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文学史复习资料整理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3441404 上传时间:2018-06-06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8.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代文学史复习资料整理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当代文学史复习资料整理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当代文学史复习资料整理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当代文学史复习资料整理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当代文学史复习资料整理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当代文学史复习资料整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代文学史复习资料整理(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当代文学复习资料整理朦胧诗派:“朦胧诗派”并没有形成统一的组织形式,也未曾发表宣言,然而却以各自独立又呈现出共性的艺术主张和创作实绩,构成一个“崛起的诗群”。因受政治影响,该诗派的诗人不能将自己的心情袒露出来,只能用一种不确定的隐喻与象征手法(朦胧诗) 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诗歌充满了诗人对前景的迷茫和困惑。代表作家及其作品有北岛的回答、舒婷的致橡树 、顾城的星月的来由等。归来诗派: 在 70 年代末的一段时间里, “归来” 之后的诗人纷纷将自己生命的挫折与历史的挫折联系在一起,投射在他们的诗歌创作中。他们不仅仅满足于对文革的批判(伤痕文学阶段) ,而是将文革的悲剧与中国当代的政治历史联

2、系起来,透过人物的命运遭际投射出历史反省的冲动,即出现了“历史反思文学”。代表作家及作品有艾青的归来的歌、流沙河的归来的时代等伤痕文学:因卢新华的伤痕而得名。以反映时期的生活为题材,以揭露和批判文革极左路线、 控诉“四人帮” 罪行为主要目的,以现实主义描写的真实性和悲剧性为艺术特征的作品。其特征是写文革的灾难,具有批判性,是人民对政治的宣泄。其意义是有力地配合了中国的思想解放运动,为中国当代文学带来了悲剧意识。代表作家及作品有刘心武的班主任和卢新华的伤痕等刘心武班主任 :是伤痕文学的滥殇。描写了时代畸形儿宋宝琦与“好学生”谢惠敏两个学生形象,“一表一里,一显一隐,一浅一深”地揭示精神创伤,提出

3、“救救孩子”的问题反思文学:出现于20 世纪 70 年代末 80 年代初。代表作家及作品有王蒙的蝴蝶和张洁的爱,是不能忘记的等思想意蕴: 在清理“文革” 灾难的同时,对五六十年代的错误与偏差也进行了深入的反思和批判,从一般地揭示社会谬误上升到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上。三个主题分支为反思极左政治路线给农村带来的经济破败及农民的悲剧命运,反省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历程,反思人民公仆的异化。 它给中国当代文学带来了独立思考的意识,所促进的思想解放为小说借鉴西方现代派文学打开了缺口,还带来了中篇小说的极大繁荣。艺术特征:和伤痕文学相比,其目光更为深邃、清醒,主题更为深刻,带有更强的理性色彩和悲剧意味。寻根文学

4、:出现于80 年代中期,是一种以“文化寻根”为主题的文学形式,因韩少功发表的文学的“根” 而得名。寻根文学表现为寻找民族整体生存的精神支撑和价值形态;从民族文化和大自然中探求民族文化的精萃,以达到对当代生存困境的解脱;超越、 呼唤民族的生命伟力, 感叹现代人精神和人格的缺失;以现代意识审视原始的生存方式,寻找种族生存与人类整体生存的艰难境遇和联系。它第一次成功地解构了国家意识形态的中心地位,把文化引入了文学,打破了固守单一的政治视角的狭局。代表作家及作品有阿城的棋王、韩少功的爸爸爸等。重要特征:具有现代意识, 以现代意识关注历史,反思传统文化,重铸民族灵魂,探寻中国文化重建的可能性;呈现出鲜明

5、的地域特点;创作手法上传统和现代相融合棋王:以“知青”生活为题材的中篇小说,更着重表现的是对传统文化中理想精神的寻找。小说以远赴云南边境“上山下乡”的一群“知青”为主人公,勾画了他们在非常环境里2 的人生经历。主人公王一生天性柔弱,面对粗糙喧嚣的社会环境,其惟一的“定力”只能来自自身内部精神的平衡。这是一个典型的“隐于市”的“大隐”之人:既不远离世俗生活,又不沉溺于俗世环境。爸爸爸:通过描写一个原始部落鸡头寨的历史变迁,展示了一种封闭、凝滞、愚昧落后的民族文化形态。作品以白痴丙崽为主人公,通过对他的刻画,勾勒出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某种畸形病态的思维方式,表达了作家对传统文化的深刻反思与批判。先锋文

