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乡土教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3441876 上传时间:2018-06-0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8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溪乡土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安溪乡土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安溪乡土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安溪乡土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安溪乡土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溪乡土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溪乡土教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福建乡土地理教案福建乡土地理教案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07 地理科学 070904018 蔡文博安溪县自然地理环境安溪县自然地理环境一、课标要求一、课标要求1、了解家乡安溪县的自然地理环境及特征。 2、总结安溪县的地理环境特征。思考各自然地理环境要素间的关系。二、教材分析二、教材分析本节教材以具有地域特色的自然景观图引入,提高了学生想了解为什么会这样,进而 要求获取相关知识的兴趣。通过教师讲解和材料阅读,可以了解家乡乡土地理,理论联系实 际可以培养学生对学习地理的兴趣。教材中安溪自然地理环境分别从地质、地貌、气候、水 文、土壤与植被、生物、自然灾害等 7 个方面进行介绍。培养学生初步分析茶地理环

2、境各要 素之间的关系。三、教学目标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安溪县的自然地理环境。 2理解相关地理环境的主要概念,专业术语及分析区域地理环境特征。 3初步学会分析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乡土地理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生活得环境,并产生向往研究与热爱家乡的情感。 2培养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的思想。 3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学以致用,保护自然环境与资源的观念。四、教学重点四、教学重点1安溪自然地理环境的特征。 2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五、教学难点五、教学难点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六、教具准备六、教具准备投影仪、多媒体课件

3、、搜集的资料和图片 七、课时安排七、课时安排 1 课时八、教学过程八、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导入新课】安溪县是我国主要的产茶地区之一,素有中“中国乌龙茶(名茶)之乡”之誉。其自 然地理环境是怎么样子的呢?各自然要素又有什么关系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 安溪乡土地理安溪县自然地理环境。 【板书板书】安溪县自然地理环境安溪县自然地理环境 【提问提问】首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自然地理环境要素包括哪几方面? 【学生讨论回答学生讨论回答】略。 【教师总结概括教师总结概括】好,看来同学们对自然地理环境要素还是挺了解的,现在我们一同来欣 赏几幅关于安溪地理环境的图片。 (展示幻灯片,安溪地质、地貌、气候、

4、水文、土壤、植 被、生物、自然灾害) 【学生回答学生回答】略。 【启发提问启发提问】以上的这些图片展示了安溪地理环境,它们都有什么特征? 【学生回答学生回答】略【板书板书】一、地质 【教师讲解教师讲解】 1、地层:安溪县境内各时期地层均有分布,出露面积约 1800 平方公里,不同时期地层厚 度变化幅度从 02295 米。按地层层序、古生物群、接触关系、岩相、沉积旋回及火山喷 溢次序等,全县地层从老至新分述如下: (1)元古界 (2)古生界 (3)中生界 (4)新生界 2、侵入岩(含次火山岩):安溪县境内侵入岩(含次火山岩)活动频繁,燕山早期晚侏罗系 曾发生五序幕火山喷溢活动,13 个岩体侵入,

5、有六种岩石类型。燕山晚期八次较大的岩浆 侵入活动,83 个岩体侵入,有 20 种岩石类型。喜马拉雅山期曾发生三序幕浅、超浅成岩 体侵入活动,3 个岩体浸入,有 3 种岩石类型。还有脉岩小侵入活动,零星分布县境内各 地。这么多次岩浆活动,对境内影响极大,使原来沉积岩系受变质,使金属矿产迁移富集, 成为工业矿体。岩体出露面积约 950 平方公里,占全县面积近三分之一。 3、构造:安溪县经历过漫长地质时期的多次构造运动,现今以褶皱、断裂为主的构造形迹 非常发育,归纳简述于下。 (1)褶皱 A北部东西向背斜分布于福前至剑斗,向斜分布于圆潭,由元古界至中生界的地层组成。B中部偏东青洋珍地背斜,由上古生界

