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尔哲学启蒙黑格尔哲学启蒙----------------------- Page 1---------------------------------------------- Page 2-----------------------诗意的精神 ──黑格尔折学概略 ----------------------- Page 3-----------------------一、莘莘学子 兴趣和爱好是伟大行为的两翼象征,万物一如 ——歌德 1.少年老成的中学生 1770 年 8 月 27 日,当黑格尔降生在德国斯图加特市的一位税务书记官 家中时,没有人会料到这个孱弱的婴儿在其一生中竟会以摧枯拉朽的激情和 巨人般的勇气将人类精神推进到一个令世人目炫的高度黑格尔一生质朴无 华,与他在哲学王国中所从事的惊心动魄的事业相比,他的生活平淡无奇 我们还是从他的中学时代开始,追溯他的心路历程吧 1785 年,黑格尔就读于斯图加特市文科中学少年黑格尔老成持重,缺 乏朝气,与同龄人相比,他过早地去掉了孩子气,而步入了成年人的世界 他用成年人的眼光和处事方式去考虑问题,理解发生在他周围的大大小小的 事情他几乎没有别的什么嗜好,唯一的乐趣是读书。
他把零用钱都花在买 书上每逢图书馆开放,他准保一本正经地坐在阅览室里,去咀嚼那些严肃 的有时令成年人也望而却步的书读书时,黑格尔还养成了一种独特的习惯 那就是,把读过的东西详细地摘录在一张张活动页上,然后按照语言学、美 学、面相学、算学、几何学、心理学、史学和哲学等项目加以分类每一类 都严格地按照字母顺序排列所有摘录都放在贴有标签的文件夹里,以便检 索使用这些文件夹伴随了黑格尔一生 循规蹈矩的作风使得这位未来的哲学家在少年时代就对追逐时髦不感兴 趣就拿他的嗜好——读书这件事来说,少年黑格尔虽说出生于德国文坛盛 事迭出的年代,新鲜作品令人目不暇接,然而他却反应迟钝当时青年人所 感兴趣的诗歌、散文、小说,诸如莱辛的 《爱米丽雅·伽洛蒂》 、《智者纳 旦》 ,歌德的 《铁手骑士葛茨·封·贝利欣根》 、 《少年维特之烦恼》 ,席 勒的 《强盗》等等,他都没读过甚至到了中学毕业,他也没有读过这些作 品黑格尔所爱不释手的一本书是 《索菲游记,从默墨尔到萨克森》这部 作品决算不上佳作它模仿英国家庭小说笔法,描写七年战争时期东普鲁士 市民的生活情形小说中有大段大段惩恶劝善的说教,同时又以一种让人赏 心悦目的写实方法描写了市民间千篇一律的日常琐事。
黑格尔对这部小说越 读越入迷,直到 18 世纪末,这本小说还算是黑格尔最爱读的书籍之一对此, 黑格尔之后的另一位哲学大师、对黑格尔充满敌意的叔本华,曾不无讽刺意 味地说:我最心爱的作品是荷马,而黑格尔最心爱的作品是索菲从默墨尔到 萨克森的旅行记言语中充满了轻蔑 黑格尔的老成持重、谨小慎微、陈谷子烂芝麻的气味也同样表现在他的 日常行为方式上不妨看几则他那时的日记,从中我们绝看不出他有什么出 众之处 “星期四,7 月 14 日阿贝尔和霍普夫两位教授先生前日光临我们的聚 会我们和他们两位一起散步,他们专门给我们谈了维也纳 ” “星期五,7 月 15 日我和克勒斯教授先生一起散步我们很入神地读 门德尔松的 《斐多》……” “星期六,7 月 16 日市府秘书克拉普夫勒先生今天去世了大家原来 ----------------------- Page 4-----------------------以为他的健康已有所好转呢他死后遗下 9 个孩子一个儿子 8 天前接替了 他的职位,一个儿子在去年秋天进了修道院 ” …… 从这几则日记内容就可以看出,黑格尔以循规蹈矩、安分守己为行为准 则,他的日常生活毫无浪漫激情可言,有的只是枯燥无聊。
