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内蒙古东部自然历史与气候调查汇报

飞***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30KB
约12页
文档ID:43375626
内蒙古东部自然历史与气候调查汇报_第1页
1/12

内蒙古东部气候情况分析(内蒙古气象局 沈建国 白美兰等)1 1、内蒙古东部气候概况、内蒙古东部气候概况 内蒙古东部大兴安岭林区属于半湿润气候区,其余地区基本位于半干旱气候区由于地理位置和地形的差异,地区间降水量差别较大总的特征:年降水 总量少,降雨日数少,局地性暴雨较多,但降水主要集中在作物生长季、雨热 同季 内蒙古东部区年降水量在 250-510 毫米之间,多年区域平均年降水量为 380 毫米降水量最多区域位于大兴安岭山区,约为 460 毫米以上,最少区位于大 兴安岭岭北地区,为 250-300 毫米,主要农业区年降水量在 400 毫米左右从 各地区降水分布看,兴安盟年降水量最多,平均 425.3 毫米,呼伦贝尔市为 406.3 毫米,赤峰、通辽市在 300-400 毫米与我国东三省年降水量(400- 1000 毫米)相比,内蒙古东部降水量总量少,是内蒙古东部区农牧业林业生产 不稳定的主要原因 降水量还具有雨量集中,水热同期的特点,大部分集中在作物生长季 5-10 月,70-75%集中在夏季 6-8 月 局地性暴雨多,导致局地性洪涝灾害时有发生 蒸发量的分布与降水量相反,年蒸发量为 1126—2360 毫米。

其特点为越是 少雨地区,由于日照充足,地表植被稀疏,蒸发量越大 内蒙古东部从北到南,气温分布差异较大,年平均气温在-4.9—7.2℃;无 霜期短,一般有 50-150 天,空间分布特点为南长北短;日较差大,一般在 13-17℃冬季寒冷漫长,春、夏、秋季短促,夏季热量较为充足2 2、内蒙古东部气候特征、内蒙古东部气候特征 所谓内蒙古东部地区是指内蒙古自治区的东北部,南北自北纬 41°—— 52°N,东西自东经 116°——120°E,主要包括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 和赤峰市四个地区与我国东北地区的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相邻,并与此 三省的西北部同处于中温带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区,因而两地区的气候类型和 特征基本相近 2 2..1 1 光能资源较丰富光能资源较丰富 内蒙古东部区虽纬度较高,但云量不多,夏季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 光能资源较丰富,开发利用潜力很大 2 2..1.11.1 太阳辐射较强太阳辐射较强 内蒙古东部大部分地区属于半干旱气候区,晴天多,太阳辐射较强,该 地区太阳总辐射量在 4500——5800MJ/m2 年之间,且自北向南逐渐增多大兴 安岭北部,由于纬度较高,气候湿润,云雾天气多,年总辐射量最小,不足4600 MJ/m2,而其余地区为光能资源较丰富区和可利用区。

据统计内蒙东部区 的年总辐射量较同纬度的我国东北地区高出 100——200 MJ/m2年,是我国东北 部光能资源高值区(见表 1) 表 1 内蒙古东部及东北部分地区年总辐射量(MJ/m2年)哈尔滨长春沈阳海拉尔乌兰浩特通辽赤峰38°N—42°N502642°N—45°N49455615571946°N—42°N452949815351 而光合有效辐射相当于太阳辐射的 49%-51%,与同纬度东北省区相比,内 蒙古东部农牧林业地区的光合有效辐射资源也相当丰富 总辐射的年度变化,取决于太阳高度、日照时间和云量状况冬季(12 月 ——2 月) ,在蒙古高压控制下,多晴朗天气,但由于太阳高度角低,夜长昼短, 总辐射量小以 1 月为例,东部区各地总辐射量变化在 160——280 MJ/m2之间, 并与年总辐射量分布趋势基本一致,大兴安岭北部最小,赤峰、通辽南部最大 除大兴安岭岭北外,其余地区均比同纬度的东北省区高 20——70 MJ/m2 春季(3——5 月)为冬夏之过渡由于自西方移入境内的气旋增多,雨量 开始增加,但夏季风势力尚未到达本区,仍多睛好少云天气,加上太阳高度和 日照时间增大,总辐射量明显增加,以 4 月为例,东部区各地总辐射为 490— —600 MJ/m2,并与 1 月份变化趋势基本相似,比同纬度的东北省区高 50—— 100 MJ/m2。

