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复习1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343521 上传时间:2017-08-18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8.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下册复习1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五年级下册复习1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五年级下册复习1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下册复习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下册复习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课草原1、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渲染”“勾勒”均是绘画用语, “渲染”是指用水墨或淡的水彩涂抹画面,以取得不同寻常的艺术效果;“ 勾勒”是指用线条勾画出轮廓。 “翠色欲流 ”是指青草鲜嫩, 颜色青翠,似在流 动,富有生机。这句话中,作者用上了比喻的手法,把小丘的线条比作一幅中国画,突出了草原的辽阔碧绿,小丘线条的柔美。2、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涯,边际。天涯,天边,大地与天空相接的地方。这句诗的意思是: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很深,怎么舍得马上就分别!大家站在夕阳下无边无 际的大草原上,相互倾诉着

2、惜别之情。这句话既是全文的中心句,也是作家情感的集中体现,同 时给读 者以回味的余地。第 3 课白杨1、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这段话是全文体现借物喻人的典型句子。作者以 “哪儿哪儿”“ 不管不管总是”这样的关联词语,一气呵成地刻画了戈壁上的白杨树。一方面描述了白 杨树外在的特点,高大挺秀,能顶住任何自然灾害,在任何环境中都能茁壮成长;一方面表现了白杨树的精神:一是忠诚无私,尽职尽责;二是不怕困难, 坚强执著。这正是边疆建设者身上特有的奉献精神,听从祖国安排,

3、无怨无悔地扎根边疆,无私奉献地建设边疆。这是人与树的神似处,也是以物 喻人的连接点。2、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 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这是一个设问句。表白,解释说明。一个“也”字,说明爸爸说树就是说人。爸爸看到戈壁滩上高大的白杨树,触景生情,以白杨自勉,在托物言志。勉励自己要像白杨一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不软弱,也不 动摇。他的表白正是无数边疆建 设者身上的奉献精神。3、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在课文的结尾处,作者再一次通 过父亲神情的变化,来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爸爸自己已扎根 边疆,献

4、身 边疆,他希望自己的子女如小树一样经受锻炼,成 为建设边疆的栋梁之才。反映了老一辈的西部开拓者“ 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 终身献子孙”的博大胸怀。4、本文写作特点:借树喻人,抒怀言志。日积月累:1、浪淘沙唐刘禹锡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2、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交警叔叔、阿姨为了维护交通,日夜坚守在岗位上,哪儿需要他们,哪儿就有他们的身影,不管是刮风还是下雨,不管是严寒还是酷暑,他们总是坚守岗位。七、课文、语句解析:1、 牧童 、 舟过安仁

5、 、 清平乐 村居这三首古诗词内容上都描写了古代儿童有趣的生活,表达了孩子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天性,在体裁上均为叙事诗词。牧童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吕岩。诗中有景有情,有人物有声音,这生动的一幕是由远及近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的。表达了作者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一种向往。诗意:青草像被谁铺开在地上一样,方 圆六七里都是草地。晚风中隐约传来三四声牧童悠扬的笛声。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黄昏时分。他连 蓑衣都没脱,就愉快的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舟过安仁的作者是宋代诗人杨万里。此诗写了诗人乘舟路过安仁时所见到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儿童的喜爱之情,对两个小童子玩耍中透出的聪明伶俐赞赏有加,从中也

6、看出诗人的童心未泯。诗意:一只小渔船里坐着两个小孩子,他 们收起了划船用的篙和 桨,而撑开了一把 伞。难怪他们会在没有下雨的时候打伞,原来是想借助风的力量来 驶船。清平乐村居是作者是宋代词人辛弃疾。全词以简练的笔触勾画出一幅优美的田园风景图,描绘出一家五口各具情态的形象,借此表现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其中“清平乐”是词牌名。诗意:房子是用茅草盖的,屋矮檐低;门前有一道溪流,岸边长满青草,绿水青草相映,更显得碧清可爱。茅屋里,不知是谁家的两位斑斑白发的老夫妻喝过几杯酒后,醉醺醺地用地道的土 语对话,互相取悦,语调柔媚亲昵。茅草屋外,大儿子在河东的豆田里锄草,二儿子正在 编织鸡笼子,而最淘气,也是最

7、让人喜欢的小儿子在河边顽皮地卧着在剥莲 蓬玩。2、 祖父的园子为什么“我 ”对祖父的园子念念不忘呢?因为祖父的园子给了“我” 自由,给了“我”快乐, 这儿是“我”童年的乐园, “我”的童年因这个园子而幸福无比,所以“我 ”会念念不忘。日积月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立志名言)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传家宝 (立志名言)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满江红 (惜时诗句)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偶成 (惜时诗句)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 (好学诗句)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 (好学名言)立志名言:治天下者必先立其志。 (程颢)惜时诗句:花有重

8、开日,人无再少年。 (关汉卿)好学名言: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周)杨氏之子选自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文章反映了这个九岁的孩子思维的敏捷,语言的机智幽默。文中“甚”的意思是很;“诣”的意思是:拜见。()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在梁国一户姓杨的人家,有一个九岁的儿子,他非常 聪明。(2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孔君平来拜见 他的父亲,恰巧他的父 亲不在,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这段话说明两家关系很好,所以孩子的父亲不在,孔君平就叫出这个孩子,一定与孩子很熟。 )(3 )为设果,果有杨梅。孩子 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有杨梅。 (这句话说明孩子很有礼貌,很会招待客人。 )(4

