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筑五项原则”的精神底色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3384734 上传时间:2018-06-0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1.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建筑五项原则”的精神底色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新建筑五项原则”的精神底色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新建筑五项原则”的精神底色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新建筑五项原则”的精神底色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新建筑五项原则”的精神底色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建筑五项原则”的精神底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建筑五项原则”的精神底色(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建筑五项原则新建筑五项原则”的精神底色的精神底色“新建筑五项原则”的精神底色 作者:蔡文彬 文章来源:建筑与文化2009 年第 7 期 摘要:自 1926 年以来,柯布西耶的“新建筑五项原则”深刻地影响了现代建筑的进程。拨开形式的外衣,当我们再次回味“新建筑五项原则” ,逐渐对其中蕴涵的精神实质产生出新的感悟。 Abstract: Since 1926, “the five point of new architecture” has affected the modern architecture advancement profoundly. Take off coat of the

2、form, when we Look through “the five point of new architecture”, We produce new feeling to the spiritual essence among them. 关键词: 新建筑五项原则 精神底色 Key word: the five point of new architecture, the spiritual essence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洪流席卷欧洲,随着城市化的加剧,新的材料和技术得到广泛运用,建筑呈现出新的特征。敏感的柯布西耶迅速地爬上时代的列车,慷慨激昂地向世界宣告新建筑的到来, “新建筑五

3、项原则” 应运而生。从青涩质朴的库克住宅(1926 年) ,到美伦美奂的萨伏伊别墅,柯布西耶为“五项原则”做出诗意的诠释。 “五项原则”宛如一位婀娜多姿的土耳其贵妇,在与西方古典情节划清界限却又纠缠不清的惆怅中,依稀舞动着中国古典意象的身姿。再次细细回味“新建筑的五项原则” ,透过形式和功能外衣,我们隐约感悟到其中的情感与精神。落花,美丽依然。 一、 底层架空柱(the pilotis) 底层架空柱底层架空独立柱? 蒙娜丽莎魅力依旧,源自她迷人微笑后的多义性和模糊性。 “底层架空柱”之所以的名声显赫,乃是同样的道理。这大概是人们对萨伏伊别墅的底层津津乐道的原因。 一般看来,萨伏伊别墅的底层架空

4、是一举三得。首先,架空的底层变得自由流通。架空柱解除了底层围墙对观赏周围景色的限制,底层成为半室内、半室外的“灰空间” ,是人与自然亲密接触的场所。其次,底层架空和西方古典建筑的基座相区别。西方古典建筑的基座以体量的方式强调楼层和地面的关系,气势磅礴。而萨伏伊别墅架空的底层,是那样平易近人。第三,独立柱使建筑变得轻盈。白色的支柱犹如纤细的手指,轻巧而有力地将六个面的体块从地面托起,漂浮于空中,整个建筑轻盈幽雅。 “独立支柱”值得书上一笔,西方古典建筑中,柱起辅助承重作用,或干脆成为装饰和象征的工具。萨伏伊别墅的底层,柱既是承重的主力军又是装饰构件,一举两得。 曾几何时,萨伏伊别墅的架空底层被赞

5、誉为“把绿色空间置于建筑物之下” ,是“环保建筑”的先行者。说来遗憾,萨伏伊别墅的底层地面被砂砾填充,独立柱则直接埋入其中。架空的底层在扩大人们饱览周围绿意的同时,却没能保住自身底层地面的绿地。 同样是架空底层的别墅,气质上却大相径庭,如果说萨伏伊别墅好像一辆趾高气扬的坦克,密斯的范斯沃斯别墅则是一只孤独安静的小舟。就对建筑物底层的生态保护来说,范斯沃斯别墅更胜一筹。密斯在别墅的底层完整地保留出绿地,以尊重自然环境。如今,越来越多的现代建筑通过架空底层以保护绿地,表象上是对自然的主动保护。另一方面,在城市规模扩大、建筑不断增加、自然环境日益遭受破坏的今天,人们已意识到必须尽可能减少对自然的破坏

6、,这实质上是对环境破坏的被动防御。今天“退耕还林” ,明天难道就不会“退城还耕”?“底层架空”是生态关怀? 比较而言,中国古代建筑广泛采用框架结构, “底层架空”的历史悠久。 “底层架空”多是为适应特殊的自然条件(如防潮通风、防兽、向水面争取空间等) 。湘西凤凰的吊角楼,通过架空底层向水面争取空间;侗族民居的吊角楼,底层高悬于地面,既有利于通风除湿,又能防兽、堆放杂物;山西浑源县“悬空寺” ,由巨木顶托,悬于峭壁之上, “悬空寺,寺悬空” ,与周围的环境和谐共生,比萨伏伊别墅轻盈许多。中国古代建筑,通过架空底层这种特有的形式,充分利用地形以节省土地,争取到上层空间,表象上是对自然的被动适应,实

