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调整经济关系--拉开改革开放序幕

上传人:繁星 文档编号:43360650 上传时间:2018-06-05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74.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调整经济关系--拉开改革开放序幕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第二章--调整经济关系--拉开改革开放序幕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第二章--调整经济关系--拉开改革开放序幕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第二章--调整经济关系--拉开改革开放序幕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第二章--调整经济关系--拉开改革开放序幕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章--调整经济关系--拉开改革开放序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调整经济关系--拉开改革开放序幕(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二章 调整经济关系 拉开改革开放序幕20 世纪 70 年代末和 80 年代初期,县委在拨乱反正,调整社会关系,实现工作重点转移的基础上,贯彻中共中央 1979 年 4 月确立的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八字方针” ,迈开了改革开放的步伐,实施以承包经营为中心的农村和城镇经济体制改革,制定和调整发展商品经济和个体私营经济政策。从而促进了全县国民经济多层次、多成分、多形式发展,使过去长期封闭僵化的经济形势,初步呈现出蓬勃发展的生机。第一节 建立农业生产责任制中国的改革先从农业农村开始,保康也一样。保康属于山区农业县,农业是全县的主导产业,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决定着农业的生产状况,也决

2、定着全县的经济状况。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关键是建立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管理体制。所以,农村的改革必须以管理体制改革为突破口。19791982 年,全县农村管理体制改革主要是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先后采用了包工包产到组、联产计酬、联产到劳、小段农活包工、定额计酬、包产到户等形式。一、总结推广“五十例”全县农村自 1958 年实行人民公社化以后,长期实行“大锅饭”的管理体制,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期间在“左”倾错误的重压下,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严重打击。尽管如此,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对改革管理体制的愿望十分迫切,在“左”倾错误错误横行的2年代,就有些生产队瞒着上级领导搞“多劳多得”和“超产奖励” 。

3、虽然采取这些做法的生产队只是少数,但也说明改革管理体制以调动农民积极性的紧迫性。因此,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农民对改革管理体制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呼声也越来越高。但是建立农业生产责任制,是一项前所未有的土地使用制度的重大改革,县委和各级党员干部对这一重大改革的认识有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县委在宣传贯彻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之初,对建立农业生产责任制问题有不同的看法,主要是对“包产到户”认识不一致,认为不要急于作决定,等待上级文件下发后再行动。由于看法不统一,县委迟迟未对农业生产责任制作出统一部署。1979 年 3 月 15 日, 人民日报发表题为 “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应该稳定的读者来信。来信

4、指责包产到组或定产到组不符合中央农业文件精神,搞乱干部和群众的思想,挫伤群众的积极性,给生产造成危害,对农业机械化也很不利,是脱离群众、不得人心的。为这封信编发的“编者按”要求已经出现包产到户到组的地方应当“坚决纠正错误做法” 。这封读者来信及人民日报 “编者按” ,引起了全县干部和群众思想极大波动,有些县委领导和农村基层干部甚至认为对全县一些地方正在进行的生产责任制应该纠“偏” 。但是,由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深入贯彻,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在全县农村干部群众中已深入人心,建立农业生产责任制已是大势所趋,势不可挡。1979 年,全县多个大队和生产队自发地探索性地采取了一些定额管理、联产计酬的做

5、法。寺坪公社庹家坪大队在麦收四快中,搞好劳动组合,各队将劳动力分为收割、整田、3插秧、打场四个组,干部分工带班,任务到组,工分到田,验质计分,实行奖惩,大大加快了抢收抢种进度。歇马公社百峰大队六个生产队,当年四个生产队实行分组作业,联产计酬,两个队实行定额管理,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全年粮食总产量比上年净增 23 万多公斤。大水公社莲花大队修公路采取“定领导、定劳力、定任务、定时间、定报酬、定奖惩”的办法,200 个劳动力,一个月修通 3公里公路。清溪河公社土门大队 18 个多种经营项目,实行定人员,定收入,投资包干,以产定酬的生产责任制,当年实现纯收入 85.8万元,比上年增长 31.6%。由

