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文言虚词用法专题练习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3346200 上传时间:2018-06-05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见文言虚词用法专题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常见文言虚词用法专题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常见文言虚词用法专题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常见文言虚词用法专题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常见文言虚词用法专题练习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常见文言虚词用法专题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见文言虚词用法专题练习(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常见文言虚词用法专题练习常见文言虚词用法专题练习常见文言虚词用法专题练习要求:仔细了解各虚词的基本用法,然后做例题巩固。而(一)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然而“、“可是“、“却“。(二)表示偏正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词,相当于“着“、“地“等,或不译。表示假设关系,连接主语和谓语,相当于“如果“、“假使“。表示并列,相当于“而且“、“又“、“和“或不译。表示承递关系,相当于“而且“、“并且“、“就“或不译。(三)通“如“,好像,如同。通“尔“,你,你的。(四) (8)而已罢了。(9) 而后才,方才。(10) 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巩固练习1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 青

2、,取之于蓝,而青于蓝。3 掩口胡卢而笑。4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5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6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7 秦师轻而无礼。8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9 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10 灭滑而还。11 而翁归。12 而母立于兹。13 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14 如是而已。15 比诸大江,不啻小支而已。16 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17 三月而后成。18 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19 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何(一)疑问代词什么。怎么样。哪里。多么。为什么。怎么。作语助词相当于“啊“。(二) 何如怎么样,怎样。 何消哪用得着

3、。 何若如何。何尝并非。 何为什么是。例:何为“护官符“?怎么会?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作什么。例:客何为者?敬杰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何意什么意思。例:却不害我,倒与我好差使正不如何意?岂料,哪里料到。例: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何由如何。例:长夜沾湿何由彻。什么原因。例:致之何由?由于疾病。从什么地方。例:何由知吾可也?何乃怎么能。例:何乃太区区!何得怎么能。例: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财产何得不蹶?何加有什么益处。例:万钟于我何加焉!何曾有什么益处。例:可又是胡说,你又何曾见过他?何其多么。例:何其衰也!巩固练习1 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2 其如土石何?3 又何往而不金玉

4、其外、败絮其中也哉?(何往:到哪里。 )4 却看妻子愁何在?5 何由知吾可也。6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7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8 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9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10 徐公何能及君也?11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12 君谓皇上何如人也?13 你说的何尝不是。乎(一)表示疑问、测度、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呢“等。形容词词尾,有时相当于“地“。 表示感叹、商量语气,相当于相当于“啊“、“呀“吗“,“吧“。(二)同“于“。(三)用在句中,表示停顿语气。巩固练习1 天下事有难易乎?2 然,胡不己乎?3 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4 孰为汝多知乎!5 学而时习之,不

5、亦说乎?6 而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在国乎?7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8 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9 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10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11 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12 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13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14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15 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乃(一)连词于是,就。才,这才。却。 (可是。而,又。)(二)表判断是,就是,原来是。(三)副词竟然。他的。乃至,甚至。(四)代词这样。例:夫我乃行之。 11你,你的。巩固练习1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2 陈涉乃立为王号为

6、张楚。3 良乃入,具告沛公。4 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5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6 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7 今君乃亡赵走燕。8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9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10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11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12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13 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14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其(一)代词用作第三人称,相当于“他、她、它(们)的。“ 其中,其中的。活用作第一人称。相当于“我(的)“、“自己(的) 。“ 指示人、事、物,相当于“这“那“之类的词。(二)语气词在句中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在句中表示祈使语气,相当于“可“、“还

7、是“。在句中表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不概“、“可能“。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三)表示选择关系,相当于“是.还是.“ 巩固练习1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2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3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4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5 不敢以其富贵骄士。6 成以其小,劣之。7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8 其孰能讥之乎?9 且行千里,其谁不知?10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本义项指后一个“其“)11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12 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13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14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

8、为愚,其皆出于此乎?15 则齐国其庶几乎?16 其若是,孰能御之?且(一)副词 暂且,姑且。将,将要。(二)连词 而且,并且。况且,再说。尚且,还。(三)其他 连接两个形容词,表示关系:又,又.又.。同“夫“,句首助词。连接两个动词表示并列关系:一面.,一面.;一边.,一边.。如果。(四)双音虚词 且住即“且慢“,暂时慢着,常含阻止之意。例:且住,再要十斤都是肥的。且住,你听我说!瑜又曰:“子翼,且住!.教你看曹贼之首!.“且夫句首助词,表示下文是更进一步的议论。例:且夫天下非小弱也。且夫天下固有意外之患也。且如就像。例: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巩固练习1 你两个且在这里,等洒家去打死了那厮便

