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的苏德坦克苏德交锋的东线无疑是整个战争中装甲战规模最大、战术水准最高的战场交战双方为了赢得 战场主动权,你追我赶飞速提升各自的坦克装备,在短短三年间涌现了一大批优秀坦克型号相比 之下,其它战场的装甲战水准就差了一个档次在缺乏竞争的情况下,英美两国的坦克装备发展就 缓慢许多M4谢尔曼坦克在1942年的北非战场还优于德国坦克的各种型号,两年以后诺曼底登陆时 就已经落伍了诺曼底战役中盟军惊骇地发现,德军坦克无论性能还是战术能力都远远超过自己 这也难怪,经过东线战场磨炼的德军装甲部队已经百战成钢,装备的主战坦克、突进炮、和歼击坦 克都远胜盟军的同类,而盟军的胜利主要是依靠数量优势和空中打击1. 苏联T-34/76和KV-1型坦克早在1936年,苏联就开始研制一种新式坦克,可以轻易取得战场上的压倒优势这一年,米哈 伊尔 • 柯希金(Mikhail Koshkin) 出任哈尔科夫兵器中心坦克设计局局长,组织了一批专家开始 设计一款通用坦克1938年8月,柯希金在苏联最高军事委员会上陈述自己的革命性理念:“这将是 一种通用坦克,比轻型坦克装甲更厚、火力更强,比重型坦克机动性更好,既可以用于支援步兵, 也可以用于装甲集群作战。
斯大林非常欣赏这个理念,下令全力研制1940年9月,T-34定型, 开始实地测试,然而柯希金却因过分劳累感染肺炎去世后来为了和1943年出现的改进型区分,这 款坦克又称为T-34/76型,而改进型称为T-34/85型T-34/76坦克战斗全重26吨,乘员4人,仍然属 于中型坦克范畴苏联集中工业力量大规模生产T-34坦克,到1945年总共生产了25,522辆T-34/76 型坦克T-34构造简单,普通拖拉机厂都可以制造,许多厂家缺乏加工设备,产品做工非常粗糙, 但性能方面丝毫不受影响,充分体现了T-34设计的返朴归真T-34坦克无论在装甲、火力、还是动力方面都堪称举世无双著名设计师塔西诺夫为T-34设计 了车身,采用了革命性的斜面装甲,大大提高了防护能力T-34的车身装甲厚度都是45毫米,和德 国的3、4型坦克相当,但是正面装甲有32度的斜角,侧面也有49度炮塔是铸造而成的六角型,正 面装甲厚度60毫米,侧面也是45毫米,车身的斜角一直延伸到炮塔,因此T-34从正面看几乎是一个 直角三角形斜面装甲有两点好处,首先炮弹击中以后容易反弹,威力大减;其次根据三角原理, 一枚水平射来的炮弹,击中斜面装甲以后,需要穿过的钢板厚度相当于三角型的斜边,因此T-34坦 克45毫米厚32度斜角的正面装甲,防护能力相当于90毫米,而49度斜角的侧面装甲也相当于54毫米。
这样的正面装甲,1941年德国坦克装备的任何火炮在500米距离上都无法穿透火力方面,当欧洲各国的坦克炮还停留在40-50毫米口径的水平时,T-34从一开始就装备了一 门76毫米L/30.5加农炮,到1941年又换装了76毫米F-34型L/42加农炮F-34型加农炮使用普通穿甲 弹时,500米距离上可以穿透69毫米均质钢板,1,000米距离上可以穿透61毫米钢板,当时的德国坦 克没有一样能够抵挡这样猛烈的火力F-34加农炮还可以发射高爆和破片弹攻击软目标,因此具备 支援步兵进攻的能力一辆T-34坦克通常备弹77发,包括19发穿甲弹,53发高爆弹,和5发破片弹 1943年的改进型T-34/85容弹量增加到100发动力方面,苏联设计师莫罗佐夫特地为T-34研制了著名的12缸39升V2柴油发动机,功率500马力,使T-34的公路最高时速达到55公里V2柴油发动机的另外一个优点是省油,T-34坦克油箱60升 容量,车身两边各挂一个容量39升的后备油箱,航程可达540公里相比之下,德国4型坦克的航程 只有160公里,而虎式坦克跑100公里就得加油不过柴油发动机的缺点就是废气排放浓烟滚滚,坦 克无法隐蔽。
