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雷灾调查讲义

小**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1.93MB
约42页
文档ID:43354573
雷灾调查讲义_第1页
1/42

《雷电灾害调查技术规范》QX/T 103—2009鞍山市防雷中心崔秀峰一、了解《雷电灾害调查技术规范》二、雷电灾害调查方法(一)—剩磁法三、雷电灾害调查方法(二)—金相法 四、雷击灾害案例分析雷电灾害调查方法(二)——金相法 • 范围 • 本标准适用于在调查电气火灾原因时,从铜、 铝导线上的火烧熔珠和短路熔珠的不同金相组 织的变化特征,鉴别其溶化原因与火灾起因的 关系即:是火烧熔珠还是短路熔珠?是一次 短路熔珠还是二次短路熔珠 • 定义 • 熔痕 :铜铝导线在外界火焰或短路电弧高温作 用下,形成的圆状、凹凸状、瘤状尖状及其他 不规则的微熔及全熔痕迹 熔珠 :铜铝导线在外界火焰或短路电弧高温作用下 ,在导线的端部、中部或落地后形成的圆珠状熔 化痕迹 一次短路熔痕 :铜铝导线因自身故障于火灾发生之 前形成的短路熔化痕迹 二次短路熔痕 :铜铝导线带电,在外界火焰或短路 电弧高温作用下,导致绝缘层失效发生短路后残 留的痕迹 晶粒 :构成多晶体的各单晶体叫做晶粒时由很多 晶胞所组成的,往往呈颗粒状,无规则的外形 晶界 :两个位向不同的晶粒相接触的区域,即晶粒与 晶粒之间的界面 共晶体 :由共晶成分的液体合金凝固时生成两种不同 的固熔体,这种共晶反应所得到的两相混合组织叫 共晶体。

再结晶 :冷变形金属加热时产生的以新的等轴晶粒 代替原来变形晶粒的过程叫再结晶 等轴晶 :在通常的凝固条件下,金属或合金的固熔 体结晶成颗粒状,内部有各向等长相近的枝晶组 织形成枝晶的各个分枝,在各个方向均匀生长 的大小不同的晶粒叫等轴晶 树枝晶 :先后长成的晶轴,彼此交错似树枝状,称 为树枝状晶体 铸态组织 :将液态金属注入铸模中,使之凝 固,凝固后所得到的组织称铸态组织 胞状晶 :固熔体在结晶时,晶体在界面上的 以凸起条状自由生长在过冷区时,所形成的 不规则形状、条状、规则的六角形柱状晶 :在通常的凝固条件下,金属或合金的固熔 体在结晶时,由内生长成德枝晶,沿着分枝(主 干)在某一特殊界面延伸生长,最后形成的晶粒 呈长条形状 偏光 :显微镜中的光源,采用正交偏振光照 熔化过渡区 :由熔痕向导线延伸的一定距离内存在 的融化现象,是火烧熔痕与二次短路熔痕所具有 的特征 原理铜铝导线无论是火灾作用熔化还是短路电弧高 温熔化,除全部烧失外,一般均能查找带残留熔 痕(尤其是铜导线)其熔痕外观仍具有代表当时 环境气氛的特征• 一次短路熔痕和二次短路熔痕同属于瞬间电弧高温 熔化,具有冷却速度快,熔化范围小的特点,但不 同的事前者短路发生在正常环境气氛中,后者短路 发生在烟火与温度的气氛中,而被通常火灾热作用 熔化的痕迹,其时间、温度又均与短路不同,它具 有温度持续时间长,火烧范围大,熔化温度低于短 路电弧温度。

