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三大观楼长联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3434940 上传时间:2018-06-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案三大观楼长联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教案三大观楼长联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教案三大观楼长联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教案三大观楼长联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教案三大观楼长联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案三大观楼长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案三大观楼长联(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案编号:第 03 号 相见欢 大观楼长联教学时间:2010 年 10 月 11-15 日 第九周教学班级:10 级房产 1、2 班,建工 3、4 班,水利 1、2、5、6 班,造价 5-13 班授课类型:讲授课教学目的的要求:1、有感情的朗读诵背全诗。 2、品味语言,体会诗的意境。 3、启发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4、学习通过知人论诗法、意象助读法、画面描述法、比较赏读法来把握词境。 5、体会作者的愁苦情绪。教学重点:1、意象助读法、比较赏读法 2、体会词作中将抽象的情感写得具体、生动、形象的方法。3、品味语言,体会诗的意境。教学难点:1、意象助读法、比较赏读法 2、品味

2、语言,体会诗的意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讲解相见欢一、引入新课一、引入新课中国是诗的国度,我国古代流传下来许多优秀的诗歌,这是我们的一笔宝贵的财富。“腹有诗书语自华” ,多读一些诗歌,对于培养我们的审美情趣,认识生活、体验生活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是很有好处的。学习古代诗歌,要着重领会诗词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对诗歌含义适当讲解,不宜作繁琐、过细的分析。要从整体上把握住学习古代诗歌的重点和难点。二、作者、作品介绍二、作者、作品介绍李煜(937978)公元 961 年即位,史称南唐后主。他登位之时,宋已代周建国,南唐形势风雨飘摇。他在对宋委屈求全中过了十几年苟安生活。南唐为宋灭之后,

3、他被俘到汴京,过了约两年囚徒生活,终为太宗赐鸩毒杀。 亡国前耽于享乐、亡国后溺于悲哀,这就是李后主的一生。南唐亡国降宋后,李煜被幽禁在汴京的一座深院小楼中,过着终日以泪洗面的凄凉日子, 相见欢就写的是这种囚禁生活的愁苦滋味。 相见欢为词牌名。三、全诗译文三、全诗译文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一个人默默无语,独自登上西楼,天边月形如勾,在这清寒的秋夜,院子里深锁著梧桐,也锁住了寂寞。心中的思绪,想要减断,却怎样也减不断,想好好梳理,却更加的杂乱,这样的离异思念之愁,而今在心头上却又是另一般不同的滋味。 四、诗歌赏析四、诗歌赏析以

4、一个丧国的君主而言,内心的苦楚与怅惘,时时刻刻如影随形,尤其是在萧瑟的秋夜。首句“无言独上西楼”将人物引入画面。 “无言”二字活画出词人的愁苦神态, “独上”二字勾勒出作者孤身登楼的身影,孤独的词人默默无语,独自登上西楼。 “无言”者,并非无语可诉,而是无人共语。由作者“无言” 、 “独上”的滞重步履和凝重神情,可见其孤独之甚、哀愁之甚。本来,作者深谙“独自莫凭栏”之理,因为栏外景色往往会触动心中愁思,而今他却甘冒其“险” ,又可见他对故国(或故人)怀念之甚、眷恋之甚。神态与动作的描写揭示了词人内心深处隐喻的多少不能倾诉的孤寂与凄婉啊!第二句“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寥寥 12 个字,

5、 ,以月如勾的意象,企图传述一种孤清与不圆满的遗憾意境,紧紧的扣住西楼独处的人,月如勾,人独悴;织就一幅好不凄凉的景色。形象的描绘出了词人登楼所见之景。仰视天空,缺月如钩。 “如钩”不仅写出月形,表明时令而且意味深长:那如钩的残月经历了无数次的阴晴圆缺,见证了人世间多少悲欢离合,今夜又怎能不勾起人的离愁别恨呢?“月如钩” ,是作者西楼凭栏之所见。一弯残月映照着作者的孑然一身,也映照着他视线难及的“三千里地山河” (破阵子 ) ,引起他多少遐想、多少回忆?那么,此情此景,一个亡国之君,一个苟延残喘的囚徒会有怎样一种心境呢?下阙中,词人用极其婉转而又无奈的笔调,表达了心中复杂而又不可言喻的愁苦与悲

6、伤。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用丝喻愁,新颖而别致。前人以“丝”谐音“思” ,用来比喻思念,李煜用“丝”来比喻“离愁” ,别有一番新意。然而丝长可以剪断,丝乱可以整理,而那千丝万缕的“离愁”却是“剪不断,理还乱” 。 这样的情绪想要抛开不理,却是怎样也无法割舍,想要好好的梳理,却又更加的杂乱失序,於手法上作者利用了对峙的情绪,表达心中的冲突起伏,在词的架构上激起了波朝,也让整个情绪高张。末句“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紧承上句写出了李煜对愁的体验与感受。以滋味喻愁,而味在酸甜之外,它根植于人的内心深处,是一种独特而真切的感受。 “别是”二字极佳,昔日唯我独尊的天子,如今成了阶下囚徒,备受屈辱,

