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银河摄影初探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3336874 上传时间:2018-06-05 格式:PDF 页数:23 大小:1.5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银河摄影初探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城市银河摄影初探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城市银河摄影初探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城市银河摄影初探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城市银河摄影初探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市银河摄影初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银河摄影初探(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城市银河城市银河摄影摄影初探初探 作者:凯撒 前言前言 城市化、城镇化不断发展的今天,仰望星空更多地出现在课本、杂志,而不是在我们的亲身经历中。80 后、90 后的我们已经很少有关于银河的记忆,很多人甚至对头顶横亘的银色光带失去了印象,而这条光带,是东方神话中分隔牛郎织女的天河,是西方神话中哺育子女的赫拉的奶水,也是我们地球和日月星辰的浩瀚家园。银河已经存在了上百亿年,时时刻刻高悬在我们头顶,可是现在又有几人得见? 曾经 NASA 微博中有一张令人沉思又神往的图片,假想上海停电以后,高楼大厦之间升起了拱桥般壮丽的银河。这既是对这个时代的反思,也是对银河、对星空的一种深切的追忆。 上面的图片亦真

2、亦幻,但从内行者看来,这张合成的图片显然只是我们的想象。但是,我们有没有可能,在繁华的都市中观测到银河呢? 在一些中小城市,这也不是不可能。笔者曾经在家乡台州仙居县城区的一条小溪边, 在一个雨后的夜晚隐约看见了这条天上的滔滔大河,也曾经在张家界武陵源镇,一个闷热的夜晚抬头看见来自银河的点点星光。 但是,在北上广深、杭州、南京、重庆这样的一线二线城市,淹没在光污染和雾霾尾气当中,只能看见屈指可数的几颗亮星,看见银河也成了奢望。 下面我们就用另一种思维,用相机来实现城市里“看”银河的梦想。 天气是第一要素天气是第一要素 拍摄银河的天气要求非常高,一个城市一年 365 天下来,能够拍到、拍好银河的天

3、数可能只有个位数,甚至只有一次。 1、 拍摄银河必须是晴天, 或者少云的多云天, 云量较大的天气,还是洗洗睡吧。 2、雾霾是城市银河的大敌,一般 50 左右的 PM 值,虽然白天看是蓝天,但是已经足够扼杀微弱的星光,并且在晚上造成城市灯光的大量漫反射,让整个天空变得通红。拍摄城市银河,PM 值最好在 20以下。 3、另外就是月光,满月、上弦月、下弦月、凸月这些月光比较亮的月相,也会造成光污染而淹没银河。 4、还有一个影响因素就是时间点。最佳时间点在 58 月左右,因为这个时段银河升空正好在夜深的时候,一般城市在晚上 10 点以后主要建筑物灯光熄灭,可以大幅降低光污染。 拍摄前准备拍摄前准备 1

4、、相机选择。要拍摄城市银河,号称能够拍银河的努比亚显然不可能(努比亚在山区或者郊外是可以试试的) ,卡片机和一些不可更换镜头的相机也是希望渺茫。最佳的器材选择是数码单反,或者相应等级的微单。 2、 镜头的搭配, 以广角大光圈为佳, 通常有 14mmF2.8 等型号。更广的角度可以实现更长时间的曝光,以免星星“拉线” (因为地球自转、星星东升西落,固定角度拍摄几秒钟星星就会位移,因此限制了最大曝光时间,而更广的角度则星星相对移动不大) 。 3、快门线。最好是选择定时快门线,因为拍暗场(见下文)所需。 4、三脚架。必须要三脚架进行固定摄影,因为即使你是狙击手也无法手持镜头几十秒钟纹丝不动。 5、黑

5、卡。如果你追求一次曝光出片的话,黑卡是城市银河的重要道具。 (还有一条路就是多次曝光出片,银河和地景分开拍两张照片,然后用 PS 裁剪拼接到一起,就像文章开头那张“上海夜景图” ) 但是,一次曝光出片,对于城市银河有非常巨大的挑战,主要原因就是在一次长曝光里, 既要拍出银河, 又不让灯光强烈的地景过曝。 这时候就要引入黑卡道具,用“摇黑卡”的方式,来实现对地面高光的压制,防止过曝。简单地说,黑卡就相当于手动渐变滤镜手动渐变滤镜,并且渐变的效果是可控的,简直神器! (但是摇黑卡仅限于慢门) 我拍摄银河的器材:尼康 D5100,三阳 12mmF2.8,云腾 mini 三脚架,定时快门线。 另一个重

