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辐射伤害知多少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3429815 上传时间:2018-06-0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核辐射伤害知多少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核辐射伤害知多少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核辐射伤害知多少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核辐射伤害知多少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核辐射伤害知多少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核辐射伤害知多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核辐射伤害知多少(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核辐射伤害知多少核辐射伤害知多少泄漏的放射性物质会影响到中国吗什么是核辐射辐射可以粗略地分成两类,核辐射和电磁辐射。核辐射就是指一些元素(放射性元素) ,携带有很高能量的质子、中子、氦原子核、电子、光子等等,这些粒子可能脱离这些元素而射出去。如何脱离呢?有的是因为元素本身不稳定,比如不必担心日本“核爆炸” 提到的铯和碘同位素,它们衰变的过程就是射出高能粒子的过程;有的是因为发生核裂变,一个大原子核分裂成几个小原子核,过程中射出粒子,核燃料铀 235 就是这样;还有的是因为聚变,几个小原子核合成大原子核,射出粒子;还有就是来自宇宙的高能粒子(宇宙辐射) 。由于裂变和聚变往往是人为驱使的,所以日常

2、接触不到这两种辐射,但是人体却不停的接受着衰变辐射和宇宙辐射。现在福岛核电站的情况是,核燃料中铀的核裂变已经停止,但是核燃料中还有铯和碘等放射性元素,这些元素衰变得慢,可能飘到你的周围才射出粒子。核辐射如何危害人体粒子射出后,会打到组成人体细胞的分子,把分子结构破坏,这会产生三种结果:1、细胞受损坏掉,被人体分解、吸收、重新利用,不会造成很大伤害;2、打到生殖细胞,改变了染色体上 DNA(基因)的结构,导致生育的后代是“怪胎” ;3、打到体细胞,体细胞 DNA发生变化,如果这种变化不能修复并且细胞仍然存活,就有可能出现细胞不受控制地复制的情况,就成了癌细胞。结论就是,人体总在接受辐射;辐射未必

3、会产生危害;更多的辐射会增加危害的概率。如何应对核辐射日常的核辐射,对人体产生危害的概率太小,可以忽略。如果遇到核电站泄漏这种非常规情况,也要看泄露出来的剂量大小,如上图所示,人体受辐射大于 100 毫希弗才有风险。对于泄露出来的放射性元素,我们要尽量把它们隔绝在皮肤外,衣服沾上了就把衣服换掉。如果皮肤也粘上了,就洗澡洗掉。当然更要防止吸入、或吃入体内。核电站泄漏后, “主力军”就有碘,而人的甲状腺是会吸收碘的,我们可以提前吃没有放射性的碘,甲状腺吸收到足够多的碘,就不会去吸收放射性碘了。怎样吃碘呢?方舟子给出了意见:在吸入放射性碘数小时前服用碘片可起到 100%保护作用,在吸入的同时服用也基

4、本可保护,所以没必要提前服用。碘片剂量(100 毫克)远远超出碘的每日限量(一天 1.1 毫克) ,没事不要乱吃。目前普通人需要做什么东京离福岛 200 多公里,辐射超标 23 倍,但也不过是每小时 0.809微希弗,而坐飞机是每小时 4.25 微希弗。中国大陆离福岛最近的部分都有上千公里,虽然放射性元素的扩散与气候和风向等有关,但距离越远浓度越小是肯定的,所以中国大陆普通老百姓该吃吃,该喝喝,该上班上班,其它的都是瞎折腾。万一出现最坏情况呢万一出现最坏情况,各机组的核燃料都泄露,会是什么局面呢?我们可以拿切尔诺贝利事故作类比。切尔诺贝利事故至少有两个方面比福岛糟得多,第一是控制棒没能插入反应

5、堆,所以核裂变没有停止;第二是没有安全壳,爆炸后核燃料完全暴露了。而福岛完全暴露的是核废料,反应堆中的核燃料应该不会全都冲破安全壳,且都是裂变停止的状态,也就是说福岛情况再坏也要比切尔诺贝利好很多。切尔诺贝利造成的损害范围主要在几百公里以内,所以即便是福岛出现最坏情况,给中国大陆造成严重危害的可能性也很小。核辐射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谈核色变,而对于辐射这个词语也相当害怕。事实上,辐射分为两类,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比如,我们所说的电脑的辐射属于后者,而核辐射则属前者。在前一个专题中,我们已经提到过,核辐射就是指一些元素(放射性元素) ,携带有很高能量的质子、中子、氦原子核、

