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农村学校食堂禁止对外承包

上传人:精****档 文档编号:43366769 上传时间:2018-06-0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部:农村学校食堂禁止对外承包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教育部:农村学校食堂禁止对外承包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教育部:农村学校食堂禁止对外承包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教育部:农村学校食堂禁止对外承包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教育部:农村学校食堂禁止对外承包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部:农村学校食堂禁止对外承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部:农村学校食堂禁止对外承包(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部:农村学校食堂禁止对外承包教育部等十五部门日前印发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食堂管理暂行办法 。办法要求,学校 食堂一般应由学校自主经营,统一管理,不得对外承包。已承包的,合同期满,立即收回; 合同期未满的,给予一定的过渡期,由学校收回管理。由社会投资建设、管理的学校食堂, 经当地政府与投资者充分协商取得一致后,可由政府购买收回,交学校管理。具体内容如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意见 (国办发201154 号),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食堂管理,特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依据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以下简称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细 则、专项资金管

2、理办法、食品安全保障管理办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第三条地方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食堂管理工作,各有关部门要共同 参与对学校食堂的管理,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学校要把食品安全和资金安全作为食堂管 理的重点,切实承担起具体组织实施和管理责任。第四条本办法所称学校食堂,是指为学生(含教职工)提供就餐服务,按要求具有相对 独立的原料存放、食品加工操作、食品出售及就餐空间的场所。第五条本办法适用于实施营养改善计划的试点地区和学校,其他地区和学校可参照执 行。第二章基本要求第六条学校食堂应以改善学生营养、增强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宗旨, 坚持“公益性” 、 “非营利性”的原则,尊重少数

3、民族饮食习惯,建立健全覆盖各个环节的 规章制度。第七条审批制。学校开办食堂须提出书面申请,经相关部门审批同意,取得餐饮服务 许可证后方可供餐。第八条校长负责制。校长是第一责任人,对学校食堂管理工作负总责。建立由校领导、 后勤管理部门负责人和食堂管理人员组成的食堂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学校食堂管 理。重大开支和重要事项,由集体讨论决定。第九条内部控制制度。针对学校食堂管理的各个关键环节,建立健全严密有效的内部 控制制度,强化内部控制,提高管理水平。第十条岗位责任制。学校应根据学生就餐规模,切实做好定岗、定责、定薪工作,合 理配置人员。学校应按照不相容岗位分设的要求,设置采购、加工、保管、会计

4、、出纳、 食品安全管理等工作岗位,建立岗位责任制,明确岗位职责。关键岗位应定期进行轮换。规模较小的学校,部分岗位可以由符合任职要求的其他人员兼任。第十一条学校负责人陪餐制。学校负责人应轮流陪餐(餐费自理),做好陪餐记录,及 时发现和解决食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第十二条科学营养供餐。各地应参照有关营养标准,结合学生营养健康状况、当地饮 食习惯和食物实际供应情况,制订成本合理、营养均衡的食谱。第十三条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机制。学校应防止投毒事故,保障饮水安全,建立完 善食物中毒等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预案,细化事故信息报告、人员救治、危害控制、事故 调查、善后处理、舆情应对等具体方案,并定期组织演

5、练。第十四条学校食堂应按照消防法的规定,提高消防意识,加强消防安全管理,定 期组织消防演练,防止发生火灾。第十五条建立膳食委员会。学校应成立由学生代表、家长代表、教师代表等组成的膳 食委员会,发挥其在配餐食谱、食堂管理和检查评议等方面的作用。第十六条学校食堂一般应由学校自主经营,统一管理,不得对外承包。已承包的,合 同期满,立即收回;合同期未满的,给予一定的过渡期,由学校收回管理。由社会投资建 设、管理的学校食堂,经当地政府与投资者充分协商取得一致后,可由政府购买收回,交 学校管理。第三章人员管理第十七条地方政府应为学校食堂配备数量足够的合格工作人员并妥善落实人员工资及 福利,组织专业培训。从

6、业人员不足的,应优先从富余教师中转岗,也可以采取购买公益 性岗位的方式从社会公开招聘。人员招聘按照“省定标准、县级聘用、学校使用”的原则 进行。第十八条食堂从业人员基本要求。(一)学校应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营养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对食堂从业人员定期组 织食品安全知识、营养配餐、消防知识、职业道德和法制教育的培训。(二)学校食堂从业人员(含临时工作人员)每年必须进行健康检查,取得有效的健康合格 证明。(三)建立食堂从业人员晨检制度。食堂管理人员应在每天早晨各项饭菜烹饪活动开始 之前,对每名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进行检查,并将检查情况记录在案。发现有发热、腹泻、 皮肤伤口或感染、咽部炎症等有碍食品安全

