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态心理简答题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3410858 上传时间:2018-06-06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36.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变态心理简答题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变态心理简答题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变态心理简答题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变态心理简答题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变态心理简答题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变态心理简答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变态心理简答题(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变态心理简答题变态心理简答题简答:1.1、 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 (CCMD)把心理障碍分为哪十种类型?器质性精神障碍,精神活性物质或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分裂症)和其他精神病性障碍,心境障碍(情感性心境障碍) ,癔症、应激相关障碍、神经症,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人格障碍、习惯与冲动控制障碍、性心理障碍,精神发育迟滞与童年和少年期心理发育障碍,童年和少年期的多动障碍、品形障碍、情绪障碍,其他精神障碍和心理卫生情况。1.2、请简述变态心理学的具体研究对象。(1)心理异常的实质,即异常心理的原因、机制和心理结构问题。(2)正常和异常的区别以及判断标准。 (3)心理异常的分类和表

2、现特点。 (4)解释心理异常的心理学理论,都以各种学派对正常人格的观点为基础。1.3、请解释心里异常的实质。异常的精神活动是大脑机能障碍的表现,这种障碍也有其物质基础。这种观点有一定的道理,即大脑的发展水平越高,症状就越丰富,但这种观点不应把大脑的高级机能和低级机能截然分开,两者是有机联系的。从反映论的角度来看,心理异常是不健全的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歪曲反应,所有症状都来源于客观现实,取材于现实生活。1.4、变态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是什么?就是揭示心理异常现象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原因及其规律,提供划分心理异常的标准和有效的方法,并为各种临床方法提供理论依据。1.5、请简述心里异常的判断标准与分类。(1

3、)以经验为标准。 (适用范围最广但却最不准确的一种) 。 (2)社会适应性标准。 (3)病因与症状存在与否的标准。 (适用范围最狭却最准确) 。 (4)心理测验和实践的标准。1.6、变态心理学研究的目的包括哪些方面?为什么?(1)建立有效的对心理异常的诊断体系。即根据个体在心理异常表现上的相似性及其差异,把他们分类到不同的群体中去,这是变态心理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2)对心理异常病理学的描述。 “病理学”是指产生可观察的心理异常表现的心理和生物学过程的异常。(3)对心理异常病因学的描述。病因学是指环境中的事件或个体自身特点中能够产生病理性变化的因素。 (4)对心理异常病程的描述。即对心理异

4、常的各个发展阶段进行描述,并同时区分出在各个不同的阶段中与心理异常有关的个人因素和环境因素。1.7、心理健康水平评估标准包括方面?心理健康水平评估标准的指标包括社会适应行为,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人格的稳定性,挫折的耐受力和社会交往能力。1.8、为什么说行为主义的三个假设可以直接应用于异常行为?首先,异常行为和正常行为一样都是通过过去的经验习得的。其次,人们能从实验中发现什么样的环境因素会引发异常行为。最后,如果改变那些环境因素,个体将不会再学习旧的不适宜的行为习惯,而会学习新的适宜的行为。1.9、变态心理学的未来发展方向是?变态心理学未来发展的方向,是对各种方法的了解和各个层次理论的融合。2.

5、1、请简述如何判定某一精神活动是否正常?答:判断某一精神活动属于正常还是异常,一般从三个方面分析:1、纵向比较:即与其过去一贯的表现相比较,精神状态的改变是否明显;2、横向比较:即与大多数正常人的精神状态相比较,差别是否明显,其严重程度及持续时间是否超出了一般限度;3、结合当事人的心理背景和当时的处境进行具体分析和判断。2.2、简述进行精神检查时的注意事项?答:进行精神检查时的注意事项包括五个方面:(1)应确定是否存在精神症状以及存在哪些精神症状;(2)应了解症状的强度、持续时间的长短,并评定其严重程度;(3)应善于分析各症状之间的关系;(4)应重视各症状之间的鉴别,减少误诊;(5)应学会分析

6、和探讨各种症状发生的可能诱因或原因及影响因素。2.3、简述几种常见的精神症状综合征?答:1、幻觉妄想综合征:以幻觉为主,多为幻听,在幻觉的背景上又产生被害、影响等形式的妄想;2、精神自动综合征:是在意识清晰状态下产生的一组综合征,包括假性幻觉、被控制体验、内心被揭露感及系统化的被害妄想、影响妄想等相互联系的综合征;3、紧张综合征:以病人全身肌张力增高而得名,包括紧张性木僵和紧张性兴奋两种状态,两者可交替出现;4、遗忘综合征:又称柯萨可夫综合征。其特点是近记忆障碍、遗忘、定向障碍尤其是时间定向障碍、虚构症等;5、Cotard 综合征:以虚无妄想或否定妄想为核心症状的一种综合征。病人认为自身内部器

