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测试题 (1)

上传人:qt****68 文档编号:43440028 上传时间:2018-06-0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测试题 (1)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测试题 (1)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测试题 (1)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测试题 (1)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测试题 (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测试题 (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测试题 (一) 一、积累与运用(15 分) 1.给加点字注音。 (5 分) 谪( )守 霪( )雨霏霏( ) 翕( ) 怆( ) 邃( ) 樯( )倾楫摧( ) 浩浩汤汤( )阴风怒号( ) 2、用课文原句填空。 (2 分) 岳阳楼记中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是:_。 从时空两个角度描写洞庭美景的句子是:_。“前人之述备矣”与上文“_”一句照应。 从正反两方面阐述古仁人内涵的句子是:_。 3、填空。 (5 分) 醉翁亭记以“_”“_”二字提挈全篇。文中的脉络关系极为密切的 句子是_。结尾部分用_一句就把“醉”和“乐”统一起来,点明全文的主 旨。 本文以色彩鲜明的语言,描绘

2、了四时景物的特征。其中最突出的四句是: _ 。 满井游记是一篇记游小品。当时作者_为官清闲,于早春二月出城游玩,感 受春回大地的气息。他是明朝“_”的代表人物。 4、默写。 (3 分) 采菊东篱下,_。 长风破浪会有时,_。_,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忽如一夜春风来,_。 瀚海阑干百丈冰,_。 落红不是无情物,_。 二、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一)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 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

3、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 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 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 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1、翻译画线的句子。 (2 分)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微斯人,吾谁与归? 2.“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具体指的是哪两种心情?(2 分)3.“是进亦忧,退亦忧”中的“进”和“退”分别指什么?(2 分)4.最后一段文字的中心意思是什么?(2 分)5.作者动静

4、结合描写月夜美景,请你描绘一幅“盛夏月夜图”。 (不少 100 字) (4 分)(二)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 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 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6、这个片段写了四种情况,从原文中找出最能概括每种情况的短句,依次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2 分)_ _ _ _ 7、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 分) 伛偻提携( ) 山肴野蔌( )苍颜白发( )宴酣之乐( ) 8.将“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翻译成现代

5、汉语。 (1 分)9、联系全文看,对作者在这个片段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 A.山水之乐 B.与民同乐 C.被贬后的抑郁心情 D.“醉”与“乐”的和谐统一 10 从作者所表达的思想境界,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一样具有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一文中所展露 的“_,_”的旷达胸襟。 (2 分) 11、这一段写太守的“醉”是为了写什么?(3 分)2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测试(二)一、基础知识积累及运用(24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2 分) A全石以为底(用) 心乐之(高兴) 增其旧制(制度) B横无际涯(广远) 连月不开(放晴) 朝晖夕阴(日光) C冻风时

6、作(起) 波色乍明(初、始) 大庇天下寒士(掩护) D以游堕事(耽误) 问君何能尔(这样) 风掣红旗(拉、扯) 2.下列句子的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2 分)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C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 D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3.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2 分) A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设问) 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比喻) C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对偶) D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拟人) 4.下列各项中有关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 A 己亥杂诗的作者龚自珍,他是

7、清代作家,我们还学过清代作家的作品有王维的童趣 和蒲松龄的山市 。B 、 行路难的作者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本首诗抒发了 他怀才不遇的悲愤和对理想的执著追求。 C杜甫,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真实反映了当时社会现实,因此他的诗被人称为“诗史” 。 D岑参,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他的代表作。 5. 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及意思(6 分) 玉盘珍羞直万钱 同 意思 百废具兴 同 意思 属予作文以记之 同 意思 6. 名句积累(10 分) (1)忽如一夜春风来,_。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岳阳楼记 (3)欲渡黄河冰塞川

8、,_ _。 行路难 (4)采菊东篱下,_ _。 饮酒 (5) 岳阳楼记中,表达作者远大的政治抱负的句子: _,_。(6)美国在联合国大唱人权高调,真是“ , ” ,意在借此 干涉别国内政, (用醉翁亭记中原句回答) (7)父亲叮嘱刚开始创业的儿子,今后无论事业成败,都应拥有如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 所说的“_ _,_ _”的旷达胸襟,不因外部环境的好坏和自 己的得失而高兴或忧伤。 二、阅读理解(46 分 ) (一)醉翁亭记(23 分)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 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

9、而忧,后天 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1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 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新课标第一网 2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 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 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2 分) 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 心情 ) 或异二者之为 ( 或许 ) B宴酣之乐,非丝非

10、竹 (睡着了 ) 是进亦忧,退亦忧 ( 做官 ) C故自号曰醉翁也 ( 取号 ) 往来而不绝者 ( 断 ) D野芳发而幽香 ( 香花 ) 伛偻提携 ( 提拔 ) 8下列句中加点虚词意义不相同的两项是( ) ( ) (4 分)A予尝求古仁人之之心 处江湖之之远则忧其君 B或或异二者之为 或或以钱币乞之 C杂然而前陈者者 颓然然乎其间者 D起坐而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而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9.下列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句是( ) (2 分)A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B、行者休于树 C微斯人,吾谁与归 D、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10 “是进亦忧,退亦忧”一句中,两个“忧”所指的内容依次是(各用两个字回答)

11、; (2 分) 11 “微斯人,吾谁与归”中的“斯人”的政治抱负是什么?(2 分)12甲文中画线的句子可以翻译为:(4 分)3乙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为: 13乙文第 1 段中的“醉翁之意不在酒”现在用来比喻:(2 分)14从表达方式看,甲文以 为主,乙文以记叙描写为主。甲文表达了作者“先天 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乙文表达了作者 的政治思想。 (2 分) 15想一想,两位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有哪些地方是值得肯定和继承的。 (3 分)(二)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0 分)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

12、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 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 庐独破受冻死亦足!16.找出第一自然段后三句中动态描写的词,说说从这描写中可以看出诗人当时怎样的一种心情? (4 分) (1)动态描写的词: (2)诗人当时的心情: 17.“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包含了什么历史事件?你学过的杜甫的哪首诗也与这 历史背景有关?(4 分)18.说说下面诗句的含义。 (2 分)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三)小石潭记 (13 分)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