夏季(6——8 月)虽然太阳高度角增大,昼长夜短,但由于急流北退,锋 区北移,夏季风盛行,云雨多,故各月总辐射量与春季差别不大以 7 月为例, 东部区各地总辐射为 500——640 MJ/m2,并且高值区,低值区出现区域与冬季 相似,且比同纬度的东北省区高 70——110 MJ/m2秋季(9——11 月)虽云雨天气明显减少,但太阳高度角低,日照时数减 小,故总辐射量也明显减少以 10 月为例,东部各地区总辐射量为 290—— 410 MJ/m2,最小值出现在大兴安岭北部林区,最大值位于赤峰、通辽南部,并 且比同纬度的东三省区高 50——100 MJ/m2 在一年之中,总辐射月总量最大值均出现在 6 月份,这与我国东三省变化 趋势基本一致因这个时间的太阳高度角最大,日照时间最长,且雨季尚未到 来的缘故 2 2..1.21.2 日照时间较长日照时间较长 内蒙古东部区年日照时数在 2523——3061 小时之间,其地理分布规律与年 总辐射基本一致年日照百分率为 57——72%,其中农业和牧业地区均在 60%以 上;林业地区由于湿度大,云雾天气多,日照百分率低于 60%各地≥0℃期间 的日照时数在 1220——2040 小时间,约占年日照时数的 48——67%,日平均日 照时间为 7.5——9.1 小时;≥5℃期间的日照时数为 992——1650 小时,约占 年日照时数的 39——54%,日平均日照时间为 7.7——9.3 小时;≥10℃期间的日照时数为 630——1570 小时,占年日照时数的 25——51%,日平均日照时间 为 7.8——9.5 小时。

除大兴安岭林区外,其余地区每日日照时间均在 8 小时以 上表 2 内蒙古东部及东三省部分代表站年日照时数和日照百分率站名哈尔滨长春沈阳海拉尔乌兰浩特通辽赤峰日照时数(小时)2597.52424.92539.12805.02894.03056.62907.0日照百分率(%)58595763656966 冬季内蒙古东部区日照时数最少,为 502——661 小时,占全年的 20%左右, 且纬度愈偏北的站点,日照时数愈少,如海拉尔 12 月份日照时数仅为 162 小时 东部区日照百分率为 63——76%,最低值出现在大兴安岭林区,最高值出现在 通辽南部地区,且日照百分率均大于 70%,与辽宁省的辽西山地和辽东半岛西 侧,同属中国东北区域冬季日照时数高值区 春季随着太阳位置的北移,内蒙古东部雨季还未来临,多晴朗天气,日照 时数迅速增加东部区春季日照时数为 775——846 小时,约占全年的 31%左右, 分布特点与冬季基本相似高值区位于通辽南部,与东三省的松嫩平原、西辽 河、辽西山地和辽东湾东侧同属中国东北区域春季日照时数高值区 夏季随着太阳高度角的增大,白昼变长,夜间变短日照时数本应增加, 但由于降水集中,云量增多,故日照时数并不是最多。

东部区夏季日照时数为 685——854 小时,占全年的 27%并且最多日照时数月份大多出现在春未夏初 的 5 月份通辽市、赤峰市南部农区仍为高值区,日照时数达 800 小时以上, 日照百分率在 60%以上,与东北地区的松嫩平原西部同属我国东北区域的高值 区 秋季由于太阳位置逐渐南移,日照时数迅速减少东部区日照时数为562——744 小时,占全年的 22%日照百分率为 58——74%赤峰、通辽市南 部仍为高值区,日照时数均在 700 小时以上,与辽宁省的西北部变化趋势基本 一致 总之,内蒙古东部区日照充足,尤其是在农作物和牧草生长季,与我国东 北三省同属全国日照时间较长地区之一 2 2..1.31.3 光能利用潜力大光能利用潜力大 内蒙古东部农牧林业生产水平较低,光线利用率仅为 0.1——0.3%(若按 生理辐射计算,光线利用率为 0.2——0.6%) ,天然牧草的光能利用率更低,约 为农业的十分之一据 1994 年资料统计,该区农田平均光能利用率为 0.174%,草地平均光能利用率仅为 0.032%如果光能利用率提高到 1%,则粮食 产量可提高到目前的 3——4 倍国内外研究表明,光能利用率最高可达 6%。