6、电子、光子等等,这些粒子可能脱离这些元素而射出去。核辐射实际上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我们无时无刻地在受着各种各样的核辐射,空气、水、食物都是核辐射的来源。只是这些辐射对人体的伤害微小到忽略不计。另外,核辐射对于人体的影响包括外照射和内照射两种。外照射是指放射性物质直接照射在人体上;而内照射是放射性物质进入空气、水、植物,通过呼吸、饮水、吃饭等方式进入人体。大剂量的核辐射致人患病、死亡;辐射也是癌症发病率增加的潜在诱因辐射对人体的损害分为确定性效应和随机性效应。确定性效应是接受的辐射剂量超过一定阈值才会出现的效应,其临床表现是呕吐、脱发、白内障、性欲降低、白细胞降低、各种类型放射病,直至死亡。

7、随机性效应是指辐射剂量引起的癌症发病率增加,没有剂量阈值。原则上接受任何小剂量的辐射,都会引起癌症发病率增加。一旦诱发癌症,其严重程度就与接受的辐射量无关了。这有点类似于我们平时说的致癌诱因,比如我们常常说某种不健康的生活习惯会致癌。目前日本的核辐射程度对当地人体健康并无直接影响以上这幅图表反应了在短时期大剂量辐射之后,人的身体可能会出现的反应。在这里要先简略说一下这些天我们都在说的西弗(Sv)这个计量单位。它表示的是一种叫做“当量剂量”的物理量,反映的是每千克人体组织每小时吸收的辐射量的大小。一般接受了超过8 西弗(Sv)的辐射,人就必死无疑,所以西弗(Sv)是一个很大的单位。我们在日常的表

8、述中,常见毫西弗(mSv)和微西弗(Sv) 。其中,1Sv(微西弗)=0.001mSv(毫西弗)=1Sv(西弗)的 10 的负 6 次方。详细昨日日本文部科学省发布了关于福岛第一核电站释放出的辐射量的测量结果。结果表明,在距核电站 20 多公里处每小时最大数值可高达 0.33 毫西弗,而在距核电站 30 公里至 60 公里区域检测出的最大值是 0.0253 毫西弗,虽然比正常情况较高,但对人体健康并无直接影响。离得近的地方尚且如此,别的地方当然更不用担忧。许多放射性物质一定时间后会自动消失,核辐射也不会传染实际上,有很多种放射性物质,它们有着不同的半衰期,即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时所

9、需要的时间。资料显示,核反应堆完全熔解后,会释放一些较低毒性的放射性气体,包括氮-16、氚和氪。氮-16 迅速转变为稳定的氧。氪气很轻,进入大气后迅速消散,氚气能量很低,半衰期为 12 年。当它衰变时,它以稳定的氦气形式存在,对人类的危害不大。而碘 131 和铯 137是目前在福岛第一核电站周围检测到的放射性物质,碘 131 的半衰期是 8.3 天。这就意味着,大约三个月后,几乎所有的放射性碘将衰变完而消失了。铯 137 的半衰期约为 30 年。根据沉降灰中放射性物质的总量,可能需要采取一些去污和必要的减少辐射措施(如农业,林业等) 。前几天有一张照片在微博上广为流传,照片的图注是:“妈妈和因

10、为核辐射被隔离的女儿隔着镜子尝试说话” 。实际上,核辐射根本就不可能传染,是一次性的。先例:切尔诺贝利到底伤亡几何此次福岛核泄漏事件一出,许多人都不自觉地想到切尔诺贝利惨剧和美国三里岛核泄漏事故。1986 年前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中,核电站的堆芯熔化,发生爆炸,致使放射性物质弥散在空气中造成严重污染。根据联合国的资料,1986 年 4 月 26 日清晨在现场的 600 名工作人员当中,134 人受到了大剂量的照射,患有辐射病症。其中,28 人在最初三个月死亡,另外 2 人随后也很快死亡。还有,在 1986 年和 1987 年期间,大约 200,000 名救险工作人员受到了一定剂量的辐射。

11、这一大批人处于癌症和其他疾病等后期危险的潜在危险之中。另外,在过去的时间里,除儿童时期遭受照射后发生的甲状腺癌症增加之外,没有发现可归咎于核辐射的癌症发病率或死亡率的普遍增加。血癌是主要担心的病症之一(由于其潜伏期较短,只有 2-10年,所以是辐射照射后首先出现的癌症) ,其危险度看来也没有升高,甚至在救险人员当中也没有升高。另有一份最新的报告认为,最终将会有 4000 人因为这场事故死亡,而最早预测的人数是 1 万人。美国的三里岛核泄漏事故没有被立刻发现,过了一会儿之后才开始疏散周边的群众,但是这次事故没有伤亡,而从事后辐射量来评估,相当于周边群众一人拍了一次 X 光,对癌症发病率也没有显著

