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英汉文化异同因素在习语中的反眏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338841 上传时间:2017-08-1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英汉文化异同因素在习语中的反眏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谈英汉文化异同因素在习语中的反眏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谈英汉文化异同因素在习语中的反眏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谈英汉文化异同因素在习语中的反眏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英汉文化异同因素在习语中的反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英汉文化异同因素在习语中的反眏(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英汉文化异同因素在习语中的反眏摘要 社会是因交际而生的,社会的交际不仅是语言的交际,也是文化的交际,习语是语言的精髓,比较两种文化背景产生的习语,有益于了解英汉两种文化的异同。关键词 习语 文化差异“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是把人们联系起来的纽带,语言又是文化的载体,文化赋予它丰富的内涵和多变的形式。语言和文化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发展,从古到今,每一种文化都有自己的特点,都有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习语是浓缩了的语言,是人们在语言发展过程中经历过长期的社会实践提炼出来的语言精华,其表达方式简捷洗炼,通俗易懂,语言生动活泼,音韵优美,意蕴深长。习语是一个民族生活坏境、历史文化的缩影,是其思

2、想和情感的生动展示,具有丰富的文化色彩。例如:It takes wings to itself.Thats like putting the car near the gold-fish bowl. (如同把猫放在金鱼缸边)That was the last straw.习语 1)与汉语成语“不翼而飞”具有相同的形式与意义。习语 2)的意义与汉语成语“开门揖盗”相近。习语 3)直译为“那是最后一根稻草” ,但若了解了这个习语的典故就知道其真正的意义并非如此。古代西方一些国家用骆驼载运稻草,当骆驼已经负载了很重的稻草后,若再加一点点就有可能使骆驼到下去,此语喻“不能再忍受了” 。一、语言是文化的

3、载体。维特根斯坦说:“语言是如此深刻地嵌在一个背景的框架上,这个框架就是作为语境的文化。 ”对英语习语的翻译不仅是英汉语言的转换,而且是中英文化间的交流,翻译习语时,为使文章忠实通顺,文章所要表达的信息思想充分地反眏出来,就要深入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比较英汉两种文化的习语,有助于我们了解英汉文化的共性与差异性。1、在内容与形式上相似的英汉习语。Pour oil on fire (火上浇油)Fish in troubled water (洪水摸鱼)Snowy skin (肌肤洁白如雪)As light as feather (轻如鸿毛 )As hard as rock (坚如磐石)Downy

4、 lips makes thoughtless slips. (嘴上无毛,办事不牢)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 (患难见真情)由以上英汉习语可以看出,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在许多方面存在共性。从自然环境到人类社会文化背景都存在种种共性,这种种共性形成了人类对自身外部世界的种种共识。可以看出,两个民族的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感知具有相似性,思维顺序、价值观念、审美情趣等都有一定的共性。2、形式相异,意义相近的英汉习语Spring up likes mushrooms. Mushrooms 在英国多雨的气候中可得到迅速的生长,因此英国人就用此话来描述某事物生长发展的

5、蓬勃兴旺,汉语的“雨后春笋”与其有相同意义。英国在春季时,草莓遍地,俯拾既得,英国人用“按as black berries”比喻“多不可数” ,汉语的“多如牛毛”与其有相同的意义。“Up a gum tree” gum tree 英国高大的桉树,当一个人爬在树中间,上下都很困难,用来比喻“不想做某事,但又不得不做某事” ,汉语中有“骑虎难下”与其意义相似,请看下面的英语习语,例如:to 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 (一石二鸟)Better be the first in a village than second at Rome.(在村占第一好过在罗马做第二)T

6、alk of devil and he is sure to appear. (说魔鬼、魔鬼就出现 )Paint the lily. (给百合涂色 )He who would search pearls dive below. (不潜深水则不得珠)An empty sack cannot stand upright. (空袋难站立)The used key is always bright. (常用的钥匙不生锈)。与以上习语意义相似,但形式不同的汉语习语有“一箭双雕” 、 “宁为鸡口,不为牛后” 、 “说曹操、曹操到” , “画蛇添足” 、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等,

7、可见每个民族的人们都喜欢用自己民族熟悉的客观事物设喻,这些英汉习语都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二、虽然英汉一些习语在内容和形式上相同或形式不同,但内容相同,具有一定的文化共性,但另一方面中西方的文化差异是巨大的,不同的文化积淀,不同的历史背景使得中英两种语言表达上形成了许多独特的固定形式,这些习语的表达具有浓厚的文化色彩。这些习语来自历史、传说故事、文学和宗教事件,例如:1、与地理有关的习语You are carrying coal to Newcastle. 了解英国地理,可知 Newcastle 是英国的产煤中心,此句意义是“多此一举” , “劳而无功” ,与此类似是有:carry owls t