虽然都属于熔化,但由于不同的环境 气氛与了熔痕形成的全过程,所以保留了熔痕形成 时的各自特征,其呈现的金相组织亦有各不相同的 特点 • 设备与器材 • 1、金相显微镜 • 放大倍数20~2000倍,带摄像装置(手动、自动、 彩照、偏光等)具体部件、设备及操作等应按仪 器说明书的规定进行;观察试样时,根据所需的放 大倍数去选择• 2、体视显微镜 • 放大倍数10~160倍,工作距离97~30㎜,视场范 围最大φ20㎜,带有型照相机,曝光表 • 3、附属设备 • 金相试样预磨机、抛光机、金相镶嵌机、暗室放大 机、曝光定时器、曝光箱、显影定影灯具,玻璃皿 、镊子、模具、电吹风等 • 方法步骤 • 金相试样的制备包括选取——镶嵌——磨制——抛 光——侵蚀等几个步骤,忽视任何一道工序都会影 响组织分析和检验结果的正确程度,甚至造成误判 • 判定 • 1、导线熔痕鉴别 • (1)火烧熔痕 • 火烧熔痕的金相组织呈现粗大的等轴晶,无空洞, 个别熔珠磨面有极少缩孔(多股导线熔痕除外)• 火烧熔痕的金相组织呈现粗大的等轴晶,无空洞, 个别熔珠磨面有极少缩孔(多股导线熔痕除外) • (2)一次短路熔痕与二次短路熔痕区别• 金相法雷灾调查适用消防部门的火灾风险,其方法 不适合气象部门现实情况,市级防雷单位应该可以 有其实验室及其设备,但其费用大(十几万)。

经 济发达地区是可行的• 送检及鉴定时应履行的书面程序 • 1、送检单位在送检时,应先填写电气火灾原因技术 鉴定申请单,其内容包括申请鉴定单位名称、地址 、联系人;失火单位名称、样品名称、数量、取样 地点、取样人、鉴定目的 • 在较复杂的情况下判定一次短路熔痕和二次短路熔 痕时,须结合宏观法、成分分析法和火灾现场实际 情况等综合分析判定 • 2、鉴定单位在接受鉴定任务后应填写收样单、任务 单、接待记录、原始记录 • 3、鉴定结束后,将鉴定结论填写在鉴定报告审批表 中,经试验室负责人签字,质量审查无误后报领导 审批 • 4、将审批后的鉴定报告原件交送检单位,复印件留 档存查雷电灾害调查方法(一)——剩磁法• 适用范围 • 本标准适用于在调查电气火灾原因时,在火灾 现场是火点无法寻找到短路熔痕及雷电熔痕的 条件下,根据剩磁数据判定短路及雷电的产生 ,进一步分析与火灾起因的关系 • 名词解释 • 1、剩磁数据 :铁磁体被导线短路电流及雷电 流形成的磁场磁化后仍保留的磁性值单位为 毫特斯拉(mT) • 2、雷电熔痕 :金属受雷电高温作用在表面上 形成的融化痕迹• 3、火烧导线短路剩磁 :铜铝导线带电,在火焰及高 温作用下发生短路形成磁场,铁磁体被磁化后保持 的磁性。

• 原理 • 由于电流的磁效应,在电流周围空间产生磁场,处 于磁场的铁磁体受到磁化的作用,当磁场逸去后铁 磁体仍保持一定的磁性 • 处于磁场中的铁磁体被磁化保持磁性的大小和电流 和磁场的强弱有关时间尽量在24小时之前测量 ) • 通常状态下导线中的电流在正常状态下,虽然也会 产生磁场,但其强度小,留在铁磁体上的剩磁也有 限当线路发生短路或雷电经过时,将会产生异常 大的电流,从而出现具有相当强度的磁场,铁磁体 也随之受到强磁化作用,保持较大的磁性一般( 正常情况负载20-30A 负载短路时200-300A 雷击 后2000-3000A)• 在火灾现场中当怀疑火是由于导线短路或雷电引起 而又无熔痕可作依据时,则采用对导线及雷电周围 铁磁体剩磁检测,依据剩磁的有无和剩磁的大小判 定在火场中是否出现过短路及雷电现象,进一步分 析与火灾起因的关系 • 设备与器材 • 1、特斯拉计 • 实验室用或现场携带用,量程为0~100mT,精度为正 负2.5%,使用温度为正负5~+40摄氏度 • 2、器材 • 取样工具,装试样纸袋、毛刷、酒精、丙酮等溶 剂 • 方法步骤 • 试样种类 • ——铁钉、铁丝(取长条型、体积小的金属物体) ; • ——穿线铁套管;• ——白炽灯、日光灯灯具上的铁磁材料; • ——配电盘上的铁磁材料; • ——人字房架(有线路)上的钢筋、铁钉; • ——设备器件及其它杂散金属,但以体积小的为宜 ; • 试样提取 • 1、部位 • 作为检测用的试样,应取自现场中确认无误的起火 点或起火部位导线的周围。

