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作弊入刑之我见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4343063 上传时间:2017-08-18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试作弊入刑之我见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考试作弊入刑之我见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考试作弊入刑之我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试作弊入刑之我见(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考试作弊入刑之我见几乎可以说,每一个上过学经历过考试的人,总有那么一两次考试作弊的行为。小学时候考试,我们会给临近的小伙伴递纸条亲密合作,初中,我们或许在手心记下背不过来的历史书,高中我们渐渐长大,开始利用现代通讯工具更加便捷的“走捷径” ,甚至于,曾经的某个时代高考的替考现象也十分严重,即便严格的国家考试,也挡不住“作弊大军”的汹涌来袭,可谓逢考必有抄。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随处可见的考试作弊现象,大部分是老师父母打骂几句、道德谴责一下就能解决的,法不责众并不是没有道理的,毕竟考试作弊现象太普遍。但是,在一些重要的考试中,比如国家公务员考试、高考等,考试作弊是违反法律规定,甚至要负一定的法律责

2、任的。我国在 2004 年出台的新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中规定了 4 种特别严重的考试舞弊行为,依法予以严厉打击。这些行为包括:一是组织团伙作弊的;二是向考场外发送、传递试题信息的;三是使用相关设备接收信息实施作弊的;四是伪造、变造身份证、准考证及其他证明材料,由他人代替或者代替考生参加考试的。如果考生有这些舞弊行为,可以视情节轻重,同时给予暂停参加该项考试 1 至 3 年的处理;情节特别严重的,可以同时给予暂停参加各种国家教育考试 1 至 3 年的处理。但是似乎这种隔靴搔痒的行政处罚方式并不能有效制止考试作弊风气,反而因为处罚未到实处而使作弊风气见长,2015 年的江西替考案、2014 年

3、的河南杞县替考案、2008 年的甘肃天水替考案等层出不穷,有效的制止舞弊之风迫在眉睫。考试公平,关乎到考生的个人命运、社会和谐稳定以及诚信体系的构建。考试作弊行为破坏了人才选拔制度,妨碍公平竞争,破坏社会诚信,败坏社会风气,同时还会诱发其他违法犯罪行为。为了规范考试纪律,维护社会秩序,我国在新出台的刑法修正案(九)中,将考试作弊纳入刑法体系,在刑法第二百八十四条后增加一条,作为第二百八十四条之一:“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组织作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为他人实施前款犯罪提供作弊器材或者其他帮助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4、为实施考试作弊行为,向他人非法出售或者提供第一款规定的考试的试题、答案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代替他人或者让他人代替自己参加第一款规定的考试的,处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刑法开始对考试舞弊行为加以规制,一方面,不仅处罚组织作弊、帮助作弊的,还处罚参与作弊的考生,也就是说,以后找人代考,或者当“枪手” 都有可能承担法律责任,这有助于依法综合整治考试作弊乱象。另一方面对于考试作弊的犯罪行为,最高可判处 7 年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惩罚力度也加大了。但是,防范考试作弊,我们的措施不可谓不完善,尤其在高考、国家公务员考试这样的重大考试中,手机、电子表等通讯工具严禁带入考场

5、,监考老师会用金属探测仪对考生进行检查;考生身份信息会仔细核查,如果存疑还可以用专门设备检验证件的真实性;考场外还安装信号屏蔽设备,即便偷带手机进了考场也无法使用;考试期间,考场内还有不止一名监考者巡视,在这样较为严密的防范考试作弊的情形下,尽管考生有心作案,也未必会有机会,我们不能忘记, “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如果考试监管体系出了问题,考务人员与不法分子内外勾结,严格的考试规范不仅无法得到执行,可能反而倒转过来成了他们沆瀣一气、搞暗箱操作的最好伪装。 考试作弊入刑,表面看体现了我们法制的进一步完善,其体现出来的问题却不得不令人深思,若说小时作弊是由于年幼无知,初中高中是玩心正盛不甘落败,

6、可是更加成熟乃至受过高等教育的我们为何在参加国家考试时为何也频频出现作弊行为呢?究其原因,一方面,大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低下,存在侥幸心理。当今时代的我们,无论做什么似乎都缺少一股铁杵磨成针的勇气和毅力,反而学会了临时抱佛脚,学会了投机取巧,而忘了吾日三省吾身,忘了求思进取,对学业的要求停留在应付考试,因而只要考试能过,方法手段就不重要了。另一方面,学校的诚信教育制度缺失。学校的诚信教育拘泥于一本教科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不能走出书本换一种新的形式去教育大学生,让道德修养成为一种内在的素质。学校重视学术环境的构建,从而忽视了诚信氛围的构建。学校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巨大的,它的文化氛围将渗透

7、到大学生的一行一动之中。一些教育工作者没能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有些教师在研究中弄虚作假、抄袭严重,这种行为对大学生起到了反面示范作用。一些高校的课程设置不合理,不能迎合大学生的兴趣爱好,也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这种情况严重挫伤了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校课程安排目的不在于真正提高大学生的内在文化素质。课程选择死板教条,课程安排进度不合理,有些课程属于专业课程需要进行深层次的学习,但学校为了凑学分赶进度, 要求在短时间内学习过量的内容,并且上课内容枯燥无味,导致部分大学生无心学习,于是为了学分的修满,就通过作弊来获得分数。考试作弊行为并非今日才有,如同贪官并非今日才有一样,考试作弊入刑固然可以对其加以规制,但我们同时不能忘记更深层次的问题并为之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