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复习资料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3369999 上传时间:2018-06-05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32.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复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复习资料(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复习资料原文精解原 文段层精讲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 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 孙叔敖举于海, 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 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 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第一段:运用排比的手法,连举六例 ( 摆事实 ) ,阐明成就大业需要经过思 想上、行为上、生活上的磨砺( 讲道 理)。人恒过然后能改,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 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 士2011,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2012/2009而死于安乐也。第二段:从个人 (正面,主观角度 ) 、 国家( 反面)

2、 两个方面进行论证,说明 经受磨练的益处,最终提出本文中心 论点。 【文章中心 】本文通过列举六位名人事例,说明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在 此基础上,作者又从正反两方面进一步论证经受磨练的好处,然后得出“生于忧 患,死于安乐”这一中心论点。 【现实意义 】既要经受磨砺,又要有忧患意识,才能有所成就。一、解词:1、注释:(1)发:起,指被任用。( 2) 畎亩:田间、田地。(3)举:任用,选拔。这里是被选拔的意思。( 4)版筑:筑墙的时候在两块夹板中间放土,用杵捣土,使它坚实。筑,捣土用的杵。(5)举于士 :从狱官手里释放出来并得到任用。士,狱官。(6)市:集市。 (7)任:责任,使命。(8)也

3、:语气助词, 用在前半句末, 表示停顿,后半句将加以申说。(9)饿其体肤:意思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10)空乏,资财缺乏。这里是动词,使他受到贫困(之苦)。 (11)行拂乱其所为 :使他做事不顺。 拂,违背。 乱,扰乱。(12)动心忍性 :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13)曾益 :增加。 曾,通“增”,增加。(14)恒过:常常犯错误。(15)衡于虑 :思虑堵塞。衡通“横”,梗塞,指不顺。(16)作:奋起,指有所作为。(17) 征于色 :表现于脸色。意思是憔悴枯槁,表现在脸色上。(18)发于声:意思是吟咏叹息之气发于声音。(19)而后喻 :(看到他的脸色,听到他的声音)然后人们才了解他。

4、(20) 入:指在国内。( 21)法家拂士 :法家,守法度的大臣。拂士,辅佐君主的贤士。 拂,通“弼”,辅佐。(22)出:在指国外。( 23)敌国:势力、地位相等的国家。(24)生于忧患 :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 (25)死于安乐 :因沉迷安乐而衰亡。2、补充注释(1)故:所以。 (2)是:代词,这样。 (3)恒:常常。(4)过:动词,犯错误。 (5)喻:了解,明白。 (6)则:如果。(7)然:这样。3、一词多义(1)舜发于 畎亩 之中起,指 被任 用征于 色, 发 于声表现通假字: 1 曾,通 “ 增” ,增加。 2 衡,通“ 横” , 梗塞,不顺。 3 拂,通 “ 弼” ,辅佐。 4 忍,通

5、“ 韧” ,坚韧。(2)行拂 乱其 所为违背入 则无 法家 拂士通“弼 ”,辅佐课文翻译:舜发 于畎 亩之 中,傅 说举 于版 筑之 间, 舜从田间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被选拔 胶鬲 举于 鱼盐 之中 , 管夷 吾举 于士 ,胶鬲从鱼盐贩中被选拔,管夷吾从狱官手里释放出来并得到任用。孙叔 敖举 于海 ,百 里 奚举 于 市 。孙叔敖从隐居海滨被选拔进了朝廷,百里奚从市井之间被选拔而登上了相位。故 天将 降大 任于 是人也 ,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必先 苦其 心志 ,劳 其 筋骨 , 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饿其 体肤 ,空 乏其 身 , 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使

6、他身体受到贫困之苦行拂 乱其 所为 , 使他做事不顺所以 动心 忍性 ,曾 益 其所 不能 。通过这些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以不断增加他的才干。人恒 过,然 后能 改; 一个人常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困 于心 ,衡 于虑 ,而后 作; 内心忧困,思虑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征于 色 ,发 于声 ,而 后喻。一个人的想法,只有表现在脸色上,吟咏叹息之气发于声音,看到他的脸色,听到他的声音),然后人们才了解他。入则 无法 家拂 士, 而一个国家,在国内如果没有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出则 无敌 国外 患者 , 国恒 亡。 在国外没有敌国外患,这个国家常常会导致灭亡。然后 知生

7、 于忧 患而 死 于安 乐也 。这样以后,人们才会明白,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五、段意和中心:1、段意第一段:列举逆境中出人才的事例,并剖析艰难困苦对人才成长的意义。第二段:由人及国,论证经受磨练的益处和缺少磨练的危害,并提出中心论点。2、中心:这篇议论文论证了要成才必须经受磨练的观点,激发人们克服困难, 锐意进取。六、简答题1、本文的 中心论点 是什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在文中孟子提出了怎样的人才观?怎样理解这一人才观?(1)他认为人才要在困境中磨练造就。(2) 优越的条件容易消磨人的意志,腐蚀人的健康肌体,使人丧失成功的上进心;而艰苦的环境,坎坷的道路,却能磨练人的意

