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忆读书》

上传人:qt****68 文档编号:43381652 上传时间:2018-06-0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8.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上《忆读书》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七年级上《忆读书》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七年级上《忆读书》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七年级上《忆读书》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七年级上《忆读书》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上《忆读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上《忆读书》(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忆读书忆读书1 1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我自从会认字后不到几年,就开始读书。倒不是四岁时读母亲的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国文教科书第一册的“天、地、日、月、山、水、土、木”以后的那几册,而是七岁时开始自己读“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三国演义2。那时,我的舅父杨子敬先生每天晚饭后必给我们几个表兄妹讲一段三国演义 ,我听得津津有味,什么“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 ,真是好听极了。但是他讲了半个钟头,就停下去干他的公事了。我只好带着对于故事下文的无限悬念3,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此后,我决定咬了牙,拿起一本三国演义来,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下去,居然越看越懂,虽然字音都读得不对,

2、比如把“凯”念作“岂” ,把“诸”念作“者”之类,因为我只学过那个字的一半。谈到三国演义 ,我第一次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把书丢下了。第二次再读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又把书丢下了。最后忘了是什么时候才把全书支离破碎到“分久必合”的结局。这时我同时看了母亲针钱笸箩晨常放着的那几本聊斋志异4。聊斋故事是短篇的,可以随时拿起放下,又是文言的,这对于我的作文课很有帮助,因为我的作文老师老师曾在我的作文本上批着“柳州风骨,长吉清才”5的句子,其实我那时还没有读过柳宗元和李贺的文章,只因那时的作文,都是用文言写的。因为看三国演义 ,引起了我对章回小说的兴趣,对于那部述说“官逼民反”的水浒传6尤其欣赏

3、。那部书里着力描写的人物,如林冲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回,看了使我气愤填胸!武松、鲁智深等人,都有其自己极其生动的风格,虽然因为作者要凑成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勉勉强强地写满了一百零八人的数目,我觉得也比没有人物个性的荡寇志7强多了。精忠说岳8并没有给我留下太大的印象,虽然岳飞9是我从小就崇拜的最伟大的爱1 选自冰心选集 ,冰心,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原名谢婉莹,福建永乐人。2三国演义:长篇小说。元末明初罗贯中著。3 悬念:挂念,惦记。4聊斋志异:文言短篇小说集。清代蒲松龄著。5柳州风骨,长吉清才:柳宗元那样熊健有力的风格,李贺那样清新不凡的才气。柳宗元,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子厚,河东解县

4、人。曾任柳州刺史,人称“柳柳州” 。李贺,唐代诗人。字长吉,福昌人。6 水浒传长篇小说。元末明初施耐庵著。7 荡寇志长篇小说。清代俞万春著。国英雄。在此顺便说一句,我酷爱古典诗词,但能够从头背到底的,只有岳武穆的满江红 “怒发冲冠”那一首,还有就是李易安10的声声慢 ,她那几个叠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写得十分动人,尤其是以“寻寻觅觅”起头,描写尽了“若有所失”的无聊情绪。到得我十一岁时,回到故乡的福州,在我祖父的书桌上看到了林琴南老先生送给他的茶花女遗事 ,使我对于林译外国小说产生了广泛的兴趣,那时只要我手里有几角钱,就请人去买林译小说来看,这又使我知道了许多外国的人情世故。

5、红楼梦是我在十二三岁时候看的,起初我对它的兴趣并不大,贾宝玉的女声女气,林黛玉的哭哭啼啼,都使我厌烦,还是到了中年以后再拿起这部书看时,才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一个朝代和家庭的兴亡盛衰的滋味。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我这一辈子读到的中外的文艺作品,不能算太少。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的“独立思考”的大道理,这都是从“修身”课本中所得不到的。我自 1986 年到日本访问回来后即因伤腿闭门不出, “行万里路”做不到了, “读万卷书”更是我唯一的消遣。我每天都会得到许多书刊,知道了许多事情,也认识了许多人物。同时,书看多了,我也会挑选、比较。比如说看了精彩的

6、西游记 ,就会丢下烦琐的封神榜 ,看人物如生的水浒传 ,就不会看索然无味的荡寇志等等。对于现代的文艺作品,那些写得朦朦胧胧的、堆砌了许多华丽的词句的、无病而呻、自作多情的风花雪月的文字,我一看就从脑中抹去;但是那些满带着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篇章,哪怕只有几百上千字,也往往使我心动神移,不能自已!书看多了,从中也得到了一个体会:物怕比,人怕比,书也怕比, “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 。因此,某年的六一国际儿童节,有个儿童刊物要我给儿童写几句指导读书的话,我只写了九个字,就是: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8 精忠说岳长篇小说。清代钱彩著。9 岳武穆:即岳飞。南宋抗金将领。10 李易安:即李清照,宋

