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管仲列传导学案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3439009 上传时间:2018-06-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管仲列传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语文管仲列传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语文管仲列传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语文管仲列传导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语文管仲列传导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管仲列传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管仲列传导学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习目标: 1、掌握文言实词“游、遇、进、死、匡”等,了解文言句式被动句。 2、了解管仲的民本主义思想及其现实意义;珍惜同学情谊,懂得同学、朋友之间相处贵在 真诚,互相理解。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新课 楹联:“相桓公一匡天下,交叔牙万古高风”,横批“挚交千古”。 友谊是人世间最珍贵的东西,历史上多少动人的知音故事,成为了千古流传的佳话。 友谊是心灵的沟通,情感的交流;是无私的关怀,宝贵的信任;是正直的忠告,热情的鼓 励。友谊是对理想的共同追求,是前进征途上的精诚合作,是困难关头的相互支持,是人 生道路上的神圣承诺。志同道合者可以成为君子之交、金兰之交、莫逆之交、患难之交、 生死之交、刎颈

2、之交、忘年之交。而这幅楹联的主角管仲,和友人鲍叔牙的故事,更是定 格为成语管鲍之交,成为亲密无间、彼此信任的好朋友的代名词。今天,我们来共同 学习管仲列传 。 二、解题和作者介绍 课文选自史记管晏列传 。 管晏列传是管仲、晏婴二人的合传,全传前半部分写管仲, 后半部分写晏婴,二人不交叉;最后是司马迁对二人的赞词。课文节选的即是传中写管仲 的主要内容。 管仲是春秋初期的政治家,他在齐国进行改革,使齐国日渐富强,国力大振,他辅佐齐桓 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孔子称赞他说:“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 今受其赐。 ”读管仲列传 ,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他务本求实、以民为本的为政才能,以

3、及他因势利导、转败为功的政治家风范。 司马迁自述写作管晏列传之缘由:“晏子俭矣,夷吾则奢,齐桓以霸,景公以治,作 管晏列传第二。 ”指出虽然管仲的奢华与晏婴的节俭形成鲜明对比,但是二人同为齐国 杰出政治家,管仲辅佐桓公成就霸业,勋业彪炳,晏婴协助景公成就治世,政绩显赫,一 霸一治,泽被当代,垂范后世,二人虽隔百余年,但他们都是齐人,都是名相,又都为齐 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所以将二人合传写成管晏列传 。 三、预习检查 (一)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 颍( )上 鲍( )叔牙 一匡( )天下 仓廪( ) 召( )忽 齐桓( )公 少姬( ) 好( )恶( )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词语: 1、 少

4、时常与鲍叔牙游 2、 常欺鲍叔 3、 鲍叔遂进管仲 4、 一匡天下 5、 尝与鲍叔贾 6、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 7、 知我不遭时也 8、 吾尝三战三走 9、 上服度则六亲固 10 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11 慎权衡 12 将顺其美 13 下令如流水之原 (三)指出下列句中加横线词语的用法并解释: 1、齐桓公以霸 2、召忽死之 3、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4、仲既任政相齐 5、南袭蔡 6、管仲因而信之 7、然孔子小之 (四)指出下列句式特点: 1、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2、管仲既用 3、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 4、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5、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6、身死人手,为天下

5、笑者,何也 7、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8、妆成每被秋娘妒 9、分财利多自与 10、生我者父母也,知我者鲍子也 四、朗读课文 1、初读 读准字音,注意句读。 (可由教师范读) 2、默读 参照注释,疏通文意。 3、观看投影,师生合作串讲。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交游,来往) ,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 (此意为占便宜。指下文“分财利多自与”)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 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已而”二句:齐襄公立,政令无常,数欺大臣,淫于妇人,诛 杀屡不当,鲍叔担心齐国将大乱。为避难,管仲、召忽奉襄公弟公子纠出奔鲁国,鲍叔奉 襄公弟小白出奔莒国) 。及小

6、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公元前 686 年襄公被 杀。前 685 年鲁国派兵保护公子纠赶回齐国争夺王位,先由管仲领兵扼守莒、齐要道,以 防小白先行入齐争位。两相遭遇,管仲射中小白带钩。小白佯死,使鲁国延误了公子纠的 行程。小白率先入齐,立为桓公。桓公以军拒鲁,大败鲁军。鲁国被迫杀死公子纠,召忽 自杀,管仲请囚)鲍叔遂进(保举,推荐)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称 霸) ,九合(会盟)诸候,一匡(匡正,纠正)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名夷吾,是颍上人。他年轻的时候,常和鲍叔牙交往,鲍叔牙知道他贤明、有才干。 管仲家贫,经常占鲍叔的便宜,但鲍叔始终很好地对待他,不因为这些事