6、要道具是黑卡。黑卡长什么样? 淘宝上有售,一片塑料的卡片,一边是平直的,一边是锯齿边缘(有利于过渡) 。也可以节约点,用黑色不反光的纸板自己做。黑卡大小能遮挡镜头就够了。 拍摄过程拍摄过程 1、取景。取景选择开阔地段,南面天空最好无遮挡。银河的位置可以通过星图查询,在正南方或西南方为佳(我们一般拍摄银河最亮的一段,也就是位于人马座附近的银心) 。然后进行构图,城市银河的主题是银河和城市,下面的高楼大厦也是必不可少的。由于地面灯光很亮,近地面的银河往往不可见,建议画面中 1/4 以下为地面,另外的部分留给天空。 2、对焦。镜头选择到手动模式,然后用相机的 liveview(实时预览)功能进行预览

7、。这时候找到画面中最亮的一颗星,将取景画面进行放大,一直放到最大,然后手动拧调焦环进行调焦。对焦准确的标准是:在预览图像中,星星是一个点,并且调到最细小的状态。 3、机身设置。图像模式选择到 RAW,尽可能关闭降噪等各种机身预处理,尽量输出最原始的信息。将镜头光圈调到最大后,把档位开到 M 档,设置到 B 门(Blub 模式) 。ISO 设置在 400800 左右,太低不利于在有限时间内达到预期亮度,因为银河还是比较暗淡的。 4、快门设置。拍摄银河必须长时间曝光,但是曝光的时间也不是越长越好,因为更长时间的曝光会更多地吸收城市的光污染,最后整个画面一片雪白,而变成废片。城市银河快门时间在 20

8、30 秒之间为宜,并且还要根据镜头的焦段,尽量减少星星的拉线现象。定时快门线提前设置好时间,并与相机连接好。 5、试拍。设置好各种参数,对准银河方向后,先开始试拍,看看构图是否完善,快门时间是否过长或者过短,对焦是否准确。然后通过试拍的图片, 你也可以基本掌握究竟哪里灯光比较亮, 容易过曝。 6、 拍摄。 有了试拍结果, 下面进入正式拍摄流程。 正式拍摄中,摇黑卡大法登场了。在摇之前,可以再开一次相机的 liveview,然后把黑卡放置到镜头前,挡住镜头的下半部分,在预览图中事先估算好需要遮挡的高光区域。 下面重点讲解前期拍摄的摇黑卡技巧。 摇黑卡是胶片时期的重要拍摄手段,主要目的就是压制高光

9、,从而获得更好的宽容度。到了数码时代,用高感、低感分别拍两张进行合成的方法很流行,摇黑卡逐渐被人们淡忘。但是到了拍摄城市银河的时候, 因为银河的拍摄需要大光圈 (至少F4,最好有F2.8或者更大) ,和长时间曝光(2030 秒) ,城市的地面灯光不可避免地产生过曝。因此,不论是追求一张出片,或者两张合成,摇黑卡的应用都会让你在后期更加从容。 (话说星空片子就是这样,前期没搞好,后期搞不好) 估计黑卡遮挡范围的方法:打开 liveview 看看即可,哪些地方是需要遮挡的高光,哪些地方是需要保留的。一般是水平的遮挡,如果光污染形状倾斜,也可以有一定的倾斜角度。 估算好黑卡遮挡范围后,把黑卡遮挡好镜

10、头,并且按下快门线。在 20 秒的曝光时间内,高光最亮处要遮挡 1819 秒,中间过渡的地方就靠不断地上下摇晃黑卡。 为什么摇晃?如果你始终用黑卡遮挡而不摇晃,黑卡遮挡曝光就会造成明处和暗处的分界线非常明显,最后照片明显有加工痕迹。如果摇晃,那么光线实际是时有时无的,就可以造成一个比较自然的明暗过渡,实现渐变的效果。摇晃的频度、摇晃的高度都需要反复练习来掌握,以达到对高光的最佳压制效果。 摇黑卡示意图(黑卡挡住快门的前面,但是不要碰到或者打到镜头,稍微距离远点) 摇黑卡的手法: 手法很重要,黑卡是否成功、是否自然,关键靠手。确定了哪些地方需要遮挡,哪些地方需要充分曝光,然后就是摇的技巧了。在按

11、下快门之前,黑卡最好是在高位遮挡。按下快门以后,你有 2030秒的时间可以反复摇晃, 根据地面的亮度情况, 缓慢地上下摇动黑卡,让地面曝光时间短、天空曝光时间长。我的一张银河图,地面实际曝光只有不到 3 秒钟,低处天空曝光给了 10 秒钟左右,而高处天空是始终曝光。 摇黑卡的前后对比可看图,摇黑卡前地面过曝明显,摇黑卡后地面柔和。亮和暗的过渡要自然,则主要是靠摇了,起到渐变作用。 可以说,摇黑卡就是随心所欲的渐变滤镜摇黑卡就是随心所欲的渐变滤镜。 图一:摇黑卡(低) 图二:摇黑卡(高) 7、暗场。所谓暗场,就是盖上镜头盖,用刚才拍银河相同的曝光参数再拍 56 张漆黑的照片。这些照片用于校准,去