7、代著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人。忆读书忆读书常见习题常见习题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1填空:本文选自 ,作者 ,原名 , 代著名 作家 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 、 ,诗集 , ,译作有 。5指出下列句子的表达方式:(1)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的最大快乐!( ) ( ) (2)我自 1986 年到日本访问回来后即因伤腿闭门不出,行万里路做不到了,读万卷书更是我惟一的消遣。 ( )(3)谈到三国演义 ,我第一次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把书丢下了。 ( )(4)那部书里着力描写的人物,如林冲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回,看了使我气愤填胸!(5)比如把凯念作岂,把诸念成者之类,因为就只学过那个字的一半。

8、( )6写出四大名著的名称与作者。7写出记叙文的六要素和记叙顺序的种类。 阅读第一、二部分,回答文后问题: 1选文(甲)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二部分的内容。3选文回忆了作者幼时读书的哪些具体事例?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介绍。 4作者喜欢读哪些作品?不喜欢哪些作品?5你知道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是指哪些作品吗?写出它们的作者。6请写出你所读过的一部名著,如水浒传或三国演义中的两个故事情节。7在作者看来,读书有什么好处?8我为什么对外国小说产生了兴趣?读了外国小说有什么好处?9我中年时读红楼梦有什么独到的体会?10作者说: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请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谈谈

9、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11从作者对读书的回忆中,你受到了什么启示?你对学习语文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12 (乙)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3比较下面一组句子,哪一句好?为什么?A、我拿起一本三国演义来,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下去,居然越看越懂。 B、我决定咬了牙拿起一本三国演义来,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下去,居然越看越懂。 14 “一知半解地读了下去,居然越看越懂”一句中“越看越懂”的含义是什么?请自己的话加以说明。阅读三、四部分回答问题: 1概括选文第段的内容。2在作者看来,什么样的文章才是好文章?3作者写到,看了精彩的西游记会丢下烦琐的封神榜 ,看了人物如生的水浒传就不会看索然无味的荡寇志

10、。举这两个例子的目的是什么?4文章结尾一段 3 个分句能不能颠倒顺序,为什么?这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5怎样理解读万卷书更是我惟一的消遣一句中消遣一词? 6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含义。7第段分别从 、 两个方面来向读者传授挑选、比较书的经验。而第段总结要做到读好书的体会时,要牢牢抓住个 字。8作者对书有辨别优劣的能力,会挑选、比较的实证是什么?忆读书忆读书复习提纲参考答案复习提纲参考答案 、1、 冰心选集 冰心 谢婉莹 现 女 超人 斯人独憔悴 繁星 春水 园丁集 吉檀迦利1、开篇点题,统领全文,突出作者喜欢读书的感情基调。 1、回忆幼时、少年时是如何多读书的往事,说明读书好。 3、由一知半解到越

11、来越读懂,越来越爱读三国演义 读文言小说聊斋志异及其对作文的帮助 爱读水浒传并与荡寇志作了比较 酷爱古典诗词 由读茶花女遗事进而对外国小说产生兴趣 十二三岁时看红楼梦与中年时看此书不同的感受 4、喜欢三国演义 、水浒传 、 聊斋志异 、 满江红 、 声声慢 、 茶花女遗事 、 红楼梦等,不喜欢读荡寇志 、 精忠说岳等。 5、 水浒传施耐庵 三国演义罗贯中、 红楼梦曹雪芹、吴承恩的西游记 6、 水浒传武松打虎,鲁智深倒拔垂杨柳、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三国演义中三顾茅庐、草船借箭、火烧赤壁等 7、书中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能激起人的种种感情,让人获得多种美的享受; 读书能扩大知识面; 读书能写作有很

12、大的帮助; 读书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 8、因为看到了林琴南老先生送给祖父的茶花女遗事 知道了许多外国的人情世故。 9、尝到了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一个朝代和家庭的兴亡盛衰的滋味。 10、开放题 11、开放题 12、表达了对三国演义的喜爱之情。13、B 句好,因为 B 句咬了牙形象地表现出作者读书的决心之大。 14、读书越多,知识积累也越多,理解能力也就越强。第三、四部分参考答案1、侧重谈读好书,以作者 80 多年的阅读经验说明如何挑选、比较、选择好书。 2、故事精彩、人物生动、带着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篇章。 3、说明如何挑选、比较好书。 4、不能颠倒,因为它们是按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排列的 点明了文章的主旨。 5、消遣指用自己感到愉快的事来消磨时间。用这个词体现了作者对读书的喜爱之情。 6、读书可以开阔视野,间接地获取人生的经验。 7、古典文学 现代文艺作品 比 8、比如说看了的荡寇志等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