7、官和外部现实世界发生了变化,部分已经不存在了。2.4、如何进行精神检查?为了判定某一种精神活动是异常还是正常,一般从 3 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1)纵向比较;即与其过去一贯的表现相比较,精神状态的改变是否明显;(2)横向比较:即与大多数正常人的精神状态相比较,差别是否明显,其严重程度及持续时间是否超出了一般程度。(3)应注意结合当事人的心理背景的处境进行具体分析和判断。2.5、简述妄为的特点。妄想:是一种错误的、歪曲的病理性信念或判断,既没有事实根据,也与个体所处的背景和文化中公认的观念不一致;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都无法纠正。特点:没有事实依据,与其教育水平不相符,病人坚信不移无法说服,不

8、能以亲身体验和经历加以纠正。2.6、简述如何理解自知力?(1)自知力又称内省力、领悟力,是临床精神病学中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指病人对自己精神疾病的认识、判断能力。(2)精神科疾病与非精神科疾病的区别就在于,精神病人对疾病的认识和态度构成了精神科疾病的一个组成部分。有些精神障碍病人自知力保持完好,如各类神经症病人。但多数精神障碍病人一般均有程度不同的自知力缺失,因此,他们并不承认自己有精神障碍,也不主动就医,甚至拒绝看病、服药、住院。(3)在精神疾病的初期,有的病人自知力尚存,病人感到自己与以往有所不同,甚至会主动诉说自己的异常体验。急性起病的病人会表现得十分困难,因为病人意识到自我发生了急剧的改

9、变,却说不清原因。(4)随着病程的进展,病人常对自己的精神症状丧失了判断能力,这种现象称为自知力丧失。当病情好转时,自知力逐渐恢复。(5)临床上将有、无自知力恢复的程度作为判定病情轻重和病情改善程度的重要指标。精神症状消失,并认识到所患精神症状是病态的,意味着病人在临床上的痊愈。2.7、简述谵妄的诊断标准。处于谵妄状态的人会有程度不同的意识障碍、注意受损和认知损害;表现为迷茫、无法与周围的人沟通、不能集中注意力、不能把注意力维持在一些几乎是最简单的任务上;有明显的记忆和语言方面的问题,并伴随有定向障碍、情感障碍和睡眠-觉醒周期紊乱。谵妄的症状不是逐渐产生的,往往迅速起病。它会在几个小时或几天内

10、发展起来的,并且能在一天内有所变化。3.1、惊恐障碍的主要表现有哪些?答:惊恐障碍是指个体突然感到强烈的恐惧、紧张,或者预感到有不好的事情将要发生,但发作前没有特定的诱发事件,发作之后逐渐消退。有时出现严重的、经常性的发作。惊恐发作时,在情绪上,个体被强烈的疑虑、恐惧或人格解体所击溃;在生理上,个体可表现出急性应激反应;在认知上,个体有濒死感和失控感。3.2、社交恐惧症的主要表现有哪些?答:恐惧症,也称为恐怖症,是一种以过分和不合理地惧怕外界客体或处境为主的神经症。病人明知没有必要,但仍不能防止恐惧发作。恐惧发作时往往伴有显著的焦虑和自主神经症状。病人会极力回避令其感到害怕的客体或处境,或是带

11、着畏惧去忍受。恐惧症病人的恐惧反应同现实情境的危险性是极其不成比例的。这种恐惧反应可能会妨碍到一个人生活的各个方面。3.3、特定恐惧症分为哪些类型?答:(1)动物恐惧症:通常是猫、狗、鸟、老鼠、蛇和昆虫;(2)自然环境恐惧症:包括污物、高度、黑暗、风、水和风暴;(3)情境恐惧症:包括桥、电梯、飞机、隧道、封闭的场所、公共运输工具;(4)血、注射和伤口恐惧症;(5)其他:包括疾病或死亡。4.1、癔症的诊断标准(1)有心理社会因素作为诱因,并至少有 1 项综合征,如癔症性遗忘、癔症性漫游等;(2)没有可解释上述症状的躯体疾病;(3)社会功能受损;(4)起病与应激事件之间有明确联系,病程多反复、迁延