7、遍历愁苦,心头淤积的是思、是苦、是悔、还是恨恐怕词人自己也难以说清,岂又是常人所能体会到的呢?若是常人,道可以嚎啕倾诉,而李煜不能。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此词将人生失意的无限怅恨寄寓在对暮春残景的描绘中,是即景抒情的典范之作。 起句“林花谢了春红” ,即托出作者的伤春惜花之情;而续以“太匆匆” ,则使这种伤春惜花之情得以强化。狼藉残红,春去匆匆;而作者的生命之春也早已匆匆而去,只留下伤残的春心和破碎的春梦。因此, “太匆匆”的感慨,固然是为林花凋谢之速而发,但其中不也糅合了人生苦短、来日无多的喟叹,包蕴了作者对生命流程的理性

8、思考?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一句点出林花匆匆谢去的原因是风雨侵龚,而作者生命之春的早逝不也是因为过多地栉风沐雨?所以,此句同样既是叹花,亦是自叹。 “无奈”云云,充满不甘听凭外力摧残而又自恨无力改变生态环境的感怆。 换头“胭脂泪”三句,转以拟人化的笔墨,表现作者与林花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这里,一边是生逢末世,运交华盖的失意人,一边是盛时不再、红消香断的解语花,二者恍然相对,不胜缱绻。 “胭脂泪” ,遥按上片“林花谢了春红”句,是从杜甫曲江对雨诗“林花著雨胭脂湿”变化而来。林花为风侵欺,状如胭脂。 “胭脂泪”者,此之谓也。但花本无泪,实际上是惯于“以我观物”的作者移情于彼,使之人格化作者身历世

9、变,泣血无泪,不亦色若胭脂? “相留醉” ,一作“留人醉” ,花固怜人,人亦惜花;泪眼相向之际,究竟是人留花抑或花留人,已惝恍难分。着一“醉”字,写出彼此如醉如痴、眷变难舍的情态,极为传神,而“几时重”则吁出了人与花共同的希冀和自知希冀无法实现的怅惘与迷茫。 结句“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一气呵成益见悲慨。 “人生长恨”似乎不仅仅是抒写一已的失意情怀,而涵盖了整个人类所共有的生命的缺憾,是一种融汇和浓缩了无数痛苦的人生体验的浩叹。第二课时:讲解大观楼长联一、介绍大观楼,引入新课一、介绍大观楼,引入新课出昆明城西南三公里的滇池之滨,本为草海湖滩,在明末还是一片野景。明代世袭镇守云南的沐氏曾在此建

10、花圃。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由湖北僧人乾印来此建莲花寺,其讲妙法莲花经 ,听者常千人。康熙二十九年(1690)巡抚王继文对此处风光大加赞赏,遂命建三层方楼一座,登楼远眺,极目所及,海阔天空,烟波浩淼,湖光山色,真可谓洋洋大观,故取名大观楼。同时建成楼阁一群,有华严阁、涌月亭、催耕馆、观稼堂等。此地远浦遥岑,风帆烟树,一幅湖山来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从此渐成游览胜地,引来无数文人墨客来此吟诗作画,并写下许多联额、名作。其中清代著名诗人孙髯翁所撰长联,共一百八十子,内容深刻,对仗工整,传颂海内,脍炙人口,被称为“古今第一长联” 。二、作者介绍二、作者介绍孙髯翁(16851774) ,字髯翁,祖

11、籍陕西三原,生于清康熙二十四年乙丑岁(1685) 。因其父在云南任武官,随父寓居昆明。孙髯翁早年由于对科场搜身极为愤慨,认为这种“以盗贼待士”的举措有辱斯文,遂发誓永不赴秋闱之试。他中年丧妻,仅生一女,其女长大后适广西州弥勒。从此穷困潦倒,寄居于昆明圆通寺咒蛟台,过着以石洞为栖身之所,以卜筮为求生之道的清贫生活。他曾在诗中写道:“白眼无今古,黄金有是非。 ” 三、长联译文三、长联译文上联:五百里浩瀚的滇池,在我眼前奔涌,敞开衣襟,推开冠戴,这茫茫无边的碧波,多么令人欣喜啊!看吧:东方的金马山似神马奔驰,西边的碧鸡山像凤凰飞舞,北面的蛇山如灵蛇蜿蜒,南端的鹤山如白鹤翱翔。诗人们!何不选此良辰登上