6、于全县有多个大队、生产队试行了生产责任制,1979 年全县粮食产量和经济收入比上年有较大增长。工农业总产值 8265 万元,比上年增加 1634 万元;粮食总产 1.098 亿公斤,比上年增加 0.68 亿公斤;农村人均纯收入 101 元,比上年增加 16 元;财政收入 345 万元,比上年增加 56 万元。县委在年底总结当年工作时,通过大量事实,认识到了建立生产责任制是夺得全年农业生产增产丰收的重要因素。县委书记刘代启在县委工作总结会上说:各社、队试行生产责任制的实践充分说明,哪里的生产责任制搞得好,哪里的群众干劲就大,劳动生产率就高,生产发展就快;哪个生产项目搞了责任制,社员积极性、创造性

7、就大,不仅数量多,而且质量好。我们不能等待中央和省委、地委出台具体政策,要先行先试,从群众中总结经验,推广典型,在全县全面展开。于是,县委、县革委会办公室和县农委办公室组织多个调查组,深入到店垭公社观埫大队、黄化公社黄堡大队、清溪河公社堰塘大队第三生产队等多个社队,调查总结了“联系产量计酬,农业增产4丰收” , “以产计酬加奖励,企业生产发展快” 、 “合理补贴加奖惩,加强干部责任制”等,关于建立各项生产管理责任制的典型事例,并汇编成保康县农村人民公社各项生产责任制五十例 ,于 1980年 1 月的全县四级干部会议上分发给所有与会者学习。县委在会议上强调,全县各级党员干部要认真学习五十例 ,联

8、系实际,总结经验教训,推动全县普遍建立健全各项生产管理责任制。至此,全县建立农业生产责任制在探索中起步。2、贯彻中央 75 号文件精神 全面展开1979 年至 1980 年初,县委在指导建立农村生产责任制工作上,尽管思想和行动比较积极,但从方式上看,主要局限在以集体经营为主的生产管理上,大多是包工、包产、联产计酬,形式比较单一,而且开展的也不够普遍。其原因一是中央和省委、地委还没有明确的具体政策,二是县委还存在一些思想顾虑,怕犯右的错误,究竟向哪个方向发展,县委还缺乏明确主张。在农村生产责任制该如何发展的关键时刻,1980 年 5 月 30日,邓小平发表谈话,讲到“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宜搞

9、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 。邓小平指出:关于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的担心是不必要的,这些地方只要生产发展了,农村的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发展了,低水平的集体化就会发展到高水平的集体化,集体经济不巩固的也会巩固起来。邓小平旗帜鲜明地支持农村改革实践,对于打破思想僵化,推动改革发挥了重要作用。同年 9 月,中共中央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的通知 , (中发198075 号文件,简称邓小平:关于农村政策问题 (1980 年 5 月 31 日) , 邓小平文选第 2 卷,人民出版 社 1994 年版,第 315 页。5“中央 75 号文件” )在强调进一步

10、搞好集体经济的同时,指出:“在生产队领导下实行的包产到户是依存于社会主义经济,而不会脱离社会主义轨道的,没有什么复辟资本主义的危险” 。1980 年 10 月,县委召开公社党委书记和县直各部门负责人会议,传达贯彻地委召开的县、市委书记会议精神,学习中央 75 号文件精神,研究如何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问题。县委副书记张振华在会议上讲话说:正当搞农业生产责任制该采用什么方法和形式的问题上,部分干部群众思想还不踏实,存在不同认识和争论,都迫切盼望中央有一个统一政策的情况下,中央 75 号文件及时地下达了,使广大干部群众解放思想,放宽政策有了底,有了依据,工作起来胆子大了。这个文件的全面贯

11、彻,将对发展我县农业生产起很大的推动作用。各级党组织要组织干部群众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把学习贯彻中央 75 号文件当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推动农业生产的一个强大动力和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张振华还强调:学习贯彻中央 75 号文件,既要吃透精神,又要联系自己的实际。在责任制的形式上,一定要允许多样化,大胆突破原有形式。但采取什么样的责任制,要根据当地的生产水平、管理水平和干部群众的要求来决定,不能行政命令“一刀切” ,一律化。这次会议以后,县委组织 23 个工作组,深入到各公社宣传,贯彻落实中央 75 号文件精神,指导大队、生产队和部分集体企业因地制宜地建立各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到 1981 年 4