6、地层组成,呈南北向展布。 C西部南北向背斜分布于福安、香菇园,向背斜分布于石门堪、郑坑、南林山,由元古 界至中生界地层组成,呈南北向展布。 以上对铁、锰、煤、石墨、钼、铜、黄铁矿、石灰岩矿等矿床的产出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D北东向晚侏罗系陆相碎屑火山岩系小盆地分布于田底南、芹内、云顶山等地。火 山基底隆起带分布于剑斗锦治一带,火山构造盆地分布于梅水坑、紫云山、西坪等地。F北北东向晚白垩系构造盆地分布郭春等地,火山构造洼地分布于云中山等地。 G北西向火山构造洼地分布于长基等地。 (2)断裂 县境内有东西向(EW)、南北向(SN)、北东向(NE)、北北东向(NNE)、北东东向(NEE)、北西 向(

7、NW)等组主要断裂,这些不同方向组的断裂对铁、锰、金、银、铜、钼、铅、锌、黄铁矿、煤、石灰、石灰岩等矿床的产出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A东西向(EW)断裂带主要有:福前农场剑斗湖头断裂带,该断裂带以压性,压 扭性断裂为主。龙涓西坪安溪断裂带,该断裂带主要由一系列高角度张性或压性 断裂组成。 B南北向(SN)断裂带主要有:珍地西坪白花洋断裂带。该断裂带由一系列南北 向(SN)压性断裂所组成。山塔双垵招坑断裂带,则以张性断裂和压性断裂为主。 C北东向(NE)断裂带主要有:安溪东岭山断裂带,由一系列高角度压扭性断裂为主 所组成。金谷尚卿连祠断裂带。则以上百条压性大小断裂所组成。 D北北东向(NNE)断

8、裂带主要有:洋婆山云中山、桃舟下洋、西山上寮、仙 荣岐阳等地一系列近平行展布的北北东向(NNE)压扭性断裂所组成。 E北东东向(NEE)断裂带主要有:大坪洋婆山断裂带,由一系列高角度压扭性断裂所 组成。 F北西向(NW)断裂带主要有:仙荣湖头安溪断裂带,该断裂带由一系列北西向 (NW)大小不一压性、压扭性断裂所组成。银场芦田大坪断裂带,该断裂带由一系 列北西向(NW)高角度压性、压扭性断裂所组成。 以上各方向组断裂带均有自己生成、发展的时间,先期形成的断裂有的地段被后来岩 浆岩侵入而吞噬,或被火山岩、新的沉积岩层所覆盖;中生代以来,县内火山活动强烈, 形成火山活动十分醒目,大部分洼地内存在着若

9、干个火山喷发中心,这些喷发中心除了火 山口现存 14 个外,有的周围还发育有一系列环状及放射状断裂而组成火山机体。有的地段 后来又经历过多次活动进一步扩展。因此,这些不同方向的断裂带往往能见到互相交切而 构成一幅复杂的应变图象。【启发提问启发提问】那同学们想一想,安溪地貌特征是怎么样的? 【学生回答学生回答】略。 【板书板书】二、地貌 【教师讲解教师讲解】 地貌特征:地貌特征:安溪县属戴云山脉向东南延伸部分。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西北部山峦起伏, 山峰林立,山势峻峭,坡度大,河谷狭窄,平均海拔在 700 米以上,最高山峰太 华尖 1600 米。千米以上高山 2461 座;东南部地势相对较平缓,

10、千米高山 475 座, 平均海拔在 500 米以下,城厢经兜村最低海拔 32 米。以丘陵山地为主,河谷盆地 串珠状分布在西溪、蓝溪沿岸。主要河流贯串盆地,并切穿盆地之间的山岭。 地貌类型:地貌类型:全县地貌有低丘、高丘;低山、中山类型,河谷盆地分布其间。海拔 50250 米有 445.9 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 14.58%。主要分布在凤城、城厢、参内、魁 斗、蓬莱、金谷、湖头、龙门、官桥等乡镇,是本县较大面积河谷盆地;海拔 250500 米有 668.8 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 21.88%,主要分布在城厢、参内、 魁斗、蓬莱、金谷、官桥、龙门、白濑、虎邱、尚卿、龙涓、剑斗、福前等乡镇 场;

11、海拔 500800 米有 1156.9 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 37.84%,主要分布在湖 上、剑斗、尚卿、西坪、虎邱、龙涓等乡镇;海拔 8001600 米有 785.68 平方公 里,占土地总面积 25.70%,主要分布在感德、祥华、丰田、桃舟、芦田、龙涓、 剑斗、大坪、长坑等乡镇场。【启发提问启发提问】现在,哪位同学可以主动回答一下,安溪的气候有什么特征。 【学生回答学生回答】略 【板书板书】三、气候【教师讲解教师讲解】 气候特点:气候特点:本县属南、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由于地形地貌之差异,形成内外安溪明 显不同气候特点。东部外安溪属南亚热带,年平均温度 1921,年降雨量 1600