8、o Athens 带猫头鹰去雅典- 多此一举。 (雅典多猫头鹰)与地理有关的汉语习语有, “天府之国”-指肥沃、险要,物产富饶的地区。汉语中指中国四川地区,此类习语还有“九州方圆” 、 “泾渭分明” ,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 “寿比南山”等。2、与历史有关的习语“please sit on the salt!” 古代的罗马缺少盐,因此盐就显得十分珍贵,此话意为“请上坐” 。Cleopatras Nose 克娄巴特拉的鼻子。Cleopatra 是埃及女王,乱世佳人。先为凯撒大帝的情妇,后与安东尼结婚,此习语表示“Cleopatra”的鼻子当时若短一些的话,整个世界的面貌将会改观,比喻事物发

9、展的偶然性。We have a Petain among us. 我们中间有个叛徒。汉语中与历史有关的成语也非常多,如:“洛阳纸贵”晋时左思经过十年构思,写成三都赋文章优美之极,一时间人们抢着抄写,使得洛阳的纸价上涨。 (比喻文章的珍贵) 。此类还有“完璧归赵” 、 “口蜜腹剑” 、 “围魏救赵” 、“卧薪尝胆” 、 “司马昭之心”等。3、来自传说故事的习语。“Sphinx Riddle 斯芬克斯之谜 ”,Sphinx 是狮身人面女妖,她出一谜让人猜,并吃掉猜不出者,此习语喻, “猜不透、难理解的人或事” 。“Siren Words 塞壬之语” ,塞人是半人半鸟的海妖,她以优美的歌声诱惑过往的

10、海员,使船只触礁沉没,此习语表示“迷人的话语” ,汉语中与传说故事有关的习语如:“姜太公钓鱼” 、 “牛头马面” 、 “沉鱼落雁” 、 “梦笔生花” 、 “南柯一梦”等。4、与文学和宗教有关的习语。“shylock”是莎士比亚作品威尼斯商人中的一个人物,这个名字后来成为“残酷贪婪、捞钱的人”的代名词。Now he is his wallet, his dog, his man Friday.“Friday” 源于鲁滨逊漂流记 ,是鲁滨逊的忠实奴仆,这里的意思是“如今他成了他的听差、他的狗、他的忠仆星期五” 。汉语习语与文学有关的有“孤苦伶仃”出自晋、李密的陈情表 、 “林黛玉” 红楼梦中的人物

11、,比喻“多愁善感、体弱多病让人怜爱的女子” 。此类还有:“青梅竹马” 、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 “藕断丝连” 、 “望穿秋水”等。英语习语与宗教有关的如:“Puritan”英国的清教徒。他们的衣着与生活十分简朴,此语为“节俭的、毫无享受的禁欲主义者” 的代名词。 “turn the other cheek”意为“别人打你的左脸,你把右脸也让他打” 。源于圣经比喻“忍受耻辱” 。汉语中与宗教有关的习语如“菩萨心肠” ,菩萨即仁慈者,此语是“仁慈之心”的意思,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 “衣钵相传” 、 “普度众生”等。“语言特质就是国(民族)文化特质” 。从以上习语中可以看出两种文化的差

12、异是巨大的,两种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产生的语言具有显著的特点。这些习语都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从地理、历史、文学、宗教等方面反眏了民族间不同的文化传统和思维特点。习语是语言的精华,反眏一个民族的地理、历史、政治制度、社会心理等方面的特点。一方面英汉民族对世界具有共同的认识;另一方面由文化背景决定的差异又是巨大的。其中,英语民族语言有具体化的特点,即用具体事物说明道理,描述事实;汉语具有笼统性和抽象性,善于从具体的同类的事物中提取其共同性。但差异中又蕴含着某些共性。只有深入了解民族文化,才能发现习语中深藏的最精细微妙的意向和信息。同时,比较两种语言习语有助于了解两种民族文化。参考文献1、雷航、李宝红英语锦言妙语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65.62、马春来、马祥实用汉语成语词典上海远东出版社,1995.93、钟首民谈英语习语翻译中的文化因素武陵学刊杂志社,1999.14、赵锡强了解英美文化、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世界知识。2000.15、刘以焕、殷凤云“评议、文化、民族琐议” ,黑龙江出版社,1999.16、李树德“英语成语典故拾取”英语考试向导,2000.2浅谈英汉文化异同因素在习语中的反眏姓名:李学花工作单位:彭阳县第三中学邮政编码:756500联系电话:1829556798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