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高三质量检查(历史试题)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43410718 上传时间:2018-06-0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3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高三质量检查(历史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福建高三质量检查(历史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福建高三质量检查(历史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福建高三质量检查(历史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福建高三质量检查(历史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高三质量检查(历史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高三质量检查(历史试题)(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福建省厦门市2008 年 高 三 质 量 检 查历 史 试 题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请把答案用黑色的签字笔 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注意事项:答案请答在答题卷上。第卷(选择题 共 75 分)一、本卷共 2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75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 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关于图 1 所示钱币的表述,错误的是( ) A唐朝通用的主要货币 B始铸于唐玄宗统治前期 C成为唐以后历代货币范式 D曾经在日本大量出土 2明朝四方斋丛说称“昔日逐末之人尚少,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 ; 苏州府志载“明万历苏民无积聚,多以丝织为主。东北半城皆

2、居机户,郡城之东 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 ”两段史料包含的相同信息是 ( ) A社会贫富分化加剧B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C资本主义萌芽出现D商品经济获得较快发展 民族融合和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回答 35 题。3观察下列一组图片,从所给主题中选出最恰当的一项是( )4下列加强对西南边疆管辖的措施中,明清两朝都推行过的是( ) A僧官制度B改土归流C设宣政院D金瓶掣签制度 5下列历史事件中,性质与“郑成功收复台湾”相近的是( ) A卫青收复河南地B岳飞抗金 C戚继光抗倭D康熙平定三藩之乱中国古代思想、科技的发展源远流长,影响深远。回答 68 题。 6作为战国时期法家

3、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子主张“事异则备变” ,下列寓言故事与之直接相关的是( ) A自相矛盾B掩耳盗铃C守株待兔D塞翁失马 7魏晋南北朝时期葛洪、陶弘景对道教的改造及宋代理学的出现,集中反映出( ) A儒家思想和佛教、道教的相互影响渗透 B儒家思想开始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C道教取代儒家思想在社会上占主导地位 D儒家学说的“神学化”色彩越来越浓厚 8围绕“四大发明影响西方社会”的研究性学习课题,四位中学生各自拟定如下小论文标 题,其中最不恰当的是( ) A大汉文明的传承“纸”加速了欧洲的文化进程 B新航路开辟的助跑器指南针 C火药荡平欧洲封建城堡的致命武器 D印刷术西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根本

4、动力 中共“十七大”报告将民生问题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追溯历史,在民生建设方面 有许多经验教训可供借鉴。回答 912 题。 9孔子在担任鲁国大司寇期间,大力打南假冒伪劣,市场秩序一片井然,羊贩子吴狱氏再 “不敢朝饮其羊” (不敢再像以前那样,早上卖前先让羊多喝水以增加重量) 。对此理 解错误的是( ) A当时商品经济有一定发展B孔子关注民生、主张“诚信” C孔子反对商业欺诈行为D孔子坚持“以法为本”的政治理念 10唐朝租庸调制有利于农业生产,其表现之一是( ) A使农民生产时间有一定保证B使农民得到一定数量的土地 C使农民摆脱政府的人身控制D使农业生产与市场联系加强 11孙中山在新三民主

5、义纲领中提出“平均地权” “节制资本”的主张。该主张( ) A满足了农民对土地的要求B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内容一致 C体现了对劳动阶级的关注D反映了发展资本主义的要求 12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政府所发动的“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的相似之处在于( ) 重点打击不法的投机商纯粹以经济手段解决问题 有利于全国物价的稳定实现了全国财经的统一 ABCD 13近代西方列强在中国获取下列特权的先后顺序是( ) 领事裁判权公使驻京协定关税开设工厂 ABCD 14在一篇题为中国简史的杂文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林则徐说:我销;洪秀全说: 我反;康有为说:我变;孙口山说:看我的。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A纯属缺

6、乏历史依据的文学夸张B反映了近代中国人的救国探索C展现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D表达了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精神 15 “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逮 之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 ” 上海学联告同胞书 (1919 年 6 月 12 日)关于“五四运动”的这段材料揭示出( ) 青年学生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运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工人阶级成为运动的主力军斗争取得了初步的成果 ABCD 16新中国 19531956 年实行的“赎买”政策( ) A主要针对的对象是官僚资本B直接借鉴了苏联的成功经验 C受到手工业改造形式的启发D实现了向公有制的和平过

7、渡 鸦片战争引发了中国社会经济和思想的变化。回答 1719 题。17英国驻广州代办密切尔在 1852 年的一份报告书中说:“经过和这么一个大国开放贸易 十年之久,并且双方都已废除了一切独占制度,而拥有如此庞大人口的中国,其消费 我们的制造品竟不及荷兰的一半这好像是一个奇怪的结局。 ”造成该结局的因素不 包括 ( ) A中国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B清政府继续推行闭关政策 C鸦片输入加剧中国白银外流D具有鲜明资本主义色彩 18与海国图志 、 瀛环志略相比, 资政新篇的突出特点是( ) A农民革命实践的产物B介绍了西方的政治制度 C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D具有鲜明资本主义色彩 19图 2 和图 3 所

8、示两家企业的相同点包括( )体现了洋务派“求富”的思想主张企业的部分产品投放于市场 解决了其后军事企业创办的原料问题推动了中国的工业化进程 ABCD 从古到今,许多历史人物在漫漫历史长河中留下了他们各自的印迹。回答 2022 题。20下列对联与所吟咏的历史人物搭配错误的是( ) A哀怨托离骚,生而独开诗赋立;孤忠报楚国,余风波及汉湘人屈原 B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蒲松龄 C作民权保障,谁非后死者;为宪法流血,公真第一人宋教仁D倡民族民权,推翻数千年专制之局,无公则无民国;定联俄联共,促成第一次国 共合作,有史必有斯人李大钊 21在对下列四位历史人物进行分类时,某同学将前三人归为一类