12、。4.2、癔症性身份识别障碍的诊断标准 符合癔症诊断标准:以自我身份识别障碍为主,丧失自我同一感,有双重人格或多重人格; 对周围环境缺乏觉察:周围意识狭窄或对外界刺激异乎寻常的注意狭窄和选择性注意,并与病人改变了的身份相联系; 上述症状必须是非己所欲:发生在宗教或文化背景认可情境中的类似状态之外或系其延伸; 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 排除分离症是由相关障碍、情感性精神障碍引起的4.3、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可能原因及其治疗原因:造成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直接原因是创伤性事件,比较典型的创伤性事件有自然灾害、人为灾害、强暴等;但是,一个经历了创伤性事件的人是否会发展成创伤后应激障碍,原因非常复杂,包括生理

13、的、心理的和社会的多方面因素。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易感性,对威胁和创伤感觉最敏感的人最易患上 PTSD。治疗:药物治疗,如抗抑郁和抗焦虑药物可以使一些病人的某些症状得以缓解;心理治疗,如暴露、眼动脱敏再加工、公开等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治疗有一定效果,但无法治愈。4.4、 适应障碍的可能原因及其临床描述(1)适应障碍的可能原因:应激源、个性和易感素质是引起适应障碍的可能原因。(2)适应障碍的临床描述:适应障碍是由心理社会因素引起的一种心理障碍,以明显的情绪症状为主要表现适应性障碍可发病于任何年龄。男女患病率相等。有明显的情绪症状,也可出现明显的行为改变,多为发泄行为或品性改变,病人还可出现其他适应不

14、良的行为。4.5、适应障碍治疗的根本目的是什么?答:要放在帮助患者提高处理应激境遇的能力,早日恢复到病前的功能水平,防止病程恶化或慢性化。5.1、简述人格障碍的成因。生物学因素因素,病理生理中大脑边缘系统有情绪和行为有极其密切关系,高级神经活动的兴奋与抑制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存在某种障碍。早年的精神创伤的影响,家庭关系不和谐父母不良行为的影响,不良的教育方式,父母对孩子冷漠和疏远,正常的亲密的亲子关系得不到发展,父母对孩子的要求不一致,通常母亲过分溺爱,父亲过分苛求5.2、CCMD-3 对人格障碍的分类;DSM-IV 对人格障碍的分类。CCMD-3 对人格障碍的分类包括:偏执型、分裂样、反

15、社会型、冲动型、表演型(癔症型) 、强迫性、焦虑型、依赖型、其他(如被动攻击性、抑郁性和自恋性)人格障碍等九类。 DSM-IV 的分类:A 组人格障碍:分裂样人格障碍;分裂型人格障碍;偏执型人格障碍B 组人格障碍:回避型人格障碍;依赖性人格障碍;强迫型人格障碍C 组人格障碍:反社会性人格障碍;边缘型人格障碍;表演型人格障碍;自恋型人格障碍5.3、 偏执型人格形成原因(1)早期失爱:幼年生活在不被信任、常被拒绝的家庭环境之中。缺乏母爱,经常被指责和否定。单亲家庭更易出现有偏执型人格的儿童! (2)后天受挫:成长中连续地遭受生活打击,经常遇到挫折和失败。如经常受侮辱或冤屈。 (3)自我苛求:自我要

16、求标准极高,并与自身存在某些缺陷之间构成尖锐的矛盾。但是从不公开承认自身的某些缺陷。如个子不高、长相不出众、才能不突出等,其实,意识深层正为此自卑。 (4)处境异常:某些异常的处境也使人偏执。如没有学历的人,厌恶别人谈论学历,经济状况不好的人,回避谈论经济收入问题,单亲家庭的孩子,怕别人知道自己的家庭情况。5.4、 偏执型人格治疗方法(1) 、认知提高法。由于患者对别人不信任、敏感多疑,不会接受任何善意忠告,所以首先要与他们建立信任关系,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交流情感,向他们全面介绍其自身人格障碍的性质、特点、危害性及纠正方法,使其对自己有一正确、客观的认识,并自觉自愿产生要求改变自身人格缺陷的愿望。这是进一步进行心理治疗的先决条件。 (2) 、交友训练法。鼓励他们积极主动地进行交友活动,在交友中学会信任别人,消除不安感。 (3)、自我疗法。具有偏执型人格的人喜欢走极端,这与其头脑里的非理性观念相关联。因此,要改变偏执行为,偏执型人格患者首先必须分析自己的非理性观念。 (4)、敌意纠正训练法。偏执型人格障碍患者易对他人和周围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