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创作者素质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3381472 上传时间:2018-06-0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纪录片创作者素质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纪录片创作者素质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纪录片创作者素质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纪录片创作者素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纪录片创作者素质(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纪录片创作者素质纪录片创作者素质纪录片创作者素质.txt 有没有人像我一样在听到某些歌的时候会忽然想到自己的往事_如果我能回到从前,我会选择不认识你。不是我后悔,是我不能面对没有你的结局。 笔者从事电视工作多年了,甚至获了若干奖项之后, 仍然有许多问题搞不明白。 上世纪年代初我们撰写 社教类节目界定一书,喋 喋不休地探讨专题片、纪录片的区别,找合适的定义,再以 后碰到若干引经据典振振有词的有关纪录片理论的研讨,仍 然觉得没能提高多少,以至于片子越做越差劲,理论上越来 越糊涂,最终也许就不入流了。好在任何一种事业都是在淘 汰中发展的。有人挤对笔者:你总得有点自己的观点吧。冥 思苦想,想出以下看法

2、: 好的纪录片一定有策划,纯自然主义写实的纪录片十 有八九难成功。当然这个策划未必非要开个策划会,认真论 证数月之久。笔者深信优秀的纪录片创作者进入前期创作 时,想得比别人多。许多想法就是严格意义上的策划。 好的纪录片创作者应当是一个人文学者,应当有作家 的独特眼光和发掘精神,应当比别人多些思考,多些发现。 别人喝酒你也滥醉,别人唱歌你也奉陪,太性情了也不行, 那更适合当诗人。否则喝多了眼昏花,调焦都不实。比起作 家耐得寂寞、吃得甘苦、执著深入挖掘的优良传统作风,电 好,简直是人才不可多得。笔者虽然不是十分崇尚和钟情故 事(一些没有故事的优秀纪录片笔者也看得津津有味) 。但 这是一个普遍的收视

3、心理和审美习惯的趋众现象,既然大多 数人都喜欢听故事这种方式,你何不用它来提高收视率,让 片子更好看呢! 没有故事,有悬念也不错,做片子的人可根据内容设置 悬念。许多优秀纪录片悬念的设置一点都不比故事差。如果 是自然形成的悬念,更是可遇而不可求。这就是为什么比较 枯燥的古墓挖掘可以大搞纪实直播的理由。一个悬念抓住你 看两天,你也想看。 高级的文化专题片其实大多也是优秀的纪录片,或者 说也是纪录片的一种形式。如果好看,如果优秀,那么再努 力认真区别专题片和纪录片的意义就不大了,这是许多人的 共识,可惜笔者悟性差,常常陷入无谓的认真之中。如果在 这个问题上糊涂一点、模糊一点,换之以看点、收视率为衡

4、 量标准,也许更为有益。其实现在的专题片和纪录片常常是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人为地区分,也分不开。如果对专题 片有偏见,还常常会舍弃、遗忘、丢失好选题,其实不仅是 视工作者尚有差距。 干电视得投入,不计时间、不计报酬,甚至不计损失。 有些获了奖的好片,一问作者才知道:原来那个地方刮台 风,在岛上的摄制组反正也出不来了;再或那个地方发洪水 路被冲坏了,一时也走不了;要么大雪封山总之,反正 干不了别的,死心踏地拍片子编故事吧!如果你对“获奖背 后的故事”感兴趣,你会得知许多惊人相似的信息。 “零距离接触” 。拍摄者与被拍者极其平等,做到相互毫 不见外,毫无防范。这是功夫、本事,许多书呆子还做 不了

5、;有人有这本事却不会做纪录片。因此可以这样认为: 优秀纪录片创作者不仅要求学识、技能的高超,同时要求高 水准的人权意识、人文精神,最好还有点外交能力,性格上 讨人喜欢,到人家里不用敲门,见饭就吃更好。笔者相当佩 服这样的纪录片从业人员,这是一种综合素质的体现。显然 有人格魅力的人更占优势。 事儿要说清楚。创作者的表达能力要强,有人跟大伙儿 约见某时某处,说上三分钟大伙还一头雾水,这样的人不适 合从事新闻,尤其是纪录片工作。把事讲清楚是基本功,是 及格标准,可惜许多人在抒发个人感慨的时候不仅忽略这 点,还常常强调“个人创作风格” 。笔者认为目前不能奢谈 风格(没有几个人形成风格) ,要多谈及格,

6、许多有瑕疵的 甚至已经很不错的纪录片都存在这种问题。 学会讲故事。创作者能绘声绘色地讲故事有优势,会用 解说词讲故事更好;倘若能用镜头组接故事,那就好上加 容易“纪实”的内容才是纪录片的好选题,有些难于“纪实” 的选题更具挑战性,人们常常在驾驭不了的时候才说它不是 好的纪录片选题。从严格意义上讲,选题无所谓好坏,看你 做得怎么样。我们对创作者的怀疑更多基于智慧和才能。 切莫寄希望于突发事件,更忌突发事件出现却意识不 到。不少朋友羡慕同行拍摄时巧遇突发事件,长时间拍摄公 路行车恰遇行人被撞飞,成了重大新闻;正拍纽约世贸大楼 外景时突发飞机撞楼事件。这类可遇不可求的事不必去等。 笔者曾经见过有人拍

7、了一箱子磁带于一个施工研讨会,拍摄 者指望他们激烈争吵、矛盾冲突,戏剧化场面得以展开。结 果研讨会的专业化内容,一般人既听不懂也不感兴趣。还是 这拨人摆拍老总接听电话,结果电话真来了,说单位车翻了 需老总去处理。老总抱歉地说“一会儿就回来” 。这拨人坐 在抽烟打牌等候,半个钟头过去了,才突然想起来:这 突发事件该拍呀!绝好的机会丧失了。越是不善于发现的人 越爱用守株待兔的办法。 有人指责笔者对纪录片创作的想法杂乱而不系统,不 得已笔者又挖空心思想出对联,上联:“悬念故事要么 知识密集” ,下联:“不哭就笑再或发人深省” ,横批:“人物 鲜明” 。上联是从群体收视习惯上得出的结论,下联是从收 视效果上得出的总结。反复琢磨后,越发觉得优秀纪录片概 莫能外,自认为在探索规律上有了高见,因此提供此文,以 免别人占了先。 电视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