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酒研究报告-我国葡萄酒行业发展现状深度分析_375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3358573 上传时间:2018-06-0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红酒研究报告-我国葡萄酒行业发展现状深度分析_375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红酒研究报告-我国葡萄酒行业发展现状深度分析_375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红酒研究报告-我国葡萄酒行业发展现状深度分析_375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红酒研究报告-我国葡萄酒行业发展现状深度分析_375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红酒研究报告-我国葡萄酒行业发展现状深度分析_37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红酒研究报告-我国葡萄酒行业发展现状深度分析_37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红酒研究报告-我国葡萄酒行业发展现状深度分析 近几年,我国葡萄酒行业保持每年二位数的增长速度,进入了较快 的发展阶段。但在快速成长的背后,仍有阻碍行业发展的巨大隐患。对 此,中国酿酒工业协会葡萄酒分会秘书长王祖明就葡萄酒行业目前存在 的问题进行了深刻剖析,指出本土文化缺失是阻碍葡萄酒行业发展的关 键,国内葡萄酒企业应看清形势,及时调整,进而实现持续健康的发展。产业管理缺位影响产业发展 王祖明对记者指出,葡萄酒作为食品曾归口于轻工部门管理,而酿 酒葡萄种植归口于农业部门或林业部门管理,这种管理模式一直延续至 今。随着轻工部门的机构改革,葡萄酒产品不再由一个部门统一管理, 而各产区酿酒葡萄的种植又

2、分别属农业、林业等不同部门管理,因此容 易造成产业管理的缺位。 这对全产业的产区区划、产业政策、科学研究等工作也产生了影响, 已经制约了葡萄酒产业的发展。同样,也造成酿酒葡萄的种植不能享受 与其他农产品的同等优惠条件,或也不能享受国家退耕还林的优惠政策。 这对种植酿酒葡萄的农民是不公平的,也不利于发展酿酒葡萄种植。 产区缺乏科学的产业发展规划 王祖明分析认为,目前的中国葡萄酒产区大多是自发形成的,在国 家的层面没有进行周密地产业规划,各地的规划往往有一定的局限性, 发展的规模以及市场定位有一定的缺陷。在一些产区也出现了局部过热 的现象,所制定的规划普遍缺乏对整个行业的深入分析,对行业中存在 的

3、问题重视不够;过于重视产业发展的规模,不注重总结本地区产业发 展中的经验和教训;不注重研究选择适合本地区的、合理的品种结构; 没有处理好产业发展规模、速度与葡萄酒行业自身规律的关系。 酿酒葡萄科研及科研成果推广工作滞后 华夏酒报全年订价 156 元 我国现有与葡萄相关的研究机构主要是从事对鲜食葡萄的研究,对 酿酒葡萄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由于对酿酒葡萄的研究,投入多,研 究周期长,在现有的科研机制下,影响了科研单位及人员的积极性。 而有些产区政府,没有认识到科研工作对产区整体发展的重要性或 限于资金的原因,在酿酒葡萄种植科研方面的投入明显不足。 现在虽然有的院校、产区政府或企业在科研方面已取得

4、阶段性成果, 但推广工作没有跟上。因而,对整个行业来说,科研工作已经远远滞后于行业发展的需求。 酿酒葡萄栽培配套技术亟待提升 未来,我国农业劳动力将越来越少,因此要实现大规模的酿酒葡萄 种植,机械化是必由之路。但是,我国大部分产区受自然条件所限,酿 酒葡萄在冬季需要埋土方能越冬,这一现实,制约了机械化在葡萄园中 的广泛推广。适应我国条件的酿酒葡萄机械辅助种植,从架型选择、修 剪方式以及防寒越冬措施等等,成为我国酿酒葡萄栽培管理模式亟待解 决的核心问题。 酿酒葡萄品种单一,葡萄酒产品特色不突出 在最近 10 年左右的时间里,我国酿酒葡萄种植面积获得了较好的 发展,但是,品种过于单一,红色品种中超

5、过 60%为赤霞珠,白色品种 中超过 70%为霞多丽,如此高度集中的单一品种,很难适应中国地域广 阔、酿酒葡萄产区自然条件各不相同的生产局面,这也是造成原料质量 低下,产区风格、特点不明显的主要原因。因此,也造成了我国葡萄酒产品品种比较单一,各产区及企业产品 的特点、个性不突出,同质化现象严重。产品以干红葡萄酒为主,干白 葡萄酒产量比重仍然偏低,其它葡萄酒更是凤毛麟角;品种葡萄酒以赤 霞珠为主,其它品种葡萄酒很少。 葡萄酒产品质量总体水平不高 葡萄酒产品的质量与酿酒葡萄的品质和酿酒水平都有密切的关系。 我国葡萄酒产业由于受到酿酒葡萄基地建设中各种因素的制约,酿酒葡 萄种植、管理的水平影响了酿酒

6、葡萄的品质,而且大部分生产企业的酿 酒生产水平不高,影响了我国葡萄酒产品总体的质量水平,主要体现在 产品的典型性不明显、果香欠缺、口感不醇厚和产区特点不突出。 近年来,虽然国内部分企业的一些中高端产品的质量达到了较高的 水平,并得到国外同行的认可。但其他绝大多数产品的质量,与国际上 主要葡萄酒生产国的产品质量还有相当的差距,因而影响了全行业的总 体质量水平。 行业自律薄弱,行业规范、标准跟不上发展的需要 前几年出现的年份葡萄酒不规范的问题,以及目前存在的食品添加 剂使用不规范、产品概念炒作等问题,都反映出了行业及企业自律意识 薄弱和行业规范制定工作滞后的问题。 GB15037-2006葡萄酒国

