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完PMP后一段时间的感想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3360481 上传时间:2018-06-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完PMP后一段时间的感想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考完PMP后一段时间的感想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考完PMP后一段时间的感想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考完PMP后一段时间的感想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考完PMP后一段时间的感想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考完PMP后一段时间的感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完PMP后一段时间的感想(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考完 PMP 后一段时间的感想写此贴的目的主要是与大家分享考完 PMP 后一段时间的感想,以及我能感受到的在自己身 上发生的一些变化。 内容大致包含以下方面: 为什么要考 PMP 什么态度去应对 PMP 我的经历:考完 PMP 有什么改变 - 主动性 - 独立思考 - 平衡的艺术 - 再学习 - 为人处世之道(职业道德四要素,人生成功基石三要素) 正如 PMBOK 认为的那样每个过程不是孤立的那样,这里的这几点也是交织在一起的,因 此并不是完全分开来说明的。闲话少说,来看第一问题,为什么要考 PMP?我想到一个比喻,演员有两类,一类是科班 出身,一类是业余的,这两类都可能出好演员。优秀的业余演

2、员经过一段时间后很可能会 觉得在事业突破上遇到一些瓶颈,于是就选择继续进修。不管是我们主动来报名还是公司 要求报名,看起来更像后者,当然还有个原因就是报考 PMP 需要一定的项目经验。至于更 细致的考虑,我想各人或许有各人的想法。无论如何,按照排列组合,学了 PMP,无非是四种结果:没学到知识,未通过 PMP 认证; 没学到知识,通过 PMP 认证;学到知识,未通过 PMP 认证;学到知识,通过 PMP 认证。 这样列出明细之后,不管情愿或不情愿承认,我们学 PMP 的目标看起来似乎是两个-知识 和证书。而这两个目标在当初个人尝试回答“我为什么要考 PMP”这个问题的时候就差不 多有了定论。换

3、句话说, “态度决定一切” 。所谓态度就是做事的心态、心情、心境。我对“态度决定一 切”的深刻印象最初来自米卢对中国足球队员的要求。当时甚至有很多人都诋毁过他对中 国足球的贡献,而今回想一下,米卢提倡的“态度决定一切”和“快乐足球”的理念其实 是多么的具有启发性。只可惜,中国足球根本不会总结经验教训,也就无所谓进步了。有 意思的是,这与后来我在头脑风暴节目里听到的打工皇帝唐骏提到的两句话意境有异 曲同工之妙:“今天你工作了一天,有成就吗?” , “今天你快乐吗?” 日省吾身,智莫大 焉。 幸福是什么?不就是追求快乐的过程么?与“态度决定一切”常常一块说的一句话是“细节决定成败” 。 是否依稀记

4、得第一次跟异 性朋友约会的情景呢?约会之前是不是常常担心头发是不是很乱,衣服是不是很土,鞋是 不是很脏-好像这些都像在说男生:) ,然后去做充足的准备?细节无非就是这些琐事,但 它确实是个事。大家是否还记得那次上完课因为去食堂的路要改道,老徐坚持让小徐给咱 们带个路?又是否记得在单位里的桶装水用完时那个主动换水的身影?这其中显示了一种 态度,对自己的,对别人的,不是吗?学完了 PMP,知道了无论变更多小,它也是需要走一个完整的变更流程。其实或许站在我们的客户看这个问题,可能就体现了项目管理是专业还是不专业。 我概括为 “no small thing, no small change” 。学习

5、PMP 的态度决定了学习 PMP 的成果。就在最近,我至少看到两篇文章,说现代人读 书的功利性太强,不是个好事,至少这样很难体会到读书的乐趣。当然提得更多的是文学 著作,我觉得读 PMBOK 也是如此。诚然,PMBOK 开始看比较无味,很多人只是为了考 试才看书。我当时的定位很明确,考试不是我的终极目标,除了看中文版的 PMBOK,还 看了英文版的 PMBOK,不管怎么说我觉得看英文版的,一来体会了原汁原味,二来我学 习了英语-至少在写 email 的时候不会用来用去就只有那么几个可用的词汇。说到这里,我想提一提我在考场听到的一次有趣的谈话。我座位的左边、右边、后面坐的 是彼此熟悉的三个同学