8、志,增长人的上进心。美国剧作家帕特里克说的“痛苦使人思索,思索使人智慧,智慧使人生命持久。”足以说明逆境的优越性。3、和本文阐述的道理相似的名言警句有: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4、学了本文你有了什么收获?(1) 人要成就事业必先经受磨练;人要有忧患意识,不能贪图享乐。(2)一个国家要想长治久安,必须有严于执法的领导干部,必须时刻警示敌对势力的入侵。七填空题:全文的中心句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作者认为国家长盛不衰,就需要有法家拂士和敌国外患。 (用课文词语回答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举出古代圣君贤相为例,说明他们的共同点是都经受过艰苦环境的磨炼,成就了不平凡

9、的事业。文章以此为根据,说明了人要担当重任,有所成就,必须先经受一番艰苦的,甚至是痛苦的磨炼选文中孟子主要讲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造就人才,二是治理国家;得出的结论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忧患可以使人和国家生存发展,安逸享乐使人和国家萎靡灭亡。 文中由个人升华到国家, 论证“死于安乐”的道理的句子是什么?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客观条件是“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只有这样,才能“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造就人才的主观条件是“人恒过然后能改;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10、 短文由个人说到国家, 提出“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的论断。八.问答题:1.孟子在选文第段中以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告诉人们:人要成大器,就必须经受磨练。2孟子在文中列举了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强调了“逆境能成才;现在有人认为“顺境也能成才”。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举例谈谈。3、孟子说理散文善用排比、句式长短错落,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你以选文第段为例加以具体分析。这段文字以“必先”二字领起“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构成一组排比,读起来一句紧似一句,非常有气势;且这组句子句式较整齐,以短句为主,和前后较长的句子搭配起来,使全段句式富于变化,读来节奏感

11、很强。4.联系自身的实际,谈谈我们应该有怎样的忧患意识。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不可以掉以轻心,要时时提醒自己勤奋学习,努力拼搏,积极进取,与是俱进,否则就会停滞不前,甚至落后落伍。5. 作者说 “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 的“ 大任” 指什么? “ 是人” 指哪一类人?【答案】 “ 大任” 指治理天下的任务。 “ 是人” 指前面叙述的六个人,又不限于他们,还包括其他能担当 “ 大任” 的人。6. 短文开头连用六个事例,在内容和表达效果上分别有什么作用?(2013 绍兴) 【答案】引出并论证 “ 生于忧患 ” (困境出人才、人才都是经过磨难和历练而成)的观点;运用排比、同类并举,增强了文章气势,

12、使论证更充分。7. 简要分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第二段的论证思路。(2013 大理) 【答案】示例:文段先从个人角度正面论证“ 生于忧患 ” ,再从国家的角度反面论证“ 死于安乐” (或从个人到国家,由正面到反面论证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的道理 )。8.如果把这篇短文两个自然段的顺序进行互换,行不行?为什么?(2012 贵阳) 【答案】答案: 不行。前一段具体事例的陈述是为后一段议论的铺垫,为后一自然段的议论张本。9.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的论证过程是怎样的?【答案】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论证过程:先摆事实,举出古代六位人物成就事业的例子,从中归纳出造就人才的客观因素:经历

13、磨难,忧患可以激励人奋发有为;再分析说理,说明个人成才的主观因素,重点论证 “ 生于忧患 ” ,由个人谈到治国,说明国家要发展,就要有忧患意识;最后归纳出中心论点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10.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在论证上的最大特点是什么?(2013 娄底) 【答案】文章采用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相结合的方法,文段先举了六个人物事例,从个人角度正面论证 “ 生于忧患 ” ,再用道理论证的方法,从国家的角度反面论证“ 死于安乐 ” 。11.文中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想避免“ 亡” 的命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2013 营口) 【答案】在国内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

14、;在国外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12. 结合自身经历,谈谈你对 “ 人恒过,然后能改 ” 这句话的理解与认识。 (2011 曲靖) 【答案】示例: “ 人恒过,然后能改 ” 这句话的意思是一个人常常会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错误。我认为一个人犯错是难免的,但犯错误并不可怕,只要知错、认错,并能改错,就是可取的。只有这样才能不断进步,不断完善自我。13. 选文的观点对你的成长有何启示?(2015 聊城) 【答案】只有经受住艰苦磨练,才能有所作为,否则将一事无成。14. 这篇文章阐明了什么道理?请你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理解。(2015 贺州) 【答案】这篇文章说明了人才要在困境中造就和困境能激

15、发人的斗志,国无忧患易遭灭亡的道理。因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能沉湎于舒适安乐的生活之中,要有忧患意识,这样才能振作精神,奋发有为,否则,就有家亡国破的危险。(意思对即可 ) 九、安徽中考真题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5 分)孟子 来源:学科网 ZXXK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源:Z#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6、15. 解释下 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5 分)(1)百里奚举于市举:_ (2)必先苦其心志其:_ (3)曾益其所不能曾:_ (4)征于色发于声而后 喻喻:_ (5)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出:_ 16. 翻译下列句子。( 4 分) 来源: 学科网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译文:2)人恒过然后能改。译文:17.孟子 认为造就人才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分别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4 分)答:18.本文的中心论点: _(3 分)答案:15(5 分)(1)被选拔,被任用 (2)他,他的 (3)通“增”,增加(4)了解,明白 (5)在国外;在外面,指国外(共5 分。每小题 1 分)16(4 分)(1)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予人。(2) 一个人常犯错误, 然后才能改正。 (共 4 分。 每句 2 分。意思对即可)17 (4分)客观因素:艰苦环境的磨炼。主观因素思想斗争的折磨(共4 分。每点 2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