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精细化管理 创建精致化学校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3336876 上传时间:2018-06-05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1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施精细化管理 创建精致化学校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实施精细化管理 创建精致化学校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实施精细化管理 创建精致化学校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实施精细化管理 创建精致化学校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实施精细化管理 创建精致化学校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实施精细化管理 创建精致化学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施精细化管理 创建精致化学校(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附附 1:实施精细化管理实施精细化管理 创建精致化学校创建精致化学校校长论坛典型发言材料(刊登于南阳日报 )李彦虎近几年,随着政府对教育的重视,教育的外部形象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学校的教学楼高了,校园环境美了,硬件设施好了,师资力量强了但真正能够让人民满意、社会满意的学校却并不是很多。原因在哪里?我认为学校管理粗放,精细化管理缺乏,学校内涵发展的动力不足是造成这种情况的重要原因。为改变盲目、粗放、低效的管理方式,增强管理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提高办学的品位和档次,就可以采用“精细化管理”理念,实现内涵发展。所谓精细化管理,它既是一种理念,一种文化,也是一种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所占用的资源和降低管理成

2、本为主要目标的管理方式。体现在管理的心理上就是精心、精致;体现在管理过程中,就是落实细节和细部。可当前现状是,喊得多,做得少;精心精致不足,盲目粗放有余;细节不细,落实不实,导致教学管理层次不高,高耗低效,严重阻碍了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制约了教学质量的再提高。如何实施精细化管理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做:一、理念上形成认同感是精细化管理取得成效的关键一、理念上形成认同感是精细化管理取得成效的关键 学校精细化管理的主体是人,管理改革,理念先行。只有思想上认同了,才能主动参与,才会有精心,才会有细心,才能做得精致。从粗放式到精细化,对教职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摆查自身在教学和班级管理上粗

3、放、盲目的做法,认识到高耗低效的危害,初步明确奋斗的目标。要消除精细化管理就是“将细节抓死,将人管严”的错误认识。从粗放到精细,应是一个先不断紧、严、约束,再不断细、实、规范,最后再逐步激活、放开、发展、再生成的过程。这样做的目的就是真正把学校办好,最终受益的不仅是学校、学生和社会,教师也是其中的受益者这样才能促进全体教师对精细化管理的认识,形成理念上的认同感,为开展精细化管理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建立精细的教学管理制度是取得管理效益的基础二、建立精细的教学管理制度是取得管理效益的基础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缺少制度和规范是导致教学粗放管理的原因之一。建立精细的教学管理制度是由粗放到精细的第一步,也

4、是强力推进精细化管理并取得效益的基础,它的着眼点在于关注教学过程的每个细节、细部。如在教学管理方面,要对教学的全过程管理进行细化和规定。从理论学习、集体备课、个性化修改,到上课、作业批改、课后辅导、单元检测,再到教学反思和参加各级各类教研科研活动等,都有一个详细的规定,这是全体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一个遵循。另外根据新课程改革需要和学校实际对评价细则和量化办法进行反复修订,不断降低约束力,突出人文性和发展性,期望能引领不同层次教师取得不同的进步和发展。例如在课堂教学这个新课改的主渠道上,对不同层次教师提出不同标准和要求。对在备课验收中已达到合格水平的教师提出“六看”标准,即“看备课是否充分、看教学

5、理念是否新、看课堂是否有实效、看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是否到位、看教学手段是否有创意、看教师教学是否体现艺术性” ;对验收不合格的教师与新上岗教师提出:课堂要做到“九规避” ,即规避九种现象,一是课前 2 分钟不候课、二是无上下课仪式、三是不用普通话组织教学、四是学生作业错误无纠正、五是反打对号、六是课后无反思、七是学生课前无准备、八是回答问题前不举手,回答时不起立、九是学生听课注意力不集中教师不管理。这九种现象虽小,但常规不许,不能忽视。只有引导这部分教师关注课堂细节,从小处着手,才能不断进步。三、增强执行力,实现教学管理效益的最大化三、增强执行力,实现教学管理效益的最大化有一个公式非常好, “制