9、)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 说:“ 这是你家的水果。 ”孩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上做文章,并且,他没有生硬地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采用了否定方式,既礼貌,又表达了“ 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 ”这个意思。反映出孩子思 维敏捷,语言机智幽默。 )2、 晏子使楚的故事发生在春秋末期,楚王三次侮辱晏子,但是晏子用他的聪明才智,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的尊严。晏子出使楚国,楚王几次想侮辱晏子?晏子每次的回答巧妙在哪里?楚王三次想侮辱晏子。第一次,楚

10、王借晏子身材矮小想侮辱他。晏子将计就计:楚王要承认自己的国家是狗国,那他就走城 门旁边的洞;楚王要认为自己的国家不是狗国,就 应打开城门。楚王怎么敢 让晏子走 这个洞呢?这一次,晏子未见楚王,就给了楚王一次迎头痛击。第二次,楚王借口齐国无人,讽刺晏子无能,齐国无人才。晏子大义凛然,说齐国人多得很,先 贬低自己无能,是下等人,再贬低楚国,因“ 我”无能,才 访问楚国这样的下等国家。晏子在不动声色的装模作样下回击了楚王,让楚王“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第三次,楚王说齐国人当盗贼 ,想以此 贬低齐国。晏子则举了“南橘北枳”的道理,他的话不但形象生动地点明了齐国人在楚国为盗的原因,而且也回敬楚王:楚

11、王治国无方,造成楚国社会风气不好,致使好人变成盗贼。楚王不仅没有达到侮辱齐国的目的,反而搬起石头砸 了自己的脚。面 对晏子不卑不亢的 态度,彬彬有礼的回答,使楚王在 连连败阵中只得认输,对晏子不敢不尊重了。3、 半截蜡烛是一个短小的剧本。文中的母子三人为保住蜡烛里的秘密,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与敌人展开了惊心动魄的斗争。 半截蜡烛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反映了人物的机智、勇敢和爱国情怀。4、 打电话是一段相声,采用了夸张的手法,对那些时间观念不强、说话啰嗦、废话连篇、缺乏公共道德的人给予了辛辣绝妙的讽刺。 杨氏之子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

12、“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故事大意是:在梁国,有一户姓 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 岁的儿子,他非常聪明。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 ”孩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日积月累:(1)回文联 (2)数字联地满红花红满地 一夜五更,半夜二更有半天连碧水碧连天 三秋九月,中秋八月之中雾锁山头山锁雾 一掌擎天 五指三长两短天连水尾水连天 六合插地 七层四面八方(3 )叠字联 ()顶针联翠翠红红,处处莺莺燕燕 楼外青山,山外白

13、云,云飞天外风风雨雨,年年暮暮朝朝 池边绿树,树边红雨,雨落溪边山山水水,处处明明秀秀 山羊上山,山碰山羊角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 水牛下水,水没水牛腰第 14 课 再见了,亲人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为了帮我们洗补衣服,您已经几夜没合眼了。您这么大年纪,能支持得住吗?快回家休息吧!为什么摇头呢?难道您担心我们会把您这位朝鲜阿妈妮忘怀?不,永远不会。课文开篇便以志愿军战士这段情真意切、朴 实无华的语言渲染离 别的气氛。作者首先以 恳求的语气劝慰:“ 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一句话把志愿军战士对朝鲜老妈妈深深的敬意和难以割舍的离别之情直接抒发出来。 “为了帮我们 洗补衣服,您已经几夜没合眼

14、了。 ”这句话简明扼要地表现出朝鲜 老妈妈对志愿军战士慈母般的爱。 “您这么大年纪,能支持得住吗?快回家休息吧!”一个问句和一个感叹句,表达了志愿军战士对朝鲜老妈妈的关心体贴,其间的深情不言而 喻。“为什么摇头呢?” 作者虽未直接去描写朝鲜老妈妈,但联系前面几句话可以想象到,一定是在志愿军劝她回家休息时,她摇头了,坚持一定要送,表现出朝鲜老妈妈对志愿军战士的依依惜 别之情。 “难道您担心我们会把您这位朝鲜阿妈妮忘怀?不,永远不会。 ”一个反问句和一个重复否定句,更充分表达了志愿军战士对朝鲜人民永不忘怀的深情厚谊。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这真是雪中送

15、炭啊!“雪中送炭”是指下雪时送炭给别人取暖,比喻在别人最困难、最需要帮助时给予帮助。 这里是说在志愿军战士“ 空着肚子,在阵地上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 ”的危急关头,朝 鲜老妈妈带 着全村妇女冒着生命危险给志愿军战士送来打糕, 给予战士们及时的支持和帮助,使 这次战役取得了胜利。 这里的 “雪中”是指志愿军战士所面临的困境。同志们伤心地痛哭起来,你却把脚一跺,嘴角抽动着狠狠地说:“妈妈,这个仇我一定要报!”小金花,你是多么刚强呀!可是今天,跟志愿军叔叔分别的今天,你怎么落泪了呢?这是当妈妈牺牲的消息传来时,小金花 爱与恨、悲痛与复仇的怒火交织在一起时的表情,她把失去亲人的痛苦转化成对敌人的满腔仇恨。这样一个刚强 的孩子, 妈妈牺牲时没有哭,与志愿军分别时却哭了。这种对敌人的“恨”与对志愿军 的“爱”产生了强烈的对比,表现了朝鲜的孩子们与志愿军叔叔的亲密感情。关于磨砺意志、艰苦奋斗、尽职尽责、不怕困难的成语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含辛茹苦、任劳任怨、艰苦卓绝、百折不挠、千里迢迢、肝胆相照、风雨无阻、坚贞不屈、赤胆忠心、全心全意、鞠躬尽瘁、扶危济困、赴汤蹈火、冲锋陷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