T-34坦克和先前的BT-7型一样,使用美国专利的克里斯蒂底盘,这种底盘的负重轮轴 上面装有巨型减震弹簧,可以承受剧烈的上下颠簸T-34的履带将近50公分宽,而德国坦克的履带 通常只有30公分宽以上优点使T-34具有超强的越野机动能力,这是苏军装甲部队大纵深攻击战术 的硬件基础在冰天雪地的东线战场,T-34坦克可以在雪深一米的冰原上自由驰骋,被德军称为 “雪地之王”1947年,美军考虑到在东欧同苏军交锋的可能性增加,专门测试了M26“潘兴”坦克的 雪地越野能力,发现在雪深30英寸(76公分)的行驶条件下,潘兴坦克的发动机很快过热,不得不停 机和T-34坦克的研制同步进行的是KV-1重型坦克,1940年定型生产KV-1坦克重43吨,车身和炮 塔正面装甲厚达100毫米,装备一门76毫米L/42加农炮,三挺机枪(车身前方一挺,炮塔前后各一挺), 动力是一台V2K柴油发动机,功率600马力,公路最高时速35公里苏联在整个战争期间总共生产了 超过3,000辆KV-1型坦克1941年6月德军入侵苏联时,苏军已经拥有T-34坦克967辆,KV重型坦克639辆在苏德战争爆 发前几个月,希特勒不知出于什么目的,让来访的苏军代表检阅德军坦克部队。
苏军代表回去以后 一口咬定希特勒在放烟雾弹,因为他们怎么也不能相信区区Pz 4型居然是德军最重型的坦克 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以后,德军初次遭遇T-34坦克是明斯克战役,此役30万苏军、2,500辆坦克 被围歼德军坦克手发现,他们发射的炮弹象爆竹一样在T-34坦克装甲上纷纷弹开7月初,第18 装甲师缴获两辆完好的T-34坦克,古德里安专程前往观看,深感震撼,立刻要求德军军械署加紧研 制一款新式坦克以抵消T-34的优势,这就是著名的豹式坦克1942年6月德军颁布的《东线部队同 T-34坦克作战指南》中这样写道:“跟我们的3型和4型坦克相比,T-34速度更快,越野机动能力更 强,装甲更厚,76毫米炮的穿甲能力也强过我们的50毫米和75毫米炮,其斜面装甲使我们的穿甲弹 很容易弹飞我们的50毫米坦克炮只能近距离从侧面和后面击毁T-34坦克此外用高爆炮弹和机枪 子弹射击炮塔底座,有时会使炮塔卡住而无法转动另外用穿甲弹瞄准射击T-34的炮塔弹盾,也可 以震裂焊接缝而导致贯穿 实战条件下这些战术的难度可想而知如果T-34坦克只是给人以震撼而已,那么KV-1坦克无疑是德军士兵的噩梦战争爆发3天以后, 德军北方集团军群就开始遭遇这些庞然大物。
8月13日,一个加强了100辆坦克的德军步兵团遭遇一 队KV-1坦克,德军坦克根本无法阻拦KV的冲击,数十辆坦克被击毁,其中几辆捷克38t坦克直接被 KV-1压扁了一门150毫米榴弹炮朝着冲过来的KV坦克不断开炮,直到被撞翻,而发射的炮弹无一 命中最后仍然是88高炮前来救驾,迫使苏军坦克后撤在波罗的海地区的奥斯特罗夫(Ostrov), 一辆KV-1坦克占据公路旁边的一处制高点,单独阻击德军一个装甲军的推进整整一天一夜,总共击 毁7辆坦克,1门自行反坦克炮,1门88毫米高炮,4辆半履带装甲车,以及12辆卡车第一天该坦克 中弹14发,毫发无爽;次日德军以数十辆坦克佯攻,然后将一门88毫米高炮运动到该坦克背后发动 攻击,结果15发炮弹击中目标,只有3发穿透装甲,最终将其击毁战争初期只有88毫米高炮和斯 图卡攻击机能够摧毁KV-1坦克即使1,600辆新式坦克也无法阻止苏军兵败如山倒德军装甲部队的训练水平和战术素养再次 起到决定作用战争初期苏军坦克部队的非常缺乏训练,许多人只有70多个小时课堂学习就仓促上 阵,根本没有时间熟悉机械性能,演练集群战术这时的苏军坦克大多数没有装备无线电,坦克之 间的交流居然依靠旗语,这在实战中是不可想象的。