7、质是与环境的主动地巧妙结合。中国古代建筑的“底层架空”与柯布的“底层架空” ,有着相异的切入点与相似的形式,其中内涵发人深思。 二、 自由平面(the free plan) 自由平面=动态空间? “必须研究平面,它是这场进化的关键。 ”自由平面是新建筑五项原则的核心。 西方古典建筑以砖石承重结构为主,墙承重,难以自由分隔空间。围合出的空间具有连续、封闭、内敛的特征,防护性强,空间呈静态性。中国古代建筑以梁柱结构为主,墙不承重。空间分隔有动态性,象征性强、围合性弱。室内空间分隔灵活,能在柱网中用虚体的“墙”(板壁、花罩、帐幔等)隔出大小不一的空间。 “垂帘听政”是个典型例子,太后在理政厅堂的皇帝

8、宝座之后挂起帘子,分隔出一个与厅堂既分又合的半隐蔽空间,既利于太后涉政,又保全皇帝的颜面。自由平面的精髓仿佛早被太后掌握。 在新的技术条件下,墙、柱与空间之间发展出的新关系,垂直限定要素在空间中可以相对自由的安排,这就是“自由平面” 。假如把萨伏伊别墅的平面图裱入画框悬挂起来,与蒙特里安的抽象绘画何其相似。难怪日本建筑家芦原义信感叹:“我越来越确信,柯布西耶与其说是建筑家,不如说是艺术家、雕塑家、思想家。 ” 钢筋混凝土和框架结构的运用是自由平面的基础。钢筋混凝土的运用,使得柱的抗压力提高,能独立承重。框架结构的采用, “承重墙”随之消失。新建筑中,柱是承重的中坚力量。墙的承重功能淡化,分隔与

9、围护功能增强。墙作为空间的界面而存在,按需求置于不同的位置,划分出灵活多变的空间。同时,柱和墙体之间呈现出一种微妙的关系,产生了一种新的空间效果。建筑师能从构图而非从技术角度来考虑平面分隔的形式,其过程更类似于画家的创造性活动。萨伏伊别墅宛如一只手表,外观简洁,内部空间却异常复杂,人们以动态方式游弋其中,感受时空的存在,发出“漫步建筑”的感慨。密斯的巴塞罗那世博会德国馆,墙体的自由分隔,内外空间通透、交错流动,被冠以“流动空间”的美名。 柯布西耶说:“平面是基础。没有平面,就没有宏伟的构思和表现力,就没有韵力,没有体块,没有协调一致。 ”今天看来,他是在强调平面空间与三维空间的联系性。由平面引

10、发的一系列三维空间体量关系上的变革,使建筑师在空间的表达上拥有了前所未有的选择权。醉心空间的结果是冷落装饰,所以说,现代建筑的历史是一部以空间代替装饰的历史。 新技术的突飞猛进,提供出无数的空间选择。然而,人们对新空间的需求真是层出不穷?现代人时常在“自由平面”中迷失,以至512 地震期间,成都各大高校的师生在“现代化教学大楼”中“留恋往返” 。同理,大概可以猜测到范斯沃斯别墅的主人对密斯提起控诉的原因。 “自由平面” ,建筑师、住户、墙、柱,究竟是谁的自由?物质还是精神层面的自由?这是个有趣的问题。 三、自由立面(the free facade) 立面建筑的表皮装饰?立面=新的空间? 自由平

11、面和自由立面是相互关联的,自由立面是自由平面在垂直面的结果。 建筑的立面,能向路人炫耀主人的身份和地位,自古就在西方社会受高度重视。西方古典建筑中,立面离不开笨重、单调乏味的承重墙,为满足心理需求,就用柱、雕塑、平面图案等装饰元素为立面增光添色。中国古代建筑多为内向型, “立面”位于建筑物内部,很难与西方所谓的“立面”相比较。更多在屋顶、照壁之类的元素上做文章,以炫耀自身的华贵。香港学者赵广超说得精彩, “如果一定要说立面,中国建筑的立面,可并不是在建筑物的外围,而是不足为外人道地坐落在建筑物里面,时而合拢,时而离散地分布着。”西方古典建筑的立面好似复活节的彩蛋,中国古代建筑的“立面”是外粗内

