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美术活动中教师评价行为的现状与策略研究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3429798 上传时间:2018-06-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园美术活动中教师评价行为的现状与策略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幼儿园美术活动中教师评价行为的现状与策略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幼儿园美术活动中教师评价行为的现状与策略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幼儿园美术活动中教师评价行为的现状与策略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幼儿园美术活动中教师评价行为的现状与策略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幼儿园美术活动中教师评价行为的现状与策略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美术活动中教师评价行为的现状与策略研究(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幼儿园美术活动中教师评价行为的现状与策略研究幼儿园美术活动中教师评价行为的现状与策略研究 【摘要摘要】目前幼儿园美术活动中,教师评价存在着评价标准划一,评价内容片面,评价方法单一,评价主体缺失,注重对结果的评价,评价语言不艺术,缺少激励性等问题。改进教师美术评价行为可采取树立正确的美术活动评价观,把握幼儿美术活动的年龄特点,注重评价内容的全面、多元,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法。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与教学相融合,评价语言生动恰当等改进策略。 【关键词关键词】幼儿园美术活动 教师评价行为 评价改革 剖析教师在美术活动中的评价行为,对于将发展性评价的理念转变为教师的具体教学行为、实现美术教育对幼儿可持续发

2、展的内在价值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一、美术活动中教师评价行为现状分析一、美术活动中教师评价行为现状分析 1、评价标准划一,评价目的有所偏差、评价标准划一,评价目的有所偏差 美术活动中,一些教师对幼儿美术作品的评价标准往往是成人化的,如画面是否干净、比例是否恰当等,忽略了幼儿的个性发展和个体间的差异。如评价时不顾幼儿绘画速度不同的实际情况,硬要部分幼儿放下画笔听教师讲评,致使评价的最终目的“促进幼儿、教师和课程发展”落了空, “评价偏离了发展的轨道” , “教育评价事实上只成为了教育的终点而非起点” 。 2、评价方法单一,评价内容片面、评价方法单一,评价内容片面 许多教师在评价幼儿作品时,多采用现

3、场即时评价,幼儿之间横向比较多,而且评价内容偏重幼儿“学”的知识和技能技巧方面。对于幼儿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却不重视,同时缺少针对教师自身“教”的艺术和实践内容的评价。 3、评价主体单一,只注重结果评价,而忽视过程性评价、评价主体单一,只注重结果评价,而忽视过程性评价 一直以来,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评价主体是幼儿园教师,幼儿是被评价者,在评价中处于被动地位。家长等其他人员也被排斥在评价主体之外。同时,教师的评价行为更多的发生在教学活动的结束环节,体现在对幼儿已完成作品的评价上。很少有教师进行教学前的诊断性评价及过程性评价。 4、评价语言不艺术,缺少激励性、评价语言不艺术,缺少

4、激励性 美术活动中,教师对幼儿作品评价的语言往往不具体,缺少针对性。如“画得不错”“有进步” “真漂亮”等,这类语言幼儿听后并不知道自己好在哪里,有了哪些进步。对幼儿创作过程的评价语言也不够深入,缺少启发性。如“你画的是什么” “想想春游你看到了什么,你是怎样照顾妈妈的”等。这类语言对幼儿来说过于抽象,不易操作,基本上是无效指导。有的教师指导语言虽很具体,但表现出明显的包办代替,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幼儿。如在幼儿画完一只猫后,老师启发说:“猫饿了得吃饭,给它添上一个食盆吧” 。还有的教师不顾幼儿的想法和体验,采用否定性的语言说:“你怎么画了个黑太阳?” “怎么画得乱七八糟的,重画!”以上这些语言

5、与发展性评价的理念是背道而驰的,不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 二、改进教师美术评价行为的策略二、改进教师美术评价行为的策略 1、树立正确的美术活动评价观、树立正确的美术活动评价观 “把整体性的教育肢解为某些技能的培训和操练,以至于忽视整体性的教育目的和意义,这不符合当今的时代精神。 ”教师在美术活动中对幼儿的评价所追求的不应是给幼儿的作品下一个结论,或评定绘画技能的高低,而要更多地体现对幼儿的关注和关怀,对幼儿艺术天性的保护,同时帮助幼儿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快乐全面成长。 为此,教师应认识到幼儿美术活动的最终目标是要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发展幼儿的智力和创造才能,促进幼儿认知、情感、能力、个性诸方面的

6、和谐发展。在幼儿美术教育中,教师的首要目标是帮助幼儿借助美术这一载体顺利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情感,在此基础上,根据幼儿已有的基础及兴趣爱好,再提出知识、技法及想像、创造等方面的要求,并把培养幼儿的绘画兴趣与人格的全面发展作为首要的判断指标。 2、把握幼儿美术活动的年龄特点、把握幼儿美术活动的年龄特点 虽然幼儿尚不能自如地运用语言文字与人沟通,表达自我,但他们有自己的“百种语言” ,其中美术就是比语言文字更早被儿童用以认识事物、表达思想、抒发感情、想像和创造自己世界的一种有效方式,而且伴随着艺术与各领域的连接和沟通,美术活动可以成为幼儿认识世界、探索世界的手段,促使幼儿形成自主学习的愿望,并不断加

