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艺术概述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3403528 上传时间:2018-06-0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堂教学艺术概述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课堂教学艺术概述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课堂教学艺术概述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课堂教学艺术概述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课堂教学艺术概述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堂教学艺术概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堂教学艺术概述(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课课堂教学堂教学艺术艺术概述概述一、生命化一、生命化课堂教学艺术的最高境界课堂教学艺术的最高境界 传统教学过于注重学生认知的发展,书本独尊于教学生活中,教师在传授 知识时只注重认知结果的达成,学生则成了知识填鸭的对象,学生在教学中只 是形式上的主体,而不是实质上的主体。学生的情感体验与感悟、价值观等在 书本知识面前都是苍白无力的,只能退居其次甚至无一席之地。 传统教学过于注重教师单方面的表演,学生培养偏于整齐划一;师生之 间缺乏沟通,导致师生关系二元对立;缺乏对教师本身生命价值的关注。这些 都是我们教学中的不正常状况,而这种忽视了主体的生命存在与价值,背离我 们的教学目的的教学形式却在课堂教

2、学中或轻或重地存在并被应用,从而使师 生双方都在缺乏情感体验、缺失人格、抹杀个性中不断地失去自我的存在感, 试想:自我感觉皆已丧失,那么,对他人、对社会的关爱又从何谈起?如此循 环,我们培养出的学生不可能会服务于社会与人类,倒有可能会让人类遭受生 灵涂炭,这样的教学谈何价值?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并试图建构新的视角的 教学理论生命化教学。 非生命化教学以学生尽可能多地掌握知识为终极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 观等培养目标形同虚设,忽视了学生本体作为人的内在人格精神世界的完整性, 使教学走入了迷途。 生命化教学所追求的是人的生命的完整,即人格心灵的完整,个性发展和 情感与兴趣得满足。对生命化得教学我们

3、作如下界定:生命化教学是指在教师 与学生以生命发展为基础,通过对生活世界得关注,使学生情感得到体验,人 格得以塑造,个性加以张扬,同时使教师的职业生命活力得以焕发,师生生命 在交往互动、共同经历中不断生成的过程。它不再是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 过程,也不是只以“学生为中心”的单方为其发展的过程,更不是单纯意 义上的教与学的过程。它是在使学生具有正常的情感体验,具有真善美的价值 人格、个性发展基础上给予教师一个职业生命的满足,使得师生双方生命都得 以生成,得到完整的生活的教与学的过程。 (一)、教学的生命体验性(一)、教学的生命体验性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正因为如此,才弥足珍贵。无论学生还是教师,对

4、生命 都应珍惜。所以,课堂教学要把生活世界还给师生,把人格塑造、个性张扬回 归于教学的本体,这是教学的根本所在;同时,教师作为课堂中人的主体之一, 课堂教学也是其生命的一种经历,占用其成人之后三分之一以上的时空,其生 命的意义及价值正是在此历程中显现并得以成就的 。 生命个体作为独一无二得存在,它在社会存在中需要获得自我生命得确认 感和生命力量自由绽放得愉悦感,这是作为生命个体所必需得生命体验感。体 验是个体生命在生活世界中的存在前提,而体验性也正是在生命化教学中对于 生命的个体(教师与学生)双方生命得以生成的前提。生命的本质在于通过对 事物的体验而持久不断地生成。那么课堂教学也就是让作为课堂

5、活动中的主体的教师与学生的生命得以生成,这是知识的生成,情感的生成,价值观的生成 以及职业生活的生成,也就是二者生命借助课堂教学中的一切媒介得以持久发 展。所以,生命化教学的本质特征就是师生生命的体验性与生成性。 (二)、教学的交往互动性(二)、教学的交往互动性交往是教学的本质属性。教学即交往,是交往双方在教学过程中所展开的 人与人之间的本质力量的相互关系。恩格斯指出:“相互作用是事物的真正的 终极原因”,“物体是相互联系的,这就是说,它们是相互作用着的,并且正 是这种相互作用构成了运动。 马克思将“人对人的作用”也称作“人们的交互 作用”或“个人的相互作用”,即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活动。教学活