国外高产地块和国内高产地块分别可达 4%及 2.5%,因此,充分利用东部区丰富 的太阳能资源,提高光能利用率,是促进农、牧、林业生产发展的一条重要途 径综上所述,内蒙古东部区的光能资源与我国东三省偏西北地区同属光能资 源较丰富区,并在总体上优于东三省的平均水平 2 2..2 2 热量资源差异大,积温有效性高热量资源差异大,积温有效性高 内蒙古东部区从北至南,气温分布差异较大,无霜短,限制了许多喜温作 物的种植和生产,但积温有效性高、日较差大,弥补了热量资源的不足,同时 也有利于牧草、林木和农作物干物质的积累和高品质的形成 2 2..2.12.1 气温分布差异大气温分布差异大 内蒙古东部区年平均气温在-4.9——7.2℃由于太阳辐射和地形作用,区 内气温随纬度的增加而显著降低本区南端的通辽南部农区,赤峰南部农区, 年平均气温在 6℃以上,赤峰、八里罕等地高达 7℃以上;大兴安岭北麓则在- 2.0℃以下,分别为本区的高、低温区,南北温差达 12℃之多主要农业区年 平均气温一般在 1——7℃之间,牧区为-1——3℃,林区气温较低为-1——- 5℃全年极端最高气温为 35.1——41.7℃,极端最低气温为-50.2——- 27.3℃,极端最低气温南北地区差值较大,在 22℃以上。

冬季,受极地大陆气团控制,东部区气候严寒,1 月是全年最冷月,平均 气温在-11℃以下,大兴安岭北端在-25℃以下,其具体分布趋势与年平均气温 相似,且纬度对温度影响比高度更明显,温度梯度之大,为全年之冠大兴安 岭北段 1 月平均气温为-24——-30℃,是内蒙古地区冬季最冷的地方,由此向 东南气温逐渐升高赤峰市、通辽市偏南地区,1 月平均气温已达-16——- 11℃,其余地区为-24——-16℃之间极端最低气温分布与冬季气温分布相似, 最冷月为一月份,最低值出现在大兴安岭北段极端最低气温均在-45℃以下,最 高值出现在赤峰盆地为-27℃,两省相差达 28℃之多表 3 代表月平均气温、极端气温值(℃)哈尔滨长春沈阳海拉尔乌兰浩特通辽赤峰平均气温-19.1-15.9-11.5-26.2-15.8-14.1-11.1极端最高4.25.68.6-3.26.09.711.31 月极端最低-38.1-36.5-30.5-43.6-33.7-30.5-27.6平均气温6.67.39.81.76.78.59.2极端最高29.428.329.329.433.233.032.74 月极端最低-12.8-15.9-12.5-21.6-14.6-14.4-14.2平均气温22.622.824.519.722.623.923.5极端最高36.335.535.235.739.938.039.27 月极端最低9.5 10.912.44.18.510.811.9平均气温5.46.99.50.35.37.38.3极端最高26.527.829.226.929.929.329.510月 极端最低-15.6-13.4-8.3-24.6-13.6-11.2-11.2平均气温3.85.28.1-1.64.56.27.2年极端最高36.436.435.736.539.938.939.2极端最低-38.1-36.5-30.5-43.6-33.7-30.5-28.8 春季随着太阳辐射的逐渐加强,冬季风的逐渐减弱北撤,春季地表增热快, 加上内蒙古植被稀蔬的下垫面,回暖更为迅速。

以 4 月为例,东部绝大部分地 区 4 月平均气温已回升到 0℃以上,而大兴安岭北端,因纬度偏北,海拔较高, 植被茂盛等原因,气温回升较慢,4 月平均气温还在 0℃以下波动通辽市、赤 峰市南部、气温回升快,已达 8℃以上,4 月份南北部温差已达 8℃以上 夏季是全年气温最。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