6、度+不落实=0” ,这就是说精细化管理的难点在于过程,在于执行力。只有增强执行力,不折不扣地落实制度,才能提高管理效能,实现最大化效益。怎样才算增强了执行力?还是借用一句话:把小事做好,把简单的事做彻底,把平凡的事做精彩。教学的确无大事,但事事关教育。建立一套较为严密的检查通报制度,强化教学的过程管理,可以取得良好效果。要实现好的效果可以办公和课堂教学行为天天查,教学业务周周查,双周教学一调度,教学状况月月汇总。查后即汇总情况,好的表扬,存在问题指出来,违规情况予以通报批评。这种连续的、交叉进行的、定时与不定时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表扬与批评相结合并以鼓励和建议为主的检查督促,使广大教师的

7、工作态度端正,工作积极性提高,确保教学工作的良性运转。但是执行不等于批评。教学管理者不能两眼只盯住教师们的缺点,要有一双善于发现优点的慧眼,更要有一颗能包容老师们缺点的心胸。不要让老师们产生在皮鞭抽打下前行的感觉,要让他们深切体会到,检查是公正的,批评是善意的,找出问题是帮他改进,不必也不需尴尬甚至害怕。只有当学校管理者确立的教学理念和目标,通过各种方式成为全体教师的共同愿景时,老师们才会欢迎检查,才会欣然接受批评,才会主动改正错误,才能真正形成“不折不扣”的执行文化。四、以人为本,让学校管理焕发生机和活力迈克尔富兰说:教育变革的最终力量来自于个人。因为教育最根本的是教师个人与学生的关系。站在

8、讲台上的往往是那“一个人” ,而从一节节课堂上走出来的是一拨又一拨的“人” ,他们将构成未来社会的全部,包括新的文化和体制。所以,要想让未来社会更加关注个体生命,就应从现在的教学管理者开始,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善于诱导教职工参与教学管理,充分发挥教职工的管理潜质,让教学管理焕发出生机和活力,是实施精细化管理的最高追求。所谓管理,管是手段,理才是目标。理,就是和谐、尊重、发展和再生成。管理中要由“看人看工作,工作看成绩”向“看人既看工作成绩,又看个人发展”的转变。教育管理者先学会尊重教师,教师再去尊重学生,学生互相尊重,从而构建和谐校园氛围。 附附 2:小学数学课堂上如何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小学

9、数学课堂上如何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实验研究方案实验研究方案2002 年 3 月南阳市教育科研培训会培训材料王 新 红一、问题的提出一、问题的提出当今世界正处于一个以经济发展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激烈竞争的时代。未来社会,将是一个高扬人的主体性的社会,而自主性是主体性的前提和基础。故此,要求学校培养的人具备自尊自信、自我控制、独立判断决断、自觉自理等独立人格,具备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这一切,无不与自主性的发挥息息相关。作为教育工作者,主动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积极地进行探索,进行改革是义不容辞的职责。小学数学课对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在课堂上,教师如何为学生自主性发挥提供条件,创

10、造契机,如何研究实践并促进自主性的发挥,这是素质教育包含的一项具体内容。若抽出这项内容,素质教育将出现一个空洞。一旦学生失去了自主性,他们在教育中的主体性将无法体现;如果学生只会“听话,服从” ,就不会有创造欲望、标新立异的性格和勇于挑战的精神,他们的发展将严重受挫。传统教育的弊端之一正是压抑甚至抹杀了学生的自主性。在课堂上让学生自主性充分发挥正是为了消除弊端,促进发展。对自主性问题的研究早已有之。几十年前,前苏联教育科学院的阿莫纳什维利就提出,在师生合作的情况下,学生感到自己是独立自主的“主体” ,而不是教师教育影响的客体。钟启泉教授说:“自主性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个人对自己的活动具有支配和

11、控制的权利和能力。 ”教学认识论也告诉我们,教学过程是一个学生认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是消极被动,任人左右的,而是通过一系列的自我意识主动内化的过程。然而,对这类问题的研究,立足于宏观的、理论层面的较多,微观的,实践性层面的较少。事实上,就绝大多数一线教师来说,搞素质教育,搞教学改革,不仅需要理论上的指导,亦迫切需要直接服务于课堂的、有具体指导意义的、可操作性比较强的研究成果,这也是我们把研究的目光投向“课堂上学生自主性的发挥”问题的一个动因。二、基本假设二、基本假设小学生的自主性作为一种意识、一种能力,只有通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培养,才会逐渐形成和加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以师