试样与导线的距离以不 超过20㎜为宜,但对有雷电可能的现场,可以据情 提取,不受部位限制 • 2、拍照 • 在提取样品之前应进行现场拍照,拍照分为试样方 位和试样近拍两项• 3、提取 • ——对固定在墙壁或其他物体上的试样,提取时不 应弯折、敲打、摔落; • ——宜提取受火烧温度较低的德试样; • ——对位于磁性材料附近的试样不应提取; • ——经证实该线路过去曾发生短路时,不应提取; • ——如因不便提取时可以在试样的原位置进行检测 ; • 4、保管 • 对提取的试样,宜装入采样袋内妥善保管,并注明 试样名称与提取位置,不应与磁性材料或其他物件 混放在一起 • 5、测量 • (1)清除污垢 • 测量前采用水及溶剂清除试样表面的炭灰、污垢 (应清除前后分别测量数值比较大小进行填写)• (2)测量准备 • 按仪表使用说明,将仪表电源接通,经校准、预热 做好准备 • (3)操作 • ——视试样不同选择测量点,如铁钉、铁管、钢筋 的两端,铁板的角部、杂散铁件的棱角及尖端部位 ; • ——将探头(霍尔元件)平贴在试样上,缓慢改变 探头位置和角度进行搜索式测量,直到仪表显示稳 定的最大值为止; • ——探头与试样接触即可,不应用力按压; • ——测量后按试样分别做好记录。

• 6、判定 • (1)数据判定• 铁钉、铁丝的判定 • 在短路状态下,由于短路电流的大小及距短路点 的远近不同,一般为0.2~1.5mT,大者在2mT以上 因剩磁数据的低限与正常电流的数据有重叠,故 0.5mT以下不做判定依据使用,剩磁数据越大,定性 约准确,但也不能只依据个别数据判定,只有在较 多数据的事实下,才能做出判定0.5~1.0mT以下可 做判定短路的参考值,1.0mT以上作为确定短路的剩 磁的数据 • 钢管、钢筋的判定 • 低于1.0mT以下不做判定依据使用,1.0~1.5mT作为 参考值,1.5mT以上作为判定短路的数据 • 杂散铁件的判定 • 导线附近的铁棒、角铁、金属框架、工具等一般体 积较大,被磁化不明显,应以1.0mT以上作为判定的 依据使用 • (2)雷电剩磁数据的判定• • 当避雷线上流过20KA电流时,避雷线上的预埋支架 、U型卡子剩磁数据位2.0~3.0mT • 雷电流通过1*2m铁板,铁板四角剩磁为2.0~3.0mT 避雷针尖端剩磁并不大,为0.6~1.0mT • 处于雷电通道的杂散铁件、钉类、钢筋、金属管道 的剩磁数据均为1.5~10mT之间。

上述数据系实验和 在雷电现场检测所得,可作为判定时参照使用 • (3)雷电数据的比较判定 • 在现场经过比较做出判定,如同样两个设施上均有 线路通过,但一方有剩磁另一方无剩磁,证明有剩 磁一方的导线曾发生过短路 • (4)磁化规律的判定 • 铁磁体磁性的强弱与距导线(短路)的距离有关 距导线越近其磁性越强,测量时如能找到由强到弱 的规律,再结合所测的数据,则可进一步判定导线 是是否曾发生过短路雷击灾害案例分析• 个例分析一 广东省云浮罗定市龙涌林场梅子 岭区“6.4”雷击事故 原因调查分析(应启动Ⅳ级 预案) • 2007年6月4日下午2点20分左右发生雷击,导 致5死3伤(群死群伤) • (一)、对周围基本情况描述• (二)、外形描述——基本情况描述——伤害大致 情况(死亡人员、受伤人员基本情况)• 制作平面图(进行分析屋内各个伤亡人员可能的雷 击情况,分别分析雷击情况) • (二)、事故发生现场人员调查记录——事故 发生现场的证人证词(具有说服力)越多越好 • (三)、闪电检测定位资料记录(四)、出具雷击调查报告(得出事故调查结论 )• 建筑物(弱点)——环境描述、雷击事 故情况的基本了解、证人证词、雷电定 位系统的定位、雷电流的大小、被雷击 的原理、做出整改的措施。

其中,平面 图、原理图、雷击事故详细分析,大致 (6-7)组成合格完整雷击报告及整改意 见再 见。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