12、 月,全县 338 个大队 1841 个生产队基本建立了各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其中包产到户、联产计酬的 290 个生产队,联产到劳的 36 个生产队,包产到户6的 11 个生产队,统种统收田间管理责任到劳的 159 个生产队,小段包工、定额计酬的 1374 个生产队,评工记分的 46 个生产队,分散户包产到户的 108 户。工副业、多种经营生产基本上实行了专业承包,成立专业队 29 个,专业组 811 个,专业户 270 户,劳力 20219个。有 13 个社(镇)270 个大队 1652 个生产队建立了干部岗位责任制。这些责任制在实践中起到了发挥集体经济的优越性,调动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促进生

13、产发展的积极作用。特别是一些生产队实行了包产到户,使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形式有了新的突破。3、逐步健全配套 改进提高1981 年 4 月,县委召开公社党委书记会议,讨论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问题。会议上,进一步学习中央 75 号和19812 号文件,传达了地委召开的县、市委书记会议精神,检查总结建立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情况,分析了大好形势和存在的问题,研究下一步的做法。会议认为:贯彻中央 75 号文件以来,全县各地农业生产责任制有很大进步,但存在不平衡、不全面、不完善、不配套等 问题。会议要求,要进一步从“左”的思想束缚中解放出来,澄清模糊认识,统一思想和行动,不论是生产队还是企业都要建立健全各业生

14、产责任制。会议经过充分讨论,形成了公社书记会议讨论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问题的纪要 (简称纪要 ) ,县委以保发198110 号文件批转,要求从十个方面健全配套各项生产责任制。一是专业承包、联产计酬责任制。这是在生产队统一经营条件下的专业分工负责制,是根据社员专长,分别承包农、林、牧、副、渔、工、商各业,联系产量计算报酬,本着方便生产有利经营的原则,7将生产任务分别包到专业队、专业组、专业户、专业劳力,简称“四专一联”责任制。二是农作物田间生产责任制。 纪要要求,这种责任制必须从当地的自然条件、生产水平、管理水平和群众觉悟等客观实际出发,不搞“一刀切” ,可以采取包工包产到组联产计酬、联系产

15、量到劳力、小段包工定额计酬、包产到户或包干到户等形式。三是林业生产和管理责任制。 纪要要求,凡有宜林荒山的地方,要发挥集体和个人两个积极性,建立林场或林业队,实行荒山绿化奖惩责任制;凡是成片的经济林、用材林,可以承包给专业组或专业户看护管理,并固定报酬制定奖惩;认真贯彻执行森林法和林业有关政策,严禁乱砍滥伐,实行封山育林等。四是畜牧业生产责任制。耕牛饲养可以固定专人、专户、专组喂养,专人使役,养用合一,也可实行队户联养,增值按股分成;集体生猪和山羊可以专业承包也可以队有户养,采取定饲养员、定头(只)数、定出栏率、定饲料、定报酬、定奖惩等办法。五是社队企业责任制。本着便于管理,提高经济效率的原则

16、,在企业投资兴办上,可以队与队或户与户联办,也可以县、社或社、队联办等,联办的企业可以按股按劳分成,并逐步向“单独核算,自负盈亏,劳动在厂,分配在厂”过渡。六是渔业生产责任制。可以采取两种形式:一种是固定专业组、专业人管理,实行定水面、定投资、定产值、定报酬、定奖惩的办法;另一种是场队或队户联营,收入“二八”或“三七”分成,大头归生产队。七是农机、农具管理责任制。大、中、小型拖拉机,实行统一经营,单机核算;小型农机具实行专人管理,管用合一。各型农机具都实行定使用期限、定维修费、定保管报酬,8定奖赔办法等。八是水利设施管理责任制。社、队的各种水利设施,根据规模、范围大小,实行固定专业组、专业劳力管理使用,采取定用水单位、浇灌面积、质量、时间、费用、维修、奖惩等责任制。九是干部、民办教师、赤脚医生岗位责任制。根据各自的职务,实行定岗位、定任务、定目标、定质量、定报酬、定奖惩等办法。十是经济合同制。公社、大队和生产队与各业的专业队、组、户、劳之间,都要通过充分协商,双方自愿、公平公正地分别签定经济合同,以保证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