12、生双边和谐的活动为主要形式,它具有为学生提供发挥自主性的机会,创造发挥自主性的条件的功能,这种功能,必须通过有意识地、恰切地加以开发利用,才能产生积极的效应。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以一个个探索性、合作性活动为载体,在诸项活动中,只要教师充分的尊重、信任学生,采用激励手段,将学生推向第一线,让他们自主地判断决断,积极主动的进行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在取得成功的喜悦之中,自尊、自立的人格和自决、自强的意识均会得到强化。学生的自主性的充分发挥,能对学生学习的心理机制产生积极的影响,使之渴望调动自身优势,展示自我,实现自我。不断的促进学生客观公正地进行自我评价,积极的进行自我调控,表现出高度的注意力,按自

13、己的计划、意图从事学习活动,善于独立思考,对数学事实进行客观分析,并能果断的作出决定。这一切都有助于学生心理素质、文化素质的提高,有助于竞争意识、创新意识的增强。三、实验变量三、实验变量1、自变量:师生关系和教学活动。、自变量:师生关系和教学活动。这一变量的操作定义如下: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变讲课为师生合作探索,变举手发言为自愿发言,通过自己的努力,积极争取发言的机会,课堂上敢想敢说,追求真理,抛却身份。允许学生犯错误,鼓励他们凭借自己的知识经验,以自己特有的眼光探索未知的东西,不断地否定自我,超越自我,体味实现自身价值的情感和喜悦。以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为依托,有意、有机地创设情境

14、,将抽象的数学内容,还原成生活中的现实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去发现,去了解和应用,自觉的将数学知识与现实中的原型相交汇,从而激发自主探索的兴趣和热情,调动内因,求得问题解决。带着明确的目的实验操作,从感觉效应转化为运动效应,亲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从亲身体验中发现规律,总结规律,体验自主行使、支配自己学习和探索过程的权利。设计开放性和探索性的问题,学生自选路径,自行判断决断,亦或参与集体讨论。以参与为荣,探索为乐。采用激励性课堂评价。任何见解均是思考探索的结果,只要较为自觉、专注地参加课堂活动,其行为本身就当肯定,让学生认识自己一言一行的价值,充满自信。2、因变量:促进自主性的发挥。、因变量:促

15、进自主性的发挥。其行为表现为:自尊自信:对自我充满信心,有独立的人格尊严,能比较客观公正的认识自己,评价自己,消除顾虑,表现自我。自我调控:不简单受外部条件所左右,按自己的意图从事学习活动,有较强的注意力,努力实现目标,在师生、生生合作的过程中有良好表现。自主判断和决策:善于独立思考,不盲从、有主见,自觉调动内因合理推断,作出决定。自觉自理:不依赖、不畏缩,自己有可能做的事就一定去努力。3、干扰变量、干扰变量学生的差异;教师的监控能力;管理者、家长等有关影响实验效果的因素。4、对干扰变量的控制、对干扰变量的控制所选参照班学生的各项指标要与参加实验研究教师所任班级大体相当。参加实验研究教师的教学

16、水平与其他教师无明显差异,在整个过程中,不特意对实验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指导。对实验的方法、实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教师的监控能力进行跟踪指导。阐明实验的目的、意义。本实验融于正常的课堂教学之中,不会影响正常教学,消除人为的干扰因素。四、实验对象四、实验对象课题组的成员分担着低中高年级的数学课,各自以本班学生为实验对象,以同年级组的另一个起步条件相当的班级为平行对比班。五、实验组织五、实验组织课题组长:王新红副 组 长:李新功成 员:赵 鑫、曹珂立、范红梅、李士波、杨 青六、实验计划六、实验计划1、准备阶段、准备阶段:(2002 年 3 月2002 年 5 月)组建课题组。选取对教育科研有热情,富有协作精神和奉献精神的教师参加。培训实验教师。主要培训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及采用的方式、经历的大致过程。学习有关理论和已有的经验,人人目标明确,对主要问题达成共识。查阅文献资料。了解与本课题有关的内容,摄取有指导意义的材料,帮助实施研究工作。制定方案。全组成员商议讨论,专人记录整理,再共同修改通过。2、试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