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研究 -(反沃尔玛化(与商业业态的理性选择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3431850 上传时间:2018-06-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研究 -(反沃尔玛化(与商业业态的理性选择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企业研究 -(反沃尔玛化(与商业业态的理性选择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企业研究 -(反沃尔玛化(与商业业态的理性选择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企业研究 -(反沃尔玛化(与商业业态的理性选择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企业研究 -(反沃尔玛化(与商业业态的理性选择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企业研究 -(反沃尔玛化(与商业业态的理性选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研究 -(反沃尔玛化(与商业业态的理性选择(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文档资源内容摘要:在当前中国城市商业新业态高度“沃尔玛化”之时,沃尔玛商业帝国本土 “老巢”美国的“反沃尔玛”风潮却越来越猛烈。本文认为“反沃尔玛”是零售商业业态 高度成熟后的社会消费追求的深化,本质上仍是对“沃尔玛化”的一种矫正。鉴于中国商 业现代化进程尚未完成,仍需要“沃尔玛化”的商业规则来提升整体水准,目前尚不能盲 从“反沃尔玛化” 。 关键词:“反沃尔玛化” “沃尔玛化” 商业业态 对“沃尔玛化”与“反沃尔玛化”的基本认知 自 1992 年中国零售业对外资开放以来, 国内大中城市的商业业态发生了前所未有的 变革,特别是跨国连锁商业巨头所带来的大卖场、SHOPPING MALL 等,对

2、城市空间结构 的重新整合以及商业服务体系的重构,显示了超强的机制拉动力量。与传统的百货商店、 大市场相比,无论是经营者还是消费者,都在遵循高效率、理性的“标准化”流程。这些 超级巨头们所提供的仿佛都是“模块化”的交换和服务:从沃尔玛到麦德龙、家乐福,所 有的零售巨头采取全球连锁,在任何国家、任何城市,商业形象一致,内部空间布置一样, 先进的信息技术支持的管理系统、物流配送系统以及采购系统一体化,最大限度地降低了 经营成本,提高了整体效率。消费者在这个空间里,购物的整体过程化为一个大的自助系 统,消费的每个程序都是事先设定好的。商业新业态的商家们所运用的缜密、完备的工业 化、信息化的体系,直接“

3、控制”了消费者,甚至“控制”了一切与它合作的伙伴、资源。 商业新业态对消费者和一切合作伙伴的超强控制力,由于在当今世界最大的零售巨头沃尔 玛身上体现得最为典型,故谓之“沃尔玛化” 。消费行为的“沃尔玛化”是李程骅在 2004 年 9 月出版的著作商业新业态与城市消费大变革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4 年版) 中首次提出的概念,主要指城市居民在大卖场等新业态空间实施购物过程中的受控制性行 为,在一定意义上也可以说是当代社会“麦当劳化”的进一步延伸。对于“沃尔玛化”的 概念,经济学界和管理学界通常还有另外两种共识:对员工应当享有的社会福利的剥夺, 和指对供货商的剥夺以及对城市社区商业平衡的破

4、坏。 然而, “沃尔玛化”虽体现了现代商业业态的“控制性” ,但现代人毕竟不是“模块” , 不是“机器人” ,人的消费过程更不是“生产流水线” ,在消费的过程中,行为可能会随时 改变,会追求更高层次的“休闲消费” 、 “体验消费” 。近些年,美国乃至世界其他地区的消 费环境正起着*性的变化,新的零售价值包括:尊重消费者的个人需求,与消费者的接 触向心理深层发展,满足和超越消费者的期望而非基本需求,高效地将消费者的“零售经 历”个性化,积极领导社区发展而不局限于参与。而“沃尔玛化”使消费空间过度技术化, 容易造成消费者心理上的压抑,并带来行为上的失范。首先,过分讲究“非人的技术” ,有 可能带来

5、因为在执行的过程中缺乏应变,而导致更大的不可预测,带来社会运行的不稳定。 比如家乐福 2000 年在香港的失败,美国凯玛特 2002 年初的破产等,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技术能减弱系统运行的风险,但技术不是万能的。其次,从上个世纪末开始,沃尔玛的超 低成本战略,所到之处造成大批生活用品商店的倒闭,在美国和世界很多地方造成了商业 生态环境的失衡、商业文化的单一化等多方面的伤害,已经引起了公众的不满。如果说在 上个世纪 90 年代, “反沃尔玛化”只是在表面声势上,毕竟其低价策略带来了眼前的实惠, 那么在认清了沃尔玛们的“本质”之后,近年来美国和世界各地的“反沃尔玛化”则化为 了具体的行动。在美国行