6、学 /先锋实验文学: 真正开始于80 年代中后期,是现代主义文学的一个重要流派。先锋小说以叙事的真实替代意义的真实,崇尚想像, 强化小说的虚构性,用语言构造叙事的迷宫,追求艺术形式和风格上的新奇。代表作家及作品有马原的冈底斯的诱惑、 虚构、余华的现实一种等叙事特征、叙事形式:“元叙事”手法强化虚构,产生似真似幻的叙述效果。元小说的叙述者站在小说之外对小说所叙述的故事进行直接的评述,暴露创作痕迹,提醒读者所读的小说只是一种虚构,而非生活本身时间游戏。循环式的时间游戏为故事打上了不可逃脱的宿命色彩;平行式的时间模式运用反讽、戏仿与拼贴的叙述风格叙述语言从感觉(自我辨析)到情境(物象追踪)新写实小说

7、:出现于90 年代初,注重对日常生活“原生态”的还原复写,以所谓客观化的冷漠的笔法来叙述现实,是对于现实和文学自身的双重反应,缺少明确的价值标准与理性精神。其特征是注重表现“纯态事实”、塑造普通民众、零度写作(完全淡化价值立场,采取客观呈现、自行体现的方式)。代表作家及作品有刘震云的一地鸡毛、方方的风景 、池莉的烦恼人生等一地鸡毛 的表层结构是小林努力改变现状,深层结构是知识分子自我幻想中高高在上但实际生活中穷酸潦倒,表现了从生活到生存的滑坡50 年代 -70 年代文学的基本特点:从小说体裁上讲,趋向两极,即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在表现对象上,注目社会政治运动,追求重大的社会题材。那时凡现实的重大

8、的政治运动都有整部作品加以表现在艺术构思上,追求史诗效果,风格奔放雄伟、刚健热烈,主人公都是英雄人物,小说形态单一化在艺术风格上,以肯定生活、歌颂革命与斗争的豪迈乐观为主导风尚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强化阶级属性50 年代 -70 年代具体作品分析:杨沫青春之歌 :林道静成长的三个阶段:反抗封建家庭包办婚姻,与余永泽相爱并同居;在感情上移恋卢嘉川, 体现中国革命知识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向往革命; 江华的介入是将革命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在伟大的人民革命斗争中成长的阶段。文学史成就: 将知识分子自我的人生经验和个人的成长经历相结合,以革命现实主义的典型化方法植入到了中国革命知识分子如何由“小资产

9、阶级” 成长为无产阶级先锋战士的宏大叙事之中。将爱情叙事与“政治”叙事巧妙缝合,在经验与超验之间建立暗喻转换的关系,3 使林道静的爱情经验与革命知识分子的成长历程统一起来杨益言、罗广斌红岩:围绕集中营的狱中斗争、重庆城内的学生运动和地下工作和农村根据地的武装斗争这三条斗争线索展开。崇高叙事革命的爱情位置(江姐/彭松涛、双枪老太婆 /华子良、华为/成瑶、刘思扬/孙明霞)、对肉身的抗拒(许云峰、成岗)、从受难走向崇高(许云峰、江姐、成岗)、从牺牲走向崇高(许云峰、齐晓轩)。茹志娟百合花 : (护送 借被 献身 献被)风格清新俊逸。在选材上,截取生活中的小小插曲和平凡普通的人物,以小见大,别开生面;

10、在结构上,注重艺术构思的精巧和剪裁组织的严密, 将朴素的生活细节处理得灿然可观;在语言上, 以细腻清丽的笔触流转于人物心灵,以蕴藉温馨的诗情拨动读者的心弦。从文学史的价值来看,百合花的意义在于突破了建国以来以宏大叙事为主的文学格局,它取材于战争生活而不写战争场面,涉及重大题材而不写重大事件杜鹏程保卫延安 :周大勇是作者倾心塑造的一个人民军队革命英雄主义的代表。作者把人物放在最艰难的环境、最尖锐的矛盾冲突、最严峻的考验中来刻画,在动作性及其强烈的行为活动中, 揭示英雄人物的英雄本色。其意义是确立了本期革命战争小说的艺术规范在写作动机上, 建立了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在艺术构思上, 对历史

11、事实有着严格的依赖性;在描写内容上,具有雄壮的革命英雄主义旋律(对敌人的仇恨、克服困难的气概、敢于牺牲的精神、坚定的意志、必胜的信心);在思想主题上,歌颂人民战争和毛泽东军事思想的胜利吴强红日 :体现出作者对现实战争小说的“史诗性”的艺术追求,即努力以宏大的结构和全景式的描写展示出战争的独特魅力。从作品所确立的视点中心来看,红日以沈振新军长所指挥的一个英雄军为中心,展开对整个战局的叙写。在全军里着重写了刘胜团,在团里着重写了石东根连,而在连里又着重写了秦守本班。一条清晰的线索贯穿于从军长到普通战士之间。而着重描写的主力团、尖刀连、英雄班,使作品有点有面,真切而不冗繁。从人物形象的塑造来看, 红