古德里安回忆道,苏联坦克之间缺乏配合,各 自为战,应变能力很差,通常是指挥坦克后面跟着一群坦克,如同老母鸡领着一群小鸡,一旦指挥 坦克被毁,其余的坦克就像无头苍蝇一样到处乱撞,很容易被德军坦克分割歼灭经历过大清洗的 苏军将领指挥谨小慎微,不敢改变事先制订的作战计划,因为怕担责任,一旦战局发生逆转就一筹 莫展T-34坦克还能当高炮使不过苏联在战争初期却有一项壮举,那就是5个月间将1,500家工厂迁到东部地区乌拉尔山脚 下的车里雅宾斯克成为著名的坦克城,这里汇集了几家大型拖拉机厂,唯一的产品就是T-34坦克 进入1942年,苏联坦克月产量达到2,000辆,而德国坦克月产量只有800辆虽然在东线德军同苏军 的坦克战损对比一直占优,42年6月到10月间甚至高达1比8,最终决定东线战场胜负的不是部队的 素质和坦克的性能,而是两国工业的生产能力T-34/76坦克也不是完美无缺的首先苏联工程师虽然设计出V2这样优秀的发动机,坦克传动 系统一直不够理想,许多坦克作战时不得不背一套备用传动装置T-34/76坦克的炮塔为了追求斜 面而异常狭小,只能容两个人,这样车长不但要指挥作战,还要亲自操炮,不免手忙脚乱,大大影 响了坦克的战斗力。
KV-1坦克则是所有重型坦克的老毛病 - 故障太多43吨的重量使得发动机和 传动系统压力过大,动辄抛锚比如苏军第15装甲军的一份战报显示,该军第10坦克师损失56辆 KV-1坦克,其中11辆坦克在战斗中被毁,另有11辆下落不明,而剩下的34辆都是因为机械故障被乘 员丢弃不过T-34和KV-1型对比德军同类型号,优势太过明显德国被迫奋起直追,研制出了新式中型 和重型坦克还以颜色,这就是著名的豹式和虎式坦克2. 德国虎豹1941年德军入侵苏联时,3型坦克装备的50毫米L/60加农炮就已经是德军威力最大的坦克炮了 这门炮500米的距离上可以击穿60毫米均质钢板,根本无法威胁T-34的正面装甲4型坦克的75毫米 L/24短身管火炮穿甲能力更差,500米距离上只能穿透38毫米钢板德军坦克炮的威力相比苏联T- 34和KV-1差距悬殊,这种火力劣势直到1942年夏天才开始扭转面对苏联坦克的挑战,德军军械署的第一反应是挖掘潜力,提升现有坦克型号的装甲和火力 3型坦克因为底盘和炮塔的限制,无法装备更厚的装甲和更大的火炮,于是4型坦克披挂上阵,代替 3型成为德军主战坦克1942年5月,4G型坦克开始批量生产,这个改进型号的正面装甲增加到60毫 米厚,战斗全重增加到23.5吨更换为莱茵金属公司的KwK40型75毫米L/48加农炮,这门炮威力强劲, 500米距离上可以穿透108毫米钢板,使德军坦克火力首次超过了苏联T-34/76坦克。
此后又相继出 现4H、4J等改进型,正面装甲再增至80毫米,两侧加装裙甲,战斗全重最后达到25吨德国到战争 结束总共生产了超过9,000辆4型坦克虽然德国虎豹名满天下,实际上4型坦克一直是装甲部队的 中坚力量德国新式重型坦克的研制,始于1941年5月26日,这天希特勒突然召见著名设计师波尔舍(Porsche) 和亨舍尔(Henschel),要求他俩提供一款重型坦克的设计希特勒给的性能指标非常简单,这个坦 克的正面装甲必须达到100毫米厚,装备的主炮必须能够在1,500米的距离上击穿100毫米装甲,重 量可以超过45吨此前德国高层从来没有研制重型坦克的计划,希特勒的心血来潮大概是吸取了西 线英法重型坦克的警示,为即将到来的东线战事未雨绸缪亨舍尔的设计方案最后中标,这就是二战的偶像派明星虎式坦克,德军正式编号是Pz 6型坦克 平心而论,虎式坦克并不是一款先进的设计,整个车身和炮塔的线条直来直去,没有任何斜角,不 过这已经无关紧要,因为虎式坦克的正面装甲厚达100毫米,炮塔弹盾厚110毫米,就连侧面装甲也 有80毫米,这意味着无论是T-34/76坦克还是M4谢尔曼坦克,都无法在800米以外击穿虎式坦克的正 面装甲。
主炮是著名的88毫米KwK36型L/56加农炮,可以在1,000米以外击穿120毫米装甲,2,000米 以外击穿87毫米装甲虎式坦克战斗全重56吨,稳如泰山,是非常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