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学科教学设计-卢栋梁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343643 上传时间:2017-08-1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学科教学设计-卢栋梁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化学学科教学设计-卢栋梁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化学学科教学设计-卢栋梁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化学学科教学设计-卢栋梁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化学学科教学设计-卢栋梁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化学学科教学设计-卢栋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学科教学设计-卢栋梁(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设计【课题】 二氧化碳的性质(1 课时)【教学内容分析】1.课程标准对本节的要求: 知道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用途。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是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教材九年级上册中的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的第 3 课时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本节课主要介绍 CO2的性质和用途。这是继前面已经学习过的氧气的性质、制取及用途之后,又一次学习另一种物质的性质、制取及用途,二氧化碳是与生活实际联系非常密切的一种物质,学生比较熟悉,通过 二氧化碳这节课的探究学习,通过与学生已有知识联系,不断完善和发展学生的认知结构。课程中还安排了丰富的实验,通过实验探究推导出

2、 CO2的性质以及 CO2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学习本节课,不仅可以进一步强化学生学习化学的科学方法,还可以通过对“温室效应”的了解,培养学生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真正做到“从生活到化学,从化学到社会 ”。3教材的编写思路:1)让学生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了解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对人类生活、生产的意义。2)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讨论交流,认识二氧化碳气体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学会使用实验方法获取信息,并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整理总结。3)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扬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精神;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

3、科学精神。4. 教材的特点:这节课采用“创设情景提出假设实验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的积极参与指导、确立学生在化学教育中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激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25教材处理:1)学生已对氧气性质有所掌握,实验的基本技能得到发展,对学习二氧化碳有帮助。2)二氧化碳的性质较容易掌握,但是学生对二氧化碳的用途、二氧化碳与水、石灰水反应的生成物不易理解,这一节课,我们让学生做实验的同时运用多媒体模拟一些实验过程,激发了他们的做实验的兴趣,为实验的成功提供了保证。【教学对象分析】1.学生的兴趣:九年级的学生具有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对

4、化学的兴趣,充分发挥演示实验与学生实验的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学生的知识基础:学生已经有二氧化碳的基本感性认识。同时掌握氧气制取方法等相关的知识。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经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联系自然界的生命活动,认识二氧化碳的重要性;通过课堂演示实验,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用途;通过实验及实验分析,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和用途;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思考,勇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归纳总结知识能力。 提高实验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从生活视角观察二

5、氧化碳的存在及用途,再从社会视角分析其使用,体会化学与社会的关系;联系生命活动,认识二氧化碳的重要性;通过对温室气体之一的二氧化碳的介绍,增强环境保护意识。【教学重点】二氧化碳的性质及其应用。【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总结归纳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3【教学策略设计】本课是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课题 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第一课时。通过二氧化碳性质的探究实验,知道二氧化碳的性质,并且为学习酸、碱、盐起到铺垫作用。了解学习化学的一般方法实验探究法。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但它对维持整个自然界的生态平衡起了很重要的作用。过量的二氧化碳会导致温室效应,危及全球。然而,二氧化碳却又有广泛的用途,在工农业生

6、产上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二氧化碳的性质是全章的重点内容之一。学生在上一课题时已经学习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本节是上一课时的延续,指导学生掌握实验探究法,通过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从探究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用具】紫色石蕊试液、盐酸、酒精灯、试管夹、火柴、胶头滴管、石灰水(两瓶,一瓶敞口,一瓶密封)。水、烧杯、蜡烛、试管、导管、集气瓶、用石蕊试液染成紫色的小纸花 4 朵。【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引入课题1、(讲述化学趣闻“死狗洞”引入新课):在意大利那不勒斯城附近有一个“死狗洞”,猫、狗等动物一走进去,挣扎几分

7、钟就会死了,人却可以安然无恙地通过这个洞,迷信的人因此说,洞里有“屠狗妖”。为什么会有如此奇怪的现象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来学习今天的课题“二氧化碳的性质”学生思考,积极“破案”,找出“真凶”。用贴近生活的例子引入课题,提出要解决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从化学的角度认识自然,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求知欲望。 4【观察实验,形象感知】1、二氧化碳是空气的成份之一,自然界中的生命活动都离不开二氧化碳,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进二氧化碳,一起来研究它的性质。请每位同学收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2、(复习):回顾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以及收集、验满、检验方法,接着用这些方法制取和收集两瓶二氧化碳,指

8、导学生观察二氧化碳的颜色、状态、闻气味并让学生自己得出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补充说明:我们呼出的气体,绝大部分燃料燃烧后产生的气体都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1. 在上课前完成。2. 指导学生回顾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以及收集、验满、检验方法,接着用这些方法制取和收集两瓶二氧化碳,引导学生观察二氧化碳的颜色、状态、闻气味并让学生自己得出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全班同学分组收集二氧化碳气体。1、回顾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2、培养学生观察并能准确描述实验现象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内在动力。以此让学生意识到化学知识随处可遇。【实验探究】探究一、二氧化碳的颜色、气味、状态。探究二、二氧化碳的密度。请同学

