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墨的基础知识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43364674 上传时间:2018-06-05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53.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油墨的基础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油墨的基础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油墨的基础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油墨的基础知识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油墨的基础知识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油墨的基础知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油墨的基础知识(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油墨的基础知识油墨的基础知识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都会接触到油墨,可能是我们的课本、文案等等。油墨 用它神奇的法术,变幻出了一个个有趣的文字,汇聚成了一篇优美的文章。油墨的物理性能油墨的物理性能不同体系的油墨其性能有的相差较远,其检验指标也有所不同,以胶印油 墨为例,如下所述是一些表达其性能的常规项目。1.细度是指油墨中的颜料、填充料等的最大粒径,以及在连结料中分布的 均匀度。2.透明度指油墨墨膜覆盖在承印材料上,或相迭在另一墨层表面后,其被 覆盖所能显现的程度,它是表征油墨墨膜对被覆盖面遮盖力大小的指标,故通 常又称为油墨的遮盖力。3.着色力是指油墨层在承印材料上所能显示颜色强度的能力,它是表征油

2、 墨浓度或饱和度的质量指标之一。在胶印过程中,油墨的着色力不仅直接关系 着印刷效果和印品质量,而且对于油墨的单位面积用量,关系也十分密切。如 选用着色力强的油墨,较着色力弱的油墨耗用量少,又可获得良好的印刷效 果。4.流动度是指油墨在受力后的流动程度。它是用来表征油墨在一定的粘度 条件下,墨体所呈现的流动状态和稀稠密现象的,一般地说,油墨的流动度是 对粘度、稠度的综合评价。流动度理想的油墨,在墨斗中的流平性和下墨性较 好:在墨辊间或印版与橡皮布间的传递、转移性也好;印版和橡皮布上的墨层 均匀;印迹墨膜平伏、光洁。流动度太小时,易产生下墨不良;墨层分布不匀 等现象,其印迹墨膜表面也会出现波纹。流

3、动度太大时,墨层薄容易造成网点 扩大,印迹色泽不浓。普遍采用流动仪测定法。5.粘度是指油墨流动时的粘滞程度它是表征油墨流体流动的阻力(或内摩擦力)大小的指标。在胶印过程中,一定的粘度是保持油墨正常传递、转移的主要条件,也是决定印迹牢度、清晰度和光泽度的重要条件。油墨粘度过大时,传递、转移困难,使版面墨量不足,造成图文基础裸露形成花版。同样,粘度过大,也易引起纸张拉毛、脱粉现象,或造成印张的剥离。但粘度过小时,则容易产生浮脏,严重时会造成墨体乳化,若使其不能保持正常的传递、转移,并逐渐在墨辊、印版和橡皮布上堆积起颜料颗粒,当堆积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引起糊版。6.粘性是指油墨在传递、转移与分布过程

4、中。其墨层间分离、断裂(或扯 开)时所产生的阻力,它是表征油墨的粘附和内聚力性质的,故通常又称为粘着 性。一般情况下粘性与粘度成正比,但不是绝对的线性关系。粘度数据只是提供 了一个参照范围,因其受纸张、印刷机速度、印品情况等诸因素影响圈较大,故 经常出现粘度并不太大但粘性却大的情况,或出现粘度大而粘性并不大的情况。 一般来说,在湿式套印中,油墨的粘性应按色序依次相应递减。7.屈服值是指油墨在开始流动时所需的最小外力。它是用来表征油墨由弹 性变形到流动变形过程的粘滞现象和性质的。8.触变性是指油墨在外力作用下而引起流动性能的变化的性质。油墨在实际使用中,由于所用纸张类型、性质的差异,印刷过程和车

5、间工 艺技术条件等因素的变化、原墨的物理、化学性质与印刷适性不相匹配或需要 拼配不同浓、淡调的间色和复色墨,需要添加某种助剂,以满足和适应工艺技 术条件 的要求。这些添加的助剂,通常统称为油墨的辅料,其种类较多,在日常印刷 中,较为常见的有如下几种:(1).稠度调整剂:一般用增稠剂,可以增加油墨的稠度,如果要降低油 墨的稠度,一般用相应体系的稀释剂。(2).粘度调整剂:一般应控制在 25%,过量会引起传递不良,污脏版 面,影响固着干燥速度和光泽。(3).干性调整剂:干性调整剂是对具有促进或抑制油墨干性的辅料的统 称。油墨的干性,不仅受纸张的紧度、吸墨性、平滑度、酸碱度以及墨体中颜料 或辅料性质

6、的影响,而且也受车间温、湿度的影响,故应慎重使用。在平版胶印 中,主要有膏状的红燥油和液体状的白燥油,用量过多会导致油墨变脆和晶化。油墨的结构与分类油墨的结构与分类油墨是由色料、连结料及辅助剂组成,将其混合后经轧制即成油墨。对油墨 而言,颜色、身骨(通常将稀稠度、流动性等油墨的流变性质称为油墨的身骨) 和干燥性能是油墨三个最重要的性质。油墨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分类,例如根据印刷方式,就可分为四大类:胶 版油墨、凹版油墨、网版油墨、柔版油墨,但这样的分类,在同种印刷方式油墨 中如胶版油墨中又有很多种类的胶版油墨,他们有的性质相近,有的又相差很 远;如按干燥方式又可分为如下几类:氧化结膜干燥油墨、

