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辩证的眼光看待黄色新闻的产生与历史意义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3429789 上传时间:2018-06-06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21.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用辩证的眼光看待黄色新闻的产生与历史意义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用辩证的眼光看待黄色新闻的产生与历史意义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用辩证的眼光看待黄色新闻的产生与历史意义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用辩证的眼光看待黄色新闻的产生与历史意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辩证的眼光看待黄色新闻的产生与历史意义(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用辩证的眼光看待黄色新闻的产生与历史意义黄色新闻,或黄色新闻学,是新闻报道和媒体编辑的一种取向,指极度夸张及捏造情节的手法来渲染新闻事件,尤其是关于色情、暴力、犯罪方面的事件。达到耸人听闻,进而扩大销数之目的的新闻报道。而以黄色新闻为主的报纸,自然就被称之为黄色报纸了。黄色新闻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美国新闻史上,源自19 世纪末美国两位著名报业大亨威廉 赫斯特与约瑟夫 普利策的竞争。1895 年,威廉 赫斯特收购纽约新闻报,开始同普利策的世界报展开竞争。在赫斯特进入纽约新闻界前,普利策的世界报以严肃的报道言论结合煽情主义策略,取得巨大成功。赫斯特为在竞争中迅速取得优势,将便士报时代的煽情主义传统发

2、挥到极致。他以金钱购买新闻,大量报道犯罪新闻与社会丑闻,大量应用触目惊心的新闻图片,并煽动贫苦人群发动民权运动。在新闻报和世界报的激烈竞争中发展起来的黄色新闻,以及这种新闻报道方式所带来的巨大利润,引起了全国报纸的效仿。1899 年至 1900 年,是美国黄色新闻发展的高峰。当时全国的主要报纸中约有三分之一是纯粹的黄色报纸。美国的新闻学者埃德温 埃莫里曾评价:“ 赫斯特制造出了有史以来最坏的新闻,将美国新闻事业的水准降到了最低。”尽管如此,美国仍有不少报纸坚决抵制黄色新闻的泛滥,主张维持严肃的风格,如纽约时报、纽约论坛报等1901 年,赫斯特因支持落选总统的共和党领袖白里安而公然在新闻报上煽动

3、刺杀总统麦金莱。同年 9 月,麦金莱遇刺身亡,从凶手的口袋里搜出这份新闻报 。赫斯特随即遭到社会舆论的严厉谴责,新闻报销量大跌。1906 年,赫斯特不得不将新闻报解散,创办新的美国人报。随着新闻报的陨落,黄色新闻逐渐衰落。而风格庄重的报纸纽约时报则迅速崛起,成为美国的主流大报。历史意义总体上看,“ 黄色新闻” 作为一个报道流派,存在的时间是非常短暂的,但却对整个 20 世纪的世界新闻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黄色新闻使严肃报纸与大众报纸的分流在理论上具备了可能性。尽管目前美国已经没有严格意义上的黄色报纸,但黄色新闻理念在西欧和亚洲等地发展逐渐成熟。如英国的太阳报、德国的图片报、香港的大部份综合报章(

4、包括东方日报、苹果日报、太阳报三份畅销报纸,以及星岛日报、新报等),均是具有黄色新闻性质的大众报纸。这类报纸通常面对社会大众,发行量巨大,有巨大的利润空间,如英国太阳报2004 年的日均发行量超过450 万份,而严肃的泰晤士报仅不到50 万份。尽管如此,对黄色新闻的伦理评判始终没有停止过。如默多克的新闻集团同时拥有两份风格截然不同的报纸 以大量黄色新闻闻名于世的报纸太阳报和风格严肃的 泰晤士报,默多克利用前者创造的巨大利润为后者供给资金,引导世界舆论,一些学者认为这是对新闻自由的破坏。黄色信息传递虚假信息,对民众表示虚假同情,大量的无聊信息阻塞了普通人所依赖的新闻渠道, 把人生的大问题变成了廉

5、价的闹剧。它不仅没起到有效的社会引导作用,反而为罪恶、性和暴力开脱。同时, 严肃、重大题材在报道上的空白也削弱了报刊的社会地位和作用黄色新闻以迎合大众对低俗趣味的普遍热衷心理为写作目的,以不断俘获大众的猎奇秉性为手段, 进一步开拓新闻娱乐的消费市场。它并不是一种对时代精神主流的反映和探索,也不能有效传达对转型期所处的生存环境的尖锐思考。至多,它是一种旨在加强新闻消费功能、扩张市场空间的商业行为。在这种娱乐化的过度追求中,首先感到可悲的是新闻媒体对转型期精神深度的漠视,它使新闻成为一种表象化、平面化的精神符号,无法折射出报人对自身存在际遇的深切体察,更无法体现报纸对人性品质的深度追问,除了堆砌的

6、粗制滥造的文化垃圾和虚假的泡沫经济,我们很难指望从中得到更多的收获。但是从上面的时代背景来看,“黄色新闻”的出现是势所必然,然而“黄色新闻”的泛滥还是受到了各方面的诟病。美国新闻史学家莫特就认为,黄色新闻“使用大字号标题,给人以耸人听闻的虚假感;滥用以至伪造照片;捏造访问记或其他报道以行骗;对民众表示虚假的同情, 发起运动以标榜自己等。”美国新闻史学家埃默里父子也认为黄色新闻在获得了受众的同时, 却“阻塞普通人所依赖的新闻渠道,把人生的重大问题变成了廉价的闹剧”;“不仅起不到有效的引导作用,反而为罪恶、 性和暴力开脱”。 由于舆论的反对和指责, 世界报 后来逐渐摒弃了黄色新闻的做法,纽约新闻报