12、掉相机的一些固有噪点和热噪点。 城市银河的暗场需要再拍完银河照片后马上拍。 后期处理后期处理 以下主要讲的是简单的后期处理,但是说是简单,也需要有一定的天文软件基础。关于软件的具体操作不详细表述,有兴趣的可以去百度查找有关教程。 用到的软件如下: 1、PI,全称是 PIX Insight LE,这是个免费版的软件,主要用于做人工平场,消除阴影和高光的巨大差异。 2、MDL,全称是 Maxim DL,一个天文拍摄和处理软件,一般用 MDL5 或者 MDL6 版本。 3、PS,全称 Photo Shop,大名鼎鼎的 PS。 4、DSS,全称 DeepSkyStacker,深空照片叠加软件,入门级别

13、常用,好处是简单易会。 基本流程如下: 1、用 DSS 叠加。打开 DSS 后,分别选择亮场、暗场进行叠加。因为城市银河的后期处理比较暴力,我建议是采用深空摄影的步骤。当然直接拉伸 RAW,也是一种方法,无非是噪点会更大。DSS 叠加完毕以后,要注意的是保存为 16 位 TIF 格式,不压缩。 DSS 的设置请自行搜索教程。基本流程就是: 打开亮场打开暗场全部选中检测选中图像的星点 叠加完成后存储最终图像 2、MDL 进行初步拉伸(也叫 DDP) 。MDL 是一个集拍摄、导星、解析、后期处理大成的天文软件,因此选用该软件作处理主要还是因为顺手。本次将 MDL 拉伸放在第二步,主要是因为星野照片

14、的拉伸强度并不是太大, 如果是深空照片的话, 先做人工平场 (第三步)再拉伸会比较好。 打开 MDL,把刚才 DSS 叠加好的 TIF 拖进来。选择上方菜单的colorspilt,把彩色图片拆成 RGB 三个黑白通道。然后选择一个通道,点击上方菜单的 fliterdigital development,即 DDP,按默认的就可以,点击 OK,做完一个就做下一个,一直做完三个通道。然后三个通道的信息都被初步拉伸了,此时点击上方菜单的 colorcombine,把颜色合成回来,合成这一步选项全按默认,点击 OK 即可。最后合成出的彩图,记得存为 16 位 TIF 格式,不要压缩。 MDL 界面如下

15、。箭头所指功能分别是合成色彩、拆分通道。 3、进入 PI 做人工平场(这一步也可以放在第二步) 。照例打开软件并将上一步的图片拖动进去。点击箭头所指图标,然后把鼠标往图上面一点。 跳出菜单后,依次点击 global 和 generate 然后图片上面就会出现很多叉叉的参考点。 下一步做的,就是增加(鼠标往没有点的地方左击就是增加)或者删除(鼠标准确点选一个参考点,按 delete 键删除,或者左击可拖动位置)参考点。参考点设置的原则是:光线最亮的地方要避开,刚好处于明暗分界的地方要避开,明暗分界特别明显的地方,在附近的明处或者暗处要有点。 点好以后,点击另一个 generate(不是刚才那个,

16、是菜单底下的那个) 。 稍等片刻,电脑自动计算,然后得到一张明暗变化图(这个图的样子和你选取的参考点息息相关,为了得到好的效果,建议不同的选点多尝试几次,尽量做到最后的过渡柔和) 然后,点击左边菜单里面的 a+b 图标,叫出菜单。 然后在弹出的菜单依次点击 new、sub、image01_background(见 下图) ,创建一个图层效果。然后左键点击对话框左下角的箭头, 把这个箭头拖动到原始图片上面 等待几分钟,电脑会自动计算,得到一张经过平场校正的图片。可以看到这张图片的明暗被抹平了。实际操作中,图片的选点不同出来的效果不同,最好是反复尝试。然后将图片另存为 16 位 TIF,不要压缩。 4、最后才是进入 PS 环节,而不是和多数人想象的,一上来就用PS。 主要是因为城市星空, 尤其是光污染大的地方, 对比度非常强烈,直接采用 PS 能达到的效果还是有限,所以要上面这三步的铺垫。 在 PS 中打开图片。 通过观察右侧的色阶,我们可以发现,RGB 三色没有对齐。然后通过分通道拉动色阶,首先让 RGB 对齐。 然后要做的,就是拉伸银河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