6、动过程中, 交往包括人与人之间发生的一切相互作用关系。我们通常所用的一系列表达教 学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概念,诸如交谈、交流、交际、交换、竞争、冲突、对 立 等,仅仅反映了教学交往中的某些方面或某种形式。教学中的相互影响、相 互合作、相互冲突、相互矛盾都是教学中人与人相互作用关系的不同表现形式 而已。人,不管是个体还是群体,都是自然力和社会力、体力和智力、物质力 和精神力的有机统一体,这些力量的有机结合构成人自身的本质力量。人与人 之间的交往活动都是人自身本质力量的相互作用。在交往中展现和确证着自己 的本质力量,并不断发展着自身的本质力量。教学交往的中介知识、能力、语 言、活动等都凝结着人的本质

7、力量,同时也是交往活动的产物。所以说,以此 为中介的教学交往,其本身就直接取决于人的本质力量。交往双方具有怎样的 本质力量,就会决定交往的内容和形式,决定交往活动的质量。 (三)、教学的生成发展性(三)、教学的生成发展性 生命化教学是一个不断自我出新、自我繁衍、自我生成的过程。教学作 为一种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是有生命性的,体现出自身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这种生命的意义预示着教学不是预设的、模式化的,作为一个生命体,教学是 在一个时空中由教师与学生交互作用而生成的。这种生成性有三个基本要点: 首先是教学生命产生存在的起点,即生成点。教学生命力的产生源于学生现有 的发展水平与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

8、二者之间的矛盾统一构成教学的内在动力 决这样一对矛盾就成为生成性教学的起点。其次是形成交往互动的过程。生命 源于相互的作用,教学的生成性就是在这种不断的运动中诞生,又在这种不断 的运动中展示其生命力。生命力需要激活,教学生命力的激活在于教学过程中 人与人之间本质力量的相互作用,只有建构这样一种交往互动的教学过程,生 命才有其存在的空间,生成才成为可能。最后是以师生的生命体验与生命关怀 为终极目标。生成不是随意的、自发的,而是以师生的生命体验与生命关怀为 本位,以师生的共同发展为目标,以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为基础,通过交往互 动,师生双方达成共识、共享、共进的境界。二、二、 课堂教学艺术的概念课堂

9、教学艺术的概念教学艺术是一个常常被赋予新的含义的命题,各个不同的阶段对其有不同 的见解。什么是教学艺术、为什么说教学是一门艺术、如何认识教学艺术的本 质等等,很多问题值得我们思索。分析一个命题,常常要从它的本质入手。教 学艺术的本质是指教学艺术区别于其他的艺术形式而独立存在的内在规律性或 根本特点。对教学艺术的本质有以下不同的理解: (1) 技巧说。即将教学艺术看作教学的方法和技巧。 (2 )创造说。即将教学艺术看作与艺术家一样的创造。 (3)审美说。即将教学艺术看作具有审美意义的教学。 (4)规律说。即把教学工作所取得的成效的规律和途径看作教学艺术的本 质。 (5)素养说。即将教学艺术看作教

10、师的教学素养或个人才华。 (6)特征说。即将教学艺术看作教学活动的特征。 (7)交流说。即将教学艺术看作师生间的精神交流。 (8)整体说。即将教学艺术看作教与学的统一整体,等等。关于教学艺术 众多观点的潮涌,本身足以说明教学问题所引起的关注。而教学艺术又不同于 其他艺术,“艺术”是受“教学”限制的。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1从教学对象上看,教学艺术是存在于人与人之间的艺术。教学艺术是人在人的身上显示出人的美的本质,对象的特殊性在于其具有人的思想、情感、 意志等,因而,教学艺术是人对人的艺术,是培养人、塑造人的艺术。正是从 这个意义上,我们称教师为人类灵瑰的工程师。 2。从教学实践的过程看,教学

11、艺术是以人为对象,教学过程主要是人对 人的作用过程。这不同于人对物的过程。“人物”的过程主要是人利用物 的特征,根据物的特性,对物进行的改造,并将自身的审美特性体现在物上。 而“人人”的艺术过程打破了支配与被支配,利用与被利用,表达与被表 达的关系,双方处在平等的关系上,艺术主体根据艺术对象的特点,从符合艺 术对象的审美观出发,来激发出艺术对象的美的本质。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学 艺术是一种交往艺术。 在教学发展过程中,人们经常将教学艺术和教学技巧联系在一起,甚至将二 者等同。而“艺术”一词来源于拉丁文 。在拉丁文中,本义是指木工、铁工之 类的专门技艺和技能。17 世纪美学的艺术概念开始从技艺和技