7、 也因教唆刺杀总统麦金莱而受到各界的抵制。 然而,同时我们还应看到这一新闻手法或新闻思潮的另一面。简而言之,“黄色新闻”在以下几个方面还是有其积极意义的。首先,就“黄色新闻”的故事化的报道手法而言,许多人认为这一手法是对“客观性报道”的一种违背。 但“故事模式”是否就真的比以客观性见长的“信息模式”稍逊一筹呢?美国新闻史学家夏德森(Michael Schudson)在其专著挖掘新闻美国报纸的社会史(Discovering the News: A Social History of American Newspapers)中认为:从1890年代前后至一战以前,美国现代新闻业的发端阶段出现的普利策

8、的新闻报 和奥克斯的 纽纽时报, 分别代表了“故事模式”和“信息模式”。他认为,现代新闻报道刚一开始就有两种特性,即真实性和娱乐性,或者说反映了传媒的两种功能:提供信息,及讲述故事。纽约世界报和新闻报选择了娱乐性,奥克斯接办的纽约时报则选择了真实性。“信息模式”的报纸看起来比故事模式的报纸“更值得信赖”。但是, 在论述美国现代报业的开端时期, 夏德森认为两者的分野主要还是在所服务的阶层的差别上:即在有教养的中产阶级与“信息模式”之间存在着一种联系;中产和劳动阶级与“故事模式”之间存在着一种联系。 从 1983 年普利策接办 世界报 到 20 世纪的最初几年, 黄色新闻正值鼎盛之时,纽约时报却同

9、时确立了作为美国最可信赖、最受尊敬的报纸的地位。因此,我们要说黄色新闻在报道手法的选择并没有对错之分。我们不应因其报道内容的低俗性来否定形式和手法的合理性。其次,我们还应看到“黄色新闻”的受众定位非常明确,其受众观念较之政党报纸有了很大的改变。如上文所述,1880 1890 年代的纽约是一个移民城市,1881 年以后的约十来年里,每年涌向美国的移民高达50 多万。到1900 年,美国双亲是移民的公民2600 万,本人即为移民的有1000 万,占全国人口的46% 。多数移民没有阅读能力或者看不懂英语,但几乎所有的人都想学习。将这些新移民作为自己争夺的目标受众,依靠适合这些读者阅读水平和口味的方式

10、来扩大发行量赢得经济上的独立,并获得高额的经济回报。这无疑是对政党报依靠社论取悦党派和政府对上负责的受众观念的颠覆。同时,办报者眼光向下的受众观对于满足当时低层受众的知晓欲无疑是大有裨益的。它使大众媒介不再受一党一派的牵制而走向一种公共领域。再次,对低层读者口味的迎合绝不仅仅是“媚俗”,也是大众传媒的娱乐性功能的一种预演和初步发挥或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一种反映。普利策、 赫斯特等人的黄色报纸,引起的读者消费潮流、 迎合广告客户的潮流适应了城市居民不断改变的生活、感受和渴望, 这也意味着报纸“娱乐功能”的扩大。当然, 这其中并不能排除其“媚俗”的成份,媚俗作为一种与大众传媒发生发展相共生的现象,在当

11、代的大众传媒中依然有着程度不同的体现,我们又怎能将其作为“黄色新闻”的独有现象而不加辨别的进行批判呢?19 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美国(尤其是都市中心)是一个日趋消费主义的社会。当时的社会变动剧烈、各种各样的社会新闻尤其是社会丑闻也层出不穷,报刊杂志热衷揭黑运动。媒体置身于这样一个社会环境,要想获得目标受众的认同并取得商业上的成功而不对这些现实加以报道几乎是不可能的。总结新闻传播是一个极其特殊的行业,因为它生产的是具有大众文化意义的产品,新闻传播者又是一个极其特殊的职业群体,因为他们的活动与社会中不同的利益集团发生着密切的联系, 他们的产品对舆论的形成、对政府权力及其它社会权力构成直接影响。新闻传

12、播业从它诞生的那天开始就注定了它必须在政府、受众、各种社会利益团体及自身之间找准自己的定位, 界定出自身的权力和责任,否则这个行业就不可能正常健康的发展,否则它不但不能造福于人类, 反而会祸害人类。新闻自律体现了新闻业对社会承诺的某些责任和义务,新闻自由排除了从外部对新闻业予以限制的可能,要造就一个良性发展的新闻业,唯一可能做的就是想人类理性和良知求诉,而人类理性和良知也必须对此承担责任和义务其实社会责任论并没有否定新闻自由,而是强调大众媒介权利和责任的统一。但是诚如一些研究者指出的那样“ 责任本身是一个价值的表现,而价值是难以定义的” 。无论社会责任论者对大众媒介提出了什么新的要求,问题最终

13、还是要回到这样一个基本点上来:谁有权要求媒介这样去做?尽管人们从理论上证明了新闻自由不是一个绝对的概念,但是由于法律几乎赋予了媒介新闻自由的绝对权利,因此所有的问题还是回到了人类的理性和良知,最终又回到了新闻自律。迄今为止社会责任论只是一种学术观点,并不具备法律的约束性和强制性。事实上, 西方的新闻自由问题从来都是一个极其敏感而重大的问题,人们在这个问题上更愿意强调自由的一面,而诲言责任的一面。在立法上更是侧重保护新闻自由,只在涉及国家安全、个人隐私、 色情、 虚假广告等几个非常有限的方面予以法律禁止。但是社会责任论确实在新闻传播者的道德自律方面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如后来各类新闻道德自律规约的产生,新闻评议制度的诞生等都与社会责任论有直接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