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小班数学的教学方法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3426200 上传时间:2018-06-0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6.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探索小班数学的教学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探索小班数学的教学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探索小班数学的教学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探索小班数学的教学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探索小班数学的教学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探索小班数学的教学方法(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探索小班数学的教学方法探索小班数学的教学方法探索小班数学的教学方法数学是人类智力运作下一个特别清晰与集中的表现,是幼儿在学习上心智创造的重要过程,心智有了数学就能发挥更大的智慧力量。联想生活中的情景,变换不同的例题以及游戏等方法,让幼儿在主动生活中使思维得到充分的锻炼,培养了他们的主动自学、逻辑推理、创造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孩子今后的一生打下坚实的基础。一、小班数学教学的几种简单又重要的方法。数学教育的新课程改革中,我们提出了学习“应用性数学“以及“生活化数学教育“的口号。确实,对于学前儿童来说,学习生活中的数学、应用性的数学远比概念性数学、书面化数学来得更重要也更具有实际意义。小班数学,

2、注重的是让幼儿动起来,参加游戏、操作活动,积累经验,逐步内化数学知识,教师再推他们一把,形成数学的概念。(一)教师与小班幼儿玩数学游戏。小班幼儿生活中游戏占的比例最大,每一科教学都少不了它的作用,当然,“玩“和“教“是相对而言的,从小班到大班,玩数学占的比例是越来越小,教数学占的比例是越来越大。我们应该多研究数学的教学方法,保持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乐趣,打破传统对数学学习的压力与恐惧,排除反复练习、强迫记忆、不断运算的无趣与制约,以趣味性的游戏吸引幼儿强烈学习的动力。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角度出发,在幼儿爱好的游戏或活动中渗透粗浅的数学知识,让幼儿在感知中获得满足感。例如小班学习颜色:用装清水,

3、在盖子中装上颜色,请幼儿用力摇瓶子就会出现了颜色;例如学习形状:给小动物喂形状食物,或者在地上用绳子圈出几个大形状,请幼儿听教师口令找相应的形状跳进圈中。认识量的比较:可以玩吹泡泡的游戏,泡泡一下飞得高,一下飞得矮、一下变小小、一下变大大,还有橡皮筋可以变长可以变短真神奇。这样的数学学习氛围幼儿能轻松接受知识又从中得到许多快乐!(二)情境讲述的每个细节都渗透数学的概念。现代数学教育教学理论的角度分析,幼儿数学要实现目标整体化、课程活动化、形式多样化的现代教育思想,不仅仅是让幼儿学习到知识,而更注重数学能力、思维能力和个性品质等各方面的培养。生活化的故事,以幼儿兴趣为中心,融入数学概念,让幼儿主

4、动轻松地探索数学的知识,保持充足的学习动力。小班初步的数学教育主要是量的比较、空间位置、形状特性、数的认识等基本概念,每个主题设计一个生活化的故事为主轴,幼儿的数学学习,注重一种思考、一种方法、一种游戏、一种兴趣、一种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幼儿从日常环境中直接学到,而非只通过教师间接学到。“生活化“的故事不但简单易懂,而且每个故事环节都是幼儿已有的经验有关联的,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目的为出发点而设计,每件教具渗透着学习重点的特色。从简单到复杂,从直观到抽象思考都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幼儿既不感到有压力而且永远保持兴趣和乐趣。例如:小班学习量的大小比较,情境故事是以一只大猴和一只小猴做主角,出示秋天

5、丰收的果园图,大猴和小猴今天要到果园去摘水果,出门工作前先要做好工具及食物的准备,出示帽子“小朋友,请问这两顶帽子有什么不一样呢?“一顶大大的,一顶小小的“那么大大的帽子应该给谁戴?小小的帽子应该给谁戴呢?“来到果园,它们发现果园里有两棵漂亮的桃子树,“你们发现两棵树有什么不一样了吗?“一棵是大大的桃树,一棵是小小的桃树“猴子们摘了好多水果,请幼儿将水果大小分类摆放在相对应的“大卡车“和“小卡车“上,工作完了,猴子们的肚子饿了,它们拿出了妈妈早上为它们准备的面包和果汁,可是不知道哪块面包是谁的?哪瓶果汁是谁的?“谁来帮猴子分一分?“以这样的故事环节引导小班幼儿是最直观的比较方法,因此每件教具的