他似乎对新鲜事 物缺乏应有的接受能力,以致后来他的传记作者库诺·菲舍尔这样写道:“当 时谁也不曾预料到,这个陶醉于一部乏味小说的平庸少年竟会脱胎换骨,成 为一位深刻的思想家他还将孜孜不倦,力图上进,有朝一日作为当代第一 位哲学家而出现 ” 当然,黑格尔的老师始终对他抱有信心在他们眼中,黑格尔无疑是一 位优秀的学生他每门功课都学得很出色,升级考试的成绩总是优良,书也 读得很多尽管不熟悉近代文学,却以通晓古典文学见长他醉心于古希腊 剧作家索福克勒斯和欧里庇得斯的悲剧,翻译过古希腊哲人爱比克泰德和隆 各司的作品因此,黑格尔深得许多教师的喜爱有一位叫做勒夫勒尔的老 师对黑格尔就特别关心,对他寄予了很高的期望他送给黑格尔一套德译本 的莎士比亚剧作集,在上面写下了这样一句充满爱意的话: “你现在还读不 懂,但不久就会读懂的 ”他还两度私下教授黑格尔,希望以此来促进对黑 格尔才能的开发黑格尔也最尊重他的勒夫勒尔老师他听老师解释伊索寓 言和新约全书,听老师讲西塞罗优美的哲学书信和保罗崇高的宗教义书以及 许许多多有关希伯莱的知识从这些教诲中,黑格尔获得了系统的古代史知 识,也产生了对古代语言和古代诗人的毕生倾慕不已的感情。
而这些对他日 后的精神创作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黑格尔对他的恩师感激不尽1785 年 7 月 6 日,他所敬慕的老师不幸辞世时,黑格尔在日记中写下这样一段话来纪 念地: “勒夫勒尔先生是我最尊敬的老师,特别在我中学低年级时,我敢说 他几乎是最优秀的他为人公正无私,一心为学生、为众人谋福利他不像 别人那样思想庸俗,以为只要能把那种古旧的、年年稍事更改的班级惯例推 行下去,他们就有了生计,而不需要学习提高不,我的先师却不这样想 他了解科学的价值以及科学在各种不同情况下给一个人的安慰我们经常在 那间小小的秘室里促膝相谈,那是多么快乐啊!很少有人了解他的功绩像 他这样一个人竟完全限制在他的工作范围以内,这真是一个很大的不幸现 在,他已经长眠了!但我将永远地、始终不渝地怀念他 ”这是一篇虔诚而 又聪慧也有几分少年老成的悼词,它真切地表达了一位感情真挚的学生对自 己敬爱老师的挚爱情感 还应该指出的是,尽管黑格尔没有给人一个天才少年的形象,反之,他 的老成持重、循规蹈矩、谨小慎微及安分守己倒让人产生一种平庸的印象 但是不能否认,黑格尔日后作为一代思想巨擘的素质实际却是在这段平庸的 让人乏味的岁月中逐渐形成的。
这部分地应看作是他那种少年老成的性格的 结果由于这种性格,黑格尔内心中最仰慕的是严谨、秩序、纯朴和自然的 古典风格,而厌倦华贵、浮夸、伪饰、人为的近代风格他不仅渴望得到一 种直接源自自然与生活的真理,希望思想成为为真理服务的工具而不单是取 悦读者的奢侈品,而且还养成了一种正确的学风——总是要求自己忠实地、 客观地掌握前人的成果所以,他决不是一个单纯对好的思想只知狼吞虎咽 地加以接受的读者他对读过的东西就像对经历过的事情那样,首先要进行 一番独立思考,力求得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只有这样看,我们才不会惊讶, ----------------------- Page 5-----------------------为什么黑格尔在文科中学所写的几篇关于古代诗人和古代历史的文章,总是 受到老师的好评,得到 “大有后望”一类评语 黑格尔在文科中学里还接受了演讲方面的训练在这方面,黑格尔也没 有表现出什么过人之处尽管人们赞扬他的演讲内容,但却对他的演讲风格、 演讲姿态、演讲声调等方面的表现多持批评态度直到大学毕业,这位思如 涌泉,不断吐出新鲜思想的大哲学家所得到的文凭上,也赫然写着:“很不 行的演说家 ”这在很大程度上妨碍了黑格尔,也成为后来黑格尔传记作家 常常为之感到遗憾的缺陷。