12、毫米, 夏季长而炎热,几乎占近半年时间,冬季短暂而无严寒,农作物一年可三熟;西部内安溪 山峦起伏,地形错综复杂,受西北方气流影响较大,加上山脉走向各不相同,坡谷地形成 复杂气候状况,夏秋局部多雷阵雨,故有“隔山不同风,同时不同雨”之说。年平均温度 在 1618,年降雨量 1800 毫米,全年四季分明,夏季不酷热,秋季冷得较早,春季来 得稍迟,农作物常受“三寒”(春寒、梅寒、秋寒)危害,一般一年只有两熟,生长比外安 溪普遍迟一个节气。 一、气温 境内年平均温度在 1621之间,一年中七月份气温最高,月平均气温在 2229, 一月份温度最低,月平均气温在 712C。最高气温的 7 月份外安溪的城关

13、平均为 34.2, 极端最高气温在 3739,1967 年 6 月 29 日最高达 39C。内安溪的芦田月平均为 29.2, 极端最高气温在 3234,1975 年 7 月 27 日最高气温达 34.8,最冷的一月份平均气温, 外安溪城关为 8.7,极端最低气温在 13,1967 年 1 月 17 日达 0.9,内安溪芦田为5.4,极端最低气温零下 13,1967 年 1 月 17 日最低达零下 5.4。冷空气南下,影 响本县,年平均为 35 次,从苏联西伯利亚西部出发,经我国新疆,然后南下到我省沿海一 带,这条路南下次数最多,是冷空气主力。以 10 月至翌年 5 月为最多,平均每月 34 次

14、。 1966 年 3 月 8 日强冷空气影响,24 小时最大降温值达 10。 二、降水 多年平均降水量 1782.4 毫米,内安溪年平均 1854.8 毫米,比外安溪年平均 1637.6 毫 米多 217.2 毫米。最多的西坪珠洋年平均降水量 2023.8 毫米。一年中以 6 月份降水量最多, 城关平均为 280 毫米,芦田达 339.3 毫米;11 月份为最少,城关平均仅 38 毫米,芦田只有 39 毫米,平均雨量最多月为最少月的 8 倍多。 全年可分为四个降水季节:春雨季(24 月)降水量 220290 毫米,占全年 20%;梅雨 季(56 月),降水量 500650 毫米,占全年 303

15、2%;台风雷雨季(79 月),降水强度大、 雨量集中,一年之中,一日最大降水量也出现在这一季节。这一季(三个月)降水量 600750 毫米,占全年 3739%;少雨季节(10 月至翌年 1 月),降水量 180250 毫米, 占全年 1214%。降水的年际间变化不稳定,同一地区,同样的月份降水量各年间差别很 大,城关年降水量最多的 1961 年为 2446.3 毫米,最少的 1962 年仅 1193.2 毫米,雨量最多 6 月份,1965 年 6 月 432.4 毫米,而最少的 1961 年仅 99.2 毫米。 一年中降水日数,内安溪多于外安溪。外安溪城关年降水日数平均在 140 天,占全年

16、总天数的 38%,最多的 1975 年达 172 天,占全年总天数的 47%,而最少的 1963 年仅 109 天,占全年总天数的 30%。1964 年、1966 年、1968 年、1974 年雨量最集中的 6 月份,最 多雨日达 24 天,而 1961 年这个月最少仅 8 天。在雨日最少的 11 月份,最多的 1972 年这 个月雨日达 14 天,而最少的 1964 年、1968 年、1971 年 11 月都滴雨未下。 三、湿度 境内城关年平均绝对湿度为 20.0 毫巴。7 月份的平均绝对湿度达 30.0 毫巴,1 月仅 10.6 毫巴。历年极端最大绝对湿度 38.6 毫巴(1967 年 7 月 20 日),极端最小仅 1.8 毫巴 (1963 年 1 月 25、26 日)。城关累年平均相对湿度为 76%。极端最大相对湿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