9、来!2 存者且偷生。3 今且九十。4 不出,火且尽。5 若属皆且为所虏。6 且以一譬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7 且立石于其墓之门。8 且矫诏纷出。9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10 且秦强而赵弱。11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12 示赵弱且怯也。13 磐石方且厚。14 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15 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16 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然(一)助词 用在词后,作词尾表示状态。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样子“。(二) 连词 然而,但是。(三) 形容词 是的,对的。(四) 代词如此,这样。(五) 用在句末,“像.一样“。(六) 然后相当于现代汉语“然后“,“然后才“,表示承接。然则相当于现

10、代汉语“既然这样,那么.“,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然而相当于现代汉语“(虽然)这样,可是.“。表示转折。巩固练习1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2 夫子喟然叹曰。3 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4 然群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5 然是说也,余尤疑之。6 吴广以为然。乃行卜。7 成然之。早出暮归,提竹筒丝笼。8 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9 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10 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11 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12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13 然后得一夕安寝。14 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15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16 然则一羽之不举,不为用力焉。17 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18 老者

11、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若(一)连词 如果,假如。至于。(二)介词 像,好像。(三)代词 你(的) ,你们(的) 。此,如此,这样。若此如此,这样。例:何以自绘败状,令人丧气若此?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若夫是用在一段话的开头、引起论述的词。近似“要说那“、“像那“的意思。例: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 若定心中有数,从容不迫。例:指挥若定。 若何怎么样。例:以闲敝邑,若何?若干约计之词,相当于“几许“、“多少“。例:车后若干递送夫。巩固练习1 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2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3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4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5 形若土狗。6 不者,若

12、属皆且为所虏。7 予我千金,吾生若。8 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虽即使,纵然。虽然。巩固练习1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2 虽大风浪不能鸣,而况石乎!3 虽以史迁之善传游侠,亦不能为五百人立。4 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5 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6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7 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8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9 虽曰天命,岂非人哉!所处所,地方。用在动词或者“介词动词“之前,组成名词性词组,相当于“.的事、物“、 “.的地方“、“.的人“等。所以表示行为所凭借的方式。方法或依据,相当于“用来.的方法“是用来.的“等。表示原因。相当于“.的原因(缘故)“。所

13、谓所说的。 所在到处。所在之处,处所。巩固练习1 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2 此何所也?3 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4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5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之所以兴隆也。6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7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8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9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10 石之铿然有声音者,所在皆是也。为(一)动词 成为,变成。做。作为,当作。是。以为,认为。(二)介词 被。(三)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反诘。指心理活动。(四)介词 (13)为了。(14)给,替。(15)对,向。(16)因为。(17)则“于“,在,当。为市谈交易。 例:一人去为

14、市, (为市:这里指人口买卖)为人做人处世的态度。例:原来杨修为人恃才放旷。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原是个宦家子弟,为人奸狡诡谲。巩固练习1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2 因而化怒为悲。3 为之,则难者亦易矣。4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5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6 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7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8 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9 今日嬴之为公子亦足矣!10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11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12 然后以六合为家, 崤函为宫。13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城14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15 窃为大王不取也!16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17 恐为操所先。18 为国者

15、无使为积之所劫域!19 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20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21 何辞为?22 秦则无礼,何施之为?23 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24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动哉! 25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26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27 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28 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29 君为我呼入。30 而为之记,亦以明生死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31 臣请为王言乐。32 不足为外人道也。33 如姬为公子泣。 焉(一)兼语词 相当于“于之“、“于此“、“于彼“。(二)代词 哪里,怎么。(三)助词 作语气助词,用于句末。作词尾,相当于“然“、“.的样子“。作语气助词,用于句中,表示停顿,无义。巩固练习1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2 然力足以至焉。3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4 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子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5 且焉置土石?6 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7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8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9 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10 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11 惟俟夫观人风者得焉。12 犹且从师而问焉。13 夫五人之死,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