6、设计必须要有很明显的大小外形之分,教师设计的树,水果,动物角色、工具、食物都关系到教学目标,全部以大小区分为主。一节教学结束,幼儿自然而然已熟练了大大和小小量的比较。每个教学内容都可以用情境故事来引导,故事情节中遇到的困难正是启发幼儿动脑思考的动力。(三)操作有发展性和可接受性。皮亚杰认为幼儿是在操作中认知的,提供给幼儿暗含教育价值的操作材料,能够让幼儿在操作中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获取知识。在设计和准备操作材料时,既要考虑美观性、趣味性,更要考虑材料的层次性,即材料是否能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促使每个幼儿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设计的内容就有

7、一个系列:感知、区别、寻找、组合、拼搭等。例如:小班数学有人在家吗?让幼儿认识路径与目的地的概念,能观察出两个目的地连结的路径关系,练习认识非方向性网络的概念。可以从简单易行发展到复杂多样化:1、三种颜色单一的路径,红、黄、蓝,“从小猫家去小狗家经过红色的路,从小狗家去小熊家经过黄色的路,从小熊家去小猫家经过蓝色的路“将所有的路线布置成三角形,两两关联。2、三种物体的路径,西瓜、玉米、红萝卜。3、三种颜色加上三种物体的路径。再例如:认识颜色,“给娃娃穿衣服“:1、男孩子的帽子、上衣、裤子、袜子、鞋子都穿红色;女孩子的帽子、上衣、裙子、袜子、鞋子都穿绿色。这是最简单的颜色认知方式;2、将男孩、女

8、孩上衣都穿绿色、其它都穿红色;3、男孩子上衣和裤子都穿蓝色,其它都穿绿色,女孩上衣和裙子都穿紫色,其它都穿红色。若是幼儿的接受能力更强些,根据他们的能力需要,老师可设计更复杂和有难度的问题让幼儿思考及操作。教学方法的使用不仅应体现在表面上,而是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同样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方法有不同的效果。(四)游戏在已有经验基础上创新。幼儿是活动的主体,是主动活动者,也真正起到了操练幼儿思维的作用,使数学成为思维的体操。动态有趣的“游戏化“活动,让幼儿自行探索发现,建立经验、沟通、创造。数学是“科学之母“,学习数学需要的是数学思考与沟通,而非数学知识的堆彻。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数学的概

9、念,就能体验数学的趣味。例如:“大风吹“游戏,以往的教师经验是将这个作为体能活动的灵敏性训练,经过改编和设计,其实也可以作为数学活动的游戏。1、小班认识数量 1-5 的物体。可以设计一个漂亮的池塘背景图,有五只鸭子、五只大白鹅,将所有的鸭子和大白鹅都放在一个池塘里。“大风吹,吹什么?“教师将三只鸭子放入另一个池塘中,幼儿根据老师摆放的动物说出数量。或者“大风吹,吹什么?“吹走四只大白鹅“,请幼儿根据老师的指令摆出相应的大白鹅数量。二、教师需掌握的教学基本原则。数学概念的沟通是困难的,不只是学习者(幼儿)有困难,而且传达者(教师或实教的物)也有困难。在实际建立幼儿数学的某一概念时,就必须要有实际

10、的经验。实物的参考与实例的观察是学习的最好媒介,而低干扰、单一概念、具体化的例子引导,也是教师需掌握的教学基本原则。(一)以幼儿为学习的主体,从幼儿数学的学习过程中,依“有趣的动机“、“具体的操作构建“、“实物的观察理解“、“新概念的问题发现“、“推理的沟通讨论“、“符号的记录解释“、“新概念的经验建立“等,完成数学概念的学习。(二)培养幼儿数学心智能力的自主开发,如:“个人的思考“、“内在洞察力“、“综合归纳能力“;与实际数学技能的运用,如:“分析能力“、“逻辑推理“、“社会化思考“等。(三)满足幼儿学习的欲望,以喜欢求知、主动求知启发智力与非智力的学习,获得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当与幼儿现有的经验沟通,变化新概念时,幼儿“创造性思考“的活动便已展开,这是学习数学时幼儿最珍贵的心灵结构的思考行为,这将会影响幼儿日后学习各种知识的方法与态度,也会影响幼儿学习知识后展现出来的能力表现,因此数学的学习重在“创造性思考“能力的激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