12、的影响。有研究表明核辐射对幸存者的健康影响还没有大气污染、抽烟大英国生态与水文学中心研究人员吉姆?史密斯研究切尔诺贝利核泄漏和日本原子弹爆炸造成的核辐射后发现,核辐射对幸存者的健康危害相当于甚至低于目前较为普遍的空气污染、吸烟和肥胖问题。据推测,终身吸烟者一般可能失去 10 年寿命,35 岁时严重肥胖者可能少活 4 年到 10 年,而距原子弹爆炸震中 1500 米范围内的幸存者可能平均仅缩短 2.6 年寿命。研究人员还发现,对于特定群体而言,核辐射可能会致使死亡率增加 1%,与人们晚年罹患癌症的几率大致相当。被动吸烟引发的心脏病估计会导致死亡率增加 1.7%,较重空气污染则会使死亡率增加 2.

13、8%。比起几千公里以外来的核物质,我们更应该警惕身边的核辐射吸烟有害健康人尽皆知,以前我们曾经做过专题,披露香烟中重金属的危害。而实际上抽烟也会带来核辐射的。2006 年 11 月,前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职员利特维年科在伦敦一家医院遭到冷战式的暗杀。尽管对于利特维年科的去世仍然存疑,但杀死他的毒素,是一种名为“钋 210”的罕见放射性同位素。这种物质在香烟中也广泛含有。超乎我们想象的是:全世界每年吸烟量高达 6 万亿根,每根香烟在肺部释放出少量的“钋 210” 。如果每天抽 1.5 包香烟,那么这些毒素慢慢积少成多,一年后累积的辐射相当于 300 次胸透的辐射,相当于参观了 12 日下午的福岛核

14、电站 1 号机组 6 次。实际上,在我们的家中也要注意放射性污染,比如某些建筑材料由于原料的放射性背景较高,而存在放射性污染物。比如,氡是一种天然放射性气体,无色无味,就像“无形烟” ,它的主要藏身之所是花岗岩以及瓷砖和洁具等陶瓷产品。平均每立方米空间内氡含量升高 100 贝克,肺癌风险就增加 16%。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数据,氡已成为仅次于吸烟的肺癌第二大诱因。核与放射事故离我们有多远?2011 年 03 月 14 日 11:58 中国经济网王作元我要评论(6)字号:T|T辐射防护原则核能和核辐照装置已经走进公众的生活,却仍旧蒙着神秘面纱。我们距离核与放射事故有多远?核与放射事故的危害范围和

15、程度究竟有多大?生活在地球上,每个人都无法避免放射性照射。我们常说的辐射分为两种:电离辐射与非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是指电磁辐射、激光等。电离辐射指核辐射或放射事故产生的辐射。按照来源划分,电离辐射可分为天然电离辐射与人工电离辐射。天然电离辐射来自外太空和地球本身。人工电离辐射来自人类活动。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可通过反应堆生产出多种人工放射性同位素,制造出多种射线装置。根据联合国原子辐射效应委员会的数据,每人每年接受的辐射剂量在 2.4 个毫希 (mSv,辐射剂量单位) 。其中,来自空气中氡的剂量就为 1.16 个毫希,接近人均接受剂量的一半。氡气主要来自土壤及各种建筑材料。室内氡暴露导致的肺癌

16、仅次于吸烟,是诱发肺癌的第二位重要因素。所以,国际上和中国都对室内氡浓度给出了限值。一般来说,室内氡的浓度要高于室外。地面和所有的建材中都含有镭 226(居里夫人发现的放射性元素) ,其衰变产物即为氡 222,如果与室外空气不流通,会越聚越多。解决方法一是开窗通风;二是采取措施密封,使地面、建筑材料中的氡气不易跑到屋子里;三是不选用放射性含量高的建材。各国对食品、饮用水中的放射性核素含量也有限制。放射性核素进入体内,会对健康产生影响。电离辐射对人体健康影响可分几种情况:变化(change)射线照射后使人体某些指标发生改变,如染色体畸变率改变,但这种变化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目前还不清楚;损伤(damage)射线照射后引起的有害变化,如杀死细胞,但对健康无影响,因为人体内细胞总要新陈代谢,不断有细胞诞生或凋亡;损害(harm)指临床上可观察到的有害变化;危害(detriment)考虑损害发生概率、严重程度、持续时间等因素的综合指标,不易用量来表达,主要用于评价。电离辐射对人体的损害分为两类:确定性效应和随机性效应。确定性效应是指接受的辐射剂量超过一定阈值才会出现的效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