12、日是“圆形人物” ,它将人物置于多种互不相同的关系中,使人物性格获得多侧面的立体的呈现。曲波林海雪原 :1946 年冬天,东北民主联军一支小分队,在团参谋长少剑波的率领下,深入林海雪原执行剿匪任务的过程。着重描写侦察英雄杨子荣与威虎山座山雕匪帮斗智斗勇的传奇故事。最大的特点是“通俗性”(具体表现在情节上因血债而复仇、所塑造的英雄人物少剑波文武双全、杨子荣在官与匪之间智取威虎山、“五虎将”的人物模式、 “英雄志”与“儿女情”的融合、神化英雄兽化土匪的二元对立叙事模式),即以传统小说的手法来表现“革命”主题,语言通俗,具有很强的故事性柳青创业史 :反映了渭河平原下堡乡蛤蟆滩农业合作化运动,指出了在

13、当时农村两极分化严重的情况下,开展互助合作运动,对农民进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揭示了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现实可能性和历史必然性。创业史将宏大的结构与精细的描写、心理刻画与哲理性的议论相结合,尤其是对人物心理流程撰写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人物的不同性格,也是它显著的艺术特色。赵树理三里湾 :通过三里湾的秋收、整党、扩社、开渠等故事情节,描写了王金生、范4 登高、 马多寿、 袁天成四个家庭在扩社过程中的矛盾与变化,生动而真实的反映了农业合作化运动中先进力量和落后力量之间的斗争,农民在生产关系、 家庭关系和婚姻问题上的种种矛盾冲突, 广阔描绘出农村各阶层人们的精神面貌

14、,歌颂了广大农民的社会主义积极性,揭露了封建思想在农村的流毒和影响,显示了实现合作化的艰巨性、复杂性。如何看待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成就从数量上讲,他的创作成果丰硕,30 年间创作了11 部长篇、 28 部中篇、 80 多个短篇小说、两部戏剧和几个散文集。从品质上讲, 他是一个具有独特开创意义的拥有大海气质的作家。从影响上讲, 他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前就是当代中国在海外获奖最多的作家,又是当代中国被翻译为世界其他语种作品最多的作家。他是个诗人, 扯下程式化的宣传画,使个人从大众中突出来。他用嘲笑和讽刺的笔触,攻击历史和谬误以及贫乏和政治虚伪。他有技巧地揭露了人类最阴暗的一面,在不经意间给象征赋予

15、了形象。他是一位杰出的写实主义者,想象力超越了人类的存在,其作品描述了20世纪中国的历史。 他的作品创造了一种可以承载丰富意象与奇情幻想的乡土语言,描绘了一个看来既亲切又陌生的“高密东北乡”,是一项了不起的文学成就。比如在小说红高粱中,作者以家乡的红高粱作为背景,以活生生的感觉记忆为笔锋,游犁般地描写着家乡的抗日生活画面和“我”的祖先在高密东北乡轰轰烈烈、英勇悲壮的人生故事。在中国, 没有一个作家能够像莫言那样如此深刻地感受了中国农民难以言说的悲痛;也没有一个作家, 能够如此尖锐地表达了中国农民作为社会弱势群体的真实处境及其软弱而无效的反抗。作家在 生死疲劳中刻画了西门闹死后冤魂不散坚持申冤,

16、农民蓝脸为维护自己的土地而苦斗终身;在蛙里写了农村医生“姑姑”的残忍、疯狂以及变态心理,在中国文学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文学典型,这些人物故事以独特的中国经验为人类表达追求自由的理想, 提供了新的美学探求。其风格可以概括为狂欢化的写作、奇书化的风格、极限化的叙事莫言的小说, 出入于写实与魔幻之间,呼应着国际文坛的浪潮,然而却又不仅仅是片面模仿既有的技法, 而是不断琢磨、 实验自己的小说理论,尤其关注故事与说故事的人的神奇关系,具有不容忽视的成就。争议莫言的语言脱离了中国文学过往的数千年历史,不再优雅、 复杂与丰富, 而是一种染病的现代汉语,其病源在于长期盛行的工农兵的政治语言莫言作品中许多荒诞滑稽的情节并不符合西方人惯常的轻描淡写、冷嘲热讽的阅读口味,令人感到一种不可理喻、不知所措、痛并快乐着的感官折磨和恐惧。举例 90 年代的 10 部长篇小说,并阐述内容,分析艺术成就陈忠实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