6、业协会势力极大的新泽西、伊利诺伊、加利福尼亚等洲,沃尔玛遇到了不可逾越的警戒线,因为这些洲反对建超级购物中心,反对所谓的“大盒子” 。1998 年,沃尔玛以 16 亿美元收购德国两家知名的连锁商店,进入了德国这个世界第三大零售市 场,但沃尔玛德国公司自开业以来便处于亏损状态,问题的症结在于当地政府对沃尔玛有 严格的价格控制、劳动法和分区经营规则,使其“撒手锏”在德国无法施展。可见, “沃尔 玛化”的效率、高度的控制性,在全球化扩张的过程中,也确实存在着“软肋”不确定 的商业环境和公共政策。毕竟商业零售与一个地区、国家的生存和发展的关系太密切了, 和单纯的工业产品制造是有很大区别的,一旦出现商业

7、生态失衡,本地或本土的权威力量 将会出来进行制衡。 至于在商业经营领域,美国众多经济学家和研究者近来对沃尔玛商业帝国主义的指责 上升到了新层次:由于店铺多集中于(美国)乡村地区,沃尔玛凭借低价犹如蝗虫过境般消 灭了众多竞争对手,是“导致乡村(城镇)经济衰败的祸首” 。当沃尔玛扩展至城市时,反对 者疾呼“警惕沃尔玛将导致城市衰败” 。随着沃尔玛的采购链和店面向亚洲、非洲等地区转 移,有人指出沃尔玛的剥削范围已经由单一供应商扩展到了这些国家和地区。而某些研究 者甚至断言,沃尔玛将彻底摧毁它所扩张到的国家或地区的商业体系。这是因为全世界的 沃尔玛都是统一的经营模式,在各地所激起的反对也基本相似。 既

8、然沃尔玛大大提升了现代商业运行的效率,提高了商业零售的门槛,整合了散乱的 流通渠道,那为什么美国的“反沃尔玛化”的运动会愈演愈烈呢?这是因为,在现代社会, 人的“自由”和幸福指数是应该建立在全面发展的维度上的。然而, “现代性”通常是在一 种意义上给人提供了“自由”之后,在另一种意义上又是以自主性、创造性、个性的丧失 为代价的,并带来了新的“不自由” 。这是一个典型的时代悖论,现代人的“适应性” ,在 很大程度上就体现在对两者之间关系的把握上。沃尔玛化的零售巨头用高度工业化的组织 结构、先进的信息技术网络,打着“连锁”大招牌,在以低价、效率等几乎满足消费者一 切需求的同时,也以超强的控制力,像

9、一个巨大的“铁笼”一样,把消费者牢牢地“罩” 在其中。而现代超级零售巨头营造的消费空间对消费个性的剥夺,正是“沃尔玛化”的商 业设施的软肋所在。如果说“麦当劳化”的标准化、控制性还只是针对商业系统自身的可 持续运营,对消费者的控制还是“间接”的,而“沃尔玛化”在具有了“麦当劳化”一切 特征和功能后,又运用更缜密、更完备的体系,直接“控制”了消费者, “控制”了一切与 它合作的伙伴、资源。乔治?里茨尔在解释“麦当劳化”为何能在全球普及、成为现代文化 的符号时,重点强调了其技术性的控制能力:“它通过以非人技术来替代人的技术,提高 了效率、可预测性、可计算性和控制” 。 商业业态的变革规律与“反沃尔

10、玛化”的合理性 从对“现代性”的深层发掘来看, “沃尔玛化”的商业业态对消费系统和整体社会系统 的超强功能,还在于其自身的文化体系“内化”作用,不仅承载了经济交换和消费的功能, 并在一定程度上承载了社会交换和公共福利功能,创造了一种新型的消费亚文化,且以比 较快的速度将其提升到主流文化的体系之中。但是,在后现代时代,商业和社会变革应呼 唤多元的消费文化价值观,而不只是大卖场的“铁笼”式的消费文化。在当今中国城市社 会结构的转型期以及零售业大变革的时期,商业新业态所创造的消费文化不能“铁笼化” , 也不能“全盘西化” 。 在过去的 100 多年时间里,西方发达国家爆发了三次商业零售业*,每一次*

11、都 是带来消费模式的创新和消费文化的进一步丰厚。引发第一次零售业*的百货商店,但 它在风光了数十年、在把近代商业文明和消费文化演绎到了极至之后,到了 20 世纪前期却 遇到了挑战:豪华设施的投资成本和消耗成本让消费者“买单” ,使其间商品的价格昂贵;大商场群在城市中心带来的集聚效应,使所处区域的地价狂飙,传统的百货商场的盈利率 无法支撑起再扩张、发展的负担。在这样的形势下,新的商业业态超级市场、连锁商 店、仓储商店(大卖场)等适时而生。到了第二次零售*,消费文化从城市的中心向城 市的所有区域播洒,超级市场的开放经营、自助服务经营模式,又把零售业的服务从间接 的、封闭的,转向直接的、开放的,成为