7、挥发干燥油墨、渗透 干燥油墨、辐射固化油墨、热固化油墨等;按外观来分类,又可分为液体油墨、 浆状油墨等;按印刷基材分,可分为印纸油墨、塑料油墨等。油墨与色彩油墨与色彩国际上统一规定了鉴别色彩的三个属性,这就是色度(色相)、明度和饱 和度(彩度)。我们可以用这三个物理量中的一个或者同时用两个、三个属性 来区别不同的颜色。色度(色相)指的是视觉的颜色感知,如红,黄,蓝等; 明度指颜色的光亮强度,也即亮度;饱和度指的一种颜色如何被感知 ,如淡 的,或者浓的。色相是颜色之间彼此区分的最主要的最基本的特征。一定波长的光或某些 不同波长的光混合,就呈现出不同的颜色表现,这些颜色表现就称为色相。在 艺术领域

8、里常将光谱色色相分为三个部分,一部分是指红、橙、黄等波长较长 的长波光,称为暖色调(也称热色);一部分是青、蓝、紫等波长较短的短波 光,称为冷色调;第三部分是介于二者之间的绿色光,称为中间色调。这种颜 色冷暖感觉是人们联想而来的,是一种心理感觉。因此有人将其划为中间色 相,以表示绿色偏黄而显暖色,绿色偏蓝则又属冷色相,它与暖色相比偏冷, 与冷色对比又偏暖的这一性质。颜色的彩度是标志颜色的纯度的,也称作鲜艳度、饱和度等。实际上彩度 表示颜色本身透过或反射色光的选择程度。色相相同,明度也相同的两种颜色 仍可能有色彩鲜艳程度的差别,如果物体能反射某一色光,同时也能反射其它 一些色光,则该色的彩度就小

9、。换言之,含消色成分的比例越大,颜色的彩度 越小。反过来,含彩色成分比例越大,颜色彩度也就越大。在明度相同的情况 下,可用一种颜料与白色颜料以不同比例的混合来说明颜色的彩度,白颜料掺 得越少的彩度越大,而白颜料掺得越多,彩度就越小。在色度学上,纯度描写 的是彩度。色度学的纯度有两种,一种指的刺激纯;一种指的是色度纯。油墨的墨膜厚度对油墨的颜色有影响,如果墨膜的厚度较厚,它对光的吸收就比较充分,墨层的颜色也就比较深;反之,如果墨膜太薄,光线与色料接触而被吸收的可能性减少,就有一部分应该吸收的色光没有被吸收而透过墨膜,使得油墨颜色变浅,彩度下降。举品红墨和黄油墨的叠合为例,如果其它条件完全相同,而

10、品红油墨的墨层较厚,则其绿光被吸收得很充分,而使叠合后的墨层颜色偏红。而如果品红油墨的墨很薄,有一小部分绿光透过品红墨层而不被吸收,经黄墨层、白纸反射回来,这样叠合的墨层的颜色就偏黄,色相与橙色不多。尽管网点叠合与网点并列所呈现的颜色是一样的,但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色 光合成方法。两色网点叠合是彩色透明墨层从白光中逐步减去某两种色光,反射 出所剩的色光,这种成色过程是减色法呈色现象。两色网点并列,呈现的色彩则 是由这两色网点分别吸收白光中的某一色光,将剩余的色光反射后合成的色光,故可说是加色法呈色原理成色。这种加色法呈色现象只有在网点的大小与距离在 肉眼不能分辨时,才会产生这样的呈色效果。如果用

11、放大镜观察彩色网点,就只 能看到这只是些大小颜色各不相同的彩色点子而已,见不到合成的色彩了。还 有,当三原色油墨叠合时,只要三原色墨的色相足够正确,其叠色的颜色就接近 于黑色,而三色网点并列时,各色色相再正确也不能得到黑色,而只能形成浓淡 不同的灰色。油墨与纸张、电化铝油墨与纸张、电化铝油墨与纸张纸的种类比较多,对虎彩而言,比较常用的主要有两类:涂布加工纸和复 合加工纸。涂布加工纸是指用涂料、树脂或其他特殊物质对纸基进行涂布加工 所制成的纸类,如铜版纸、白板纸、玻璃卡纸等;复合加工纸是指经过层合和 裱糊作业,将纸或纸板与其他薄膜材料贴合起来所得到的纸类,如各种金银卡 纸、不干胶、瓦楞纸板等。油墨在涂布加工纸上的印刷效果跟纸张的表面施胶有着密切的关系,表面 施胶太少,印刷时纸张将吸收油墨中过多的连接料,则印迹无光泽。相反,如 胶料太多,将减慢油墨的干燥速度,导致蹭脏和光亮污点。施胶渗入纸张空隙增加了 纤维间粘结,从而明显提高纸张的强度。如耐破度、耐折度和抗张强度。另外还 会增加表面纤维间及与纸体间的粘结。从而增加纸张的表面强度,有利于高速、 高粘性油墨下的胶印,减少拉毛现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