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算除法》教学设计——四联小学叶凤慧

上传人:zw****58 文档编号:43442667 上传时间:2018-06-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口算除法》教学设计——四联小学叶凤慧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口算除法》教学设计——四联小学叶凤慧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口算除法》教学设计——四联小学叶凤慧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口算除法》教学设计——四联小学叶凤慧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口算除法》教学设计——四联小学叶凤慧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口算除法》教学设计——四联小学叶凤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口算除法》教学设计——四联小学叶凤慧(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口算除法的教学设计东莞市道滘镇四联小学 叶凤慧一、设计理念:一、设计理念:1、问题情境的设计。我在学习新知前,创设生活情境举行校运会,师生共同布置会场:买气球、挂彩旗等活动,我大胆创设,与本节课的内容紧紧相扣。通过情境的创设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理解“数学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理念,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2、探索新知的设计。我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根据新课改的思想,以学生为主,让他们自主根据情况信息,提出并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教学中,我注重让学生亲身体验经历探索过程(分小棒) ,获得新的口算方法。通过交流、讨论,让每个学生有说话的机会,并通过“说”提升学生

2、对口算过程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3、算法多样化和优化的设计。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为了使学生明确口算方法多样化的同时,选择自己喜欢的,并认为最优化的算法。这样,学生学得轻松,乐于学习。4、练习的设计。这一环节体现了层次性,灵活性。不仅有技能训练,又有解决问题。练习的难度也逐步提高,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教学。二、教学内容:二、教学内容:教材第 7879 页例 1。三、教材分析:三、教材分析:口算除法是一节计算课,是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这一单元中的起始课,内容主要教学整十数除整十数、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的口算除法。这是学生已经学习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同时学生也已经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三位数乘

3、两位数的算理及算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对于学生把整十或几百几十看成一位数或两位数进行口算,第三单元中“积的变化规律”为学生作了铺垫。掌握口算除法的方法,是进一步学习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一般笔算过程中试商的重要基础,同时也为学生学习五上小数除法打下必要的基础。本节课把估算内容与口算内容结合起来一并教学,旨在能过用口算来解决估算,这样就加强了口算、估算之间的联系。但是重点还是对口算算理的理解与口算方法的掌握。对于新知教学则通过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寓算理于情境中,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数感。四、学情分析:四、学情分析:课标指出:数学的学习活动必须

4、建立2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此课之前,学生已有表内除法与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多位数乘一位数,三位数乘两位数作为基础,学生对“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口算应该不是很难,重要的是让学生理解它的算理,并运用算理进行快速的口算。五、教学目标:五、教学目标:1、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口算和估算的方法,理解算理,能正确地进行口算和估算,培养计算能力。2、通过每一组上下两题有联系的口算和估算题目,帮助学生学习基本的估算方法。3、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六、教学重点:六、教学重点: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口算的方法。七、教学难点:七、教学难点:理解

5、除的算理,正确进行口算。八、教具、学具准备:八、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小棒九、教学过程:九、教学过程:(一)课前口算:233 603 309394 724 436846 265 313【设计意图:通过课前口算,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口算方法,为新知学习做迁移准备。 】(二)复习旧知80 里面有( )个十120 里面有( )个十20( )8030( )120学生独立思考后,口答。【设计意图:让学生回顾已经学过的知识,为学习新知识作铺垫。 】(三)创设情景与探究新知1、探讨整十数除整十数的算理。(1)教学例 1(1)师:我们学校要开运动会了,同学们都在忙着布置会场,为了把会场装点得更漂亮,学校特意买了一

6、些气球,准备分发下去,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出示例 1 的图片 1)请仔细观察,根据图中的信息,你了解到了什么信息?学生观察,指名说说。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后,指名回答,同时出示问题)3师:请同学们把这些信息和问题连起来读一读。 (全班齐读)【设计意图:提供生活情境,为运动会做准备,让学生体会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在生活中用数学的眼光观察问题。同时培养学生搜集利用已有信息的能力。 】(2)探究算理师:怎样列式?问:为什么用除法?这和我们以前学的除法有什么不同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除数是两位数的口算除法。 (板书课题:口算除法)你会算吗?把你的想法和同桌里的伙伴说一说。 (