6、A,B,C。先是考前对话。同学 A 大概报了保证班,跟同学 B 说 这次是铁定过不了,不过呢反正下次也不用自己另外交钱;同学 B 呢说因为出差凌晨两三 点才到家,此时很困。彼此都说过不了,又都替对方打气,这一点倒是让人感动。然后是 考后对话,同学 A 和 B 都跟同学 C 说这次考试没什么感觉;同学 C 说比平时模拟的每一 次都难。我想说的是什么呢。自己主动来报名参加 PMP 班的同学比公司报名的同学主动性,积极性 普遍要高一些。同学 A 是公司给报销的,如果真的再考一次看起来没有什么损失,其实是 损失了机会成本。学过 PMP 的人都知道,事情一次作对的代价最低。而且还有一个不争的 事实,人越

7、晚学一样东西花的代价越高(所以我们常常抱怨在学校的时候没学这,没学那, 嘿嘿) ,未来的不确定性通常比现在大些,风险自然也大些。我的想法是,既然来了,既然 没有什么不可抗拒因素,那么就一次搞定(技多不压身,何况有时候有个证书确实也能说 明些问题,省去很多口舌,当然是跟实力匹配的前提下) 。另外说一句,我觉得同学 C 通 过的可能性更大些,因为我同她感受是相似的,呵呵。大多数人会有这样的疑问:学习了 PMP,真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改变吗?我说不,PMP 并不 能从真正意义上给你带来什么。真正可能为你带来改变的是对待 PMP 的态度,处理事情的 态度,对待生活的态度。试想,一个带着急功近利的人即使通过

8、了 PMP,又能从中学到什 么呢?无非是拿到一张废纸而已,如果拿着这样的一个证书去想面试获得什么一官半职, 最后或许得到的就是那句话“太伤自尊了” 。事物总是从量变到质变的(哲学有时还是很有 用的) ,对于管理经验丰富的人来说,通过 PMP 的学习完全是一次梳理;对于没有管理经 验的人来说,可以在大脑里形成一个框架,日后的积累和提升才是真正的开始。前面提到主动性,主动性也是一种态度,重要性不言而喻。很多东西与主动性有着必然的 关联,如热情,积极性,创造性。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最好的诠释了主动性的意义。 非常有趣的是,发现在我报名 PMP 并完成所有培训和考试一周后,我们单位就给员工作一

9、 些演示指导如何更好的团队合作,于是我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有机会用上了我学到的 PMP 知 识,并提出了建议。再说一件好玩的事情,就上个周末,我去图书馆之前想着带上一盒面 巾纸(不管什么用途,总之有可能会用上的,不是吗?) ,不过我后来还是忘了,在图书馆 里,一个中学生模样的同学过来问我哪里有餐巾纸卖,我纳闷他为啥这么问,不过我确实 不知道。后来看着他捂着肚子走了,我大概知道他要做什么了,我当时后悔当初在家里为 什么不带上呢。学完 PMBOK 之后,知道 PMBOK 相当强调了计划的重要性,但同时再好 的计划执行不好,那也是空洞的计划,呵呵。在生活中,我还发现一个有趣的事,上海的公交车司机在车子从

10、站台刚刚启动后,会不会给后面跑步快赶上公交的人停车,也要视情 况而定。如果追赶的人发现车已经启动,于是哪怕在已经追到车尾的时候,司机也会扬长 而去,相反如果不放弃,继续追到后门,那么车子就会停下来。留心生活,其实生活是很 意思的。或许已经发现了我的一个变化,就是喜欢用 PMBOK 的思路去思考生活中碰到的一些事情 (thinking in PMP/PMBOK) ,而且乐此不疲。以前在论坛里看到有意思的一段话:人生就 是一个大的项目,包含了很多的小项目,也包含了很多项目阶段,而你就是这个项目的项 目经理。换言之,别人都可以逃,你却不可以。个人觉得, 项目管理的艺术源于生活的艺 术;生活的艺术也是

11、项目管理的艺术。我也越来越深刻的明白,运用 PMBOK 的知识去管 理项目不可能百分之百的使项目获得成功,但它肯定可以增加项目成功的概率。这应该就 是我们学习 PMBOK 的意义所在。再说说生活中碰到的例子吧。 我在电视上看过有关奥 运开幕式幕后的采访,大家应该还对那个活字印刷的节目印象深刻吧?可谁又知道这个节 目差点在正式演出前被拿掉呢?原因出奇的让人匪夷所思:那 2008 个道具由于不同厂家生 产,规格不一致,导致无法更换。另外,我比较喜欢看 NBA,我觉得 NBA 篮球很好体现 了项目管理的思想。如团队合作,在团队陷入僵局的时候,有人可以勇敢的站出来,在团 队运行不畅的时候,教练(项目经

