一段(第 1 自然段): 第二段(第 2-5 自然段): 第三段(第 6-8 自然段): 3. 展示交流:先朗读,再汇报段意。1. 按段读课文,把握每一段的主要内容。2. 交流:第一段(1)由“孪生兄弟”推测火星上有水和生命的存在。第二段(2-5)推想火星上水的两种来源。第三段

9、(6-8)阐述地球上能留下水并孕育生命而火星却不能的原因。四 三读课文,感知大意。活动三:三读课文,感知大意。1. 默读课文,口头填一填:课文围绕 这一中心,告诉我们火星和地球既 又有 。2. 组内交流。3. 全班汇报。解决思考题:(1)课文哪里为我们介绍了火星和地球是“孪生兄弟”?用划出来。(2)读读、记记两者的相似之处。(3)练习:用书上的四个“同样”和一个“甚至”来介绍一下“她们是孪生姐妹。小结:火星上究竟有没有生命,文章没有下一个结论,而是留给了我们以巨大的想象探索的空间。如果想知道这一切的话,还需要人类不断地探索,也许,这个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会降临到你的头上。【检测反馈】1用“ ”画

10、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陨石(yn sn)裹挟(xi xi) 峡谷(xi xi) 钻孔(zun zun) 2. 选词填空。推测推断科学家进一步证实了火星上曾经有水的() 。()科学家() ,火星地表下面仍然可能有水。7.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把地球和火星称为 “孪生兄弟”的原因。2. 培养自己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和科学研究的志向。教学重难点: 1重点:引导学生真正读懂课文内容,展开想象,弄明白把火星称为地球“孪生兄弟” 的道理。 2难点:通过朗读来体会课文是怎样一步一步把道理说清楚的。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齐读课题。2说说人们为什么把地球和火星称

11、为太阳系中的“孪生兄弟”?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3这孪生兄弟有什么相似之处与差异之处呢?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二了解两个星球的相似。活动一:体会“孪生”的含义。1. 为什么地球和火星是“孪生兄弟”呢?读读课文第 1 自然段。2. 组内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3. 展示汇报。1、称地球和火星是一对孪生兄弟,它们两者之间有哪些相似点?2、自读第一自然段,画出有关句子。3、这是一个什么句式?从中你体会到什么?(同样同样同样甚至)4、指导朗读,体会它们有众多的相似之处,像孪生兄弟。火星上的水从哪里来的呢?它有几种来源?默读 25 自然段。活动二:了解两个星球的相似。1. 关于“

12、兄弟俩”的水来源有哪两种猜测?默读课文 25 自然段,用“”画出有关语句。可边读边想象画面。2. 在组内读读所画的句子。 兄弟俩的水是从哪里来的呢?也许 ,可能 。这两种猜测都是有根据的,因为 。3. 交流展示。小组讨论,汇报。第一种来源:(1)抓住“不但还” “突如其来” “袭击” “彼此碰撞” “家常便饭” “最初的水”理解猜测的可能性。 (解决课后第二题)(2)指导朗读,想象天体中“撞击的画面”第二种来源:(1)课件演示火山喷发场面,书上是怎样写的?(2)抓住“潜藏” “火山爆发” “分离” “释放” “飘散” “落下”反复朗读(3)用上以上词,解说火星水的来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4)

13、科学家是怎样推测出的?三了解两个星球的差异。活动三:了解两个星球的差异。1. 同样是行星,环境相似,水的来源相似,火星上的水原本比地球上的还多,为什么没能留住呢?默读第三段(第 6-8 自然段) ,画出有关句子。2. 组内口头填空:火星的致命缺陷是: 。火星气体是这样逃亡的: 。3. 推选一位代表介绍一下吧。火星的环境与地球相似。地球上的水不但能留下来,而且孕育出了生命;火星上的水原本可能比地球上的还多,为什么没能留住呢?默读第三段(第 6-8 自然段)1为什么火星本身的致命缺陷导致了这个结果?(读第七自然段)2哪些词重要?火星“大逃亡” ,从哪逃到哪?用“因为所以”说说火星没能留住水的原因。

14、 (解决课后第二题)四总结课文,了解表达顺序、方法1围绕为什么说火星是地球的“孪生兄弟”这一中心,先提出“孪生兄弟”这一概念,推测出火星上有水和生命存在。然后推想火星上水的两种来源。最后阐述为什么地球上能留下水并孕育出生命而火星却不能。2同学们学了课文,有什么想法?3这是一篇说明文,为什么写得那么生动有趣呢?(举出实例,层层推论,承上启下,过度自然,设问、拟人的运用)【检测反馈】1. 本文是_题材的文章。全文围绕 这一中心安排材料。2. 科学家根据火星上发回的照片和对火星岩石钻孔分析推想了火星上水的两种来源: ; 。8.神奇的克隆(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正确地朗读课文。学会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 初步了解课文按怎样的顺序介绍克隆的。了解什么叫克隆。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教学过程:一、导入活动一:初读课文,学习生字。1. 自读课文一遍,读完画出生字词并读两遍。2. 组内互读生字词,说说易读错、写错的生字。讨论不理解的词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