9、,他确定的分类标准是 ( )A勇于学习西方的先行者B清政府内部的有识之士 C倡导政治维新的改革家D著名的近代爱国实业家 22 “无论何种学派,苟其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尚不达自然淘汰之命运,即使彼此相反, 也听他们自由发展。 ”蔡元培的这一主张( ) A体现了“兼容并包”的办学思想B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指导思想 C调和了新旧文化之间的尖锐矛盾D不利于资产阶级文化的传播 近代史上的国共关系经历了一个曲折的演变历程。回答 2325 题。231922 年 6 月,中共中央在一份文件中指出:“无产阶级目前最重要的工作,还是应该 联络民主党派共同对付封建军阀,以达到军阀覆灭、建设民主政治的目标” ,上述材料

10、表明中国共产党( ) A正式确定与国民党合作的方针B基本明确了民主革命的目标和动力 C忽视了民主革命的领导权问题D放弃了实现共产主义的奋半目标 241937 年 4 月 5 日,国共两党要人携手共祭黄帝陵。该场景得以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 )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B中国共产党主动调整政策 C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D国民政府的性质彻底改变 25图 4 与图 5 体现了 20 世纪四十年代国共之间的政治较量。两次谈判( )A都由中国共产党主动提出B会谈地点都在重庆 C反映了双方力量对比的变化D国民党均拒绝签署和平协定第 II 卷(非选择题 共 75 分)二、非选择题(四题,共 75 分) 26

11、 (18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下列是四个不同朝代的交通路线图材料二 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脂膏是此河。李敬方汴河直进船 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胡曾汴水 海客乘天风,将船行远役。譬如云中鸟,一去无踪迹。李白估客乐(1)写出材料一各图相对应的朝代名称。 (2 分)图 6: 图 7: 图 8: 图 9: (2)据图 6、图 7 概括两个朝代在交通领域所采取的相同举措,并各举一例加以说明。(4 分)(3)据图 8、图 9 比较两个朝代在对外交通方面的异同之处,概述促进其对外交通发 展的相同原因。 (6 分)(

12、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交通建设对社会发展造成的影响。 (6 分)27 (21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科举制度产生于隋而确立于唐。因为有多种科目, “分科举人”,故名科举。与重 点在于推荐的察举相比,科举制度的特点在于:考生可以“怀牒(注:指写有应试者相关 状况的簿册)自列于州县”,自由报考;而且“取士不问家世”, “一切以程文为去留”,没有 如“人门兼美”一类的附加条件科举制施行的重要结果之一,是造就了一种新的社会 结构。邓之诚中华二千年史指出:“自魏晋以来,造成门阀之九品中正制度,至是 始完全废除。且科举盛行,白衣及第,得通婚于世宦,而门第之风亦衰。此实

13、为中古社会 上一大变革也。 ”袁行霈主编中华文明史第三卷 材料二 (唐代)考试之前,士子往往向达官贵人或者闻士名流投呈作品,称为“投卷”或 “行卷”,希望博得赞赏,以便先声夺人也允许官员向选举机关推荐,称为“公荐” (宋代)考试之前,被指定的考官全部进入贡院,考试期间不得私自外出或会见亲友。 这种做法,当时称之为“锁院”各级考试的试卷一律“封弥”(即糊名法)、 “誊录”。唐宋两代科举取士数额略计朝代年数取士(进士)总数年均取士唐290 年660323宋310 年43000139袁行霈主编中华文明史第三卷 材料三 故愚以为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但加上百六十余人也。 顾

14、炎武日知录拟题 材料四 惟今变法之道万千,而莫急于得人才,得才之道多端,莫急于改科举。今学校 未成,科举之法未能骤废,则莫先于废八股矣。然而中国之割地败兵也,非他为之,而八股致之也。 康有为请废八股折试帖楷法试士改用策论折 材料五 1905 年 08 月,袁世凯等六大臣上书,请立停科举。并指出“且设立学堂者,并 非专储才,乃以开通民智为主,使人人获得普及之教育,具有普通之智能,上知效忠于 国。下知自谋其生也。其才高者固足以佐治理,次者亦不失为合格之国民,兵农工商,各 完其义务而分任其事业无地无学,无人不学,以此致富奚不富,以此图强奚不强。 ”清末筹奋立宪档案史料下册(1)材料一所说“中古社会上

15、一大变革”的含义是指什么?(不得照抄材料)结合材 料一所述科举制的基本特点,分析其能够在这“一大变革”中发挥重大作用的主 要原因。 (7 分)(2)材料二反映宋朝科举制较唐朝有了哪些发展?对此宋政治造成什么影响?(5 分)(3)材料三、四两种观点有何相似之处?(1 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顾炎武和康有为 提出其观点的各自背景。 (6 分)(4)1905 年,袁世凯等人奏请清政府“立停科举” “设立学堂” ,据材料五概述其主要 理由。 (2 分)28 (16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935 年华北事变的帷幕拉开后,日本驻屯军于 7 月制订了关于华北新政权产 生之相应经济开发指导案,进一步提出“应利用一切机会,促进对交通、资源及金融等 方面的投资”。日本利用其在华北的政治、军事等方面的特殊地位,以合办、贷款、直接 投资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