12、理)作出及时调整,充分发挥每个成员的特长。赛后会 做及时的总结,以备下次比赛。值得注意的是,不要把所有的事情都用 PMBOK 去剖析一番,就像一个搞 IT 的人老是喜欢 刨根究底,有时候其实是不好的,譬如跟恋人交谈的时候会被认为没有情调。所以必须懂 得平衡的艺术。其实这也是一个项目经理所需要的技能。沟通的艺术很大程度上也就是平 衡的艺术。主动性带来了独立思考的习惯,作为 PM,应该有自己的见解。 这其中包含了*归纳总结* 的能力。学完了 PMP,我开始觉得我们的知识其实是个 N 维的矩阵。这听起来倒有点像电 视节目里的猜名词节目,依次给你一个提示、两个提示、 。 。 。然后让你猜是个什么事物。

13、 一个知识点从几个方面去理解,比较容易理解透了。这也暗示了为什么同时看 PMBOK 的 中文和英文版会对 理解更有帮助的原因。目的其实是为了减少误差,学习是个“否定之否定” (哲学确实是有 用的)的过程,得从不同角度检验脑子里的初步记忆是不是正确的,如果错误,那么纠偏, 否则就像刻录光盘似的刻进大脑。进一步讲,当说到与谁产生共鸣,也就是找到了矩阵里的那个共同点。当我们发现 PMBOK 里的知识点与我们大脑里对已有项目案例的理解点相吻合时,我们会对 PMBOK 的理解更深刻。同样地,在一个比较好的项目管理氛围里(如大家都对 PMBOK 有着深刻 的理解) ,项目内部的沟通就会比较顺畅,碰到新问题

14、也能较快地达成共识,说得通俗一点, 就是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think on the same page) 。说到现实中来, 我愿意把我平时捕捉到的同事的一些经典的话与大家分享。 “当你提出一 个问题,你必须同时提出一个解决方案” 。 “不要轻易承诺你完成某项工作的期限,除非你 有把握能做到” 。 “对于某个模块的代码,只有一个人最终负责(接受/不接受)它的修改, 其他的人可以跟这个负责人讨论和建议如何修改” 。 “你做十件事但都没有做到最好,不及 你把一件事做到极致给你个人价值带来的肯定大” 。注意到没有,其实大家都在用项目管理的知识,所以说学习 PMBOK 其中一个目的可以让 你的知识

15、系统化。 例如,第一句话我称之为“away or a way” , 意为要么不要提出问题, 要么就连同提出可选解决方案,因为没有人喜欢只听到问题。 第二句话提到了责任和诚实。 第三句话讲到的是清晰的角色和责任(clear role and responsibility) 。第四句是提到质量管 理(持续改进)提供了一种信心,别人对自己的,客户对企业的。在我备考的过程中我看到一件有趣的事,一个台湾的网友说到自己备考 PMP 的经历,说凭 什么天下 PMP 培训资料的钱都让 rita 给赚了去,但最后又不得不承认人家的书对 PMP 研究 得很透。后来我在一本书里看到关于“语言律师”一词,其定义为“能

16、从 200 多页手册中 提取 5 句话,拼起来放到你面前,你只要一看就能明白自己问题的答案的人” 。想想培训结 构不就是干的这事嘛。作为 PM,其实也是需要这种能力的。在系统的学完了 PMBOK 之后,再看其他管理书籍,会显得得心应手,大家都可能成为 “语言律师”了,呵呵。我有一位朋友,他有本斯蒂芬 P 罗宾斯(Stephen P.Robbins)的 管理学 , 他跟我聊天,说只看完了第一章,比较难以理解。我觉得这里面有个什么问 题呢?通常我们看书是只看前面几页的,就像单词本只记 A 开始的单词一样。这就是为什 么我们单看 PMBOK 的前几章甚至到整体管理那一章,都处于云里雾里的缘故。 作为 PM,应该需要整体观。我发现在我掌握了基本的 PMBOK 知识体系后,看这本管理学 就很轻松,并且受益匪浅。这里,我只说说我看完该书后感触较深的两点。第一,个人 SWOT 分析(第 7 版中文版 P221) 学了 PMBOK,都知道在风险识别的时候用到 SWOT(Strong, Weakness, Opportunity, Threat) 。 管理学提到用个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