7、家标准已对年份葡萄酒、品种葡萄酒和 产地葡萄酒作了规定,但在对这类产品的规范方面,由于相应规范的制定工作没有跟上,这类产品仍处于无法监督的状态。同样,在酿酒葡萄 种植和品种等方面的规范工作,也跟不上行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目前,GB2760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中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 剂品种以及标注方式,与国际葡萄与葡萄酒组织(OIV)及世界上主要 生产国所规定的有较大的差别,同时,与 GB2760 对应的食品添加剂产 品标准制定工作没有同步,使企业在使用食品添加剂方面与国外企中国 酒业风向标华夏酒报邮发代号 23-189 当地邮局可订阅业处于不对等地 位,也不利于对企业使用食品添加剂的监管。 王

8、祖明指出,这种状况得不到改善,势必影响行业的整体竞争能力 和健康发展。 酿酒葡萄种植存在食品安全隐患和生态问题 我国东部产区降雨量较多,病虫害发生较多,相对使用农药也较多; 西部产品处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自然降雨稀少,病虫害发生相对较 少,但也导致种植者对葡萄病虫害的防治、防控工作重视不够。因此, 东西部产区都存在农药使用不科学、不合理的现象,化学肥料使用存在 使用不科学、不合理的状况,因此使得酿酒葡萄种植存在食品安全隐患。西部产区由于自然降水不足,葡萄生长过程需要人工灌溉,存在灌 溉方式落后,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问题。同样,葡萄园冬季的埋土防寒 措施对生态可能造成的影响,也是葡萄酒行业应当未

9、雨绸缪、充分重视 的问题。 产区、产品的定位有忽视本土消费者的倾向 在产区定位和产品推广中,不少产区和企业不知不觉地宣扬了欧美 的葡萄酒理念,形成的仅有的市场也是一个欧美化的市场,本土葡萄酒 产品与品牌,可能成为中国消费者由传统酒精饮料转向进口葡萄酒消费 的过渡。而且在产品推广中,企业概念性的东西偏多,缺乏对外来葡萄酒文 化本土化的研究,不重视与消费者的沟通,没有真正构建适应本土消费 者的推广体系。 目前,我国葡萄酒产品结构不尽合理,无论是否具备条件的企业都 有产品中高端化的倾向,适合广大消费者的餐酒产量偏少,影响更多消 费者享受葡萄酒产品,最终仍将影响整个产业进一步做大。 进口葡萄酒对本土葡

10、萄酒冲击日益显现 随着中国葡萄酒进口关税的降低,进口葡萄酒数量的逐年增加,无论是新品牌还是早已进入我国的老品牌,市场的推广方式不断更新,力 度明显加大,加强在我国进行葡萄酒文化的渗透和产品的推广,进口产 品的销售量将持续上升。 由于世界葡萄酒生产相对过剩,国外葡萄酒产品有强烈的开发新兴 消费市场的愿望,中国也就成为世界葡萄酒生产者大力开发、抢占的目 标。这些国家政府甚至动用大量农业补贴,促进其葡萄酒产品出口,中 国成为一些国家倾销过剩葡萄酒的主要市场,我国葡萄酒企业培育的消 费市场,将被价格低廉的进口葡萄酒瓜分殆尽。 2005 年,中国政府与智利政府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智 利共和国政府自

11、由贸易协定,5 年或 10 年过渡期后,葡萄酒将降为 零关税。 各种因素的叠加,进口葡萄酒对我国葡萄酒产业的冲击日益显现, 对我国葡萄酒产业的影响将是非常大的,这种影响最终将传递到酿酒葡 萄种植及农户和产区,而首当其冲的将是目前以转摘于华夏酒报中国 酒业新闻网销售原酒为主的西部地区。 对于葡萄酒行业存在的诸多问题,王祖明表示并不需要过度悲观, 而应理性对待及时解决:“从多方统计资料来看,我国葡萄酒的生产和 消费已逐步进入快车道,产量和消费量的增长将继续保持现有的发展速 度。随着葡萄酒产品的推广,葡萄酒文化传播的速度将会有所加快,随 着葡萄酒文化知识的逐步普及,将有更多地区的消费者逐步接受葡萄酒 产品,市场将进一步扩大。同时,业外资本进入的速度也在加快,这都 给产业的发展带来新的力量。” 王祖明对记者强调说:“随着我国葡萄酒产业的发展和市场的扩大, 国外葡萄酒品牌进入我国葡萄酒市场的欲望日益增强,产品市场的推广 方式不断更新,力度明显加大,加强在我国进行葡萄酒文化的渗透,进 口产品的销售量将持续上升,特别要引起关注的是,近一二年部分进口 餐酒的价格开始走低,国内外品牌的竞争将更趋激烈。这都向国内葡萄 酒企业发出警示,要求国内企业必须走本土发展的道路,宣传中国特色 的葡萄酒产品,不要再为竞争者做嫁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