如卡尔·古茨科就曾这样说:“作为一个演讲者, 黑格尔的风度举止与迄今我们所看到的一切对名人的描述几乎截然相反…… 施莱尔马赫独具特色的举止风度在性格上与黑格尔相近,但决不可在二者的 讲演本身之间进行这种比较因为前者的表述具有精湛的技巧,但后者的费 力拖沓的讲演则不时地被无休止的重复和无关的冗言所打断两人的共同之 处在于,他们都是当着众人的面,即兴地把思维过程编织成讲演别人往往 是给出事先的深思所完成了的结果,而施莱尔马赫与黑格尔则是更新思维过 程以获得这样或那样的结果黑格尔像一只蜘蛛一样,潜伏在所编织的网的 一隅,试图把蛛丝拉向更远的地方,结果却是越织越向内紧缩……” 可以看出,黑格尔的少年时代是极其平常的,在他身上决没有表现出任 何天才的迹象相反,他当时对于同平庸的、好空谈的人们在一起的日常生 活,以及乏味的交际、行为和各式各样的奇遇,很喜欢作无聊的描述而且, 他还善于恭维权势者 (例如在他的中学毕业演讲《土耳其人治下艺术与科学 的衰落》中,他殚思竭虑证明一个结论,即从各方面看,斯图亚特远比土耳 其好,而这归功于公爵,也就是斯图亚特的统治者) 在他身上,颇多庸常、 老气横秋和鄙俗之气。
黑格尔身上这些庸常习气,随着日后他逐步提高了精 神境界而得到了大部分克服和减少,但仍有许多庸人之气被保留了下来,这 对他以后人格与思想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作为一个革命的、进步的哲学 辩证法大师,他的脑袋后面却始终拖着一条庸人的发辫 2.革命年代的大学生 1788 年 10 月,黑格尔入图平根神学院学习神学,是神学院内领受公爵 奖学金的学生神学院创立于 16 世纪,主要培养未来的牧师和教员学院里 平时有学生 200 至 300 人学院的学习生活具有修道院的特色学生须早起, 祷告后吃早饭上课、自修和散步都有严格的规定犯规一次就得受罚因 为神学院学生都穿黑衣服,城里人管他们叫 “黑鬼” 有材料显示,黑格尔在大学的学习十分勤勉他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 读书和学术研究上此时黑格尔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有增无减曾在他所写的 一篇论希腊罗马古代作家的著述的文章中,黑格尔再一次坚决地主张,古代 诗人直接从自然汲取灵感,当代人则对书本知识充满兴趣;古典作家的长处 在于语言惊人地丰富,因此,古典文学是培养鉴赏力的学校、美育的学校 读一读古代史学家的作品是特别有益的,这些作品是记载历史的典范,极有 助于理解人类所走过的道路。
人的精神在任何时代都一样,只是由于特定的 发展条件而有所不同在黑格尔那个时代,精神领域盛行历史主义思维方式 黑格尔受这种思维方式的影响越来越大 在神学院第一学年结业时,黑格尔获得了一张特优证书: “智力强,勤 ----------------------- Page 6-----------------------勉,品行优良 ”在以后 10 个学期中,智力一栏的评语总是 “强” 而品行 一栏,则从 “优良”降到“及格” ,有时甚至是个“劣”字黑格尔已不再 是那个循规蹈矩的文科中学生了但是,他也没有成为一个放肆的酒鬼在 图平根,酒鬼特别多他本来也可能成为一个大酒鬼避免这种悲惨结局的 一个重要原因是,黑格尔幸运地赶上了世界史上极为壮丽的一页——法国资 产阶级大革命以及随后的整个拿破仑时代政治使他着了迷,同时,也重铸 了他的心灵、思想和精神 几乎所有的黑格尔传记都记载这样一件事:法国大革命的激情在图平根 神学院的学生中博得了热烈回应大多数学生热衷于参加政治俱乐部活动, 黑格尔就属于其中的积极分子他同俱乐部其他成员一起读报纸,谈事变, 传播着法国的新闻,关注着法国的命运,激情奔放,敢作敢为据说,在一 个晴朗的春日,这群热衷于自由的青年人学法国人的样子,种植了一棵自由 树。
黑格尔积极参加了这一活动除此之外,黑格尔还参加了一次在法国大 革命的所谓黄金日子里举行的一场平静的庆祝会他当时的纪念册里就充满 了与自由之树相适应的文字那里有激昂的口号: “打倒暴君!”“打倒坏 蛋!” “打倒梦想绝对统治心灵的暴政!” ;也有深情的对自由和自由战士 的颂扬: “自由万岁!” “卢梭万岁!” ;还有摘自卢梭著作 《社会契约论》 中的名言: “如果天使有个政府,那么这个政府也会实行民主管理的!” 法国大革命在青年黑格尔心目中留下了不可磨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