12、城市成熟的郊区社区的标志符号。这一次*最 大的贡献是给零售业业态注入了工业制造业的文化要素,并强化了零售业与日常消费的贴 近性,满足了不同阶层的消费需求。西方商业零售业的第三次*是以休闲娱乐为特征、 主要为汽车社会打造的 SHOPPING MALL 的崛起。 如果说人们过去的消费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是商业业态引导的,在进入“消费社会”后, 庞大的中产阶层的消费能力和消费取向,又在刺激商业业态的快速变革,使业态所提供的 服务更具人性化。近些年来的美国,MALL 的业态的变形“生活方式中心”的新军突 起,就很有代表性,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第四次零售*“便利+休闲”时代的到 来。 “生活方式中心” ,讲

13、究商业空间的平面化和高度的娱乐休闲特色,更像是商业街区的 微缩版,主要针对具有一定消费能力的成人,而不是那些在商场只淘便宜货的青少年或低 收入者。购物者可以将车停在每家店铺旁边圈出的空地上,而不必费事将车开进几层深的 水泥地下停车库。这一新型业态营造出一种轻松随意的购物氛围。对于中产阶级来说,更 讲究生活的品位,而不是“沃尔玛化”的消费控制。因为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购物已越 来越成为一种功能性活动, “生活方式中心”针对的就是那种只为购物而购物的群体。 “生 活方式中心”在美国渐成气候,实际上是大批中产阶层对过度控制的“沃尔玛化”的一种 “反叛” ,这种“反叛”在一定程度上又是近年美国国内“反

14、沃尔玛化”情绪的体现。 如果从商业环境竞争充分化、社会经济发展效率优先的角度看,这种“反沃尔玛化” 实际上是对“沃尔玛化”的一种矫正,希望未来的沃尔玛更人性化。当然,就商业业态的 发展层次来说, “沃尔玛化”的商业业态仍是当今的主流商业业态,尽管在美国已经出现了 “生活方式中心”的新业态,但这种业态说到底仍是在“沃尔玛化”上的创新和提升,其 商业运行的模式仍然是“沃尔玛化”的。即使是在当前的美国,很多州为了让沃尔玛的 “低价”与原来的生活方式不冲突,也采取的是理性的政策,如签订社区利益协议,* 开发规模等。因此,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当“反沃尔玛化”逐渐成为一种商业思潮的时 候,仍处于起步阶段的

15、中国现代商业,更需要“沃尔玛化”的规则和商业精神来改造、提 升自身,而不是过早将沃尔玛们拒之门外。没有 WTO 规则下的跨国商业巨头在华的发展, 就不可能有中国现代商业的可持续成长。 商业的发展水准总是物质文明和时代精神的直接显现,商业业态的演进则体现了不同 历史阶段的商业文明的高度。 “沃尔玛化”的业态成为当今主流业态,正是顺应了后工业社 会的“现代性”的需求,就像农业社会的露天摊位、杂货店一样,没有工业*就不可能 有百货商场,没有信息化社会和现代城市群的形成,就不可能有超级大卖场和 SHOPPING MALL。实际上,任何一个商业设施都有自身的经营形态,比如说菜场、百货店、超市、 大卖场、

16、商业街等,它们的各自经营形态就是“业态” 。 当代中国改革开放 20 多年以来,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由经济转型带动社会转 型,由社会转型带动了城市转型,由城市转型带动了商业业态转型。在 1978 年之前的 20 多年里,我国的商业活动是统购、派购、票证式的分配,城市中除了中小型的百货商店, 基本上都是专卖粮油煤杂货的“业种店” 。到了 80 年代后期和 90 年代前期,中国的城市迎 来了百货商店的大发展期,就像当初西方城市一样,城市中心的标志性建筑是大型百货商 店或百货商店群,百货业树立起零售业的主体地位,优质商业资源和消费重新向城市中心 集聚,由此带来中国城市形态的“向内转” 。到了 90 年代末,中国城市住房制度的改革, 住宅商品化刺激了房地产业的发展,城市扩张全面跨入“郊区化” 。因为人口外迁、地价优惠以及交通网络逐步完备等原因,商业零售业态的发展重心,转向了社区和郊区,大卖场、 超市成为发展重点,城市居民感受到了住在城市新区或郊区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