7、深对外界事物的认识。 与此同时,童年期也是游戏期,获得快乐和自我满足是幼儿游戏的直接目的。儿童具有天赋的直觉和敏锐的感受力,画笔、颜料、纸张也是他们的玩具。幼儿从事美术活动没有直接的功利目的,只是因为“创作”的过程或形象、色彩的变化结果能让他们感受到情感的满足和情绪的宣泄,由此带来身心的愉悦和成功的自信。 3、注重评价内容的全面、多元,关注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注重评价内容的全面、多元,关注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不仅是未来社会的合格公民和人才,还应是一个有能力追求幸福生活的个体,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幼儿美术教育同样如此。教师在对幼儿美术活动进行

8、评价时,应注重评价内容的全面与多元化,不仅应包括粗浅的美术知识技能,还应包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及学习过程、学习方法等方面的评价。具体说来,知识技能方面的评价应包括构思、造型、艺术材料运用、构图、表现、着色等维度。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评价应注重对幼儿兴趣、主动性及自信心等的评价。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方面的评价应包括对幼儿活动的持久性、习惯、表现方式、创作偏好等的评价。 评价内容的全面、多元化能帮助教师从多个角度评价幼儿。发现幼儿各自的优点和长处, “只有这样, 欣赏“乐观的态度才是真实而非虚伪的,也才能帮助被评价者自我发现 ,进而悦纳自己、拥有自信。 ”当然,具体到某一次美术活动的评价,评价

9、内容不一定每次面面俱到,可以根据活动内容、活动进程、幼儿整体水平或每个幼儿的发展情况重点评价其中某些方面,或就某个题材、技法进行单项评价,但在一段时间内对全体或某个儿童的评价要能体现出评价的均衡与全面性。 4、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法,促进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法,促进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任何一种教育评价方法都不可能是万能的,每一种评价方法都有自己的特点、长处和缺陷,都有特定的适用范围和界限。因此,教师在进行美术活动评价时,应注意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法,把定性方法与定量方法,自评与他评,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根据不同的情境和要求及教师与幼儿的实

10、际情况运用不同的评价方法。 教师在实施评价的过程中还应关注评价获取信息的信度、效度及评价的实际作用,包括评价所获取信息的真实性与可靠性;从评价结果做出的推论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以及评价是否真正起到了促进幼儿成长和教师发展的实际作用,以克服为了评价而评价的现象。 5、评价主体多元化,充分发挥各方的主动性积极性、评价主体多元化,充分发挥各方的主动性积极性 倡导发挥被评价者本人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是现代教育评价的发展趋势。幼儿虽然年龄小,经验少,但“幼儿已具备一定的自我意识,在教师的引导下,他们能够进行自我评价” 。教师在幼儿美术活动评价中应改变过去教师唱独角戏,幼儿被动接受评价的状况,充分发挥家长、幼儿

11、的主动性积极性,使评价成为幼儿、教师、管理者、教育专家、家长等多主体共同积极参与、交互作用的过程 在“征服与被征服、主宰与被主宰的对抗关系中是形成不了真正的主体性的。真正的主体性只能存在于相互结合、协调发展的和谐统一关系中。 ”教师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首先应让参与评价的多主体明确评价的标准、内容与要求。对不同的评价主体来说,其评价内容和侧重点应有所不同,例如,家长对幼儿的评价应主要集中在对孩子在家的美术活动兴趣、习惯及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的观察和评价上;幼儿之间互评也要有明确的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着重引导幼儿关注他人的长处和优点,进而改进自己的行为。 6、评价与教学融合,实现评价的动态化、评价与教

12、学融合,实现评价的动态化 “课程本质上是一种教学事件,教学本质上是一种课程开发过程,评价即是对课程与教学的反思过程,它本身就是课程与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这就要求对儿童美术发展的评价不仅要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过程,要求教师首先认真实施教学前的诊断性评价,客观地了解儿童的心理准备状态,充分考虑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实际需求,引导幼儿自由讨论,确定所要表现的内容与对象,使幼儿对美术活动产生浓厚兴趣。其次,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将美术活动指导与评价结合起来。当幼儿进行艺术创作和表现,但又缺少一定知识与技法时,教师的指导和介入是十分必要的。这种指导以评价为基础,又是评价的深化和升华,能针对幼儿的问题提出具

13、体、合理的改进建议,并促使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改进教学,实现教师和幼儿的共同成长和进步。 7、评价语言生动恰当,体现激励性、评价语言生动恰当,体现激励性 教师在美术活动评价中应注重评价的语言艺术。具体来说,评价首先要建立在对幼儿了解的基础上,教师要善于通过观察、对话,了解幼儿的活动意图及作品想表达的思想和感受,理解和发现幼儿独特的创意、个性化的表现方法和表达形式,特别当幼儿的作品“离谱”时,更应站在幼儿的视角努力理解其意图;当幼儿本身也不能清楚表达自己意图时,教师应能善意地给予诠释。而在进行评价时,教师应注意根据幼儿不同年龄采取不同的表达方式。如小班幼儿经验少,语言表达能力有限,教师应

14、尽量采用拟人化和情景化的语言;中班幼儿有初步的审美意识,语言表达能力有所提高,教师评价可采用开放式提问的方式:“你为什么要这样画?” “还可以怎样表现?”引导幼儿边画边思考,完善自己的构思;大班幼儿能力较强,已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和评价他人的能力,教师应更多采用协商和引导的语言,将评价的主动权交给幼儿,让幼儿成为评价的主人。总而言之,教师应善于发现每个幼儿的闪光点与不同点,永远不要对孩子说“你错了” ,因为艺术是无错的。 【参考资料参考资料】:1、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2、 幼儿美术活动中内容和方法的整合 李慰宜3、 现代幼儿教育理念-以儿童发展为本 姚伟4、 走出幼儿美术教育的误区 卢月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