12、秀的皮蛋,这个比喻恰如其分。 柯布西耶意识到,随着立面承重功能的消失,载重的柱子能放置在建筑物内部,非承重的立面可任意表现。楼板的连续悬挑, “灰空间”随之广泛出现在现代建筑中。早期的现代建筑,为与过去笨重的承重立面有所区别,立面被处理为一片轻盈的薄壁。时光流逝,理念升华,更加自由的建筑立面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混凝土、玻璃、塑料、金属等都能成为立面的材料,以展现或虚或实、透明或不透明的空间;体现或隐藏各楼层之间的关系,已易如反掌;立面的构成手法上发生翻江倒海的革命,只要技术允许,便能随心所欲地扭曲折叠。解构主义建筑将这种自由推向高峰,弗兰克盖瑞的毕尔巴鄂古根海姆艺术馆,拥有惊世骇俗的立面形象。

13、 立面不再是一种平面化的装饰,所以英国建筑理论家理查德威斯顿感慨, “建筑的外表已经不仅仅是建筑形式与空间的外观形式那么简单” 。建筑的容颜终获自由,散发出有机的微笑。柯布西耶没有观赏过川剧“变脸”是种遗憾。 四、水平长窗(the strip window) 水平长窗=玻璃幕墙? 水平长窗是自由立面的产物。 窗,曾是立面上最重要的元素。古代东西方的建筑开窗迥然相异。中国古代建筑多为木框架结构, “窗”向内院开敞,不承担防御功能,窗、门和墙之间没有明确的区分, “长窗”的历史源远流长。西方古典建筑中,外墙承重,向外界敞开的窗兼具防御性,窗的面积、大小、形状等的选择余地有限。 人眼看到的景象是横向

14、的,横向的取景更符合视觉习惯,能唤起安静、平衡、松弛的感受。柯布西耶之所以强调“水平” ,大约是想透过窗框的横向取景,获得一种幽闲自得的生活品位。至于采光效果是否更好,倒显得其次了。萨伏伊别墅的“水平长窗” ,使室内获得充足的光线和景观,也能减轻建筑体量上的笨重感,增进外部的整体性,宛如一幅展开的中国画长卷。 “水平长窗”接近中国画的散点透视, “法式落地窗”代表西方焦点透视的传统。柯布西耶与佩特罗之间“水平长窗”和“法式落地窗”的争论,能否理解为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呢? 柯布西耶大概早已领悟到“四户八窗明,玲珑逼上清”的闲情逸致。 立面“自由”后,窗犹如摆脱棋局规则的棋子,在棋格上随意走动。密斯

15、的湖滨大道公寓楼,以整面玻璃幕墙代替窗户, “墙窗合一” ,成为后来者效仿的对象。解构主义建筑中,窗随墙体一起扭曲、倾斜、折叠。片面强调窗的美学特征,居住者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几乎被忽略。窗的三项基本功能采光、通风和取景,成为忘却的纪念。窗外阳光明媚、春风轻拂,人们却在“现代、时尚、前卫”的窗前,吹着四季恒温的空调。室外的人们兴味盎然地欣赏着标新立异的窗,住户却憋得发慌。难道这是柯布西耶的初衷? 水平长窗究竟是墙还是窗?现代主义建筑的初期, “水平长窗”也有炫耀轻薄,讽刺笨重的意味。斗转星移、事过境迁。后卫不时到对方半场助攻是有益的,倘若一门心思想取代前锋的作用,便会添乱。 五、屋顶花园(the

16、roof garden) 屋顶花园=平屋顶? 东西方的古典建筑,为排雨雪的方便和避免潮气等自然原因,都不约而同地采用坡屋顶。天长日久,屋顶逐渐成为建筑立面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国古代建筑中,硕大的屋顶有不可替代的审美价值,逐渐成为独特的文化象征。西方古典建筑中,屋顶的审美价值较弱,远逊于立面的审美价值。比如希腊诸岛雨量稀少,住宅干脆采用平屋顶,年轻的柯布西耶曾到此一游。随着新技术在建筑中的运用,屋顶不再承担抵御自然的重任。明察秋毫的柯布西耶忍无可忍,慷慨激昂地喊:“跟整个城市一样大的面积空着不用,瓦当跟星星在那儿交头接耳地密谈。 ” 屋顶的概念由此被重新解释。 “咖啡厅、娱乐厅等等不再是腐蚀人行横道的毒菌了:把他们搬到屋顶的平台上去,所有奢侈品商业也都搬去。 ”柯布西耶领悟到平屋顶有复合空间的价值。然而,受当时的技术局限,温差的变化会引起屋顶混凝土开裂。解决方法是保持屋顶的湿度,因此就在屋顶铺沙土并种植花草。追本溯源,屋顶花园的诞生颇有些歪打正着的成分。 屋顶形式和功能的解放是“屋顶花园”的本质。 意大利菲亚特公司林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