7、而有什么怨言。 不久,鲍叔侍奉齐国公子小白,管促待奉公子纠。等到小白即位,立为齐桓公以后,桓公 让鲁国杀了公子纠,管仲被囚禁。于是鲍叔向齐桓公推荐管仲。管仲被任用以后,在齐国 执政,桓公凭借着管仲而称霸,并以霸主的身份,多次会合诸候,使天下归正于一,这都 是管仲的智谋。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曾经)与鲍叔贾(作买卖) ,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 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困厄,窘迫) ,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泛指多次)见(被)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遇,逢)时也。 吾尝三战三走(逃跑) ,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为公子

8、纠 而死) ,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以为羞)小节而耻(以为耻) 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管仲说:“我当初贫困时,曾经和鲍叔一起做生意,分财利时自己总是多要一些,鲍叔并不 认为我贪财,而是知道我家里贫穷。我曾经替鲍叔谋划事情,反而使他更加困顿不堪,陷 于窘境,鲍叔不认为我愚笨,他知道时运有时顺利,有时不顺利。我曾经多次作官多次都 被国君驱逐,鲍叔不认为我不成器,他知道我没遇上好时机。我曾经多次打仗多次逃跑。 鲍叔不认为我胆小,他知道我家里有老母需要赡养。公子纠失败,召忽为之殉难,我被囚 禁遭受屈辱,鲍叔不认为我没有廉耻,知道我不因小的过而感到羞愧,却以功名

9、不显扬于 天下而感到耻辱。生养我的是父母,真正了解我的是鲍叔啊。 ” 管仲既任政相(出任国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指百姓) 同好恶。故其称曰(他自己称述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国君。一 说居上位者)服(行,施行)度(节度。或特指礼度、制度)则六亲(王弼云父、母、兄、 弟、妻、子)固(安固,稳固) 。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 ”维,纲,即网 上的总绳,此引申为纲要、原则)不张,国乃灭亡。下令如流水之原(通“源”,水的源头) , 令顺民心。 ”故论卑(指政令平易符合下边的民情)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 否,因而去(废除)之。

10、管仲出任齐相执政以后,凭借着小小的齐国在海滨的条件,流通货物,积聚财富,使得国 富兵强,与百姓同好恶。所以,他在管子一书中称述说:“仓库储备充实了,百姓才懂 得礼节;衣食丰足了,百姓才能分辨荣辱;国君的作为合乎法度, “六亲”才会得以稳固”“不 提倡礼义廉耻,国家就会灭亡。 ”“国家下达政令就像流水的源头,顺着百姓的心意流下。 ”所 以政令符合下情就容易推行。百姓想要得到的,就给他们;百姓所反对的,就替他们废除。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事物的轻重缓急) ,慎权衡(比较利弊得 失) 。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桓公实怒”二句:是说少姬(即蔡姬)曾荡舟戏弄桓公,制止 不听,因怒,

11、遣送回国。蔡君将其改嫁,所以桓公怒而攻蔡。 ) ,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 入贡于周室(左传僖公四年载:齐桓公伐楚,使管仲责之曰:“尔贡包茅不入,王祭 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 ”古代祭祀,用裹束成捆的菁茅过滤去渣。包,裹束。茅,菁 茅。按:责楚包茅不入贡于周室,这是齐伐楚的借口。 ) 。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 修召公之政。 (齐桓公二十三年(前 663),山戎(北狄)伐燕,燕告急于齐,桓公因伐山戎, 至于孤竹而还。燕庄公送桓公进入齐境。桓公说:“非天子,诸候相送不出境,吾不可以无 礼于燕。 ”于是分沟割燕君所至之地与燕,并让燕君重修召公之政,纳贡于周。召公,是燕 国的始祖,周成王时为三