12、能概念中分离出 来。18 世纪后期,这种分离越加明显,关于艺术的词组去掉了表示性质的形容 词性,以单数形式代替了总体复数形式,并最后压缩为现代英语中的 art。到了 现代, 艺术的含义有两种:一种是指富有创造性的工作方式和方法,另一种是 指用“语言、线条、动作、色彩、音响等不同手段过程形象地反映社会生活 , 并表达作家、艺术家思想感情地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从此解释可以看出,教 学具有艺术的内涵,艺术和技艺又有着某种内在的一致性。教学艺术和教学技 巧、技艺、技能的关系也可以如此理解。但我们同时也要看到二者的差异:教 学技艺虽有“艺术”的成分,但艺术是“依附”在技巧、技能上的。而教学艺术,它不局限

13、在教学技术、技巧的范畴中,它存在于教学的整个空间范围内, 存在于教学的整个过程中。而且,教学艺术的重心在艺术、审美方面,在这当 中,功利的目的是“依附”在艺术上的。 综上所述,我们尝试着对教学艺术作出如下定义:教学艺术是下种特殊的 实践艺术、过程艺术,从教学的角度对教学的艺术属性的理解及据此发展起来 的艺术的教学方式、方法、手段、形式等等。这一定义也许并不全面,简约地 说,这定义包含了如下几个要点: 第一,教学艺术是“ 握上教掌的一个独特视角、独特方式。教学活动是人 类复杂的哺育下一代的过程,只有从“高低远近各不同”的角度来看,才能真 正理解,掌握教学。教学艺术从美学的角度揭示了教学活动中特有

14、的艺术属性。第二,教学艺术是实践艺术和过程艺术的统一,学价值观与特定的教学操 作方式的统一。 第三,教学艺术具备一般的艺术特点,如形象性、情感性、审美性、创造 性等 第四,教学艺术中,艺术掌握的是教学,艺术的前提是教学。教学是艺术 的掌握对象,教学也是教学艺杏功能的边界限定,教学艺术包含在教学中,服 务于教学。 三三 课堂教学艺术的特征课堂教学艺术的特征 教学艺术的特点是指教学艺术区别于教学技能、教学科学及其他艺术的特殊性 质,是其本质在教学各个方面的表现。各学者对教学艺术特点的阐述各不相同。有学者认为,教学艺术特点主要表现在三方面:形象性、情感性和创造形象性、情感性和创造 性性。 有学者认为

15、,教学艺术有个别性、创造性和审美生个别性、创造性和审美生的特征。 有学者认为,教学艺术的生真主要表现在下列四个方面:实践性、创造 性、表演性和审美性。 更有人划分的极为具体:教学艺术具有形象性,情感性、即兴性、娱乐形象性,情感性、即兴性、娱乐 性、个性化、创造性、审美性性、个性化、创造性、审美性等七方面的特点。形象性、情感性和创造性是人 们普遍认可的,而实践性,笔者认为是十分必要的。形象性形象性是教学艺术最基本的特点是指教师在课堂中的行为就如艺术家 在舞台上的表演一样,是一切外观行为的综合表演,即教师的衣着打扮、表情 态度、身姿动作、实验操作、口语板书等等,并借助语言、表情、动作、直观 事物、

16、绘画及音响等手段,对讲授的内容进行形象的描绘,把抽象的理论形象 化,变为学生易于接受的知识。优秀的教师总是将讲台当作舞台,把一节课组 织得生动活泼,富有艺术感召力。如:特级教师斯霞在给一年级学生讲解“颗 颗稻粒多饱满”这句话时,学生对“饱满”下词理解不深,老师多次启发后, 学生不是回答“麦子长得很饱满”,就是说“豆子长得很饱满”。她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突然走到门口,转过身来,胸脯略略挺一挺,头微微下扬,双 目放光,走到教室中间,问学生:“老师的精神怎么样?”大家不约而同地回 答:“老师精神很饱满。”她又说:“那让我看看你们的精神怎么样。”学生 们一个个挺起小胸脯,坐得端端正正。她靠自己形象的表演,使学生不仅理解 了“饱满”一词的含义,还懂得了它的引申义,更通过这种即兴表演,提高了 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习热情,显示了教师深厚的教学功底,将教学引人了 艺术的境界。 教师的表演要以情动人。教师的课前准备一定要充分,合理,并对讲授内容 怀有深厚的感情,才可能“移情别恋”。但要注意表演必须适度,所谓“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