7、病症的,应立即离开工作岗位,待查明原因并 将有碍食品安全的病症治愈后,方可重新上岗。从业人员有不良思想倾向及行为、精神异 常等现象的,应立即调离工作岗位。(四)食堂从业人员应具备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处理食品及分餐前、处理食品原料及 使用卫生间后,必须用肥皂及流动清水洗手消毒;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并把头发置于 帽内;不得留长指甲、涂指甲油、戴戒指加工食品;不得在食品加工和供应场所内吸烟。第十九条学校食堂应配备专职或兼职食品安全管理员,食品安全管理员原则上每年应 接受累计不少于 40 小时的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培训。第四章食品采购第二十条建立食品采购索证索票制度。食品采购应严格执行餐饮服务食品采购索

8、证 索票管理规定 。从食品生产单位、批发市场等采购的,应当查验、索取并留存供货者的相 关许可证和产品合格证明等文件;从固定供货商或者供货基地采购的,应当查验、索取并 留存供货商或者供货基地的资质证明、每笔供货清单等;从超市、农贸市场、个体工商户、 农户等采购的,应当索取并留存采购清单等有关凭证,做到源头可控,有据可查。第二十一条规范大宗食品采购行为。建立大宗食品及原辅材料招标制度,米、面、油、 蛋、奶等大宗食品及原辅材料要通过公开招标、集中采购、定点采购的方式确定供货商。 偏远地区学校或教学点可通过比选质量、价格的办法确定供货对象。第二十二条积极推进“农校对接” 。建立学校蔬菜和农副产品直供基

9、地,在保障产品质 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减少农副产品采购和流通环节,降低原材料成本。第二十三条建立食品查验制度。采购包装食品时应严格查验食品生产日期、保质期, 确保食品安全;不得采购质量不合格、超过保质期的食品;不得采购有腐败变质或感官性 状异常的食品;不得采购食品安全法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第二十四条建立双人采购和定期轮换制度。学校应实行双人采购,人员不足的可由教 职工陪买,每次采购应做详细的采购记录备查。原则上采购人员每学期应轮换一次。第二十五条建立供货商评议制度。学校应定期对食品及原辅材料供货商进行综合评议, 对评议不合格、违反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供货商应列入黑名单,终止 供

10、货合同,取消其供货资格。供货商定期与学校进行结算,采购员与供货商之间原则上不 得发生现金交易。第五章食品贮存第二十六条建立出入库管理制度。食堂物品的入库、出库必须由专人负责,签字确认。 规模较大的学校,应由两个以上人员签字验收。严格入库、出库检查验收,核对数量,检 验质量,杜绝质次、变质、过期食品的入库与出库。出库食品做到先进先出。第二十七条建立库存盘点制度。食堂物品入库、验收、保管、出库应手续齐全,物、 据、账、表相符,日清月结。盘点后相关人员均须在盘存单上签字。食堂应根据日常消耗 确定合理库存。发现变质和过期的食品应按规定及时清理销毁,并办理监销手续。第二十八条食品贮存场所应根据贮存条件分

11、别设置,食品和非食品库房应分设,并配 置良好的通风、防潮、防鼠等设施。食品贮存应当分类、分架、隔墙、离地存放,遵循先 进先出的原则摆放,不同区域应有明显标识。散装食品应盛装于容器内,在贮存位置标明 食品的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供货商及联系方式等内容。盛装食品的容器应符合安全 要求。第六章食品加工第二十九条食堂加工操作间应当符合下列要求:(一)最小使用面积不得小于 8 平方米;(二)墙壁应有 1.5 米以上的瓷砖或其他防水、防潮、可清洗的材料制成的墙裙;(三)地面应由防水、防滑、无毒、易清洗的材料建造,具有一定坡度,易于清洗与排 水;(四)配备有足够的照明、通风、排烟装置和有效的防蝇、防尘、防