12、公)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候由是归 齐。 (齐桓公五年(前 681),伐鲁,鲁将曹沫三战三败,鲁庄公请献遂邑求和,桓公许,与 鲁会柯而盟。将盟,曹沫以匕首劫持桓公于坛上,威胁桓公归还“鲁之侵地”,桓公先是被 迫答应,继而“欲无与鲁地而杀曹沫。 ”这时,管仲劝桓公不要图一时“小快”而“弃信”于诸候, 失天下之援。 “于是尽与曹沫三败所亡地于鲁”。 “诸候闻之,皆信齐而欲附焉”)故曰:“知与 之为取,政之宝也。 (与,给予。 ) ” 管仲执政的时候,善于把祸患化为吉祥,使失败转化为成功。他重视分别事物的轻重缓急, 慎重地权衡事情的利弊得失。齐桓公实际上是怨恨少姬改嫁而向南袭击

13、蔡国,管仲就寻找 借口攻打楚国,责备它没有向周王室进贡菁茅。桓公实际上是向北出兵攻打山戎,而管仲 就趁机让燕国整顿召公时期的政教。在柯地会盟,桓公想背弃曹沫逼迫他订立的盟约,管 仲就顺应形势劝他信守盟约,诸候们因此归顺齐国。所以说:“懂得给予正是为了取得的道理,这是治理国家的法宝。 ” 太史公曰: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认为他器量狭小) 。岂以为周道衰微,桓公既 贤,而不勉之至王,乃称霸哉?语曰:“将顺(顺势助成)其美,匡救其恶(纠正、挽救) , 故上下(指君臣百姓)能相亲也。 ”岂管仲之谓乎? 太史公说:管仲是世人所说的贤臣,然而孔子小看他,难道是因为周朝统治衰微,桓公既 然贤明,管仲

14、不勉励他实行王道却辅佐他只称霸主吗?古语说:“要顺势助成君王的美德, 纠正挽救他的过错,所以君臣百姓之间能亲密无间。 ”这大概就是说的管仲吧? 五、品析重点语段 (一) 、从内容(写了那些内容) 、感情(表达什么感情) 、语言(语言表达有何特点) 、传 记写作几个角度赏析课文第二段(“管仲曰知我者鲍子也”) 。 整段文字是叙述管仲的一番话,内涵丰富,语言很美,写得十分感人。 从内容上看,是管仲对自己与鲍叔牙多年深交的回顾,从经商、谋事、出仕、做战、事君 五个方面(管鲍合伙作买卖而管仲图利自我、管仲为鲍叔谋事未成、管仲从政频遭革职、 管仲参战屡次逃逸、管仲未如召忽般于公子纠被杀后尽忠殉难)写鲍叔

15、牙对自己的深知和 理解,突出强调了鲍叔牙的大度和“知已”。 从感情上看,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管仲十分动情,饱含着对鲍叔牙的感激,洋 溢着对真挚友情的礼赞。知己之人、知遇之情的难能可贵。 从语言上看,连用五个句式相近的句子,组成一组排比,列叙自己在不同领域与鲍叔牙交 往的事实,真切而又有层次感地展现了二人的友谊和感情,热情地赞美了自己的知心朋友, 五个“知”字的重复出现,更加凸显鲍叔真为管仲之知音。 从传记写作上看,司马迁用较多文字引述管仲的表白,一是对上段“鲍叔知其贤”“鲍叔终善 遇之”内容的具体印证,二是借以交代管仲早期的坎坷生涯为其后来的任政相齐时的“顺民 心”、善于从实际情

16、况出发处理问题打下了坚实的人生阅历基础。 (二) 、从这篇传记看,管仲从政取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主客观)主观因素: “上下相亲”“顺民心”的施政指导思想;有“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的施政才能。 管仲是先秦诸子中最早提出民本思想的思想家,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顺民富民是强本之策,他以“与俗同好恶”为指导思想,围绕“顺民因俗”而展开改革。 在管仲的政治实践中,社会治理,国家富裕,军队强盛,君主称霸,都系于民。因为人民是社会财富的生产者、创造者和积累者,要使他们承担起富国强兵的责任,必须使他们先富起来;富民的根本要义是“顺民心”;顺民心的根基所在是顺民欲、足民欲。欲望之于民,是根本的,满足民的根本性欲望,是顺从民的本性与意愿;只有顺从了民的本性与意愿,民们才可能脚踏实地地生产、劳动,创造财富和积累财富,才会心甘情愿地听从号令,遵守法律,拥戴君主,服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