12、高楼,观赏那螃蟹似的小岛,螺蛳般的沙洲;薄雾中的绿树垂柳象少女梳理秀发一般摇曳;还有那漫天的水草,遍地的芦苇,以及点缀其间的翠绿小鸟和几抹灿烂红霞。尽情观赏吧!切莫枉费了滇池四周飘香的金色稻谷,明媚阳光下的万顷沙滩,夏日婀娜的莲荷,春天依依的杨柳。下联:数千年的往事,涌上我的心头,举起酒杯,仰对长空感叹,那些历史长河中诸多的英雄,而今还有谁在呢?试想:汉武帝为了开辟西南到印度的通道,在长安挖凿昆明湖操练水军;唐中宗派兵收复洱海地区,立铁柱以记功;宋太祖手挥玉斧,面对版图,将西南划在界外;元世祖率大军跨革囊及筏渡过金沙江,统一了云南。这些伟业丰功,真是费尽了移山的心力啊!但是朝代更替之快,有如傍

13、晚的雨,早晨的云一样的短暂,连幕帘都来不及卷起就很快消失了;就连那纪功的残碑断碣,也都倾颓在夕阳暮霭之中。到头来,只留下几声稀疏的钟声,半江暗淡的渔火,两行孤寂的秋雁,一枕清冷的寒霜。四、鉴赏四、鉴赏大观楼长联气势磅礴。上联写滇池风物,似一篇滇池游记;下联记云南历史,似一篇读史随笔。上下联各 90 字,全联计 180 字。是一篇有声、有色、有情的骈文,妙语如珠,诵之琅琅上口。该联想像丰富,感情充沛,一气呵成,被誉为海内外第一长联,也是全国重点保护的文物之一。 上联突出一个“喜”字,喜溢四方,绘出了一幅颇富滇池风物特色的风景画。作者登临楼上,首先写眼前那茫茫空阔无边的滇海,写作者敞开衣襟、推开头

14、巾观海的高兴劲。接着写大观楼四面的景观:把东边的金马山比喻为奔驰的神骏;把西边的碧鸡山比喻为凤凰在展翅挎翔;把北边的蛇山喻为长蛇有蠕动;把南边的鹤山喻为仙鹤在扇动着洁白的双翼。凭楼四望之后,又回到眼前那浩瀚的滇池里,那一处处螃蟹和海螺状的岛屿边缘,有如少女的鬟髻和鬓发,在微风和薄雾中散发着幽香;那一簇簇的水草和瑟瑟的芦苇,似禽鸟那五彩缤纷的羽毛点缀着水中的云天和红霞。前面,作者在观看滇池和四周的群山后,曾发出:文人学者们,何不选择这名胜地的高楼登临欣赏一番的感慨!这里,作者在描绘了眼前池中的胜景后,再次由己及彼,概叹:不要辜负了美好的胜景吧那四周飘香的稻谷,那波光万顷的浪涛,那六月盛夏的荷花,

15、那三月春风中的杨柳。作者通过写景抒情,那心旷神怡的喜悦之情跃然纸上。 下联勾勒云南的历史,重在一个“叹”字上下功夫。作者追根溯源,道出了历史发展变化的必然规律,展示出了一幅颇耐人玩味的历史画卷。作者乘兴看够了眼前的美景之后,立即联想起云南风云变幻的历史,发出了无限的感叹千古的英雄豪杰们,都随滚滚的历史长河悄然地流去了:那雄视一代的汉武帝,为了打开西南通途,曾在长安凿昆明池,训练水军;大唐皇帝曾册封南诏,立铁柱刻颂功德;宋太祖竟挥镇纸的玉斧,划疆立界,让大理自治;元世祖忽必烈于 1252 年奉命从甘肃经四川,乘坐牛皮舟,先占云南灭大理,招降吐蕃,继伐中原,扫平内乱,迁都大都(今北京),故灭南宋,

16、定国号为元。这一系列壮观伟大的场面,费尽了英雄们的移山心力,然而这一切,犹如彩楼帘外萦绕的朝云,不等珠帘卷起,便在潇潇的暮雨中消失了。那些纪颂功德的词句,都随着那断碣残碑,埋没在夕阳和农家的炊烟里。留给我们的只是寺庙里传来的钟声,江岸边点点的渔家灯火,天上南飞的两行秋雁,还有那睡在山林间文人雅士醒后的一身清霜!这怎能不令人为之感叹!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相见欢西楼 知人论世残月 丝(思) 意象助读梧桐 景 愁 滋味 画面描述深院 比较赏读 (意象) (比喻)课堂小结:课堂小结:中国是诗的国度,诗歌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诗文化已经浸透到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我们有令我们骄傲的唐诗、宋词、元曲,赏析并能背颂这之中一些优秀的诗歌,能陶冶情操,纯净心灵、提高文学养修。我国的诗歌作品辉煌灿烂,光彩夺目,我们可自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