9、们看一段动画,然引导学生思维:每个学生认真观察,并用适当的方法闻一闻,作好记录,准备回答。让学生分组做实验参照此图倾倒二氧化碳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引导学生动脑思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通过老师的引导,使学生在观察的过5程中思考。后学着做实验。讨论题:我们还能找到其它能证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的依据吗?1.二氧化碳的相对分子质量比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大。2.盛放二氧化碳的集气瓶是正放的。3.岩洞、枯井下层二氧化碳的浓度比上层大。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探究二氧化碳的溶解性。请同学们做实验。利用刚才收集到的二氧化碳,请同学们参照书上 114页图 6-13,自己动手做一做。培养学生的实

10、验能力,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从实验中得到二氧化碳溶于水。探究三、二氧化碳的溶解性。让学生合作完成做实验,体验成功 讨论题:假如老师给你二氧化碳气体和一定量的水,你能自己设计一个方案来证明二氧化碳的确溶于水吗?1.向集气瓶中倒入一定量的水,盖上玻璃片充分振荡,用手试试玻璃片是否容易拿开?2.向集气瓶中倒入一定量的水,盖上玻璃片充分振荡,将集气瓶倒置,看玻璃片是否掉下来?培养学生探究能力,联系生活实际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探究四、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能也不支持燃烧)探究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能也不支持燃烧)请同学们看一段动画,然后学着做实验。请同学们参照书上 114页图 6-12,自己动手做一做。培养

11、学生的实验能力,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从实验中得到二氧化碳不能也不支持燃烧。6操作:点燃“阶梯形”铁皮架上的两支小蜡烛,将铁皮架放入烧杯中;从烧杯的一侧向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气体。1.讨论题: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或干涸的深井之前,如何检验这些场所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是否会对进入人的生命构成威胁 ?2.看一段 flash 动画。灯火实验看 flash 动画(关于灯火实验的动画)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用动画解决在课堂上无法完成的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与石灰水反应)仔细回忆我们是如何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并请同学们做一做实验。实验现象是什么,为什么有这个实验现象,书写有关化学方程式。实验现象:澄清的石灰水变

12、浑浊。原因是:二氧化碳与澄清的石灰水中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白色碳酸钙沉淀。联系以前所学知识,从实验中得到二氧化碳能与石灰水反应,练习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五、老师演示实验:(1)、在盛有盐酸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结论)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2)、向盛有紫色石蕊试液的试管中通入二氧化碳,让学生观察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溶液由紫色变为红色。)(提问):是什么物质使紫色石蕊变红呢?(引导学生猜想):是(1)、观察:紫色石蕊试液变红。(2)、学生观察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溶液由紫色变为红色。)(学生猜想):是 H2O?是CO2?是 CO2和 H2O 反应生成通过对比实验,师生共同探究,从实验中

13、得到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7H2O?是 CO2?是 CO2和 H2O 反应生成的新物质?设计实验来验证。(1)、向盛有紫色石蕊试液的试管中,加入水,(溶液不变红色,从而排除假设。)(2)、向紫色小花上喷水,(小花不变红色,再次排除假设。)(3)、把干燥的紫色小花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小花不变红色,再次排除假设。)(4)、将喷水润湿的紫色小花小花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小花变红色,从而证明假设成立。)(提问)CO 2和 H2O 反应生成的新物质是什么?CO2+H2O=H2CO3 (实验说明):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同样H2CO3 也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新物质?(3)、学生动手实

14、验,观察现象,分析原因,得出结论。六、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用途,用途反应了物质的性质。二氧化碳有哪些用途呢?并看一段视频。光合作用,灭火,化工产品的原料,气体肥料,制冷剂实现由学习知识到运用知识的跨越。通过视频对二氧化碳用途作进一步补充。八、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用途,用途反应了物质的性质。二氧化碳有哪些用途呢?并看一段视频。8七、课堂小结 归纳本节课所学知识(二氧化碳的物理化学性质和用途)。 对本节课知识总结。八、课堂练习与课堂知识有关的检测题。 做好练习,准备回答。 检查学生学习情况。九、课后作业课本 119 页120 页 第 1 题(、)第 3、4、7、9 题巩固所学知识。【板书设计】CO2的性质

15、及用途 一、CO 2的物理性质 固体二氧化碳干冰 CO2密度比空气大 二、CO 2的化学性质1CO 2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2CO 2和 H2O 反应 CO2+H2O=H2CO3 H2CO3不稳定,易分解 H2CO3 =CO2+H 2O3CO 2与 Ca(OH) 2反应 CO 2+Ca(OH) 2 = Ca CO3+ H 2O 4CO 2参与光合作用 5CO 2不能供给呼吸【教学反思】这节课以实验探究为主,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体会到学习化学的快乐。这节课由于实验多,教师除了注意强调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外,要合理安排 40 分钟,学生能自得的内容少讲或不讲(如二氧化碳的一些用途),在实验探究处放慢节奏,这样就能圆满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三、CO 2的用途 1人工降雨;2制冷剂;3舞台的云雾 4灭火剂;5做碳酸饮料;6做化工原料;7做气体肥料 ;8做化学肥料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