7、学生独立思考后与同桌交流。)第一种方法:预设:8020=4,80 表示 8 个十,20 表示 2 个十,把 8 后面的一个 0 和 2 后面的一个0 同时遮住不看,因为 82=4,所以 8 个十除以 2 个十就等于 4。学生回答后,师引导学生理解:8020 表示什么意思?谁能告诉大家?80 是几个十?用小棒表示是几捆?请你拿出 8 捆小棒,动手分一分,看一看 80 里面有几个 20?学生动手分小棒,完成后,指名回答,同时课件出示小棒图引导学生再次理解 80 里面有(4)个 20,并板书:8 个十里面有(4)个 2 个十,82=4。【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动手分一分,突破难点,让学生经历探索除数是

8、整十数的口算除法的算理,掌握口算方法。 】第二种方法:因为 20(4 )=80,所以 8020=4。也就是“想乘法算除法”的方法。师:有的同学是用想乘法算除法,有的是用表内除法来想的。那你喜欢哪种方法呢?把你喜欢的方法和同桌说一说。 (学生互相说一说自己喜欢的方法)【设计意图:通过小组交流,体验算法的多样性,用不同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这样一来,让每个学生有说话的机会,通过“说”提升学生对口算过程的认识,通过说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 】(3)探究估算的方法出示估算:8320 80194师:看一看这两道题,能不能运用你以前的学习经验和刚才的口算方法来解决它们?想好后同桌互相说

9、说。指名回答: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同时,师板书)【设计意图:让学生将整十数的口算除法迁移到估算中,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 】师: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估算可以怎样做?学生思考后回答。师生总结: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估算,一般是把它看作和它比较接近的整十数,再口算出结果。(4)练习:完成 P79 上的“做一做” (口算,并说出想的过程。 )【设计意图:及时巩固,有利于学生牢固掌握口算方法。 】2、探讨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的算理(1)教学例 1(2)师:学校除了买来气球外,又买来许多彩旗。 (出示例 1(2) )你从图中看见了哪些信息?全班一起读一读。(2)探究算理师:怎样列式?问:为什么用除法?自己试着算

10、一算。讲解,并说怎样算的。预设:如果学生对“转化为表内除法”进行口算的算理理解上有困难,还采用分小棒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算理。(3)继续探究估算的方法出示估算:122 30 120 28 师:刚才我们算了被除数是两位数的估算,这两道题你们会算吗?试一试。 (让学生独立完成)学生汇报并讲解。【设计意图:在计算例 1(1)的基础上,让学生独立完成例 1(2) ,有利于学生知识同化,同时让学生能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进行迁移,自主学习新知识,巩固了口算除法的算法。 】(4)练习:完成 P79 下的“做一做” (口算,并说出想的过程。 )学生独立练习,然后在小组中相互交流检查。5【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11、,在小组中互相交流、互相帮助。 】3、看书质疑。【设计意图:可以充分给时间学生阅读课本内容,回顾方法,有利于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和理解知识。 】(二)巩固反馈1、课本 80 页第 1 题。 (让学生在书本上完成)生独立口算,观察每组两道题有什么关系?怎样很快说出下面除法算式的商?【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等活动,熟悉用乘算除的口算过程,掌握“想乘法算除法”的口算方法,同时使学生感受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综合能力。】2、请你当小老师。 (判断改错)2005040 ( )632907 ( )【设计意图:通过错例(也可以是课堂上学生错误的例子) ,提高学生的辨析能力,同时也起到提醒学

12、生计算要养成细心、认真的习惯。 】2.解决问题:课本第 80 页第 2、3 题【设计意图:通过解决实际问题,除了巩固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的口算外,还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课本第 80 页第 4、5 题【设计意图:通过这两题练习,既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也巩固相应的口算。 】(三)课堂总结: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除法是怎么样算的呢?要注意什么地方?学生交流,师生共同归纳。【设计意图:让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及时的梳理,使所学知识在总结中进一步提升,同时培养了学生概括、总结的能力。 】(四)布置作业(五)板书设计:口算除法(1)80204(个) (2)120304(个)答:可以分给 4 个班。 答:可以分给 4 个班。6想:8 个十里面有(4)个 2 个十8248020420(4)808020483204 122304(80) (120)80194 120284(20) (3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