12、鼠,污水排放和符 合卫生要求的存放废弃物的设施和设备;(五)配备餐饮服务许可证所规定的其他设施设备。第三十条食品加工过程应严格执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 。第三十一条必须采用新鲜安全的原料制作食品,不得加工或使用腐败变质和感官性状 异常的食品及原料。不得向学生提供腐败变质或者感官性状异常,可能影响学生健康的食 物;不得制售冷荤凉菜、四季豆等高风险食品。第三十二条需要熟制烹饪的食品应烧熟煮透,其烹饪时食品中心温度应不低于 70。 烹饪后的熟制品、半成品与食品原料应分开存放,防止交叉污染。食品不得接触有毒物、 不洁物。第三十三条建立食品留样制度。每餐次的食品成品必须留样,并按品种分别盛放于清 洗

13、消毒后的密闭专用容器内,放置于专用冷藏设施中冷藏 48 小时。每个品种留样量应满足 检验需要,不少于 100g,并记录留样食品名称、留样量、留样时间、留样人员、审核人员 等信息。第三十四条严格按照规定使用食品添加剂。严禁超范围、超剂量使用食品添加剂,不 得采购、贮存、使用亚硝酸盐。严禁使用非食用物质加工制作食品。第三十五条加工结束后及时清理加工场所,做到地面无污物、残渣;及时清洗各种设 备、容器和用具,做到定期消毒,归位摆放。第七章食品供应第三十六条学校食堂供餐包括两种方式:一是包餐制,即全体学生统一伙食费标准, 由学校食堂提供统一饭菜;二是自购制,即饭菜品种、数量由学生自由选购,学校食堂凭

14、充值卡或饭菜票结算。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从中选择。第三十七条学校食堂应综合考虑学生的营养需要、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物价水平等因 素,合理确定伙食标准和配餐方案,并报教育、卫生、价格管理部门备案。第三十八条学校应制订每周带量食谱并提前公布。第三十九条有清真餐需求的学校应设立清真灶,灶具、炊具使用,原材料采购、贮存、 加工等应符合清真饮食的规定。第四十条就餐场所管理。学生就餐场所应张贴均衡营养、健康饮食行为等宣传资料; 应设置洗手池等设备设施,有明确的洗手、消毒及检查等规定;就餐场所及设备设施应定 期维护,保持干净整洁,做好地面防滑。第四十一条就餐秩序管理。学生就餐时,应落实校领导带班、班主任值班制度

15、,加强 就餐秩序的管理,做到安全、文明就餐,避免浪费。第四十二条餐用具清洗与消毒。按照要求对食品容器、餐用具进行清洗消毒,并存放 在专用保洁设施内备用。提倡采用热力方法进行消毒。采用化学方法消毒的必须冲洗干净。 不得使用未经清洗和消毒的餐用具。第八章财务管理第四十三条教育、财政部门应加强对学校财务工作的指导。建立健全食堂财会制度, 配备专(兼)职财会人员,定期组织业务培训。第四十四条学校食堂财务纳入学校财务统一管理,实行专帐核算。对营养改善资金收 支情况必须设立专门台帐,明细核算。第四十五条严格区分核算主体,由财政经费保障的人员、设施设备等方面的费用不得 在食堂专帐中列支。第四十六条学校必须确

16、保营养改善专项补助资金足额用于学生伙食,不得以现金形式 直接发给学生个人和家长,不得以保健品、含乳饮料等替代。第四十七条教职工在食堂就餐应与学生同菜同价,伙食费据实结算,不得挤占营养改 善补助资金,不得侵占学生利益。第四十八条学校食堂收取伙食费应开具合法票据;支出要取得合法、有效的票据,按规定办理相应报销手续。第四十九条食堂收入包括:财政补助收入、伙食收入、其他收入等。不得将学校的店 面承包收入、房租收入、其他非食堂经营服务收入转入食堂收入。不得转移食堂收入。严 禁挪用食堂资金或设立“小金库” 。第五十条食堂支出包括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等。不得将应在学校事业经费列支的费 用等计入食堂支出。食堂成本核算应以食堂的日常经营服务活动所必须的各项料、工、费 为基本内容。第五十一条食堂的收支结余实施月度结算,食堂的结余款要专项用于改善学生伙食, 严禁用于学校教职工福利、奖金、津补贴以及非食堂经营服务方面的支出。第五十二条学校食堂实行财务公开,自觉接受学生、家长、学校膳食委员会的监督。 学校应定期(每学期至少一次)将食堂收支情况及时向学校师生和家长公开,同时报送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